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 《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七、
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