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户籍管理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2f914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管理规定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户籍制度,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本文档将介绍户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
户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公民自愿原则:公民有权自愿选择户籍所在地,并享有迁入、迁出户籍的自由。
2. 平等原则:户籍管理应当遵循平等原则,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进行歧视。
3. 法律保护原则:户籍管理应当依法进行,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4. 便利服务原则:户籍管理部门应提供便利的服务,方便公民办理各类户籍手续。
户籍管理的基本规定1. 户籍登记:公民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在户籍所在地进行户口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关系等内容。
2. 户籍证明:户籍管理部门应当为公民提供户籍证明,用于证明公民的身份和户籍信息。
3. 迁移登记:公民如需迁移户籍,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迁移登记手续,并及时办理迁移前后地区的户籍注销和登记。
4. 定期核查:户籍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户籍核查,确保户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信息共享:户籍管理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
户籍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户籍管理部门应当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严禁泄露或滥用公民的户籍信息。
2. 公民应当如实提供个人信息,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
3. 公民享有申诉和举报的权利,对户籍管理部门的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可以向上级机关投诉或举报。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管理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户籍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依法管理和维护户籍制度,为公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实提供个人信息,配合户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68420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c.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户籍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户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全国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依法登记的户口为公民的法定户籍。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户籍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户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户籍登记第五条公民出生、死亡、失踪、户口迁移、变更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登记。
第六条婴儿出生后,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在其出生之日起30日内,向婴儿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第七条公民死亡,户主或者亲属应当在其死亡之日起15日内,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死亡登记。
第八条公民因婚姻、收养、迁移等原因,需要变更户籍所在地,应当向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户口迁移登记。
第九条公民变更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户籍证明第十条户籍证明是证明公民户籍身份的重要证件,包括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注销证明等。
第十一条公民需要办理户籍证明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户籍证明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核并出具户籍证明。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下罚款:1. 未按照规定申报登记户籍信息的;2. 未按照规定办理户籍证明的;3. 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户籍登记或者证明的。
第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1. 非法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户籍证明的;2. 非法侵入、篡改、删除户籍管理系统的;3. 泄露公民户籍信息的。
第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1406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国内居民的户籍制度,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制定的法律文件。
户籍管理原则1. 公民自愿原则:公民有权自愿选择户籍所在地,并享有迁移户籍的自由。
2. 平等原则:户籍管理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不得因地域、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进行歧视。
3. 法律保护原则:户籍管理应当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
4. 便利原则:户籍管理应当提供便利的服务,方便公民办理户籍相关事务。
户籍登记1. 出生登记:公民的出生应当及时登记,确保新生儿获得合法身份。
2. 迁入登记:公民迁入新的户籍所在地,应当及时办理迁入登记手续。
3. 迁出登记:公民迁离原户籍所在地,应当办理迁出登记手续。
4. 户口簿管理:户口簿是公民户籍的重要证明,应当妥善管理和更新。
5. 信息变更登记:公民的户籍信息变更,应当及时办理登记手续。
户籍迁移1. 公民户籍迁移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
2. 公民迁移户籍应当办理迁入和迁出手续,同时遵守迁入地的相关规定。
3. 户籍迁移涉及的手续和材料应当便捷和明确。
户籍管理责任1.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户籍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户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户籍登记和迁移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公民应当配合政府部门的户籍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处罚措施1. 对违反户籍管理法规的行为,相关政府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警告、限制迁移等。
2. 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伪造证明材料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管理居民的户籍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民都应当共同遵守和配合执行该法规,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6e2005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
一、法律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公民的户籍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二、法律目的
该法旨在建立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
保护,并为国家统计、社会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核心内容
1. 户籍登记:规定了公民的户籍登记程序和要求,包括出生登记、迁入登记、迁出登记等。
2. 户籍变更:明确了户籍变更的情形和程序,如婚姻登记、离
婚登记、死亡登记等。
3. 户籍证明:规定了户籍证明的种类和办理程序,如户口簿、
居民身份证等。
4. 管理机构:明确了户籍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如公安机关
负责户籍管理工作。
5. 法律责任:对违反户籍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责
任规定,如虚假户籍登记、销毁户籍资料等。
四、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户籍权利,
不受性别、民族、职业、居住地等因素的限制。
同时,法律还规定
了对违法户籍管理行为的处罚措施,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法为公民提供了明确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
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履行户籍管
理义务,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144bd5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4.png)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一、概述我国户籍管理法规是指关于居民户籍的法律和规章,旨在规范和管理我国公民的户籍信息,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法律依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主要依据如下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法》三、主要内容我国户籍管理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户籍登记户籍登记是指公民个人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公民在出生、迁徙、婚姻等情况下需要进行户籍登记,以便政府对公民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
2. 户口迁移户口迁移是指公民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公民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户口迁移,包括办理迁出、迁入手续等。
3. 户口注销户口注销是指公民户籍信息被取消的过程。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公民在死亡、丧失国籍等情况下,户口将被注销。
4. 户籍证明户籍证明是指证明公民户籍信息的文件。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公民可以凭借户籍证明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户籍信息,办理各种事务。
5. 户籍管理机构户籍管理机构是指负责户籍登记和管理的政府机构。
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法规,各级政府设立了户籍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公民的户籍信息。
四、重要原则我国户籍管理法规遵循以下重要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户籍管理应当公平公正,不因个人背景、财产状况等因素而差别对待公民。
2. 法定程序原则户籍管理应当依法进行,公民的户籍信息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登记、迁移、注销等操作。
3. 保护隐私原则户籍管理应当严格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滥用公民的户籍信息。
4. 便民利民原则户籍管理应当便于公民办理各种事务,提供便利和利益保障。
五、总结我国户籍管理法规是为了管理和保护公民的户籍信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而制定的重要法律和规章。
我们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办理户籍登记、迁移、注销等手续,同时也应当关注和保护自己的户籍信息安全。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ac149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b.png)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4年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是指在2024年实施的有关户籍管理的新规定。
具体的规定可能会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以下是可能的一些方面的变化:
1. 户籍迁移政策:可能会有更加宽松的户籍迁移政策,允许更多的人口在城市间迁移,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2. 城市落户条件:对于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可能会简化落户程序和条件,帮助外来人口在城市中获得合法身份和权益。
3. 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可能会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高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水平。
4. 子女落户政策:可能会对户籍非城市的人员的子女提供更多的就学和就业机会,减少子女落户城市的难度。
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能会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等创新机制。
这些都只是可能的变化,具体规定还需要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和需求来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d2acc0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旨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居民户籍管理工作。
第三条居民户籍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居民户籍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居民户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户籍登记第五条户籍登记分为出生登记、死亡登记、户口迁移登记、户口变更登记和户口注销登记。
第六条出生登记应当在新生儿出生后30日内,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婴儿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
第七条死亡登记应当由户主或者亲属在死亡后30日内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
第八条户口迁移登记应当符合国家迁移政策,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九条户口变更登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户口变更手续。
第十条户口注销登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户口注销手续。
第三章户籍证明第十一条居民户籍证明包括身份证、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注销证明等。
第十二条居民户籍证明的办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相关证明。
第十三条居民户籍证明应当真实、完整、清晰,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违反户籍登记规定,故意隐瞒、谎报户口信息的;(二)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居民户籍证明的;(三)非法转让户口的;(四)其他违反户籍管理的行为。
第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户籍登记职责的;(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三)其他不依法履行户籍管理职责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律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41b4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律条文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和户籍关系的法律规范。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户籍是公民身份和居住地的重要基础,是公民享受权益和履行义务的前提。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分为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机关是负责户籍登记和管理的机关。
第五条
公民的户籍登记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实登记公民的基本信息和身份证明材料。
第六条
公民的户籍迁移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经过户籍登记机关批准。
第七条
对于无户口的人员,应当依法办理户籍登记,确保其享受相应
的权益。
第八条
公民的户籍注销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户籍登记机关批准。
第九条
公民享有户籍信息的查询权,户籍登记机关应当提供相应的查
询服务。
第十条
对于违反户籍法规定的行为,户籍登记机关有权依法进行处罚
和纠正。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
第十二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f4faf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居民户口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规对居民的户籍登记、变更、注销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户籍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居民户籍的登记是指将公民的个人信息录入户籍簿的过程。
户籍登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公民自愿申请,不得强制登记。
- 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 登记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并完成登记手续。
户籍变更居民户籍的变更是指户籍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常见的户籍变更情况包括:- 婚姻登记:结婚、离婚等婚姻状态的变更。
- 生育登记:生育子女后,需要将子女信息添加到户籍簿中。
- 迁移登记: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需要迁移户口到其他地区。
- 其他变更:如户籍信息错误需要更正等情况。
户籍变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 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 经过户籍登记机关审核和批准。
户籍注销居民户籍注销是指个人户籍被取消的情况,常见的情况包括:- 死亡注销:公民死亡后,其户籍将被注销。
- 迁出注销:居民迁移至国外或其他地区,需注销原户籍。
户籍注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 经过户籍登记机关审核和批准。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对于违反户籍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虚假材料的,将受到处罚。
- 强制他人登记户籍的,将受到处罚。
- 违反户籍变更、注销程序的,将受到处罚。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籍法规对居民户籍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居民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户籍登记、变更和注销,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提供虚假材料或强制他人登记户籍。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316651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5.png)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根据2023年的新规定,户籍制度管理将会有以下新变化:
1. 户籍管理更加便捷化:引入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等服务,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户籍相关业务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2. 注册容易迁移:放宽户籍迁移的限制,居民将更容易实现户籍迁移,逐渐消除城乡户籍差别,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3. 家庭成员注销更加灵活:针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变化,居民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家庭户籍信息,包括增加、注销、转移家庭成员的户籍。
4. 引入积分制:根据个人的居住时间、纳税情况、社会保险缴纳等指标,建立积分制度,居民可以通过积分累积来获得一些特定的权益和待遇,例如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
5. 加强人口普查:定期进行人口普查,保证户籍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农村人口进行合理分类,为精确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新规定将有效提高户籍制度管理的效率、公平性和便利性,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 1 页共 1 页。
公安部户籍管理规定
![公安部户籍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12686e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2.png)
公安部户籍管理规定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公安部发布了户籍相关的管理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安部户籍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安部户籍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
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
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
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
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
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
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38175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6.png)
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4年户籍制度管理的新规定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政府加强对户籍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严禁虚假户籍和户籍造假行为。
2. 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管控,进一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设立更严格的落户条件。
3. 推行更加公平公正的落户政策,考虑个人综合素质、社会贡献、就业情况等因素,减少户籍歧视现象。
4. 鼓励城市对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等,以缓解人口压力。
5. 提高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为城市居民和新落户人口提供更好的保障。
6. 建立健全的人口统计与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共享和统计分析,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7. 鼓励优秀人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通过优厚的待遇和政策支持吸引人才去支持和发展落后地区。
8. 鼓励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对周边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区域间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对可能的新规定做出的假设,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真正的2024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需要通过法律或政策文件来确定。
第 1 页共 1 页。
户籍管理处规定(3篇)
![户籍管理处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a071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5.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户籍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户籍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三条户籍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户籍管理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户籍登记、户籍信息管理、户籍迁移、户籍证明等工作。
第五条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三)具备履行户籍管理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第六条户籍管理处应当建立健全户籍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户籍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户籍登记第七条户籍登记是指户籍管理处对公民出生、死亡、婚姻、收养、户口迁移、户口变更等事项进行登记的行为。
第八条公民出生、死亡、婚姻、收养等事项,应当在发生之日起30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第九条公民户口迁移,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因工作、学习、投靠亲属等原因需要迁移户口的;(二)因家庭析产、房屋买卖等原因需要迁移户口的;(三)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迁移户口的。
第十条公民户口迁移,应当向迁入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户口迁移申请表;(二)身份证、户口簿;(三)迁入地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四)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户籍管理处应当在接到户口迁移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十二条公民户口变更,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姓名变更;(二)民族变更;(三)出生日期变更;(四)性别变更;(五)婚姻状况变更;(六)户口性质变更;(七)其他需要变更户口的事项。
第十三条公民户口变更,应当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户口变更申请表;(二)身份证、户口簿;(三)变更原因的证明材料;(四)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d993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2.png)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尊敬的市民们:根据我国《户籍管理条例》,为了更好地推进户籍制度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居民身份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安全管理,以及保障全体市民的基本权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研究,我市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现将相关内容通告如下:一、户籍登记及变更管理1. 居民入户(1)本市户籍人口由原先县级统一管理调整为区级管理,居民迁入其它区的,应按照新《户籍管理条例》规定办理新的户口迁移手续,并注销原户口。
(2)居民迁入本市的,应持有效身份证件、居住证、社保卡等材料申请落户,同时提供与本市市民的亲缘关系证明、房产证明、工作收入证明等。
各区政府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并办理落户手续。
(3)未成年子女由父母一方或双方居民迁入本市时,可随同办理落户手续。
2. 居民迁出(1)居民迁出本市的,住房有关手续必须办完成后,持有效身份证件、原户口簿和迁出证明等资料,在新居住地申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2)未成年子女未随父母迁出的,一方或双方清楚了解并同意并提供书面意见,方可办理迁出手续。
3. 户籍变更管理(1)居民因结婚、离婚、丧偶、重新婚姻登记等原因变更户籍信息时,需持有效身份证件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前往居住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籍变更手续。
(2)居民因迁移、工作变动、学习变动等原因变更户籍信息时,应持有效身份证件、迁移学生证明、工作单位证明等材料前往居住地派出所办理户籍变更手续。
(3)居民因其他原因变更户籍信息时,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户籍信息管理和保护1. 户籍信息采集和更新(1)各区政府将建立统一的户籍信息数据库,确保居民的个人信息准确、完整和安全。
居民的身份信息、亲属关系、居住地等重要信息变更时,应及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信息更新。
(2)擅自篡改、伪造、冒用他人户籍信息的居民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个人信息保护(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3篇)
![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fdb4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a.png)
第1篇一、前言户籍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社会管理制度,它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原有的户籍制度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对这些新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二、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的背景1. 人口流动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原有的户籍制度在管理和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
2. 城乡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 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户籍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三、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的主要内容1. 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放宽投靠条件:简化投靠配偶、子女、父母的户口迁移手续,方便家庭成员团聚。
- 放宽购房落户:在部分城市,购房落户的条件进一步放宽,鼓励人才和投资。
- 放宽人才引进: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等实行户口准入制度,吸引人才落户。
2. 完善户籍登记制度:- 实行户口一户一址:取消户口多户多址现象,确保户口登记的准确性。
- 建立户口登记电子化系统:提高户口登记的效率和准确性。
- 实行户口信息共享:加强户口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 加强户籍管理与服务:- 加强户籍信息核查:对户口信息进行定期核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提高户籍窗口服务质量:简化户籍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 加强户籍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户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4.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推动城乡户口一体化。
-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户口登记的公平性和统一性。
四、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的实施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7c2fb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5.png)
我国户籍管理法规一、前言为了加强户籍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规。
本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户籍管理工作。
二、户籍管理体制1. 国家公安部负责全国户籍管理工作。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户籍管理工作。
3.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户籍管理工作。
三、户籍登记1. 出生登记婴儿出生后,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婴儿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出生登记。
2. 死亡登记公民死亡后,家属或者有关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向死亡公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死亡登记。
3. 迁移登记公民因工作、学习、婚姻等原因,需要将户籍迁移的,应当向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登记。
4. 更正登记户籍登记内容有误的,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公安派出所申请更正登记。
四、户籍证明1. 居民身份证公民应当依法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的证明。
2. 户口簿户口簿是记载户籍事项的证明文件。
公民从事就业、教育、婚姻等活动,需要户口簿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领取。
3. 户籍证明公民需要证明户籍事项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出具户籍证明。
五、法律责任1. 违反本法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1)未按照规定申请出生登记、死亡登记的;(2)未按照规定办理迁移登记的;(3)未按照规定申请更正登记的;(4)伪造、变造、冒用、买卖或者出租、出借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的。
2.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户籍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本法规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前有关户籍管理的规定,凡与本法规不一致的,按照本法规执行。
以上内容为我国户籍管理法规的概述,具体法规内容请以国务院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3ba7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6.png)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户籍制度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2023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户籍管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这些新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常住人口的户籍管理有了新的变化。
根据新规定,以往的户籍迁移所需的各种证明材料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化的信息录入和核验系统。
居民只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即可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为了防止一些人通过虚假信息获得户籍迁移的机会,新规定对户籍真实性进行了强化核验,确保每个人的户籍信息真实可信。
其次,对于人口流动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新规定要求每个人在流动时都必须办理临时居住登记,将其临时居住地信息纳入户籍管理系统。
这样一来,流动人口的信息将得到有效统计和管理,避免了因流动人口的增加而导致社会管理难题的出现。
同时,新规定还要求流动人口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稳定居住地的选择,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相应的人口积分奖励。
这样一来,流动人口将更有意愿在一个城市定居下来,稳定就业和生活。
另外,新规定还强调对农村人口的管理。
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农村人口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新规定,农村人口将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
此外,农村人口还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将其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这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新规定还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要求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儿童保护和教育支持。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变化,新规定还对户籍制度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要求。
例如,新规定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户籍制度管理的统一和标准化,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同时,新规定还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保护人民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公安部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
![公安部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99269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d.png)
公安部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一、背景和意义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对于确保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户籍管理信息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农民无法正常享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二是农村持续流失人口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三是农村户籍制度与现代城市化进程不适应,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创业,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完善,公安部提出了以下意见。
二、加强农村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农村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公安部将加大对农村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村户籍管理信息与国家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户籍管理信息保护体系,加强对农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优化农村户籍管理服务公安部将进一步优化农村户籍管理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优化农村户籍管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同时,完善农村户籍管理服务设施,加大对农村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便农民办理相关事务。
四、推动农村户籍管理制度与现代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公安部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农村户籍管理制度与现代城市化进程相适应。
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灵活的户籍管理机制,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就业创业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五、加强农村户籍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改革公安部将加强农村户籍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改革,适应新时代的农村发展需求。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六、加强农村户籍管理队伍建设公安部将加强农村户籍管理队伍建设,注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农村户籍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的农村户籍管理队伍。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1445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4.png)
2023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
截至目前(2021年),暂时还没有2023年户籍制度管理的具体新规定发布。
但是,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导向,可以合理推测2023年户籍制度管理可能会出现以下新规定:
1. 社会积分制度:户籍管理可能会与社会积分制度相结合,积分制度将根据个人的社会贡献、教育背景、就业状况等因素进行评定,对于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人员,有望获得更多的户籍优惠和公共服务。
2. 引进更加开放的政策:为了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户籍制度可能会更加开放,将进一步减少居住证的限制,降低城市落户的门槛,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3. 推动户口迁移改革:户籍制度可能会进一步改革,推动户口迁移制度的便利化。
居民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户籍迁移将更加方便,减少居民因一城独享的公共资源而被限制在某一地区就业和生活的情况。
4. 完善家庭户籍管理:家庭户籍管理可能会更加完善,加强对虚假婚姻和虚假生育等行为的审查,防止违规获取户籍的现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推测仅为猜测,具体的2023年户籍制度管理新规定,还需等待相关政府部门的正式发布和解读。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部户籍管理新规定为了规范户籍管理,2016年公安部发布了18户籍项有关的新规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安部户籍管理新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安部户籍管理新规定如下第一条:居民身份证从15位升至18位后,原号码不变,需要证明是同一人的。
解释:居民身份证15位升18位,第18位是校验码,采用11进制,其中第11个数(即10)用X表示,其由固定公式算出,相关单位可登录互联网自行查询核对,无需公安机关出具证.第二条:因非公安机关原因将姓名填写错误,如:银行存单、保险单、学校、单位等档案中姓名同音不同字,需要证明是同一人的。
解释:造成错误的责任主体不是公安派出所,而且派出所也不知情,所以不应出具证明。
公民应当到公证机关,由公证机关来公证证明。
第三条:居民身份证丢失或损坏,需要乘机、取款、报名、考试等,需出具居民身份证明的;解释:居民身份证丢失或损坏,公民可以到市(县、区)局身份证办证中心补办身份证,同时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2个工作日即可领取)。
公安机关在办理补办身份证上没有附加条件,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四条:持有居民身份证和户口薄等合法证件,要求派出所出具身份信息证明的。
解释: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是公安机关为公民发放的法定身份证件,派出所无需再出具身份信息证明。
对于当事人公居民身份证丢失或损坏的,要求其提供补办或提供临时身份证明文件。
第五条:偿还能力证明;解释:居民是否具有偿还能力,不在公安派出所掌握情况之内,派出所属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证明。
公民应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证明。
第六条:生存(健在)、死亡证明;解释:确定公民生存、死亡是卫生防疫部门的责任,应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确定。
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七条:亲属关系证明;解释:家庭成员在户口登记以外的亲属关系,不在派出所掌握的范围之内,派出所属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证明。
应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证明。
第八条:婚姻状况证明;解释:民政部门是婚姻的登记机关,婚姻状况属于民政部门的责任范畴,公民应到民政部门开取证明。
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九条:居民身份证丢失证明;解释:公安机关对丢失居民身份证的补办没有附加任何条件,丢失即刻给予办理,同时可办理临时身份证。
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十条:家庭收入状况证明;解释:家庭收入情况不属于派出所工作业务范畴,派出所属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应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十一条:实际居住地证明;解释:派出所负责户口登记,是否实际居住派出所属于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公民应到实际居住地社区(村)委员会出具证明即可。
十二条:人员失踪证明;解释:宣告公民失踪是人民法院受案范畴,不是派出所的责任范畴,派出所无权证明人员是否失踪,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出具证明。
十三条:保险事故证明;解释:保险公司内部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勘查,公安派出所无法对现场损失作出核定,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十四条:违法犯罪记录证明;解释:违法犯罪记录是公安机关内部掌握情况。
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政审、调查或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任用需要调查了解的,应由需要单位派人持有效证件及单位介绍信,到公安派出所给予出具证明。
对个人一律不予出具。
第十五条:各类证件、印章的丢失证明;解释:公民因各类证件、印章丢失到派出所登记备案的,派出所给予出具报案登记证明,只证明该人曾报过案登记,至于是否丢失派出所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证明。
第十六条:非组织行为索取现实表现证明;解释:现实表现证明属于政审范畴,应由组织出面了解,个人索取属于非组织行为,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第十七条:房产情况证明;解释:公民房产情况不在公安机关业务范畴之内,派出所属于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证明。
应到责任单位房产部门或公证机关索取证明。
第十八条:本人持招工单位调查表,让派出所出具现实表现证明的。
解释:任何劳动者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就业的权力。
让就业者本人到派出所政审,是对就业者一种歧视,是违法的。
确因工作需要应由组织出面进行外调。
因此,派出所对个人持调查表的不予出具证明。
户籍改革制度-改革规划按照规划,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45%左右。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农民进城落户,除一线城市之外的中小城市的过剩库存将得到消化,房地产业将成为户改的受益者。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每年有1200万~1700万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一旦涉及到户籍改革,这些人可能成为将来的潜在购房群体。
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可以有效促进购房的积极性。
克尔瑞集团广州总经理梁永光认为,户籍改革制度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至于房价是否会上涨,部分取决于政府未来是否加大楼市的供应量。
资深地产评论员韩世同则认为,户籍改革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程,短期来说作用不会太明显。
户籍改革会否最终释出购买力,需要出台一系列的配套细则,如农民进城当居民以后的谋生途径、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等,如果单单是户口转为居民而有名无实,那么农民进城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最新户籍管理条例全文(2016最新版本)目前,我国未颁布过户籍管理条例,只有户口登记条例。
以下是华律网小编收集的户口登记条例。
仅供参考。
第一条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
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
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
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
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
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
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第八条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户主、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乡、镇人民委员会。
第九条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户主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注销户口,不发迁移证件。
第十二条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第十三条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第十四条被假释、缓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迁移的时候,必须经过户口登记机关转报县、市、市辖区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才可以办理迁出登记;到达迁入地后,应当立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由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
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内暂住,或者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除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以外,不办理暂住登记。
第十六条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条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
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
第十八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2、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1、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的;2、假报户口的;3、伪造、涂改、转让、出借、出卖户口证件的;4、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旅客登记的。
第二十一条户口登记机关在户口登记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