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析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_吕晨辰

浅析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_吕晨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 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 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 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古印度文明的诞生。古印度作为世界四大
作者简介: 吕晨辰( 1988—) ,女,山西安泽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 84 —
古文明之一,也与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 割的关系。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坡度徐缓的 高原,境内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在北面, 喜马拉雅山脉如屏障耸立,南面则以低矮的温德亚 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河和 恒河,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这一 地区既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又气候条件良好,雨量 充沛,适于耕作河流将高原的土壤带到平原上堆积 起来,使土地肥沃,河流则使交通十分便利。
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物质生态文明 建设的核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满 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为主 要驱动力,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 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 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 员会作的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新要求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强调,充分说明建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古代西亚是最 早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尤其是以两河流域的文明 最为璀璨夺目。两河指发源于小亚细亚山地的亚州 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中 下游地区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在这片 肥沃的冲积平原生活的苏美尔人较早地掌握了农业 生产需要的灌溉技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设施,建立 了远古时期较为发达的农业。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上,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这一观点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人类文明都不可能脱离这条社会发展的普遍定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环境宣言》中写道:“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遍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

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

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

发源地随后的生态转衰,给几大古文明以几近致命的毁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有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

”过度放牧、过度伐木、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让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生态惨遭破坏,它所支持的生活和生产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

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

在文明进步中,什么时候生态被牺牲掉了,生态危机出现了,文明危机也就不远了。

生态危机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

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不幸的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包括我国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工业文明负效应,最严重的当属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

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

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只要翻阅任何一本科学或商业杂志,或者稍微运用一下想象力,我们就会情不自禁,为美妙的未来感到兴奋、激动、头脑发热。

想一想,我们已经解读了水稻基因图谱,整个人类基因图谱也将解读;克隆人将会诞生和繁殖;遗传工程“制造”的血液、皮肤、器官将会充斥人体;电脑将用日常语言与人沟通;智能型机器人将提供各种服务;互联网将无处不在,维系所有人的意念和思想;超音速喷气机乃至太空旅行都会日益普遍。

然而,这种不可思议的发展力量,是脆弱、自私、贪婪的人类所能驾奴和善用的吗?这些发展,它真能为人类带来幸福吗?我们且不说二战后,人在大众消费社会为商品浪潮所淹没,沦为经济机器的奴隶,从而感到严重的疏离、无助、异化、生命意义的丧失。

就说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的伤害其实比对人和社会还要厉害。

如水土流失、水和空气污染、热带雨林毁坏、杀虫剂超量使用、物种灭绝、垃圾成山、全球变暖、臭氧层变薄,整个地球生态面临严重威胁。

人类活动是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整个文明因归功于地球上生物的巨大多样性,而且我们的后代还要依赖这种多样性的继续存在。

当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人们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来野生动物充饥维持生命,剩下野生动物的皮披在身上抵御寒冷。

但那时候,人烟稀少,捕猎的工具简陋,生物资源的再生远远大于人类的消耗,所以那个时候到处绿树成荫,千姿百态的动物出没期间,整个世界的生态环境是协调、和谐的。

不幸的是,我们的地球文明现在取得了如此广大的权能,急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食物和各式各样资源的要求都如此贪婪。

结果造成: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和放牧过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导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影响到物种在人类尚未察觉的情况下便已消失。

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对生物的过度利用,是造成物种受到威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环境污染给许多生物带来灭顶之灾,如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使一些猛禽都面临绝境。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忽视的议题。

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同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当我们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早期的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直接获取来维持生存,比如狩猎、采集和简单的农耕。

那时,大自然仿佛是一个慷慨的给予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和庇护所。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煤炭的广泛使用以及城市化的加速,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过度的森林砍伐、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这些行为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空气质量恶化,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那么,生态环境保护到底对人类发展有着怎样具体的重要性呢?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这些都是我们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必需品。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我们将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从呼吸道疾病到癌症,从心血管疾病到免疫系统失调。

例如,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会深入人体肺部,导致呼吸道炎症和心血管问题;受污染的水源可能传播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创造条件。

其次,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森林不仅能提供木材,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河流湖泊不仅是水资源的来源,也是渔业和水电的基础;土地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承载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然而,如果我们过度开发和破坏这些资源,就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化;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文明是人类社会理性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集合,渗透于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人们不断尝试着改变生态环境,创造出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影响着人类,不同地方的人拥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一切都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

现如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然不断增加的需求,使生态环境产生了超负荷的运转,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日益严重的全球温室效应,都警示着人们应该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那么人类应该怎么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我们应该更多地和自然界沟通,学会去爱护、保护它们,正确处理好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走出以畏惧自然、顺从自然、崇拜自然、依靠自然为标志的农业文明后,进入以大力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并力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为特点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尤其是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恶化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类将步入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生态文明。

从目前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意识等状况来看,人类正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渡期。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界为可控的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

虽然在这一时期人类的智慧得到了强化,文明得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类开始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土地,用养结合,使地力常新,形成了初步的保护自然资源、注重生态平衡、反对“竭泽而渔”、“樊数而田”的生态意识,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森林、草地被破坏,或被开拓为新的耕地或居住地。

但此时人类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对自然界尚未造成质的破坏,自然界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自我修复。

因此,农业文明仍属于绿色文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仍是协调的。

浅析人类文明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析人类文明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从自然生态环境看古文明兴衰马丽娜 10城建工程管理2班【摘要】就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总体”,而文化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

从历史进程来看,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产生了如古埃及文明、华夏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和希腊文明等。

但同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争文明的延续。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人类文明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力图说明,人类只有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类文明起源衰亡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关系一、古人类文明起源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人类的早期,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口的分布及文明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古代农耕的自然村落一般都分布于河流的两岸,河流成了古代文明的摇篮,这也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大河文明”。

1.古巴比伦文明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大河哺育了许多农业村落。

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

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历史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之后的历史时间里,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文明。

在古巴比伦文化中,我们记住了一个地点—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是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欧洲农业的摇篮。

2.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期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多余,沿河两岸植被茂密,动物出没。

你对生态与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你对生态与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你对生态与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态与文明:共生共荣的关系探究引言生态与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命题,其间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又互为依存。

关于生态危机与人的现实生活的哲学分析

关于生态危机与人的现实生活的哲学分析

关于生态危机与人的现实生活的哲学分析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是被动与敬畏,人与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

到了农业文明时期,由于铁器的应用,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以及为了争水源而频繁发生战争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的不和谐,但人与自然整体上保持和谐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逐步的提高,在利用自然的时候试图改变自然和改造自然,虽然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但相对于低下的生产力来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不严重,人与自然整体上还是和谐相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

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对自然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不再敬畏自然而要改造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人类不仅在物质生产活动,而且在精神生活中也逐渐地实现了对自然界的统治,人成了自然的主宰,人类可以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中,获得经济无限地增长和尽情地享受,而不必向自然付出什么,于是资源的消耗超过自然界的承载力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导致人与资源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尖锐化。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生态环境问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哲学问题,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源,其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找到它的哲学根源也就找到了解决危机的出路。

“天人合-”和“主客二分”分别是中西学主导
地位的思维方式,正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对自然的决定性影响。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一、文化、文明与生态环境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展。

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延续性的基础。

文化的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区域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看,文化是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文化是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发展和创造出来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把文化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每个文化阶段的标志是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密切相关的。

如在人类文化的低级蒙昧社会阶段,人类生活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中,依靠野果为生……文明社会始于表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1]由此可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与改造同步的。

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了文化。

因此,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无一不包括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也无不打上了生态环境的烙印。

总体看,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

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文化层次作为主流,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其中,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时的第一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人类的祖先在自然文化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原始的图腾文化。

人们崇拜动植物、山、水、风、雨等自然现象,视其为神的化身。

因为当时的人类十分脆弱,居住区域有限,对自然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能力改造自然,只能被动适应自然,这也就决定了原始的文化只能是自然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居住区域逐步扩大,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加深。

生态环境的差异和人类适应能力的增强,使自然文化的差异逐渐增大,导致文化发展的随机涨落与分异,使人类社会从部落向民族形态逐渐演化,从而奠定了民族文化的基石。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生态环境的兴衰密切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自然界兴旺则人类社会随之兴旺发展,而自然界衰退则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后退。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准则,反映了人类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晶。

对于生态兴衰的重要性,习近平早在2003年就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文明思想。

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快速变迁进程和发展来看,自然生态环境不是直接决定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唯一重要原因,但却直接影响了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选择适宜的自然生态与环境大自然孕育了地球以及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

但同时,环境的快速变迁以及地球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所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始严重威胁着地球以及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争使人类文明的兴衰难以延续。

通过分析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利益关系,力求充分说明当今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保护和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利益为主要代价的人类传统文明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与文明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了人类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于环境的间接影响或人为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环境变化包括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引起的变化例如生物物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退化例如全球海洋酸化,大规模人类灭绝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物理系统危机和自然生态物理系统崩溃。

改变全球生态环境以及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正在逐渐造成环境的严重后果,随着大量的人类活动和人口过多的环境问题发生和继续的存在,这种问题的后果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2020年整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doc

2020年整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doc

2020年整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doc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一、引言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

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的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生态环境。

这种相互影响在几个方面体现出来,包括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种关系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增加。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工具和手段,但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科技发展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年来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灭绝,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文明构成严重威胁。

五、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六、结论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文明。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等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政策和措施,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及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及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1、下面是一组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与环境关系的材料材料 1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

”材料 2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 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 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辟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

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

( 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辟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管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说课材料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说课材料

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文明是人类社会理性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集合,渗透于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人们不断尝试着改变生态环境,创造出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影响着人类,不同地方的人拥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一切都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

现如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然不断增加的需求,使生态环境产生了超负荷的运转,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日益严重的全球温室效应,都警示着人们应该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那么人类应该怎么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我们应该更多地和自然界沟通,学会去爱护、保护它们,正确处理好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走出以畏惧自然、顺从自然、崇拜自然、依靠自然为标志的农业文明后,进入以大力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并力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为特点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尤其是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恶化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类将步入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生态文明。

从目前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意识等状况来看,人类正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渡期。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界为可控的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

虽然在这一时期人类的智慧得到了强化,文明得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类开始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土地,用养结合,使地力常新,形成了初步的保护自然资源、注重生态平衡、反对“竭泽而渔”、“樊数而田”的生态意识,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森林、草地被破坏,或被开拓为新的耕地或居住地。

但此时人类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对自然界尚未造成质的破坏,自然界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自我修复。

因此,农业文明仍属于绿色文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仍是协调的。

人与自然的危机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的危机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的危机心得体会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它承载了无限的美好与神奇。

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却不免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

这些危机包括气候变化、砍伐森林、生物灭绝等等,都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警醒自己,更需要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帮助自然与人类共同度过难关。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危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一方面,自然的破坏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例如全球变暖、水灾、飓风等。

而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生存。

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使之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例如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消耗、鼓励自然友好型的出行方式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呼吁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开展各种环保活动。

最后,我们要建立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人与自然之间
的危机。

这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共同协作,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意识。

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全球性的危机。

总的来说,人与自然的危机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它对我们的生存带来
的巨大影响,逐步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积极采取行动,实现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分析

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分析

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明的脚印越来越广泛地覆盖到世界各地,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都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化、精神上的丰富和便利。

然而,这种现代文明的发展机制,从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威胁。

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这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和损害。

例如,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都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构成了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垃圾问题、排水问题等也使得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现代文明的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措施,通过强力推进环保产业,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不仅仅是生态保护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例如,环保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提供了更多新机会和新动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等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采取适应性策略,优化生态资源利用,推出政策支持绿色生产和环保产业,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也需要通过合作和创新,来解决分歧和冲突。

例如,政府的公共政策需要充分照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政策、规划、文化等的深度交流和共享。

企业社会责任应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环保投资、技术创新、安全生产及社会公益活动。

而公众应强调环保意识的提高,承担起自我环保责任。

总之,现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自然保护与人类文明

自然保护与人类文明

自然保护与人类文明自然保护与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自然环境产生交互。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必需的资源,包括水、土地、草原以及各种动植物等。

自然保护对于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

水、空气、土地以及各种动植物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

没有了这些资源,人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自然保护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保护了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直接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例如,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领域都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这些能源和材料也需要自然环境的支持。

自然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也有利于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再次,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过程。

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技术和文化来改变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通过影响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等方面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自然保护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手段之一,防止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瓦解,保护生态系统同时也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自然保护对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文明需要通过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自然环境受到破坏,那么这些资源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就会逐渐消失,进而影响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

总之,自然保护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然保护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我们掌控了原来我们无法掌控的力量,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种植,改变着曾经的风貌。

即使这样,把人类的文明发展独立于自然环境所以不尽然。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在发展社会文明的进程中,自然环境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

社会文明的发展,始终紧密相关于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发展支撑着社会的发展,而且根植于自然之中。

能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些能源正是来自大自然,例如石油、水力等,如果没有它们支撑着,就没有社会发展外的动力。

另外,自然植物可以为我们提供食物,自然动物也和我们在很多方面产生关联,包括工业、旅游等很多领域,我们也可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到建筑用的原材料,这些都是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并不是恒定的,它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起伏不定。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掠夺自然资源,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瘫痪,因此也直接改变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

可以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所以,人类要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文明发展,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上。

只有不断地建设绿色文明,尊重自然,人类才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发展永无止境。

生态环保与人类文明

生态环保与人类文明

生态环保与人类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生态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意识到环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密切。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现状、环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推动生态环保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生态环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现状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

但如今,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地球生态平衡,水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森林的砍伐和野生动物的滥捕也使得自然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诸如此类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类需要面对的大难题。

环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环境问题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作为人类文明的保障基础,环保问题不可忽视。

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要素,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繁荣发展;另一方面,环保对人类的文明史也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古代文明的衰落和消失都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例如历史上的草原文明、沙漠文明、湖泊文明等等。

另外,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能引起各种生态灾难,如山洪、滑坡、气象灾害等等,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可能破坏社会文明。

推动生态环保的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首先,全球各地政府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制订相关法律和政策,使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其次,大众教育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宣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此外,科技也是关键因素,进一步升级和研发环保技术和设备,开发新能源和高效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等等。

总之,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环保问题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只有加强环保意识,制定相关政策,推广环保科技和低碳新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生态环境对文明盛衰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文明盛衰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文明盛衰的影响罗炳良《新华文摘》2008年第6期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中外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而且对社会文明的昌盛与衰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中考察生态环境与文明盛衰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认识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另一方面可以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生态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来看,生态环境影响着某些政权或者部族的发展及其盛衰兴亡过程。

中国古代政治家和史学家自觉地从生态环境着手来考察历代政治文明的盛衰,形成了明确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人们认识到,都城建置的地理位置关系到一个朝代统治的安危治乱。

而地理位置的好坏,除了人心向背、山川险易等政治、军事因素之外,生态因素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西汉初年,刘邦统治集团曾经打算建都河南洛阳。

役卒娄敬进见刘邦,提出应当定都关中长安。

他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

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槛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娄敬所说的“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主要是从政治和军事方面考虑问题,而“资甚美膏腴之地”,则是从生态和经济方面考虑问题,可见生态环境对于巩固国家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汉末年政治家诸葛亮预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也是基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良好生态环境而作出的判断,建议刘备夺取西川,成就霸业。

唐代史学家和政治家杜佑更从理论高度总结了生态环境对于国家政权巩固和统一的重要性。

他指出:“夫临制万国,尤惜大势。

秦川是天下之上腴,关中为海内之雄地。

巨唐受命,本在于兹,若居之则势大而威远,舍之则势小而威近,恐人心因斯而摇矣,非止于危乱者哉!诚系兴衰,何可轻议!”反之,一个时代生态环境的不良状况,必将导致其政治文明的衰落乃至灭亡。

你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课程考察题目三:你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班级:交运113 姓名:唐登峰等级:(空)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

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而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

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

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

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近200年来,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工业化设施也迅速崛起。

各种各样的能源都被人们近乎完全的利用。

我们在享受一样样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时,有没有想过,科技的发展对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不久前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让我忽然想起了1986年4月的那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引起的恐慌。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核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人类文明在发展,然而用来作为代价的竟是生态的严重损毁和破坏?常使已往,生态环境渐渐被破坏,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生态危机渐渐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可怕的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
课程考察
题目三:你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班级:交运113 姓名:唐登峰等级:(空)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

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而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

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

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

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近200年来,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工业化设施也迅速崛起。

各种各样的能源都被人们近乎完全的利用。

我们在享受一样样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时,有没有想过,科技的发展对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不久前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让我忽然想起了1986年4月的那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引起的恐慌。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核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人类文明在发展,然而用来作为代价的竟是生态的严重损毁和破坏?
常使已往,生态环境渐渐被破坏,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生态危机渐渐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可怕的敌人。

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在威胁人们的生存:空气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垃圾成灾以及物种灭绝等等。

人类虽然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是自然界也在无情的报复着人类。

居世界银行估算,我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所达到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达到54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显示,仅西部九省区因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490亿元,相当于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三。

现代科技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最大影响可以说就是全球变暖了。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

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

上面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据恰恰反映了科技发展的不恰当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

从古至今,环境和人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好的环境能给我们愉悦的心情。

而恶劣的环境却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面对生态危机,人类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正式这些问题,那人类终将把自己闭上
绝境。

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没错,环境永远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