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月亮手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向月亮的手指

著名高级教师范锦荣老师说:通过我的手指你可以看到月亮,但最终你看到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我希望自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千万语文老师的心声。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为了成为这根手指一直在摸索着、探寻着,艰辛的道路上洒满了汗水,可是,收获到的是这个职业之外的人们所无法感受的快乐和感动,当然也有无奈和困惑,无论如何,一切都是巨大的财富,愿与同行分享酸甜苦辣!

在新课程、新课改成为所有人的口头禅的时下,我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实在”。也许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落后,不合新课标的要求,但事实上,一个对教育负责的人是应该这样去做的,这条路虽然显得不够花哨,但对于教育的意义来说,这条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温暖人心的。毕竟一些极漂亮的课堂、极漂亮的话语是随手可抓的,而实在的、朴实的、有效的、有实际意义的课堂并不多见。因为人们不屑于这样,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做手指,而要成为月亮。几天前,一位教育督导员对我说的话犹在耳边,他说:“课堂是要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演讲,更不是演戏,所以衡量一节语文课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效,是否教给了学生赖以学习和发展的东西……”是啊,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这个问题。

用爱心呵护灵魂

初上讲台,最得意的事情是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旁征博引。那时,我还不知道,我应该是为我的学生而存在的,解读教材应该

只是我的手段,我的一切努力都应该指向我所面临的学生。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更是决定了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当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教案实际上只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分析,自己所关注的还只是教学的内容后,我开始关注起教学的对象,也就是主体——学生。此后,我总会在教学前思考本课知识、能力目标,学生已经大致具备了怎样的知识背景?学生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内容

对于哪些学生应该重点交代?可以或者应该对哪些学生布置特殊

的作业?……

在把握学科知识、能力的前提下,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尽可能地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不再单纯地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标。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圆的还是挖成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中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如果没有了水,那么任何形状的池子都毫无意义!”于是,一切以学生为本成了我如今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案例:2007年,我教七年级新生。

第一节语文课,按惯例,师生都要做一次自我介绍。学生按座位依次轮流介绍,大家说得很通顺,但不精彩。轮到中间一位男生,他站起来,局促不安,一言不发。这是一个很清秀的男孩,此刻却低垂着头,年轻的我凭感觉判断,这是一个内向的、害羞的男生,

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定要有耐心,开学第一课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循循善诱,一定要鼓励他大胆发言。于是,我和颜悦色地引导他开口,不断地降低对他的要求,终于他能简单说出自己的姓名和爱好了。但他一开口,就引来了大家的讥笑,原来他发音不准,俗语叫大舌头。课后我找到了这位同学安慰他,我告诉他,只要坚持每天多说话、多读课文,这种毛病会减轻的,他脸上出现了一丝怀疑,但夹杂着一丝笑意,那是一种期待,一种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期待。神圣的使命感给了我一种冲动,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和正常学生一样交流。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总会经常叫他读课文,我严肃地对大家讲“尊重”、讲“爱心”,当他读课文或说话时,全班同学不许有任何讥笑的表情和举动。其实这种方式一点都不高明,只是想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宽松的、没有任何歧视的环境帮助他健康成长,而这一切必须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同与支持。我只是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我们的同学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今天的一点小小的帮助也许就能够改变这位同学的一生。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并且还在继续。尽管他读课文比以前流利了许多,但发音还是不太标准,尽管我们无法根治他的不足,但他读课文时,整个班级的那一片寂静和片刻寂静后的那一片掌声,经常感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那一刻,每一位同学都感到爱心是如此美好,帮助别人原来有如此美妙的幸福感。这种幸福和激动是单靠一节课,单靠一节表演给别人看的语文课远远无法收获的。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感受着这一幕,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也一直被感动着。我想,这样一件简单而持久的工程在学生心中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吧。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有意义的,一定也是深刻而持久的。

让诗意伴随课堂

生活如诗,语文如诗,诗的美丽在于激情、跳跃和想象,语文的美丽在于真实、创造和希望,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最喜欢的,因为课堂上要欣赏同学们自己编的课本剧。语文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就是活动特征。活动性的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力,从而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教师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课本剧的编排与演出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诞生的。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时,我的教学设计最初设想只是希望通过一种形式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人物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小说的主题。我的这一教学设计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后来学生还将视野延伸到了课外,总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对白经常练习,他们说这已经成了学业繁忙之余一种愉快的消遣方式,将语文学习由完任务转化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学生对语文的一种何等的尊重啊!于是,课本剧由课内的短篇小说向课外延伸,从最初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到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艺术品》、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刘心武的《悔的边缘》、茹志娟的《百合花》、孙犁的《山地回忆》,再到《红楼梦》《水浒传》,这种形式将

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改编,甚至自己创作小说,模仿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两位学生自发比赛以这种形式来抒写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和自己对于爱情的懵懂的认识,这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课本剧的表演本身已经上升到了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层面,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艺术。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散训练形式——听、说、读、写进行了综合的体现,学生没有照搬原著,而是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将整个情节和感情浓缩在几分钟内,难道这不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吗?难道这不是一种充满人

性化和人情味的鲜活的解读吗?难道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却又诗意

盎然的精神享受吗?

语文教学过程的另一半灵魂是全体参与。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民主性特征和活动性特征,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作用,所以,在参与之中应培养其协作精神,使其自身的能力得以确认。在课本剧的排练过程中,小组的组合,背诵台词,都是一般教学活动所不能体现和实现的。对所有小组、所有学生来说,这样的演出可能都是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所以,在参与之中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个人特质,也让老师了解到了仅凭课堂发言了解不到的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也让学生自己知道即使在学习成绩上不是尖子,但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做一个活跃分子,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小组争光。

最近改编《红楼梦·贾芸谋差》的学生说,原著和课文读了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