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书名
有的先秦人物的封号是后世追加的,其书也出现 不同名称。
老子:《老子》 唐代封老子为玄元皇帝 唐玄宗分《老子》为道、德二经 《道德经》、《道德真经》。 庄子:《庄子》 唐代尊为南华真人 《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 《宋史· 艺文志》著录的《老子》、《庄子》,上述异 名都已出现。
(一)、书名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一)、书名
先秦典籍大抵用一篇的首二字作为篇名,以 其人其体作为书名。 《诗经》:以“诗”体为书名 《关雎》:首句“关关雎鸠” 《蒹葭》:首句“蒹葭苍苍” 《尚书》:“尚”通“上”,上古;“书”是书 写文字。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汉书· 艺文志》。 史官所记,并无书名。 《老子》、《墨子》、《孟子》等:以人即著者 为书名。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 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 乃召问相如。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六)、著作者
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淮南子· 修务训》 《易经》: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 《本草》:神农氏著作 《黄帝内经》:黄帝撰著的医书 《周礼》:周公的著述 相沿至明清,其风不衰。
一、目录和目录学
今存刘向《叙录》八篇,如其中简要完整的 《列子叙录》。前列整理后的《列子新书》八章 题目,“章”就是“篇”。然后是一篇叙录,说 明《新书》根据皇宫内外收藏《列子》写本共二 十篇校雠整理,却除重复,改字错字,定为八篇; 并对《列子》著者、学术渊源以及书中存在问题、 流传发生散失等作了评述。 这种编写篇目与提要的体例,合称“目录”。 相沿至今,一种书籍的目录在书名封面的扉页之 后,依序载章节,即由此而来。
(一)、书名
• 根据内容制定书名,大 概是汉代开始的。
《淮南子》书名原为《淮 南鸿烈》,《白虎通》原 为《白虎通德论》,王充 的书称为《论衡》等。
(一)、书名
• 同书异名,同一种书具有不同的书名,在古籍目 录中是常见的现象。最普遍的是作家文集的名称, 因作家的名号而不同。
东晋陶潜,字渊明,谥号靖节, 《隋书· 经籍志》:“宋征士陶潜集九卷”, 宋代《崇文总目》:“陶潜集十卷”,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陶渊明集八卷”。 三国曹魏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 《隋书· 经籍志》:“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 宋代《郡斋读书志》:“曹植集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陈思王集二十卷”,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曹子建集十卷”。
• 同一种书,用全称或用简称,也是较常见 的。
西汉刘安《淮南鸿烈》: 《汉书· 艺文志》:《淮南子》 《宋史· 艺文志》:《淮南子鸿烈解》
现代学者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一)、书名
• 历代对帝王名字尊号的避讳,也是造成同 书异名的一个原因。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 《宋史· 艺文志》: 《刊谬正俗》(避宋太祖赵匡
《先進》篇
《陽貨》篇

(四)、真伪
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汉书· 艺文志》开始,就有 辨伪。
《诸子略· 杂家》: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注:黄帝之史,或曰夏帝 孔甲,似皆非。 同上: 大禹三十七篇注: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 又,《道家》: 力牧二十二篇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 是伪作。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 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 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 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 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 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 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 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 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 《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 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汉书· 艺文志· 序》
二是书目分类
一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指书籍分类, 或称图书分类。
(一)、书籍分类
《汉书· 艺文志》根据汉刘向、刘歆父 子校书整理所得《七略》分类而略有修正。 刘向、歆父子所创《七略》,除去总论各 类的《辑略》为叙例,班固分别摘零编列 在总序、六略序及各类小序。余者有六大 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 ﹑《方伎略》﹑《兵书略》﹑《术数略》。 因此,七略实则是六略,分为六大类。
(五)、存佚
南宋郑樵《通志略· 校雠略· 编次必记亡书论》说:
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 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 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 阮孝绪作《七录》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 《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 《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隋朝又记梁之亡书。 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 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 出于彼而出于此。
(二)、篇卷
篇卷是古代计算以简牍 或绢帛为载体的书籍单 位。 用简牍者称“篇”,用 绢帛者称“卷”。
篇卷本来都是内容与载体 统一的计算单位。同时也是 简牍或绢帛记录一个题目的 数量。
(二)、篇卷
后来 “卷”用来 计算载体的数量单 位,不表示内容单 位,而“篇”用来 计算文章、即内容 的数量单位。不表 示内容单位。
国学基础
第二讲:目录学概要
引言:
目录和目录学功用是: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章学诚《校雠通义》
从学术研究说,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 一、了解学术发展源流, 二、查检学术研究的书籍。
引言:
目录和目录学是治学的津梁。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 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 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清·王鸣盛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课程提要
• 一、目录和目录学
•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三、目录分类 • 四、书目举例
一、目录和目录学
“目录”的本意是指一种书籍的“篇目”和“叙录”。
汉成帝时,刘向整理皇宫藏书: 每一书已,向辄條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 之。 ——《汉书· 艺文志》 “篇目”就是这一书籍的各篇题目,“叙录” 就是其内容提要。所以,“目录”是篇目和提要, 并不包括书名。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 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 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 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臣向言:所校中书 《列子》五篇,臣向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 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 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 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如此者众。 及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列 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 物,务崇不競,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 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扬子》之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 观者。孝景皇帝,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 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 为列传。谨第录,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 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胤的名讳)
后又重改为《纠谬正俗》。
(一)、书名
书名相同而作者姓名不同,内容不同。
《河东先生集》:
1.唐作家柳宗元文集 2.北宋作家柳开文集
《宫词》:
1.唐代王建 3.后蜀费氏(花蕊夫人) 5.北宋王珪 7.北宋宋徽宗 9.南宋周质彦 11.明代朱权 13.清代徐昂发 2.后晋和凝 4.北宋宋白 6.北宋张公庠 8.南宋王仲修 10.南宋吴伟 12.明代王叔承
(六)、著作者
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
《老子》:著者究竟是谁,有待考证。
《论语》、《孟子》:传为门人所记。 《庄子》: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未必 庄子著作。 《荀子》:应是本人著作,而唐杨倞注以为《大略篇》是 “弟子杂录荀卿之语”。 《韩非子》:不署名。
(六)、著作者
汉代开始,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主要 是诸子及史书。 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歌等文学创作,多不 署名。
(一)、书名
书目是依据书名为纲目而编制的,不录 书名就没有书目。 但是每种书籍并非单纯具有一个书名, 同一个书名并非就是同一种书籍。
(一)、书名
远古文字发明的初期,大概是没有书名, 也没有篇名的。
古代经典所谓的“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左 传》),可能是形容那时用固体物质作载体的书籍如甲骨、 简牍等,捆绑堆积,如山似坟,其实不是“典籍”的书名。
(二)、篇卷
随着载体的改进,“卷”的容量增加,历代 流传中的写本卷数归并减少,而篇数依旧。
《荀子》:刘向《叙录》:三十二篇 《汉书· 艺文志》:误为三十三篇 《隋书· 经籍志》:十二卷 《旧唐书· 经籍志》:十二卷 《新唐书· 艺文志》:十二卷(三十二篇归并十二卷) 唐代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郡斋读书志》: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宋史· 艺文志》: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明、清及近代刊本均为二十卷本 清代郝懿行补注有单注有二卷 现代刘师培补释有排印本不分卷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一、目录和目录学
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目录的含义 有所改变,通常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 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则要求包括书 名、作者、篇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古籍目录著录”是指一 种古籍的著录项目。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一)、书名 (二)、篇卷 (三)、版本 (四)、真伪 (五)、存佚 (六)、著作者
曝书亭——浙江嘉兴王店朱彝尊故居
ѽ
(六)、著作者
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 书籍初始年代是没有著作者 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 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 《礼记· 乐记》),所以孔子 “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 老彭。
——《论语· 述而》
(六)、著作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 争鸣。孟子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 万章下》 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 人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