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的诗歌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风格
元好问的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但终以内容上描写国事,风格上豪放雄劲的词成就为高,并使这类词在苏辛之后再放异彩。
元好问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纡徐委备,条达舒畅,有欧、曾之风。
即使表现亡国之痛的,也写得不疾不徐,深沉含蓄,与其诗词呈现出不同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理想和创作主张,集中体现在早年所写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他在这组诗中对建安以来直到宋代的诗人诗作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品评,目的是区分诗歌发展中的正体和伪体,进而阐明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主张。
他提倡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认为好诗应以清新自然、刚健慷慨的风格表现高情壮怀。
这样的诗脱离现实的人自然写不出来,所以他高吟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泰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他否定了齐梁诗风、西昆体和江西派。
对这些流派的讲求声韵、堆砌辞菜、风格纤巧给予批评,并且表形了变革这
些风气的作家。
例如,他评论唐代陈子昂说:“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由于他论诗以内容为主,并重艺术和作家的品德,能从大处着眼,不像王若虚那祥偏激,所以他对于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都有褒有贬,比较公允。
元好问论文
从《论诗绝句三十首》解读元好问诗歌主张之“真”【摘要】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了其诗歌主张和诗歌理论。
元好问认为诗歌最重要在于“真”,而这“真”可以体现在刚健质朴的诗风,以“诚”为本的诗歌理念,以及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真”;刚健质朴;“诚”;真实情感元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
因其曾在遗山求学读书,自号遗山山人,世称遗山先生。
他“独以诗鸣,……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伯独步几三十年”,“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是我国文学史上享誉金、元两代的诗人及诗歌评论者。
他的诗歌理论大多采用诗歌的体式,尤以七绝居多。
他用《论诗绝句三十首》对过去时代的诗歌做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总结,继承了自建安至陈子昂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清人翁方纲说:“先生一生识力,皆具于此,未可仅以少作目之。
”元好问通过论诗绝句三十首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诗歌主张,这些主张和观点可以提炼并升华为一点,便是“真”。
元好问强调诗歌应尚“真”,应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自然地抒发真实感情。
元好问尚“真”思想可从三个方面来探究。
一、推崇刚健质朴的诗风元好问推崇刚劲之美,贬斥柔秀造作。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曹植与刘桢都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内容充实,情调慷慨,笔力道劲刚健,闪烁着壮美的光华,故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首论建安诗歌。
元好问提倡继承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赞赏陈子昂首倡诗风改革,效法“建安风骨”。
诗曰:“沈宋横驰翰墨场,风云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建安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表现出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初唐诗风绮丽柔靡,内容空洞、形式华艳。
陈子昂奋起批判两晋以来“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第一个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口号,主张诗歌要像建安时代那样有“兴寄”和“风骨”,即有内容,有寄托,有理想,并在创作中实践了这种主张,建立了刚健质朴的诗风,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论诗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绝句之析释《论诗三十首》绝句是元好问最有系统之论诗著作,自注:「丁丑岁三乡作.」据清施国祈《元遗山全集年谱》及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所载,是在金宣宗兴定元年(西元一二一七年)作.按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七云:金宣宗兴定元年丁丑,先生年二十八岁.自贞佑三年乙亥,蒙古兵入金燕都,四年丙子,先生自秀容避乱河南,至是岁寓居三乡,在其登第之前四年.(注十六).因此为青年时期之作品.以绝句形式论诗,自来都推杜甫《戏为六绝句》为嚆矢,其后李义山《漫成五章》、苏东坡《次韵孔毅父》、戴复古(石屏)《论诗七绝十首》、韩驹、吴可的《学诗诗》都是著名的论诗绝句.元好问之后,当推清代王士祯(渔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比较富於文学价值和理论意义(注十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承继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诗学观点,以彰显「正体」为经,以评论历代诗人为纬,交织成篇.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汉开始,历经魏、晋、刘宋、北魏、齐、梁、唐、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於曹植,终於南宋陈师道(后山).正面讨论其诗者二十五人,分别是曹植、刘桢、张华、阮籍、刘琨、陶潜、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卢仝、孟郊、李商隐、温庭筠、欧阳修、梅圣俞、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无己、后山).附论其诗者一人,是王安石.附论其论诗意见者一人,是元稹.借其文以论其诗者两人,是潘岳、陆机.借其言论以论诗者二人,分别是元结、陆龟蒙.借其所论之诗句以论诗者两人,分别是王敦、斛律金.借其人品以论诗者一人,是华歆.总共涉及三十四人.全诗对这批作家采取分论、合论、或互见之体例来论述.而且针对他们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份量高低而有轻重祥略之别(注十八).虽然元好问在行文之间并未严格遵守时时代之秩序,整体看来,还是完整表现了古代诗歌发展览轮廓.以下即逐首试为析释: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之一)按前半两句谓:自汉魏迄今,诗体繁多,究竟谁是正体,谁是伪体,始终无人细加评论.后半二句谓:不知谁为凿通山川之巨手,能暂时判分诗坛之清浊.这是全诗之总起,以下所论,正为疏凿之内容.由诗意看来,元好问不但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而且表明全诗之目的在彰显诗之正体,别裁诗之伪体.诗之正体,渊源甚远,就中国之诗歌源流言,《诗经》当为一切正体之源头.而元好问所论,则自汉、魏起.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之二)按《诗品》序尝谓:「曹刘殆文章之圣.」这是元好问论诗由曹植、刘桢起的原因.《诗品》论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论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故本诗前半两句谓曹植、刘桢坐啸诗坛,虎虎生风,四海之内众多俊才,竟无人能与相敌.后半两句谓:西晋永嘉时期,担任并州刺史的刘琨(越石),犹有汉魏风骨,可惜生之太晚,未能并列建安诗坛,和曹刘一起横槊赋诗.刘琨诗「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不但同为北人,其诗风且与元好问十分接近,因此得到元好问之推崇,可知他论诗以气骨为宗旨,赏识雄伟刚健之诗风.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之三)本诗元好问〈自注〉曰:「锺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可知是借《诗品》之论见出发.在元好问观念中,晋初之诗格高出齐、梁.故前半两句认为:建安诗坛之流风馀韵,在晋朝仍留存甚多,以王敦为例即可概见晋人之壮怀.据《晋书王敦传》所载,王敦酒后好以如意敲击唾壶为节,吟咏曹操之乐府,往往击缺壶口.后半两句谓:张华之诗,往往巧用文字,托兴不高,似乎缺乏风云之气.然而,持其诗与晚唐时温庭筠、李商隐言情之作相比,又将为之奈何虽然本诗为张华开脱,其实仍旧主张作诗不宜「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之四)本诗元好问〈自注〉曰:「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在〈继愚轩和党承旨诗〉末章云:「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可知元氏激赏陶渊明.萧统〈陶集序〉谓渊明:「语事理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锺嵘《诗品》谓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苏轼谓:「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故元好问指出陶诗谓诗语自然却万古常新,繁华落尽而显现真淳.陶渊明之胸怀朗若白日,俨然羲皇上人.渊明的诗风如此真淳自然,虽生於晋朝,无伤其为淑世之人.本诗意在表彰陶诗之自然真淳,显示元好问以「气骨」为正体之外,亦以「天然」为正体.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之五)按《诗品》谓阮籍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宋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气骨.」本诗前半则指出诗人之所以用俶诡之诗笔,寄寓渊放之情怀.实因为已无其他东西能够浇平胸中之块垒.后半两句谓:以晋人之诗才来说,被世人视为狂诞的阮籍,实际并不狂.只是这种真况谁能领会阮籍之作风,一如黄庭坚(山谷)诗句所示:「面对横在面前之大江,纵声大笑.」只不过以傲视万物的姿态发为旷放的吟咏而已.这是论「旷放」的诗风,和「气骨」,「天然」同为元好问最欣赏的正体.阮籍处身乱世,为保全性命,故作狂诞,逾越礼教,他的诗俶诡不羁,兴寄无端,其实是寄托无限的沉痛和难言的志节在其中.因此,阮籍的「旷放」,与曹刘的「气骨」,有其内在的共通性,皆为真情之流露.心声心画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之六)按扬雄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遗憾的是心声心画常常失真,因此,仅看表现於外的文章,岂能论断作者真实的人格后半两句指出晋人潘岳(安仁)当年写的《闲居赋》,显现高逸的情操,足以名垂千古;谁能相信他为了求官,见到贾谧出门,竟望著路尘而屈膝下拜呢此诗主要在讥讽潘岳文行不一,并指出文章本於性情,性情之真假,直接影响到文章品致之高低.此与《文心雕龙情采篇》云:「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所言,相互印证.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之七)按前半两句谓:汉魏歌谣中那种慷慨任气之风格,到了六朝已经断绝不传,只有北齐斛律金所唱之《敕勒歌》犹有此风.后半两句谓:大概是中原地区万古以来之英雄气慨,也传到阴山的敕勒川.本诗提及之《敕勒歌》原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族旧有之歌谣,极为豪莽.本诗举一实例,用以说明北朝文学的特质.唐李延寿《北史文苑传论》曾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显然元好问赞赏北方文学之主於气质住豪壮,意在对照南方文学之流宕绮靡.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之八)按《新唐书》卷壹○七〈陈子昂传〉云:「唐初,文章承徐、庾馀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此为全诗之所本.元好问於唐初诗人,仅推崇陈子昂.此因沈佺期、宋之问纵横驰骋於诗坛,犹不能湔除齐、梁绮靡之风.必待陈子昂承接六代风会,绍继传统,独开新途,始振起一代诗风.故后半两句谓:若论唐诗恢复正体之功劳,应依句践平吴为范蠡铸像之往例,也为陈子昂铸一座黄金塑像,以表彰他追复汉魏风骨之功.本诗指出六朝绮靡之诗风,至唐初仍然存在,始变绮靡,恢复汉魏风骨,当推陈子昂.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於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之九)按前半两句谓:缀辞行文,斗靡夸多,徒增阅览之劳.以潘岳、陆机相较,陆机之文章,犹有较潘岳冗芜之遗憾.后半两句谓:诗文为心灵之声音,但能完整传述心意,目的已达.倘如布谷鸟之澜翻啼叫,岂有何难《世说新语文学》云:「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文心雕龙体性篇》云:「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此当为本诗之所本.然全诗之主眼并不在比较潘、陆之诗文,而是就潘、陆以针砭晋、宋诸家诗文之斗靡夸多.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之十)按唐元稹於〈唐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之中,对杜甫诗之铺陈,排比、词气、风调、属对,深致赞叹之意.元好问则谓:铺陈终始,排比声律,但为诗歌创作之一途而已,推许杜甫,若局限於此,则其藩篱未免太窄.后半两句指出:杜甫自有旷世无匹之连城璧,怎奈元稹识见短浅,只识其中之碔砆杜诗之奥妙,元好问在《杜诗学引》已有说明,此诗重申杜诗为诗中之集大成,要妙难言,即如元稹,亦不能识.继前诗针砭晋、宋诸家之「斗靡夸多」,本诗又间接指斥「排比铺张」.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之十一)前半两句谓:眼目所及,必生心象,就此心象以文句表达,自能传神.若未亲临其境,只是暗中摸索,总是无法写真.清人查初白所谓:「见得真,方道得出.」正是此意.后半两句谓:杜甫在长安,秦川景物尽入题咏,真切入神,恰似张张摩写出来的《秦川图》,只是,像杜甫这样亲到长安,身历其境,刻划写真的诗人,古来能有几人.本诗指出诗歌写作,贵在身临其境,亲自体验,方能传神写真.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十二)按前半两句谓:望帝的春心,托附在杜鹃鸟的悲鸣中;佳人的锦瑟,激起对逝去年华的怅惘.后半两句谓: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旨的难以明了,大体与此相类.而诗家总是喜爱西昆之美好,唯独遗憾的是无人像郑玄笺注《毛诗》般,一一阐述他的义旨.按所谓「西昆」,众说纷云.宋刘攽《中山诗话》云:「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云:「诗到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辟晦,时号西昆体.」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本诗似乎沿袭释惠洪《冷斋夜话》之观点,视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然其所论之重心,在李商隐诗「用事深僻」,以致「诗意晦涩」也.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庐.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之十三)玉川庐指中唐诗人卢仝.其诗以鬼怪趋险见称於后世.就元好问〈小亨集序〉来看,元氏对於鬼怪一派,必然深恶痛绝.因此前半两句指出:自古以来,诗文创作皆有正当途径,谁像卢仝那样,恣意运笔,险怪作诗呢后半两句谓:正规的诗像楷书,往往不能让今人看入眼;别寻险径的怪诗,好比小孩涂鸦,有时反而受到世人之激赏.本诗旨在斥责卢仝诗,别寻险径、刻意鬼怪,实非诗之正途,不足为训.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之十四)按前半谓:人的出处进退,有种种不同,大抵听凭个性所安.幽居山林的人,那能贱视廊庙里的衣冠士呢后半两句谓:华歆见到片金,掷去不取,随即受到时人的尊重,其实不过伪装清高,以便求官觅侯.而那些崇敬华歆清高的人,结果都被自己的双眼所瞒骗.诗文之伪饰,正与此相类.这是对刻意作伪之指责.前论潘岳之「言行不符」,此则更进一步论「刻意作伪」之失,拈出华歆之故事,目的不在批判华歆之人品,而是借此说明诗歌创作不能作伪.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之十五)按前半两句谓:李白诗笔洒落,境格旷远,正如其诗所示:「好比银河洒落九天.」何尝作过「饭颗山前」讥诮杜甫之劣诗后半两句谓:世间还有一些东抹西涂的论者,批评李白在中原扰扰之际,欲借永王璘之力量以建奇功.这又一种书生功利之见,诬枉像鲁仲连这一流的高士.本诗评论李白诗境格旷远.世俗失察,竟以不实之作相诬,书生功利之见相枉.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之十六)按前半两句谓:自古抒哀伤之情,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写苦境之作,亦若灯前山鬼之落泪.实因哀苦易於撼动人心,比较讨好.此盖针对晚唐李贺所作之评论.后半两句谓:像太湖春景的朗丽,就鲜少有人能写得好,只有李白:「岸夹桃花锦浪生」,堪称古今独步.此又进一步引李白诗为例,暗示李贺「幽冷哀激」之诗格,不及李白之「高华俊伟」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之十七)按前半两句谓: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说,的确深入发掘诗歌声律的奥秘,其研究创发之工夫,固然应予肯定,但是,这种人为声律果真值得用心吗后半两句谓:试看唐元结《水乐说》:本无宫徵之音响,却也自成云山间自然的雅乐.这是元好问反对人为声律之主张,因为他论诗主天然,诗歌中本有天然的声调,比起人为刻意之声律,更为可贵.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之十八)按前半两句谓:孟郊喜欢以穷困愁苦作为诗歌题材,至死如此.处身在高天厚地之间,却自囿於苦吟,不啻诗中囚徒.后半两句谓:试看韩愈自潮州还朝后之文章,与江山同其不朽.韩孟相比,韩愈应居陈元龙高卧的百尺楼上,高下岂可同日而语本诗指出韩、孟虽齐名,孟郊之穷愁实不堪与韩愈雄奇相提并论.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何如.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之十九)按本诗前半谓:万古以来,不知多少高士幽居涧阿,未能显扬於世.其一生的孤愤,如何抒解唐代诗人陆龟蒙〈自遣诗〉云:「无多药圃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曾以名品药草和一般青草作喻,谓稚子不知珍惜,恐将明品药草持与一般春草共斗输赢.后半二句惋惜无人告知陆龟蒙:诗之品秩何独不然高低之比较,能有几多差别亦惟务实略名而已.本诗指出诗名之高下,无关乎诗之实质.如陶诗不为六朝人所贵,却大重於后代,即为实真名虚之例证.是以高人才士,励品为诗,应以实质为重,无须措意於声名品秩之高低.谢客风容动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之二十)元好问自注:「柳子厚,宋之谢灵运.」前半两句谓:谢诗之风神,映照古今.渊源於谢灵运之诗人很多,然而谁能比柳宗元所得更为深切呢以柳诗接谢诗,清人查初白誉为「千古特识.」又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前四句云:「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最能突显谢客之心境.而柳宗元自王叔文党失势,贬邰州、永州、柳州,窜逐荒疠,自放山泽,悲恻抑郁,一寓於山水诗文.其寂寞不遇,实与谢灵运相同.故后半两句谓:柳诗正如拂动朱弦的瑟,一唱三叹的遗音彷佛犹在.这种冷寂的诗境,正象徵谢灵运当年的心境.窘步相仍死不前,唱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之二十一)按前半两句谓:作诗若窘束步履,一仍旧贯,至死不敢超越,就如后世的唱之作,见识不到前贤作诗的真性情.后半两句谓:作诗应秉持凌云之笔自创新格,若只能俯仰步趋,那也未免太可怜了.本诗指出诗人应自创新格,不当窘步因袭.都穆《南濠诗话》云:「东坡云: 诗须有为而作. 山谷云: 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无怪其语之不工.」古人和诗,初不拘体制,后有「用其韵」,「次其韵」,雕镂过甚,扭曲性情,毫无情趣可言.由此可知,本诗旨在讥议宋人唱之风.皮述民先生另有一说,认为是论宋初西昆馆阁诸公.(注十九)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知是谁(之二十二)按前半两句谓:诗歌写作之出奇变化,往往是在似乎无奇可变之处,竟然更出奇笔.这种状况有若波涛流动,一波才动,万波腾涌.后半两句谓:从过去历史来看,只知诗歌发展报到苏轼、黄庭坚,变化之妙,已臻极致,后世随风而靡,变本加厉,驯致如沧海之横流.始作俑者,岂非苏黄本诗是论诗歌出奇变化之妙,至苏黄已臻极致;末流无此才调,效其放逸,不免逾矩.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之二十三)按前半两句谓:正如乡曲之学,虚诞不实;小家珍说,往往欺人.以俳谐的态度、怒骂的口吻作诗,难道适宜以俳谐作诗,杜甫、李商隐、苏轼皆所不免.《沧浪诗话》尝云:「学诗先去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又论进代诸公诗云:「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可见宋人不乏俳谐怒骂之作.后半两句谓:当代却不乏如此写诗者,难怪会取笑古人迂拙,认为古人除了雅言之外,其他一概不知.则进一步指出当代不辨古雅,步趋俚俗之失.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之二十四)按前半迳引秦观(少游)《春日》诗原句.元好问〈拟栩先生王中立传〉云:「予从先生学,问作诗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按:应作〈春日诗〉,下同).云: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也.破却工夫何至学妇人」则好问此论袭自王中立.本诗指摘秦观纤巧靡弱之作,与韩愈豪雄奇崛之作相比,简直是女子诗.前面已指出张华之风云气少,温、李之儿女情多,至秦观之纤巧靡弱,真可谓每下愈况,故悬为诗家之大戒.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之二十五)此针对刘禹锡两首题咏玄都观桃花之作而发.按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裏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对此,元好问的评论是:战乱之后的玄都观,已失旧有的规模,刘氏题咏的看花诗虽在,却只能抒发官场后进皆已贵显之悲怨.又刘禹锡大和二年又作〈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对此,元好问的评论是:刘禹锡自己也是一个人间过客,却昧於代谢之理,重游玄都观发现已无桃树,只有兔葵等物摇曳於春风之时,他二度题咏,则是枉向春风怨刺兔葵了.从整体诗意来看,元好问旨在提出:「怨刺之作要切当事理,不可漫无限制」的看法.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之二十六)苏轼才雄气逸,胸襟超旷,所作若不经意而出,而淳洁精真,兼备众长.元好问以为:苏轼之作,有如金入洪炉,冶鍊不厌其繁,精真方止,不允纤尘污染,故能如是.后半两句谓:苏诗取材极博,不免变眩百怪.苏门弟子,果有忠直之臣,岂肯听任东坡百态俱备,万古常新,却无一人能嫡传光大.按苏门之中,无论是张耒、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号「苏门四学士」;或合陈与义、晁冲之为「苏门六学士」,皆本其才学体性,各擅所长,终与苏诗不尽相类.因此,本诗论及苏轼及苏门弟子,谓苏诗如百鍊纯金,备俱众美,门下难以绍继.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之二十七)诗谓宋初诗坛沉溺於「西昆体」,渐失本真;百年之后,始觉醒而回复古风;於是元佑诸家次第兴起,这是欧阳修、梅尧臣倡始的功劳.按欧阳修作诗步武韩愈,以气格为主,善用古文章法,气格情韵,皆有足观.梅尧臣覃思精微,深远闲淡,自成一家.就诗论诗,欧梅具为古雅正体,不可轻废.而王安石诗用意深切,律度精严.虽健拔有奇气,然至暮年方妙.欧、王同为宋代庆历以后之大家,然元好问似较拥欧,故后半两句谓:后人讳学王诗犹可理解,何以欧、梅一并毁废呢本诗指出欧、梅恢复古雅之正体,为苏、黄之前导,其功不可抹杀.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之二十八)按前半两句谓江西派之诗作,论古雅难谓与杜甫相近,论精纯又全失李商隐之精真.玩诗意,乃以「古雅」称颂杜甫;以「精纯」称颂李商隐.而江西诗社中人已难望其项背.故后半两句谓:论诗至此,宁对黄庭坚下拜,亦不愿作江西社中人.按江西诗派是宋朝南渡之后的大宗派,以上追古雅力避凡近为主要目标.但因承继黄庭坚奇崛拗劲之诗格,运用夺胎换骨之手法,刻意於字句之奇,隶事用典之巧.於是人工过深,凋损天趣,尽失古雅精真,此乃元好问批判江西诗社的原因.但是黄庭坚诗源自杜、韩,别创奇崛之诗格,於诗仍为正体,故元好问愿意下拜,以示崇敬.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之二十九)「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之名句.描写春意骀荡,却不假绳削,自然成文.此五字虽经万古千秋,仍然光景常新,故元好问特地徵引,称许一番.然而谢灵运之作风,其实十分重视雕镂,《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正可一字不易,移以论谢.至宋代,陈师道作诗重视人巧,浑忘天然.尤其卧思呻吟,闭门觅句,被后世引为趣谈.其为诗之刻意,与谢灵运实有若干相似之处.因此后半两句谓:假使陈师道起死回生,一定要传话给他:闭门觅句的苦吟,对於诗道毫无助益,可怜他只是徒耗精神.元好问论诗主自然,故以谢灵运清新自然之诗句相对照,彰显陈师道之缺失.撼树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较短长.(之三十)前半两句谓:评论古人诗作优劣得失,犹如蜉想要撼动一棵大树,自觉十分狂妄.原因总是书生技痒,喜欢论量高下.按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见元好问用韩诗,自嘲猖狂.后半两句谓:等到老死之后,或许留下千首诗歌,则不知将由何人校论短长.本诗是全篇总结,以为自作亦将为后人所论量.。
司空图与元好问诗学观之比较--以《二十四诗品》和《论诗绝句三十
司空图生活在李唐王朝的没落、崩溃时期,藩镇割据、外敌入侵,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他虽然担忧唐王朝的命运,但“须知世事身难保”,终于放弃了济世救时之志,弃官归隐于王官谷中,当了隐居高士。
隐退而不忘朝廷之危,内心苦闷而不能发泄,自号“耐辱居士”。
司空图在隐居期间,与释老思想相伴,研读道经、炼制丹药,与高僧诗酒往来,这成为他排遣心中苦闷、获得精神解脱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在山林中钻研诗歌艺术也是他隐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中取用了大量的山水景物意象来体味诗歌风貌,如《纤秾》中取用“深谷”“碧桃满树”“水滨”“柳阴”意象;《典雅》中取用“玉壶”“茅屋”“修竹”“白云”“幽鸟”“飞瀑”“落花”意象;《清奇》中取用“群松”“漪流”“渔舟”意象。
取象于自然之物,表现出不同种类的诗歌美学意境,使《诗品》充满着“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元好问生活在金、元之际,是我国鲜卑族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鲜卑族与汉民族气质相互融合。
生活在质直尚义的云朔地区,加上历经朝代更迭的社会巨变,各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赋予了元好问慷慨悲壮、务实尚真的精神。
元好问出生于金代仕宦家庭,并且金代尊孔,儒家思想广泛传播,“少日漫思为世用”,元氏少年时代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而《论诗绝句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绝句》)作于他28岁时,积极入世的心态使他志于改变金代诗坛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
江西诗派承继黄庭坚诗风,出现偏颇,过分讲求诗歌出处,滥用典故,以学问入诗,雕章琢句,诗歌失去了应有的韵致。
而金代诗坛也承袭了此类不良风气,元好问针对北宋、金朝出现的诗歌流弊,在《论诗绝句》中强调诗歌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明确标举“真诚”“天然”的审美标准,崇尚感情的真淳和语言的不假雕饰。
司空图《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论说了二十四种不同审美特征和艺术风貌的诗歌境界,属于风格论范畴,侧重于论说诗人对诗歌风格的看法。
它不仅是司空图诗论最为重要的代表,也是唐代继钟嵘《诗品》之后最为杰出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
试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论与渊源
79审美与文学“以诗论诗”是中国古代诗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论形式,论诗诗既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形式。
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可谓是“开论诗绝句之端”[1]3;金代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更以大型论诗组诗的形式建构了中国古代论诗诗的里程碑[2],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进行文学批评,阐述诗歌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是元氏诗论的代表作[3]。
本文试立足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文本,归纳元好问在这组论诗诗中阐述的诗论标准,并探讨他的理论和创作的渊源。
一、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评诗理论《论诗三十首》创作于元好问二十八岁时。
正如元好问自己所说,“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1]57,《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早期对诗歌创作和历代诗人创作的理解。
金代文坛基本上沿袭北宋的余风。
然因其取舍不同可分为两大派:一派以学习卢全、李贺、黄庭坚的李纯甫、雷希颜为代表,崇尚奇险艰深,偏重字句雕琢;另一派学习白居易、苏轼,主张自然、通达、坦易、不拘一格,以赵秉文、王若虚为代表。
元好问倾向于后一派[4]。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七言绝句为文体,第一首诗提出创作目的,“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1]58,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意图通过对汉魏以来诗歌流变的品评,辨析历来诗人作品优劣特点,道出自己对诗歌审美标准的定义。
郭绍虞在对《论诗三十首》的注解中,认为“元好问以诚为诗之本,以雅为诗之品”。
下文将从“诚”和“雅”两个方面,归纳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提出的诗论标准。
(一)诚1.表达真情实感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写道:“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
三者相为一。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无它道也。
故曰不诚无物。
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邈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鬼神,难矣!其是之谓本。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疏凿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疏凿曹千里【摘要】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评述了建安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流派.他主真诚而反模拟,主高雅而反怪俗,主慷慨劲健而反纤仄软弱,主自然清新而反逞才炫巧.在现实与传统的扬弃中反映出元好问的诗学造诣和精辟见解.【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元好问;诗论;七绝;疏凿【作者】曹千里【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Abstract:Yuan Haowen’s Poetry Review 30 comments on the representative poets and poetry genres from the time of K I NON in the form of Q i Jue(a four-line poem w ith seven characters).He advocates that the poets should be sincere,elegant,vehement and spontaneous,and objects to the simulative,vulgar,flabby and feigned style.By sublating the reality and tradition,Yuan has revealed his attainments and incisive opinions on poetics.Key words:Yuan Haowen;poetics;Q i Jue;annotation金代汉语文学较落后,正是由于元好问的出现,“使我们这金代这一百二十年中的汉语文学,消失了寂寞之感[1]”,元好问力纠颓风,为金诗争得了地位。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诗论观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诗论观摘要:元好问的论诗观是针对江西诗派诗歌实践的弊端,提出了诗歌创作要以“诚”为本,以“情”为指归,崇尚“自然、真淳”的诗歌语言,主张复古反对变古,面对外族入侵的现实,在诗风上崇尚刚健雄浑的诗风。
这一系列诗论的提出,既有着现实意义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也有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以诚为本以情为指归自然真淳复古刚健雄浑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继承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歌论诗的体式,言简意赅,同时又因三十首的篇幅而在表面上显得散乱无章。
因此本文结合元好问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诗歌实践以及元好问其他文论著作对《论诗三十首》进行梳理,作一概括总结。
一、作诗以“诚”为本“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而矣。
何谓本?诚是也。
……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
三者相为一。
(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元好问推崇唐诗,因为唐诗知本,而本就是诚,就是指诗人内心的真诚,只有诗人内心真诚,付诸于言语实践所做出的诗才能打动人。
在其六中,所论述的就是一个作诗要有一颗真诚心的问题,“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里用潘岳虽写出了《闲居赋》这样表达引退闲居之心的文章,但现实的政治仕途却参与了废太子事件,因此元好问感叹文章并不与人的道德品质相符,但是“文章宁复见为人”是有前提条件的,就如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所说:“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之所以出现“心画心声总失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心“不诚”所导致的。
可见,元好问所提倡的诗歌是那些作者以真诚心来写作的,如若不如此,则诗歌就会“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鬼神,难矣。
”二、作诗以“情”为指归“虽然,方外之学(指佛学)有‘为道日损’之说,又有‘学至于无学’之说;诗家亦有之。
……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唐贤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云耳。
《陶然集诗序》”。
这里,元好问点出“诗家圣处”在于“不离文字”而又“不在文字”,这是因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不离文字”是要通过文字来写出诗人之情,“不在文字”说明作诗不在于表面的语言,是以“情”作为指归的。
司空图与元好问诗学观之比较——以《二十四诗品》和《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中心
司空图与元好问诗学观之比较——以《二十四诗品》和《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中心周慧【摘要】虽然司空图、元好问二者所处的时空不同,民族身份迥异,但二人的诗学观却有相通之处.思维方式上,二者都表现为直觉感悟式的整体把握方式;言说方式上,二者都强调\"意象批评\"和\"以意逆志\"批评;诗学思想上,都主张诗歌风格的\"不主一格\"以及诗歌创作的\"真诚\".分析他们二人的诗论,使得少数民族文论与主流文论遥相呼应,消除族群壁垒,为探求建构真正多元一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学提供有效路径.【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司空图;元好问;诗学观;《二十四诗品》;《论诗绝句三十首》【作者】周慧【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司空图生活在李唐王朝的没落、崩溃时期,藩镇割据、外敌入侵,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他虽然担忧唐王朝的命运,但“须知世事身难保”,终于放弃了济世救时之志,弃官归隐于王官谷中,当了隐居高士。
隐退而不忘朝廷之危,内心苦闷而不能发泄,自号“耐辱居士”。
司空图在隐居期间,与释老思想相伴,研读道经、炼制丹药,与高僧诗酒往来,这成为他排遣心中苦闷、获得精神解脱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在山林中钻研诗歌艺术也是他隐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中取用了大量的山水景物意象来体味诗歌风貌,如《纤秾》中取用“深谷”“碧桃满树”“水滨”“柳阴”意象;《典雅》中取用“玉壶”“茅屋”“修竹”“白云”“幽鸟”“飞瀑”“落花”意象;《清奇》中取用“群松”“漪流”“渔舟”意象。
取象于自然之物,表现出不同种类的诗歌美学意境,使《诗品》充满着“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元好问生活在金、元之际,是我国鲜卑族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鲜卑族与汉民族气质相互融合。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金【圣才出品】
第6章金6.1复习笔记一、《论诗三十首》【选录】自注:丁丑岁三乡作[金]元好问1.宋后论诗绝句的流别论诗绝句,滥觞于《戏为六绝句》。
宋以后作者不下数十家,大体上可分为二大流别:(1)从南宋戴复古的《论诗十绝》起,到清代赵执信、赵翼、宋湘、张问陶、丘逢甲诸家的论诗诸绝句,属于阐说理论。
(2)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起,到清代王士祯、袁枚、洪亮吉、李希圣、陈衍诺家的论诗绝句,属于品评作家作品。
后者往往扩大范围到摘赏佳句,点缀琐闻;等而下之,甚至标榜声气,更属自合无教了。
2.元好问对正伪清浊鸿沟所在的辨析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属后一类型,但体现了一家论诗的宗旨。
他树立疏凿的准则。
所说的“正体”,是与杜甫《戏为六绝句》所说“别裁伪体”的“伪体”相对立的。
比较全面地辨析了正伪清浊的鸿沟所在,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1)贵自得,反模拟①在“眼处心生句自神”一首中,指出了只有“亲到长安”“眼处心生”的实证实悟,才能下笔有神;批判了唐临晋帖般的模拟作风。
②元氏对以夺胎换骨为能事的江西派诗,抱着鄙夷的态度,不屑步他们的后尘,在“古雅难将于美亲”一首中,明白表示“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2)主张自然天成,反对夸多斗靡在诗歌风格上,元氏主张古调,反对新声。
主张古调,指的是自然天成的风格。
新声是指夸多斗靡、逞弄才华的一套。
(3)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怒骂从主张古调的观点出发,元氏又强调高雅。
①在诗中,肯定了阮籍、陈子昂,陈子昂是以力复“汉、魏风骨”自任的一人,而阮籍也正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二家之所以被元氏重视,就是由于风格的高雅。
②在诗中,批判了“鬼画符”的险怪诗风,而慨叹于“厦书不入令人眼”;在“曲学虚荒小说欺”一首中,又指出了“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③元氏崇倚高雅,反对怒骂为诗的理论,受到苏、黄二家说诗的影响。
尽管元氏对苏诗的“百态新”一面有不满,但当时苏学在北方,成为风气,元氏接受薪火之传,并不足怪。
论诗绝句三十首
• 第二十九首 •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 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 柳变鸣禽” 。 • 陈师道。曾任秘书省正字,故称。北宋诗人,字 无己。
• 第八首 •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 平吴:春秋时期的吴地正是南北朝时齐梁所在地,用平吴 二字,人地双关。《吴越春秋》:“勾践灭吴,范蠡既去 。越王使良工铸金像范蠡之形,置于座侧。”认为范蠡居 功至伟。 • 准:依据,比照。
• 第十首 •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 连城璧:价值连城的玉,即秦昭王愿以十五城向赵惠文王 交换和氏璧。后人用以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 微之:唐代诗人元稹的字,曾作《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 墓系铭》,大赞杜甫的长篇排律。 • 珷玞:似玉的石头。
论诗绝句三十首
•
元十分擅长用诗歌来提出他的诗歌主张,有 《论诗三首》、《感兴四首》、《自题中州集后 五首》和《答后书记学诗》,在一些序跋中也有 表明他的诗歌主张,如《校笠泽丛书后记》、《 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中州集》 《中州乐府》《唐诗鼓吹》中也可以见到他的一 些批评方法,但是最为集中、系统的诗张的是《 论诗绝句三十首》。
• 其二
•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刘桢,建安七子之一。 刘越石,西晋诗人刘琨,字越石。诗中所表现忧伤国事, 满腔愤怒,壮志难酬,英雄末路之感。那句大家所熟悉的 重赠卢《重赠卢谌》又名《寄赠别驾卢谌》:“何意百炼 钢,化为绕指柔!”壮志难酬、无可奈何地唱出最后的悲 歌。 • 横槊:槊,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长矛。横槊,就是显示武 将出身的英雄气概。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依据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校对、注释。
见于书中第77页,注释不错,比较严谨。
)1.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2.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注:曹刘,曹植、刘祯。
刘越石,刘琨。
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注:温李:温庭筠,李煜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5.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
(磊,在百度中是“垒”,待定……)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阮,阮籍6.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注:安仁:潘岳,字安仁。
此人喜欢追名逐利,和《闲情赋》里所说操行不一。
7.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8.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注:沈,宋:沈佺期,宋之问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10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注:玉川卢:中唐险怪派诗人卢仝。
14.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
注:饭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戏为六绝句》与《论诗三十首》关系浅论
《戏为六绝句》与《论诗三十首》关系浅论作者:姚雅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摘要: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最早出现的以绝句论诗的新形式,元好问继承了这一新形式,创作了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论诗三十首》。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继承与发展关系、历史地位与影响三方面来比较《戏为六绝句》和《论诗三十首》,以分析这两组论诗绝句的关联。
关键词:《戏为六绝句》;《论诗三十首》;关系作者简介:姚雅芳(1991.8-),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论诗诗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诗的形式专论诗的相关问题。
而论诗绝句作为论诗诗的一支,是指以绝句形式创作的论诗谈艺之作。
杜甫是我国集大成的伟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戏为六绝句》是其对于诗歌理论探索的最系统总结。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优秀诗人和诗论家,他的论诗诗以七绝居多,《论诗三十首》是其诗歌理论的杰出代表。
元好问在继承杜甫以绝句论诗这一体式的同时,又扩大了该体的影响。
一、创作背景初唐诗坛弥漫着齐梁遗风,陈子昂率先举起革命的旗帜,以复古为号召,提出“兴寄论”与“风骨论”的文学创作主张。
李白继承并发扬了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崇尚清新自然的诗歌理论,反对六朝柔靡轻艳之风。
杜甫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在陈子昂、李白诗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他对齐梁文风采取了具体分析的态度,充分肯定其积极影响,主张舍弃其淫靡轻艳的一面。
当时这种反对齐梁文风和跌宕起伏的复古思潮,是杜甫创作《戏为六绝句》时所依托的主要背景。
《戏为六绝句》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是时五十岁的杜甫生计艰窘,在成都草堂寓居。
这组论诗绝句批评当时后进之辈盲目复古、对前人任意嗤点轻薄的行为,为庾信和初唐四杰进行辩护,表达了杜甫对于诗歌创作的见解,同时也是杜甫自身创作经验和文学批评观的系统性总结。
评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
①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以下《论诗三十首》简称《论诗》。
②同上,第12页。
③同上,第13页。
④同上,第13页。
⑤同上,第22页。
香港方满锦博士《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修订本①(《论诗三十首》简称《论诗》)一书,分绪言、近世《论诗》之研究成果、《论诗》之专题探索、《论诗》之辨正探微、《论诗》对后世论诗绝句之影响、结论六章。
现就其学术理念、特色成就及美中不足,作简要评述。
学术取向,异于内地早知港台的博士论文资料搜集务求穷尽,治学理路也与内地学者多有不同,读方著后觉得这一学术理念尤为明显。
第二章“近世《论诗》之研究成果”的“研究概览”谈到二十世纪大陆的《论诗》研究,简要罗列专著论文及有关他书,指出“有的论者仅就《论诗》研究《论诗》,对元好问其他相关文献和金代文坛史料未作一起研究”②,遗憾“一是对港台的研究成果欠奉”,“二是受限于社会学风与时代思潮,政治色彩较浓,偏颇之处时有所见”③,由此可见方著的学术理念与内地有异。
谈二十世纪港台及海外的《论诗》研究,侧重介绍了港人王韶生、陈湛铨、邓昭祺和台湾何三本、王礼卿的研究成果,认为“香港地区虽小,其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
与大陆不同,这里没有太多的理论探讨,而是侧重于诗句的注释及诗意的辨释”④,这不仅比较概括出港人的治学取向,而且也显示出著者之所以推崇的依据。
“要籍述评”部分便是其学术价值评判标准与研究方法理念有所彰扬的具体展示。
如对陈著除肯定其注出处征引有关文献更为贴切外,特别推崇其对于《论诗》的释义详征博引,言其对论孟郊诗的注解长达八九千字,内容包括韩孟优劣论、孟郊生平资料、韩愈及后人对孟的评价、后人对元氏此诗的评价等,认为这有利于对诗旨的了解。
谓何著“对元遗山其他论诗作品甚为熟悉,能够以元好问释元好问,这一点比前人做得要好”⑤,“其‘按语’阐释遗山诗意及诗旨,眼光独到”,“何氏从文学背景出发,评述遗山的评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狄宝心167··2015年1期论诗观点,如解释其二十二‘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作者结合宋诗的发展进程……有助了解遗山的论诗诗旨”①。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学主张
《论诗三十首》的诗学主张元好问总结起来是:(1)主张自得,反对模拟。
指出只有实证实悟才能下笔有神,批判了唐临晋帖般的模拟作风。
(2)主张自然天成,反对夸多斗靡。
在诗歌风格上,主张古调,反对新声。
古调指自然天成的风格,新声指夸多斗靡、逞弄才华的一套。
(3)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怒骂。
(4)主张刚健豪壮,反对纤弱窘仄。
在理论上重视阮、陶、陈子昂的高风雅调,在创作实践上,又凌云健笔,强调刚健豪壮。
(5)主张真诚,反对伪饰。
下面的文章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一、推《诗经》之风雅,崇建安之风骨元好问写作这组论诗诗的缘由、标准以及目的,可以在《论诗三十首》中的前两首里找到答案。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针对宋金诗歌的某些弊病以及“伪体”盛行的现象,诗人推举《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并将其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
他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都是风雅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愿以“疏凿手”为己任,辨明正伪,宣扬并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风格传统。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句表明,诗人推崇、欣赏曹植与刘桢二人雄壮的诗风。
以曹、刘二人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是恰如其分的。
此诗下句说“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刘越石即刘琨,钟嵘评刘琨之诗为:“其源出于王粲”“自有清拔之气”[1],另外,刘勰认为刘琨的诗具有“雅壮而多风”[2]的特点。
诗人如此标举,实则是表达对曹操与刘桢所代表的质朴刚健、梗概多气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的推崇。
与诗人所推崇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相对的是文辞华丽、艳情绮靡的齐梁文风。
诗人十分反对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诗作。
我们引用其诗第三首与第八首或可证明,即:“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以张华之诗为例,表达其对文风绮靡婉丽,作文为博名声,缺乏建安风骨之诗的反感。
以此说明诗名是否出众不能作为评价诗歌“正体”与否的标准。
至于温庭筠、李商隐二人的诗作,与张华相较而言,更加婉约绮靡,似乎丝毫找不到建安风骨的影子。
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
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摘要:元好问作为金代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其《论诗绝句三十首》,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颇为著名的篇章,比较系统的反映了他的诗学观。
其第十五首对李白的诗品及人品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元好问;李白元好问不仅是一位代表着金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伟大诗人,他也以其颇具开拓性的诗学思想而在批评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学思想,最为集中而系统地体现在他那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
《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曰: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首句化用李白的传世名篇《望庐山瀑布》句意,十分明确的表明,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第二句的理解上,所谓“何曾憔悴饭山前”,牵涉到传为李白所作的七绝《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戏谑杜甫作诗过于锤炼雕琢以至于刻苦伤身,或者又可以理解为李白认为杜甫诗思迟钝而加以讥嘲。
而前人往往怀疑《戏赠杜甫》为伪作,因为李白以己之长而嘲杜甫之“短”,如此则将李白人品置于何地。
并且在元好问之前流传的李白集中,均不见此诗。
而在元好问之后,《戏赠杜甫》渐渐被诸家辑李白集者采录。
现在,郭沫若另有理解,其《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认为“诗作后两句的一问一答,不是李白的独白,而是李杜二人的对话。
再说详细一点,‘别来太瘦生’是李白发问,‘总为从前作诗苦’是杜甫的回答。
”“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
从而裁定:李白这首诗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诗题中“戏”字,乃是后人误加。
而李白对待文友也绝非小肚鸡肠,、尖酸刻薄之辈,观其待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高山安可仰,徒此抑清芬。
”(《赠孟浩然》),待王昌龄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待杜甫亦云“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均是一片淳厚真诚之情,这才是李白的本来性格。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一篇: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
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
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有“清拔之气”(《诗品》)。
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绝句三十首》金·元好问
1.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2.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刘越石:西晋诗人刘琨。
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风云若恨张华少: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温李:温庭筠,李煜。
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5.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阮:阮籍。
6.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安仁:潘岳字安仁,谄事贾谧,望其车尘而拜,与其著作《闲情赋》表现的情操反差太大。
7.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8.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世说新语·文学》载孙绰语:“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
10.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
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玉川卢:中唐险怪派诗人卢仝。
14.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饭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
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切秋虫:多见于孟郊句,疑指孟郊。
灯前山鬼:多见于李贺句,疑指李贺。
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水乐:元结《唉乃曲》:“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
18.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东野:中唐诗人孟郊,因作诗太苦,被称为“诗囚”。
潮阳:韩愈。
19.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天随子: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曰:“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
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
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21.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凌云笔:杜甫《戏为六绝句》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
22.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唐代禅师船子德诚诗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
23.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24.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秦观有《春日》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退之山石句:韩愈有《山石》诗。
元好问的《中州集》壬集第九(拟栩先生王中立传)说:“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日》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日》为妇人语矣。
”
25.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26.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27.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欧,梅:欧阳修,梅尧臣。
28.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涪翁:黄庭坚。
29.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池塘春草谢家春:谢灵运有诗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闭门陈正字:北宋诗人陈师道,作诗好闭门蒙头。
30.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附:杜甫《戏为六绝句》
1.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2.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4.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6.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