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水会于海。
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
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
同升太玄。
舍彼玄冕。
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
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
动若挥兰。
——魏晋·陆机《赠潘尼诗》赠潘尼诗水会于海。
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
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
同升太玄。
舍彼玄冕。
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
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
动若挥兰。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唐代·白居易《十二时行孝文》十二时行孝文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妙哉蔓葛。
得托樛木。
叶不云布。
华不星烛。
承侔卞和。
质非荆璞。
眷同尤良。
用乏骥騄。
——魏晋·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七》赠刘琨诗二十首七妙哉蔓葛。
得托樛木。
叶不云布。
华不星烛。
承侔卞和。
质非荆璞。
眷同尤良。
用乏骥騄。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摸鱼儿·忆元龙》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忆元龙、旧家湖海,不该年鬓衰槁。
翩翩竹马儿童晴,怒儿汉江归报。
归计晚。
徐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
白云仙岛。
渺千里移春,淡黎涵细染,春意已飞溅。
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洗。
题诗曾许谁到。
溪亭不入奚奴锦,秋风绿波春草。
君且道。
人间世、名位悍妻欢游不好。
风流未旧。
约款段随车,鸱夷有载酒,迎接我霜陵道。
2.《鹧鸪天·自在晴云覆苑墙》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自在晴云覆苑墙。
徘徊明月驻清光。
已看红袖沾芳酒,犹认宫螺映绮窗。
金翡翠,绣鸳鸯。
春风花暖柳绵香。
殷勤未数闲情赋,不愿将身作枕。
3.《鹧鸪天·小字阳平绫写欲变成》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小字阳平绫写欲变成。
印来眉黛蓝分野。
水流刻漏何曾居住,玉作弹棋尽未平。
愁易积,梦频惊。
逍遥衾*卧觉霜明。
月明不放寒枝稳中求进,夜夜乌啼彻五。
4.《摸鱼儿雁丘词》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理应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孤独当年箫锣,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落花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要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临江仙·明月清风无尽岁》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明月清风无尽岁,平生老子南楼。
阎闾谈笑说道封侯。
谁能够知许事,一苦笑去来屈。
旧见辋川图画里,十年孤负欢游。
百金早晚得菟裘。
与君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6.《临江仙·世事悠悠天不管》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风花柳争妍。
人家寒食天下藏烟。
无人知晓何处火,去就PR郑建投然。
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
时光流转雁飞边。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临江仙·醉眼纷纷桃李过》年代: 元作者: 元好问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
一生心事杏花诗。
小桥春孤独,风雨鬓成丝。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
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
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有“清拔之气”(《诗品》)。
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
【古诗文阅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二 二五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二二五阅读答案附赏析【古诗文阅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二二五阅读答案附赏析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二)金元好问第十二首望帝春心塞杜鹃,佳人锦瑟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①。
第十五首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②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等待鲁连③。
1.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此处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2.饭山:出自于《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戴花翎笠子日卓午。
之句别去太胖生,总为从前作诗痛。
”3.鲁连:指鲁仲连。
战国齐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后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1、恳请根据诗意推测,第十二首评论的诗人就是,第十五首评论的诗人就是。
(2分后)2、这两首诗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元好问对两位诗人的评价,请你结合诗句分别谈谈。
(5分)参考答案1、李商隐,李白2、第十二首元好问提及《锦瑟》中的诗句,说明李商隐诗词义直白,聚讼纷纭,多种撰求解,似都难以服众。
抒发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浅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则表示了惋惜和讽刺性的抨击。
(手法1分后,内容1分后)第十五首元好问以“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的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奔放豪迈。
另一方面,以鲁仲连正衬,暗指李白不仅文才卓异,而且也如鲁仲连一样,关心国事、奇伟高蹈、不慕荣利。
(手法2分,内容1分)赏析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承继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诗学观点,以彰显「正体』为经,以评论历代诗人为纬,交织成篇。
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汶开始,历经魏、晋、刘宋、北魏、齐、梁、唐、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于曹植,终于南宋陈师道(后山卜正面讨论其诗者二十五人,分别是曹植、刘桢、张华、阮籍、刘琨、陶潜、谢灵运、沈?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卢同、孟郊、李商隐、温庭筠、欧阳修、梅圣俞、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无己、后山附论其诗者一人,是王安石。
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等诗歌理论看论诗诗
著作虽然没有直接 导致论 诗诗 的形 成 , 却直 接奠 定 了论 诗诗的理论基础 。尤其是 钟嵘《 品》, 五言 诗为批 评 诗 以 对象 , 书中所运 用 的许 多方 法如 推源 溯 流等均 为后来 在 的论诗诗所采用 。 2 唐 代至元代——论诗诗 的形成 阶段 。 . 唐代诗歌 的繁荣 , 尤其是题材的多样性和 当代诗性精 神 的弥漫是论诗诗形成 的最直接原因 , 杜甫《 戏为六绝句》 开论诗绝句之先河 , 也奠定 了我 国古代论诗绝句 的基本形 式 。《 是一组七 言绝句 , 戏》 前三首是论述庾信 和初唐 四杰 的, 属作家论范畴 ; 三首从 多方 面对 当时文坛厚 古薄今 后 的 现 象 加 以批 评 , 且 提 出 了作 诗 的 原 则 , 艺 术 论 范 畴 。 并 属 后世论 者争相效仿 , 如宋朝的王安石 、 苏轼 、 阳修 、 欧 陆游 、 吴可 、 戴石屏等 , 此时的论诗诗“ 向理学靠近 、 从禅学借 鉴 , 表现出知性 美 、 禅宗 味” , 中戴石 屏所作 《 诗十绝 》 { 其 论 与吴可的《 学诗诗》 等开始专题讨论诗论 问题 。 元好问身为金元文坛最杰 出的诗人 , 承传 杜 甫 《 为 戏 六绝句》 据 七 言为己 用 , , 对诗作 的熟稔 之余 而 作《 论诗 绝 句三十 酋》 将 论 诗诗 推 向 了鼎峰 , 如果 说 唐宋 诗 人 , “ 阐发 诗论观点时选用的论诗体式往往 处于两可 或相对 随 意 的话 , 么 , 好 问 以 后 选 择 七 言 绝 句 论 涛 , 已 成 为 那 元 业 种植根 于诗 家潜 意识 中 的 自觉。 他 论及 了 自汉魏 ” 至宋代 九百多年间的睹多作 家和 流派 , “ 中疏 凿手 ” 以 诗 自称 , 正本清源 。“ 十首诗 歌前 后钩连 , 三 内在 贯通 着不 同的线索及统一 的美学 原则 。 _ ”4 自此 以后 , 元好 问的 受 影响出现 了数 以百计 的论诗绝句 , 因此 , 世对其论 诗绝 后 句评论颇高 , 唐宋 诗 醇》云 : 以涛论 文 , 绝句 中又 属 《 “ 于 创体。此元好 问《 论诗绝句》 之滥觞也 。 ”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诗论观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诗论观摘要:元好问的论诗观是针对江西诗派诗歌实践的弊端,提出了诗歌创作要以“诚”为本,以“情”为指归,崇尚“自然、真淳”的诗歌语言,主张复古反对变古,面对外族入侵的现实,在诗风上崇尚刚健雄浑的诗风。
这一系列诗论的提出,既有着现实意义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也有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以诚为本以情为指归自然真淳复古刚健雄浑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继承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歌论诗的体式,言简意赅,同时又因三十首的篇幅而在表面上显得散乱无章。
因此本文结合元好问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诗歌实践以及元好问其他文论著作对《论诗三十首》进行梳理,作一概括总结。
一、作诗以“诚”为本“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而矣。
何谓本?诚是也。
……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
三者相为一。
(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元好问推崇唐诗,因为唐诗知本,而本就是诚,就是指诗人内心的真诚,只有诗人内心真诚,付诸于言语实践所做出的诗才能打动人。
在其六中,所论述的就是一个作诗要有一颗真诚心的问题,“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里用潘岳虽写出了《闲居赋》这样表达引退闲居之心的文章,但现实的政治仕途却参与了废太子事件,因此元好问感叹文章并不与人的道德品质相符,但是“文章宁复见为人”是有前提条件的,就如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所说:“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之所以出现“心画心声总失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心“不诚”所导致的。
可见,元好问所提倡的诗歌是那些作者以真诚心来写作的,如若不如此,则诗歌就会“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鬼神,难矣。
”二、作诗以“情”为指归“虽然,方外之学(指佛学)有‘为道日损’之说,又有‘学至于无学’之说;诗家亦有之。
……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唐贤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云耳。
《陶然集诗序》”。
这里,元好问点出“诗家圣处”在于“不离文字”而又“不在文字”,这是因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不离文字”是要通过文字来写出诗人之情,“不在文字”说明作诗不在于表面的语言,是以“情”作为指归的。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
论诗三十首·其二
金朝: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译文
曹操和刘备气势很大,虎虎生风,四海之内没有和这两个人匹敌的。
只可惜诗风刚健雄放的刘琨,却无法进入建安七子中。
注释
不教:不叫,不让。
横槊:形容气概豪迈。
简析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文具有雄浑刚健中骨之美文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文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中”形象地比喻他们文诗歌中格雄壮似虎。
曹、刘是建安中骨文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文诗“其源出于国中,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中跨俗”。
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文内容充实、慷慨刚健、中清骨俊文建安文学文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中”(《文心雕龙·才略》),“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有“清拔之气”(《诗品》)。
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文慷慨悲壮,梗概多气文艺术中格着眼文。
从论诗绝句三十首看元好问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维普资讯
第 1 6卷第 5 期
20 0 2年 9月
株
பைடு நூலகம்
洲
工
学
院
学
报
Vo . 6 NO 5 11 . S p 2 0 e. 0 2
J u n l fZ u h u I siu e o c n l g o r a h z o n tt t fTe h oo y o
t e re t i o h r ce it fau e i hryj eu( e f o r ie t e e h rce si a h h o iswi hs wnc aa t r i e t rsi hst it j p mso u n swi sv nc aa t r ne c h s n u o f l h
Ab ta t Yu n Ha we s a u s a d n e lsi o t a d p g i h o it s r c : a o n wa n o t t n i g r a it p e n c o t t e rs .He c e t d r a it o t c rae e l i p ei sc c
1 元好问提倡继承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对首倡诗风改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原文(依据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校对、注释。
见于书中第77页,注释不错,比较严谨。
)1.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2.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注:曹刘,曹植、刘祯。
刘越石,刘琨。
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注:温李:温庭筠,李煜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5.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
(磊,在百度中是“垒”,待定……)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阮,阮籍6.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注:安仁:潘岳,字安仁。
此人喜欢追名逐利,和《闲情赋》里所说操行不一。
7.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8.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注:沈,宋:沈佺期,宋之问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10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注:玉川卢:中唐险怪派诗人卢仝。
14.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
注:饭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论诗三十首·三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三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诗论诗
元好问(约公元648—公元713),字元亮,号好问,唐代文学家,与孟郊、王勃、刘长卿、柳宗元齐名为唐代五大家,是唐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著有《元氏随园集》《元氏雅言》《好问杂言》等著作。
其中,《好问杂言》是元好问的文论代表作,被誉为“盛唐史诗评价的最高表现”。
而《论诗三十首》则是《好问杂言》的一部分,是元好问论诗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论诗三十首》的价值《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的诗学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著作之一,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我国诗歌批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对诗歌的创作技巧、审美标准、音乐韵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审美观念和诗学理论。
这些观念和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理论和文学史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第二、《论诗三十首》对诗歌的审美标准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提出了“真”、“情”、“趣”、“致”四大审美标准,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真实感人”、“情致动人”、“姿态趣人”、“文采致人”。
这些标准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和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论诗三十首》对诗歌的创作技巧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对诗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张诗歌要“狷狭护雅”、“志致尚清”、“文辞贞肃”、“韵律清新”,并且提出了“志约风行”、“韵捷风流”、“辞贵风雅”、“句清风发”等创作原则。
这些创作技巧和原则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第四、《论诗三十首》对音乐韵律的探讨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还对诗歌的音乐韵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音同”“韵异”“声长”“辞近”等音韵原则,并且展示了对古代诗歌音乐韵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这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的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结语通过对《论诗三十首》的分析,可以看出元好问在诗歌理论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他的诗论观念和诗学理论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的诗歌批评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整理与解析
考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整理与解析小序:元好问是宋金时期的北方文雄,一首《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让后世感慨颇深。
他的这组诗《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后的又一个诗评代表作。
这组诗涉及到了曹植、刘桢、刘琨、张华、潘岳、阮籍、陶渊明、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韩愈、李贺、孟郊、柳宗元、卢仝、李商隐、陆龟蒙、刘禹锡、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等著名诗人,还涉及到了建安风骨、大李杜、苏黄、欧梅、江西诗派等著名组合,同时还对内容和形式、继承与创新、人品和作品等文学史上的恒久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这组诗中,元好问崇尚的是自然天成、刚健雄阔、真情实感、温柔敦厚的诗风,批评的是绮靡、过分追求声律等形式上的追求,朦胧、婉约的语言风格,俳谐怒骂的态度。
但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对一些著名的诗人也没有提及,如盛唐的山水诗人、边塞诗派、白居易的新乐府等等,略有遗憾。
此外,元好问在反对嬉笑怒骂的时候,本身就是在用一些讽刺的手法来批评江西诗派、批评苏黄后学。
在批评孟郊贾岛的苦心练字、批评李商隐是晦涩难懂、批评秦观的诗是女郎诗、批评刘禹锡玄都观诗中的感情外露上评价也有失公允,但正是因为这种旗帜鲜明,感情充沛的风格,所以这组诗让人难以忽略,难以忘怀。
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题解:第一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序言,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组诗。
“汉谣”指的是汉乐府诗歌,“魏什”指的是建安诗歌。
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疏凿,就是开凿的意思。
“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
泾渭各清浑,泾水清,渭水浊,泾渭分明,这里的意思是要分清诗歌的真伪,正邪问题。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一)按前半两句谓:自汉魏迄今,诗体繁多,究竟谁是正体,谁是伪体,始终无人细加评论.后半二句谓:不知谁为凿通山川之巨手,能暂时判分诗坛之清浊.这是全诗之总起,以下所论,正为疏凿之内容.由诗意看来,元好问不但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而且表明全诗之目的在彰显诗之正体,别裁诗之伪体.诗之正体,渊源甚远,就中国之诗歌源流言,《诗经》当为一切正体之源头.而元好问所论,则自汉、魏起.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二)按《诗品》序尝谓:「曹刘殆文章之圣.」这是元好问论诗由曹植、刘桢起的原因.《诗品》论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论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故本诗前半两句谓曹植、刘桢坐啸诗坛,虎虎生风,四海之内众多俊才,竟无人能与相敌.后半两句谓:西晋永嘉时期,担任并州刺史的刘琨(越石),犹有汉魏风骨,可惜生之太晚,未能并列建安诗坛,和曹刘一起横槊赋诗.刘琨诗「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不但同为北人,其诗风且与元好问十分接近,因此得到元好问之推崇,可知他论诗以气骨为宗旨,赏识雄伟刚健之诗风.三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之三)本诗元好问〈自注〉曰:「锺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可知是借《诗品》之论见出发.在元好问观念中,晋初之诗格高出齐、梁.故前半两句认为:建安诗坛之流风余韵,在晋朝仍留存甚多,以王敦为例即可概见晋人之壮怀.据《晋书王敦传》所载,王敦酒后好以如意敲击唾壶为节,吟咏曹操之乐府,往往击缺壶口.后半两句谓:张华之诗,往往巧用文字,托兴不高,似乎缺乏风云之气.然而,持其诗与晚唐时温庭筠、李商隐言情之作相比,又将为之奈何虽然本诗为张华开脱,其实仍旧主张作诗不宜「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之四)本诗元好问〈自注〉曰:「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在〈继愚轩和党承旨诗〉末章云:「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可知元氏激赏陶渊明.萧统〈陶集序〉谓渊明:「语事理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锺嵘《诗品》谓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苏轼谓:「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故元好问指出陶诗谓诗语自然却万古常新,繁华落尽而显现真淳.陶渊明之胸怀朗若白日,俨然羲皇上人.渊明的诗风如此真淳自然,虽生于晋朝,无伤其为淑世之人.本诗意在表彰陶诗之自然真淳,显示元好问以「气骨」为正体之外,亦以「天然」为正体.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之五)按《诗品》谓阮籍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宋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气骨.」本诗前半则指出诗人之所以用俶诡之诗笔,寄寓渊放之情怀.实因为已无其他东西能够浇平胸中之块垒.后半两句谓:以晋人之诗才来说,被世人视为狂诞的阮籍,实际并不狂.只是这种真况谁能领会阮籍之作风,一如黄庭坚(山谷)诗句所示:「面对横在面前之大江,纵声大笑.」只不过以傲视万物的姿态发为旷放的吟咏而已.这是论「旷放」的诗风,和「气骨」,「天然」同为元好问最欣赏的正体.阮籍处身乱世,为保全性命,故作狂诞,逾越礼教,他的诗俶诡不羁,兴寄无端,其实是寄托无限的沉痛和难言的志节在其中.因此,阮籍的「旷放」,与曹刘的「气骨」,有其内在的共通性,皆为真情之流露.心声心画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之六)按扬雄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遗憾的是心声心画常常失真,因此,仅看表现于外的文章,岂能论断作者真实的人格后半两句指出晋人潘岳(安仁)当年写的《闲居赋》,显现高逸的情操,足以名垂千古;谁能相信他为了求官,见到贾谧出门,竟望着路尘而屈膝下拜呢此诗主要在讥讽潘岳文行不一,并指出文章本于性情,性情之真假,直接影响到文章品致之高低.此与《文心雕龙情采篇》云:「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所言,相互印证.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之七)按前半两句谓:汉魏歌谣中那种慷慨任气之风格,到了六朝已经断绝不传,只有北齐斛律金所唱之《敕勒歌》犹有此风.后半两句谓:大概是中原地区万古以来之英雄气慨,也传到阴山的敕勒川.本诗提及之《敕勒歌》原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族旧有之歌谣,极为豪莽.本诗举一实例,用以说明北朝文学的特质.唐李延寿《北史文苑传论》曾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显然元好问赞赏北方文学之主于气质住豪壮,意在对照南方文学之流宕绮靡.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之八)按《新唐书》卷壹○七〈陈子昂传〉云:「唐初,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此为全诗之所本.元好问于唐初诗人,仅推崇陈子昂.此因沈佺期、宋之问纵横驰骋于诗坛,犹不能湔除齐、梁绮靡之风.必待陈子昂承接六代风会,绍继传统,独开新途,始振起一代诗风.故后半两句谓:若论唐诗恢复正体之功劳,应依句践平吴为范蠡铸像之往例,也为陈子昂铸一座黄金塑像,以表彰他追复汉魏风骨之功.本诗指出六朝绮靡之诗风,至唐初仍然存在,始变绮靡,恢复汉魏风骨,当推陈子昂.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之九)按前半两句谓:缀辞行文,斗靡夸多,徒增阅览之劳.以潘岳、陆机相较,陆机之文章,犹有较潘岳冗芜之遗憾.后半两句谓:诗文为心灵之声音,但能完整传述心意,目的已达.倘如布谷鸟之澜翻啼叫,岂有何难《世说新语文学》云:「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文心雕龙体性篇》云:「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此当为本诗之所本.然全诗之主眼并不在比较潘、陆之诗文,而是就潘、陆以针砭晋、宋诸家诗文之斗靡夸多.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之十)按唐元稹于〈唐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之中,对杜甫诗之铺陈,排比、词气、风调、属对,深致赞叹之意.元好问则谓:铺陈终始,排比声律,但为诗歌创作之一途而已,推许杜甫,若局限于此,则其藩篱未免太窄.后半两句指出:杜甫自有旷世无匹之连城璧,怎奈元稹识见短浅,只识其中之碔砆杜诗之奥妙,元好问在《杜诗学引》已有说明,此诗重申杜诗为诗中之集大成,要妙难言,即如元稹,亦不能识.继前诗针砭晋、宋诸家之「斗靡夸多」,本诗又间接指斥「排比铺张」.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之十一)前半两句谓:眼目所及,必生心象,就此心象以文句表达,自能传神.若未亲临其境,只是暗中摸索,总是无法写真.清人查初白所谓:「见得真,方道得出.」正是此意.后半两句谓:杜甫在长安,秦川景物尽入题咏,真切入神,恰似张张摩写出来的《秦川图》,只是,像杜甫这样亲到长安,身历其境,刻划写真的诗人,古来能有几人.本诗指出诗歌写作,贵在身临其境,亲自体验,方能传神写真.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十二)按前半两句谓:望帝的春心,托附在杜鹃鸟的悲鸣中;佳人的锦瑟,激起对逝去年华的怅惘.后半两句谓: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旨的难以明了,大体与此相类.而诗家总是喜爱西昆之美好,唯独遗憾的是无人像郑玄笺注《毛诗》般,一一阐述他的义旨.按所谓「西昆」,众说纷云.宋刘攽《中山诗话》云:「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云:「诗到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辟晦,时号西昆体.」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本诗似乎沿袭释惠洪《冷斋夜话》之观点,视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然其所论之重心,在李商隐诗「用事深僻」,以致「诗意晦涩」也.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庐.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之十三)玉川庐指中唐诗人卢仝.其诗以鬼怪趋险见称于后世.就元好问〈小亨集序〉来看,元氏对于鬼怪一派,必然深恶痛绝.因此前半两句指出:自古以来,诗文创作皆有正当途径,谁像卢仝那样,恣意运笔,险怪作诗呢后半两句谓:正规的诗像楷书,往往不能让今人看入眼;别寻险径的怪诗,好比小孩涂鸦,有时反而受到世人之激赏.本诗旨在斥责卢仝诗,别寻险径、刻意鬼怪,实非诗之正途,不足为训.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之十四)按前半谓:人的出处进退,有种种不同,大抵听凭个性所安.幽居山林的人,那能贱视廊庙里的衣冠士呢后半两句谓:华歆见到片金,掷去不取,随即受到时人的尊重,其实不过伪装清高,以便求官觅侯.而那些崇敬华歆清高的人,结果都被自己的双眼所瞒骗.诗文之伪饰,正与此相类.这是对刻意作伪之指责.前论潘岳之「言行不符」,此则更进一步论「刻意作伪」之失,拈出华歆之故事,目的不在批判华歆之人品,而是借此说明诗歌创作不能作伪.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之十五)按前半两句谓:李白诗笔洒落,境格旷远,正如其诗所示:「好比银河洒落九天.」何尝作过「饭颗山前」讥诮杜甫之劣诗后半两句谓:世间还有一些东抹西涂的论者,批评李白在中原扰扰之际,欲借永王璘之力量以建奇功.这又一种书生功利之见,诬枉像鲁仲连这一流的高士.本诗评论李白诗境格旷远.世俗失察,竟以不实之作相诬,书生功利之见相枉.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之十六)按前半两句谓:自古抒哀伤之情,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写苦境之作,亦若灯前山鬼之落泪.实因哀苦易于撼动人心,比较讨好.此盖针对晚唐李贺所作之评论.后半两句谓:像太湖春景的朗丽,就鲜少有人能写得好,只有李白:「岸夹桃花锦浪生」,堪称古今独步.此又进一步引李白诗为例,暗示李贺「幽冷哀激」之诗格,不及李白之「高华俊伟」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征,自是云山《韶》,《濩》音.(之十七)按前半两句谓: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说,的确深入发掘诗歌声律的奥秘,其研究创发之工夫,固然应予肯定,但是,这种人为声律果真值得用心吗后半两句谓:试看唐元结《水乐说》:本无宫征之音响,却也自成云山间自然的雅乐.这是元好问反对人为声律之主张,因为他论诗主天然,诗歌中本有天然的声调,比起人为刻意之声律,更为可贵.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之十八)按前半两句谓:孟郊喜欢以穷困愁苦作为诗歌题材,至死如此.处身在高天厚地之间,却自囿于苦吟,不啻诗中囚徒.后半两句谓:试看韩愈自潮州还朝后之文章,与江山同其不朽.韩孟相比,韩愈应居陈元龙高卧的百尺楼上,高下岂可同日而语本诗指出韩、孟虽齐名,孟郊之穷愁实不堪与韩愈雄奇相提并论.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何如.万古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何如.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之十九)按本诗前半谓:万古以来,不知多少高士幽居涧阿,未能显扬于世.其一生的孤愤,如何抒解唐代诗人陆龟蒙〈自遣诗〉云:「无多药圃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曾以名品药草和一般青草作喻,谓稚子不知珍惜,恐将明品药草持与一般春草共斗输赢.后半二句惋惜无人告知陆龟蒙:诗之品秩何独不然高低之比较,能有几多差别亦惟务实略名而已.本诗指出诗名之高下,无关乎诗之实质.如陶诗不为六朝人所贵,却大重于后代,即为实真名虚之例证.是以高人才士,励品为诗,应以实质为重,无须措意于声名品秩之高低.谢客风容动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之二十)元好问自注:「柳子厚,宋之谢灵运.」前半两句谓:谢诗之风神,映照古今.渊源于谢灵运之诗人很多,然而谁能比柳宗元所得更为深切呢以柳诗接谢诗,清人查初白誉为「千古特识.」又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前四句云:「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最能突显谢客之心境.而柳宗元自王叔文党失势,贬邰州、永州、柳州,窜逐荒疠,自放山泽,悲恻抑郁,一寓于山水诗文.其寂寞不遇,实与谢灵运相同.故后半两句谓:柳诗正如拂动朱弦的瑟,一唱三叹的遗音彷佛犹在.这种冷寂的诗境,正象征谢灵运当年的心境.窘步相仍死不前,唱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之二十一)按前半两句谓:作诗若窘束步履,一仍旧贯,至死不敢超越,就如后世的唱之作,见识不到前贤作诗的真性情.后半两句谓:作诗应秉持凌云之笔自创新格,若只能俯仰步趋,那也未免太可怜了.本诗指出诗人应自创新格,不当窘步因袭.都穆《南濠诗话》云:「东坡云: 诗须有为而作. 山谷云: 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无怪其语之不工.」古人和诗,初不拘体制,后有「用其韵」,「次其韵」,雕镂过甚,扭曲性情,毫无情趣可言.由此可知,本诗旨在讥议宋人唱之风.皮述民先生另有一说,认为是论宋初西昆馆阁诸公。
评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
①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以下《论诗三十首》简称《论诗》。
②同上,第12页。
③同上,第13页。
④同上,第13页。
⑤同上,第22页。
香港方满锦博士《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修订本①(《论诗三十首》简称《论诗》)一书,分绪言、近世《论诗》之研究成果、《论诗》之专题探索、《论诗》之辨正探微、《论诗》对后世论诗绝句之影响、结论六章。
现就其学术理念、特色成就及美中不足,作简要评述。
学术取向,异于内地早知港台的博士论文资料搜集务求穷尽,治学理路也与内地学者多有不同,读方著后觉得这一学术理念尤为明显。
第二章“近世《论诗》之研究成果”的“研究概览”谈到二十世纪大陆的《论诗》研究,简要罗列专著论文及有关他书,指出“有的论者仅就《论诗》研究《论诗》,对元好问其他相关文献和金代文坛史料未作一起研究”②,遗憾“一是对港台的研究成果欠奉”,“二是受限于社会学风与时代思潮,政治色彩较浓,偏颇之处时有所见”③,由此可见方著的学术理念与内地有异。
谈二十世纪港台及海外的《论诗》研究,侧重介绍了港人王韶生、陈湛铨、邓昭祺和台湾何三本、王礼卿的研究成果,认为“香港地区虽小,其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
与大陆不同,这里没有太多的理论探讨,而是侧重于诗句的注释及诗意的辨释”④,这不仅比较概括出港人的治学取向,而且也显示出著者之所以推崇的依据。
“要籍述评”部分便是其学术价值评判标准与研究方法理念有所彰扬的具体展示。
如对陈著除肯定其注出处征引有关文献更为贴切外,特别推崇其对于《论诗》的释义详征博引,言其对论孟郊诗的注解长达八九千字,内容包括韩孟优劣论、孟郊生平资料、韩愈及后人对孟的评价、后人对元氏此诗的评价等,认为这有利于对诗旨的了解。
谓何著“对元遗山其他论诗作品甚为熟悉,能够以元好问释元好问,这一点比前人做得要好”⑤,“其‘按语’阐释遗山诗意及诗旨,眼光独到”,“何氏从文学背景出发,评述遗山的评方满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狄宝心167··2015年1期论诗观点,如解释其二十二‘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作者结合宋诗的发展进程……有助了解遗山的论诗诗旨”①。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学主张
《论诗三十首》的诗学主张元好问总结起来是:(1)主张自得,反对模拟。
指出只有实证实悟才能下笔有神,批判了唐临晋帖般的模拟作风。
(2)主张自然天成,反对夸多斗靡。
在诗歌风格上,主张古调,反对新声。
古调指自然天成的风格,新声指夸多斗靡、逞弄才华的一套。
(3)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怒骂。
(4)主张刚健豪壮,反对纤弱窘仄。
在理论上重视阮、陶、陈子昂的高风雅调,在创作实践上,又凌云健笔,强调刚健豪壮。
(5)主张真诚,反对伪饰。
下面的文章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一、推《诗经》之风雅,崇建安之风骨元好问写作这组论诗诗的缘由、标准以及目的,可以在《论诗三十首》中的前两首里找到答案。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针对宋金诗歌的某些弊病以及“伪体”盛行的现象,诗人推举《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并将其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
他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都是风雅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愿以“疏凿手”为己任,辨明正伪,宣扬并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风格传统。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句表明,诗人推崇、欣赏曹植与刘桢二人雄壮的诗风。
以曹、刘二人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是恰如其分的。
此诗下句说“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刘越石即刘琨,钟嵘评刘琨之诗为:“其源出于王粲”“自有清拔之气”[1],另外,刘勰认为刘琨的诗具有“雅壮而多风”[2]的特点。
诗人如此标举,实则是表达对曹操与刘桢所代表的质朴刚健、梗概多气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的推崇。
与诗人所推崇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相对的是文辞华丽、艳情绮靡的齐梁文风。
诗人十分反对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诗作。
我们引用其诗第三首与第八首或可证明,即:“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以张华之诗为例,表达其对文风绮靡婉丽,作文为博名声,缺乏建安风骨之诗的反感。
以此说明诗名是否出众不能作为评价诗歌“正体”与否的标准。
至于温庭筠、李商隐二人的诗作,与张华相较而言,更加婉约绮靡,似乎丝毫找不到建安风骨的影子。
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
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摘要:元好问作为金代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其《论诗绝句三十首》,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颇为著名的篇章,比较系统的反映了他的诗学观。
其第十五首对李白的诗品及人品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元好问;李白元好问不仅是一位代表着金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伟大诗人,他也以其颇具开拓性的诗学思想而在批评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学思想,最为集中而系统地体现在他那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
《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曰: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首句化用李白的传世名篇《望庐山瀑布》句意,十分明确的表明,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第二句的理解上,所谓“何曾憔悴饭山前”,牵涉到传为李白所作的七绝《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戏谑杜甫作诗过于锤炼雕琢以至于刻苦伤身,或者又可以理解为李白认为杜甫诗思迟钝而加以讥嘲。
而前人往往怀疑《戏赠杜甫》为伪作,因为李白以己之长而嘲杜甫之“短”,如此则将李白人品置于何地。
并且在元好问之前流传的李白集中,均不见此诗。
而在元好问之后,《戏赠杜甫》渐渐被诸家辑李白集者采录。
现在,郭沫若另有理解,其《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认为“诗作后两句的一问一答,不是李白的独白,而是李杜二人的对话。
再说详细一点,‘别来太瘦生’是李白发问,‘总为从前作诗苦’是杜甫的回答。
”“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
从而裁定:李白这首诗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诗题中“戏”字,乃是后人误加。
而李白对待文友也绝非小肚鸡肠,、尖酸刻薄之辈,观其待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高山安可仰,徒此抑清芬。
”(《赠孟浩然》),待王昌龄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待杜甫亦云“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均是一片淳厚真诚之情,这才是李白的本来性格。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标题的文章首先应该对《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进行概述,并深入剖析它所代表的意义及其与元代文学的关系。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傅雷的精神家园,是元代文学的高峰。
它把宣统古典文学的思想、语言、形式和题材融为一体,彰显了元代文学的特点。
此外,文中古朴的语言犹如磁石般牢牢把握住读者的心,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世界里,深感作品之闻者陶醉。
二、诗词传统在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标题的文章中,不可忽视其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从诗歌的题材中,人们可以看到其对古典文学的传承,丰富的情思内容和抒发的传统文化气息。
再次,从诗歌的语言特点中,人们可以看到其高雅典雅、婉约优美、淳厚文采的古老诗词传统,以及具有强大抒情力量的五言古诗,七言律诗及其他绝句格式所表现出来的文人气质。
三、隐喻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里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很多隐喻,赋予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比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勾勒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此外,诗歌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隐喻,比如关于“秋毫无犯”的环保意识,关于“穹宇拥月”的自然生态等等,诗歌里渗透着深沉的道德经典,以及许多对人生,性情和社会的精妙描写,令人耳目一新。
四、价值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标题的文章能够揭示出其所表达的价值观。
作者以普世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追求。
元代文人不满社会的混乱、不义、暴利,反映出他们对良知的表达,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坚守真善美的追求。
此外,在诗歌里更能够见到作者对于当下政治现实的看法和认识,显示出文人们在思想上可以改变现状,推动时代变革的积极价值。
以上就是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标题的文章主要内容。
此文以久远的文学传统为蓝本来写,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表达的价值观都是非常深入的,这也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作品赏析该诗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论诗尚雅的旨趣,论者多以为它是就东坡及其末流所发,一般征引三条资料作注。
一是黄庭坚所说,东坡文章“短处在好骂”(《答洪驹父书》),二是严羽所说,“近代诸公……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沧浪诗话·诗辩》)。
三是戴复古所论,“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论诗十绝》)。
严、戴二家之说,元氏未必获闻,倒是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有段话值得一读:“(参寥)尝与客评诗,客曰:‘世间故实小说,有能够入诗者,有不能够入诗者,惟东坡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
”《风月堂诗话》为朱弁羁金时所作,在金有传本,元好问当能读到。
他作此诗,心中必有此语,故能为前两句作注。
但是,其批评不限于东坡及其末流。
元好问针对“汉谣魏什久纷纭”的现状,所持的雅正观特别苛严,甚至狭隘,连李白、杜甫也不完全符合其雅正标准。
他批评那些不自珍重的诗人,说“诗人玉为骨,往往堕尘滓。
衣冠语俳优,正可作婢使”(卷二《别李周卿》),他批评苏轼,“不能不为风俗所移”,创作“杂体”诗,并对振兴风雅传统感到悲观失望,说“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望矣”(卷三十六《东坡诗雅引》)。
在他看来,众多诗人之所以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多写杂体诗,也就是因为“衣冠语俳优”、“俳谐怒骂”,可见,“俳谐怒骂岂诗宜”是批评所有诗人“俳谐怒骂”的缺点,他的打击面要比黄庭坚、严羽等人宽得多。
元好问的这番言论,还特别针对“今人”而发,后两句说得很清楚,是说“今人”合该嘲笑古人之“拙”,只知道有雅,不知道有其他。
这是批评今人不及古人纯正,以曲学、小说、俳谐怒骂入诗,据《归潜志》记载,李纯甫正是这类“今人”,他“幼无师传”(卷八),“平日喜佛学”(卷九),“南渡后,文学多杂葛藤,或太鄙俚不文”(卷十),如解释老子“道生一”,有“一二三四五,虾蟆打杖鼓”(卷九)之语,他的这个套应该在元好问所批评的“曲学”和“小说”的范围之内。
论诗三十首 其七
论诗三十首其七
元好问〔金朝〕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简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
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
《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的诗歌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风格
元好问的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但终以内容上描写国事,风格上豪放雄劲的词成就为高,并使这类词在苏辛之后再放异彩。
元好问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纡徐委备,条达舒畅,有欧、曾之风。
即使表现亡国之痛的,也写得不疾不徐,深沉含蓄,与其诗词呈现出不同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理想和创作主张,集中体现在早年所写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他在这组诗中对建安以来直到宋代的诗人诗作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品评,目的是区分诗歌发展中的正体和伪体,进而阐明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主张。
他提倡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认为好诗应以清新自然、刚健慷慨的风格表现高情壮怀。
这样的诗脱离现实的人自然写不出来,所以他高吟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泰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他否定了齐梁诗风、西昆体和江西派。
对这些流派的讲求声韵、堆砌辞菜、风格纤巧给予批评,并且表形了变革这
些风气的作家。
例如,他评论唐代陈子昂说:“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由于他论诗以内容为主,并重艺术和作家的品德,能从大处着眼,不像王若虚那祥偏激,所以他对于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都有褒有贬,比较公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
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
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对全部《论诗三十首》作注解的,并不多见。
笔者结合电大教学的需要,试图对之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
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
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有“清拔之气”(《诗品》)。
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唾壶敲缺】亦作【唾壶击缺、“唾壶敲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後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
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
“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第四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
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
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
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
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
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
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
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
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
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
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第七首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
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
《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
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第九首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费览观:费,费力。
览观,阅读难:(读第四声),祸害这首诗是批评陆机。
陆机和潘岳是西晋文坛齐名的代表人物。
《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写诗如果争相绮靡、篇幅冗长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诗歌既然是传达心声与真情,意尽就该言止,不要太多太长,不须摇唇鼓舌,多所铺张。
这里也体现了元好问注重诗歌真情实感,反对形式华艳的观点。
第十首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特,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微之,元稹字。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
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
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
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
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
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也杜甫为宗,但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
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
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连城璧了。
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第十一首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
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
只有象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
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
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第十二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评论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
除了一些针砭现实的政治诗,其咏物抒情诗(包括爱情诗)往往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
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正是因为《锦瑟》一诗词义隐晦,聚讼纷纭,多种笺解,似都难以服众。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
第十三首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
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
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
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