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谈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
三、同体性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做题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而且公式 F 合=ma 中各物 理量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例 3】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如图 4 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来。图 中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 吊台的质量 m=15kg,人的质量为 M=55kg, 2 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 a=0.2m/s ,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g=9.8m/s2) 解析:这个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向上的拉力,但是只分析这个人不能 计算出来这道题的答案,这时需要转换对象分析,切记在转换对象过程中 F 合、m 和 a 的同体性。 设这个人受到绳子的拉力为 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 吊椅受到绳子的拉力也是 F,对这个人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2F-(M+m)g=(M+m)a 解得:F=350N 图4 F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个人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 350N。 (2)设吊椅对这个人的支持力为 FN,对这个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5 所示, Fn a 则有: F+FN-Mg=Ma Mg 图 5 解得:FN=20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该人对吊椅的压力也为 200N。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时的同体性。 解题时要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灵活 地选取研究对象;通常是先整体法后隔离法,由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由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 互作用力。 四、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 理) ,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那个方向的力 就产生那个方向的加速度。 【例 4】如图 6 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M 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水平面上放有 光滑小球 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抛物线 m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的曲线。 M 解析:由于小球表面光滑,故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且小球 初速度为零。而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受到自身重力作用和劈形物体向 图6 上的支持力作用,故此在竖直方向上有力的作用,且不为零,所以物 体做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所以选项 C 正确。 点评: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则这些力会对该物体分别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一般 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分别在 x 轴和 y 轴上讨论其加速度。 五、因果性 物体的加速度是由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的, 而不是加速度产生力, 所以只能说物体的加速 度与物体的合外力 F 成正比。 【例 5】关于牛顿第二定律 F∝ma 和变形公式 a∝
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制
摩(尔) mol
• 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 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 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可以由 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同向性 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时刻,F与a同向(矢量性)
瞬时性
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 刻物体所受合力
(3)应用步骤一般为: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受力图;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到x 轴或y轴上;
④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 定律列出方程;
⑤统一单位,计算数值.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 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2.在进行物理计算时,若所有的已知量都 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表示,那么只要正确 地应用物理公式,计算的结果必是用相应 国际单位来表示的.
如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之间用一细线 相连,再用一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静止, 如图所示.此时细线1的拉力为2mg;当 剪断细线2的瞬间,细线1的拉力立即变为
mg.
2.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 是理想化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轻:其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 弹簧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图4
►变式1: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行驶,悬挂 的摆球相对于小车静止,并且悬绳与竖直 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车的 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 A )
A.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gtanθ
B.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gtanθ
C.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gsinθ
D.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gsinθ
【例2】如图所示是两根轻弹簧与两个质量都 为m的小球连接成的系统,上面一根弹簧的上 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之间还连接了一根 不可伸长的细线.该系统静止,细线受到的拉 力大小等于4mg.在剪断了两球之间的细线的瞬 间,球A的加速度aA和球B的加速度aB分别是
合力速度加速度三者的关系
合力速度加速度三者的关系
合力、速度和加速度是物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
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合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
成反比。
具体来说,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会产生加速度,而这个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可以用公式 F = ma 来表示,其中 F 代表合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加速度。
其次,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加速度可以被定
义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增加,那么它的加速
度就是正的;如果速度减小,那么加速度就是负的。
这可以用公式
a = Δv / Δt 来表示,其中 a 代表加速度,Δv 代表速度的变化量,Δt 代表时间的变化量。
最后,我们来看速度、加速度和合力之间的综合关系。
当一个
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会产生加速度,从而导致速度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取决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的质量。
总之,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进而产生加速度。
综上所述,合力、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来解释。
它们共同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规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2、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
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
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
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
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绳子的拉.....................时,可近似认为力等于........推导:实际上m/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沙和小桶的重力。
<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
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XH)
(2)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1.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
D 正确的是( )
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 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B.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 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思考: 如何使小车所 受的合力等于 拉力?
(一)平衡摩擦力: 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利用小车重力的下滑分力来平衡
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 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
木板匀速运动。
(二)测量小车所受的合力: 平衡摩擦力后,当小车受拉力时,则小车所受合力即为拉力。
测出盘和重物的总重量,它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
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 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 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接通电源, 再释放小车。
⑤若没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足(倾角过小), 则a-F图象不过原点,与F轴相交;
若平衡过度(倾角过大),则a-F图象与 a轴相交。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块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天平、 刻度尺。
m一定,F越大,a越大;
②物体的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也越大;
F一定,m越小,a越大。
这只是定性关系!
物体的加速度a与它所受到的合外力F、 它的质量m有什么的定量关系?
【思考】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探究它们的关系?
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保持m不变,研究a 与F的关系; 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
再由 F2 = ma 求出作用力 F2 = ma2 =12.5×5 = 62.5N
思考:一力作用在质量m1 的物体上能产生3m/s2 ,
该力作用在质量为m2的物体上能产生1.5 m/s2 的 加速度,若将 m1 m2 合为一体能使它产生多大的加 速度?
合 力
0 600
0 600 a
F
600
0 600
x
的 方
F2
有 其没 他aF2有 方2
法 平行四边形法 法?
F2 正交分解法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kg,受到互成1200角的两个力
F合
F1 = 10 N 和 F2 = 10 N 的共同作用,这个物体产 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加速度为a1= -0.397 m/s2, 方向向后.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受到的阻力 f=ma1=-437N, 方向向后.
(2) 汽车重新启动时: 牵引力为F=2 000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为 a2=(F - f )/m=1.42 m/s2 方向向前.
用
牛
1、确定研究对象
顿
第 二 定
2、分析受力、运动情况, 画出受力分析图
律 解
3、求合力
题 的 一
4、选正方向,根据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公式建立方程并求解
般
步 注意:各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骤
一个物体,质量是2㎏,受到互成120o角的两
个力F1和F2的作用,此外没有其他的力.这两个 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5.3 牛顿第二定律
【易错分析】对解答本题时易犯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
定大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就小 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 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 合力方向一致
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1 s1= 1 at 2 = 5 0.42 m =0.4 m<10 m
物体位移为0.4 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 0.4 s后物体不受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 s2=v2t2
2
2
因为s2=s-s1=(10-0.4)m=9.6 m10 m所需时间为t=0.4 s+4.8 s=5.2 s. 正确答案:5.2 s
a2=8 m/s2
答案:8 m/s2
m=1 kg
1 kg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
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1.(2011·厦门高一检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 止的物体,给物体施以水平作用力,在力作用到物体上的 瞬间,则( )
A.物体同时具有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
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 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 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
【解题指导】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应注意合外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标准解答】选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上=g+ f ,a下
m f ,所以上升时的加速度大于下落时的加速度,D错 =gm 1 误;根据h= at 2,上升时间小于下落时间,C错误;在最高 2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
(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
(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1、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2、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合适的力的单位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从比例式变为等式、3、进一步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公式中的.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力;公式中的和均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同,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加速度将随着合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教法建议1、要确保做好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前题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证明);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即通过比较小车的位移来反映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中所给公式。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示例:一、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再研究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的保证: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产生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以上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本节书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也可利用气垫导轨和计算机,变为定量实验。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2_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讲解
2012年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 x x ma F ma F用动量表述:t PF ∆=合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 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cm 、m 、km 等; 质量一g 、kg 等; 时间—s 、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要点名师精解】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1)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二单元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梳理]: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2.对定律的理解:(1)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
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3)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的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各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典型例题](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 (1)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Fa =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当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瞬时变化。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 、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某种解法: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θcos 1T mg ,21sin T T =θ,解得2T =mg tan 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却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θ=ma 所以加速度a =g tan θ,方向在T 2反方向。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4.3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度大小不一定减小,如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错
误;当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不变,速度变化,如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选项B错误;当物体先做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再反向加速时
加速度方向不变,但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故选项D错误。
2.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 速度大小成正比,从抛出到落地小球运动的v -t图是下面哪一 个( )
【解题探究】 (1)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产生加速度 的原因; ①因果关系:力是___________ 相同 ②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_____;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 ③瞬时关系:加速度与合外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F=ma可以纯数学理解吗,比如F∝m、F∝a对吗?
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相对性
【微思考】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重物,受到一个很小的水平推力,在 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重物是否立即获得加速度,是否立即有了 速度? 提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加速度具有同时性,故在力 作用的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由Δv=aΔt可知,要使物 体获得速度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可知A、B错误,C、D正确。
【通关1+1】
1.(2012·海南高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
B.物体所受合外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 D.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 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⑴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⑵表达式:F=ma。
⑶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
⑷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⑴因果统一性: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外因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这里强调三个字:“受、合、外”,即物体受力是合力并且是外力;物体的加速度是合外力对物体所产生的效果,即加速度是结果,合外力是原因;物体的质量是决定其加速度的内因,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的改变越困难.⑵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对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成立.当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若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也立即为零;合外力为恒力,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时刻随着合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度的改变不需要时间的积累.⑶矢量(同向)性: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表达式,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始终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一致,与速度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⑷独立性: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则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等于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如果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不同方向的分力,则每个分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实际加速度在各个分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例如,常常把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分解为平行斜面方向与垂直于斜面方向上,再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其效果与求一加速度时相当,且求解更为简便.⑸对F=ma的说明①同体性:F、a、m三者都针对同一个物体,其中F是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该物体的质量,a是在F作用下该物体的加速度。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力与运动4.3
3.利用物理图象更加直观反映物理规律 (1)将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的结果描绘在 a—F 图象上,得到的结论是:在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 体的 a—F 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象反映物体运 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将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结果描绘在 1 a— 图象上,得到的结论是:在保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 m 1 物体的 a— 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象反映物体 m 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物理图象反映物理规律的最大特点是:图象直观,易 于从图象上看出物理规律.
【解析】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不能太大.
1 【解析】由 F=k 2可知 F 与 r2 成反比,若作 F-r2 图象, r 1 则图线为曲线, 变化规律不直观, 故作 F- 2图象, 选项 D 对. r
考点 1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 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 G1、G2 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 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 G1、G2 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 的时间 Δt1、Δt2 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 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 M, 挡光片宽度为 D, 光电门间距离 为 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 m.回答下列问题:
甲车质量是乙车质量的 2 倍, 把它们放在光滑水 平面上,用力 F 作用在静止的甲车上时,得到 2 m/s2 的加速 度.若用力 F 作用在静止的乙车上,经过 2 s,乙车的速度大 小是( ) A.2 m/s B.4 m/s C.6 m/s D.8 m/s
【答案】D
【点拨】根据题设,若用力 F 作用在静止的乙车上,则 乙车的加速度为 a=4 m/s2,经过 2 s,乙车的速度大小是 v= at=8 m/s.
牛顿第二定律(含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2.表达式:F=ma.3.力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kg、加速度a的单位是m/s2时,力F的单位就是N,即1 kg•m/s2=1 N.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5.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1.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做变速运动时,通常根据加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一致,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先确定合外力后求解,称为合成法.2.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确定x 轴正方向有两种方法:(1)分解力不分解加速度,此时一般规定a 方向为x 轴正方向.(2)分解加速度不分解力,此种方法以某种力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把加速度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例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 点,自由伸长到B 点,今将一小物体m 把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 点静止。
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B 点所受合外力为零B .物体从A 点到B 点速度越来越大,从B 点到C 点速度越来越小C .物体从A 点到B 点速度越来越小,从B 点到C 点加速度不变D .物体从A 点到B 点先加速后减速,从B 点到C 点一直减速运动答案 D【练习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实验探究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实验探究【知识点与理论、规律、方法回顾】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式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3.对定律的理解:①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F = ma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②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③同一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物体而言的;物体受力运动时必然只有一种运动情形,其运动状态只能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而不能是其中的一个力或几个力.④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那个方向的力就产生那个方向的加速度.⑤同时性: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之分,F发生变化时a同时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⑥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不适用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4.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般思路①审题、明确题意,清楚物理过程;②选择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组;③运用隔离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的示意图;④建立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物体的初速度方向或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⑤根据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题目给定的条件列方程;⑥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或讨论.典例剖析与针对训练1.(单选)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越大B.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零,它此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快.2.(多选)关于牛顿第二定律F∝ma和变形公式a∝F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任何一个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B.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合力及物体的加速度无关.3.(多选)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A.k的数值由F、m、a的数值决定B.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 C.在国际单位制中,k=1.D.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4.(多选)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力F2单独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两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1m/s2. B.4m/s2. C.5m/s2. D.8 m/s25.(单选)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A .a l =a 2B .a 1<a 2<2a lC .a 2=2a 1D .a 2>2a l . 6.(单选)同样的力作用在质量为m 1的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是a 1;作用在质量是m 2的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是a 2。
4.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上课)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设计: 参考方案一:用打点计时器探究
怎样测量 m 、 a 、 F ?
FN
F
f
G
小车: 研究对象, 天平称其质量M 打点计时器: 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a 钩码: 重力提供拉力 合力F=?
平衡摩擦力:
方法:不挂小盘和钩码,将木板的一端稍作垫高,逐渐 调节木板的倾角,直到使小车拖着纸带匀速下滑(纸带 上打下的点间距相等)
0.16
小车与砝码 总质量
m/kg
0.20
0.25
0.30
0.35
0.40
小车与砝码 总质量的倒数
m-1/kg-1
5.0
4.0
3.3
2.9
2.5
(1)画出a- 1 图象. m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F一定时,a与m成反比.
F一定, a∝1/m
五、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 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 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用小盘及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 拉力,存在系统误差. 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
第三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定量关系
影响加速度a的因素: F合 、m
保持m不变时, F合越大 a越大
保持F合不变时, m越大
a越小
加速度a与力F和质量m都有关,我们是分
别研究还是一起研究?
1、控制m相同,探讨加速度a与F的关系 2、控制F相同,探讨加速度a与m的关系
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 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x x
a v2 v1 t2 t1
t
t
X&t
a
v22
v12
图像法在《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中的迁移应用
图像法在《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中的迁移应用作者:宋花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图像法数据处理斜率迁移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58-02物理实验的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关键的一环,数据的处理是否准确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得出实验的结论。
图像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简洁明了,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高考考纲规定《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是必考实验之一,并明确提出了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和要求。
近几年来,各地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内容,并要求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各地考查的这一实验虽然来源于课本,但所给的情景和要求是不同的,解决该问题需要考生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及其不同情况下的图像表示,但各地的考查难度又有所不同。
关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学生较为熟悉和常用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列表法等,而对图像法较为陌生,其原因有学生方面的,即他们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间的转化;也有教师方面的,很多教师也不习惯使用这种数形结合、思维难度更大的方法。
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方法,归纳整理出相应的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思路:1.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测量量;2.用图像来验证物理规律;3.利用图像寻求和探索未知的物理关系。
旨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真正使图像法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灵活迁移到不同的场合中。
一、图像法在《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本实验原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有关加速度的处理课本上采用初速度为0的位移公式x=1/2at2,当运动时间相同时,两个物体的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原 理
M (多次改变) m (不变) M >> m
小车在木板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拖动纸带,使纸带 被打点,为便于测量,取每相邻五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
S1 S2 T =5*0.02秒 = 0.1 秒
用
S a T2
即可求出加速度a的大小。
实验结果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合不变时:
实 验 结 果
回总菜单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小车的加速度与车质量M 之间的定量关系:
M (多次改变)
m (不变)
M >> m
保证砝码桶的总重量mg不变,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M , 来研究车的加速度a 与 小车自身质量M 之间的关系. 讨论:如何减少小车与板之间的摩擦力对本次实验的影响? 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用小车重力的分力来抵消 摩擦力,直到使小车不挂重物时恰能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止。
演 示 实 验
加速度与合外力 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实验情况 回目录
实验原理:
S
滑块车从如图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在车质量M>> m 的前提下, 滑块车受到的拉力T(车受到的合外力)近似等于 砝码和桶的总重量mg. ( T=mg ) (原因留做作业) 我们保证滑块车的质量M不变,通过改变砝码桶的总重量mg, 来研究车的加速度a 与 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mg)之间的关系.
总结规律
1)、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合不变时: 小车的加速度a 与 小车自身质量M 成反比。
即:
2)、小车质量M不变时: 小车的加速度a 与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
1 a M
即:
a F合
因此,得:
F a M
,或:
F Ma
这就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
M (多次改变)
S1
(不变) m
S2
M >> m
T =5*0.02秒 = 0.1 秒
S S 2 S1 a 100 ( S 2 S1 ) 2 2 T 0.1
M(克) 1/M (Kg-1) S1 (cm) S2 (cm) a(米秒 -2 )
计算机绘图
结论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合不变时: 小车的加速度a 与 小车自身质量M 成反比。
Ma 可写成等式: F kMa ,其中k是比例常数。
对于: F
在国际单位制中,把可以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 产生 1m/s2 加速度的力规定为 1 N. 即: 2
1N 1Kg m / s
F Ma
所以,取国际单位时,k=1,牛顿第二定律可写为:
公式理解时应注意:
1)、矢量的方向性; 2)、时间对应性。
即:
1 a M
回菜单
假设滑块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 位移为S 所用时间为t,加速度a=?
1 2 S at 2
2S a 2 t
实验结果
滑块车M不变时
实验运动时间 t (秒)
4
5.5
8.9
12.3
计算机绘图
1 t2
结论
1 m 2 t 滑块车M不变时 即: a F合
复习与回顾
合外力 F合
影响物体加速度a 的因素?
物体自身的质量 M
两个变量同时影响物体加速度, 我们用什么方法 去研究?
控制变量法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结果如何(定性方面)?
当物体的质量M不变时: 合外力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当合外力F合不变时: 物体自身质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提出问题
加速度a 、合外力F合、物体质量M 三者之间 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实验与探究 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将上述问题分成: 1、加速度与合外力 之间的定量关系; 2、加速度与物体自身质量M间的定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