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1.4《红军的长征》学案(旧人教版)
第14课红军的长征导学案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3、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堂检测:
1.C 2.D 3.B 4.B 5.C 6.B 7.D 8.B 9.C 10.C
11.(1)①B;②E;③D;
(2)材料二:“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材料三:敌军的围追堵截;材料四:严酷的自然环境;路程远;经历难;意义深远;具有首创精神。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材料三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
A.一大B.遵义会议C.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5.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广安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1.识记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召开的史实。
2.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难点:体会红军的长征精神。
课标内容: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长征原因:1.内因:(1)1933年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人的“左”倾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
2.外因:蒋介石推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共产党。
(补充)二、长征开始时间: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长征。
三、长征之遵义会议:1.背景: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__________,人员损失惨重,革命处于生死关头,________提出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_________前进,红军强渡_________,攻克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_。
3.性质:政治局扩大会议。
4.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的错误,肯定_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2)选举__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5.意义:(1)确立了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__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长征之过雪山草地:1.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 红军长征 学案
第12课红军的长征班级姓名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形势,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长征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历史伟人的伟大人格力量。
二、【课堂笔记】(一)、长征的开始1、长征的背景:从,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
根据地先后在指挥下,采取正确方针,连续取得反“”战争胜利。
2、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重点。
中共在这时执行的方针和政策,排挤的正确领导,红军反“围剿”一再失礼,被迫转移,红军踏上长征路程。
(二)、遵义会议1、遵义会议内容:2、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经过:初期:突破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中期:后期:胜利会师。
,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第二年10月,、、在胜利会师。
4、长征的历史意义:拓展延伸: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同甘共苦,团结奋进;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队协作,艰苦创业;乐观豁达,积极上进三、【巩固练习】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2、《长征》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3、《长征》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一支部队?()4.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 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 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 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5.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指( )A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知识补充】《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教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教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教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学案
红军的长征-学案【考试目标】一、长征的历史背景1.蒋介石推行“____ ____ ”的政策,对日________ ,对红军进行________ 。
” 1933年2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2.王明、_ _ __ 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________ 错误在中共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抵制王明等人错误,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________ 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重点进攻________ 。
由于“左”倾错误,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
二、长征的经过1.开始: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由_____ 、_____ 率地方红军和游击队留在________ 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红军突围。
2.遵义会议(1)时间:_____ 。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_____上和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________ ;选举________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________ 。
(3)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次会议是中共从________ 走向________ 的标志。
③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_______ _ 的转折点。
3.路线: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4.结束:________ 年________ 月,________ 同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同___________ 在________ 会师,长征结束。
(备好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新课探知】2022课标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未能打破敌人的第次反“围剿”,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长征进程(1)开始长征: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初期受挫:①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②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3)艰难征程:①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红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
④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4)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革命革命地__________胜利会师。
②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长征过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开创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课前小考:1、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及意义?2、写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及建立者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第26课 红军长征(学案)
第26课红军长征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①第五次反围剿与红军长征;
②遵义会议与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以及会议前后长征形势的变化。
2、难点:长征途中,事件多、头绪繁,涉及党内矛盾、国共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120-123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第五次反围剿★:
1、左倾策略的误导
2、王明、博古、李德
机械照搬马列主义,不考虑国情与敌我实际情况
二、红军长征
1、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
2、长征时间:
3、长征路线:
4、长征中的“纠左”会议:
遵义会议★
①时间:
②会议内容:
③历史意义:
5、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①时间与地点:
②三支主力红军:
6、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收获与反思】。
学案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温故知新】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
2.“中国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学习目标】1.能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掌握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3.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学习重点】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精神。
【学习过程】◆先学先行一、长征的原因:1933年秋,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进行。
二、长征的过程:1.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
2、转折点---遵义会议(1).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和“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3、后期路线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4、红军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
三.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组合作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达标检测1.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2.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高中历史《红军的长征》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红军的长征》教案设计【教案主题】红军的长征【教学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3. 分析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3.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红军长征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约3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中国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包括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追击、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和目的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并进行互动讨论。
Step 3: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约50分钟)教师以时间顺序介绍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例如江西苏区的出发、红军撤离瑞金、川陕甘会师等。
教师通过图片、文献摘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历史细节,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Step 4: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约4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包括加深共产党内部的觉悟和纪律、加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并进行知识的引申和拓展。
Step 5:总结和评价(约10分钟)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醒学生重点掌握与理解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思考。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教科书和历史文献。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延伸】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更加深入学习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的历史书籍或影视作品,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红军的长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历史意义、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长征 学案
《长征》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自主预读】1、作家,作品:长征是指党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出发,途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字词积累:(1)给下列画线词语注音:(小提示:红笔订正哟!)逶迤()磅礴()岷山()(2)词语解释:等闲:逶迤:磅礴:3、修辞判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文本研读】1、诗句理解:请写出诗中句子的意思。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
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高一历史:1.4《红军的长征》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四节红军的长征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妥协、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疯狂“围剿”的反动政策。
这是国民政府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2.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3.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是当代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榜样。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2.红军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王明“左”倾错误在根据地的全面推行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开始2.遵义会议3.长征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本课难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较难理解;遵义会议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外交政策、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实践和理论的有关内容,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对比,进一步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性;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对学生进行爱党爱人民教育。
高一历史教案:《红军长征》
高一历史教案:《红军长征》学会学习的人,是十分幸福的人。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下面是WTT为您推荐高一历史教案:《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一)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长征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和红军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创设计情境,培养奖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欣赏mtv歌曲《十送红军》。
2.导言: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历史故事?关于红军长征你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红军长征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长征的过程,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感受长征的伟大,让学生置身于长征的历史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探究新课长征的原因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几个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党中央、红军也相继进行了五次反“围剿” 。
下面我们来了解红军的反“围剿”。
高中历史教案-红军的长征教案
红军的长征教案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本质的能力。
(2)通过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2)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革命前辈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红军长征是重点。
红军长征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
红军被迫长征是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全面贯彻的恶果,是我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
长征的胜利,不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2)遵义会议是重点。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难点分析: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难点。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全国人民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介石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视为首要敌人,其次才是日本侵略者。
这一政策是不抵抗政策的继续,其实质是继续对日妥协,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国内抗日力量。
这是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决定的。
高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高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篇一: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
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课时数:2课时三、高考真题1.(2011高考历史上海卷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的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的教学设计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教案:红军长征的教学设计
川教版高一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长征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幺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和红军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原创]红军长征 最新
原创]活动课设计----《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活动题目:“红色之旅,胜利之路”设计理念:历史本身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历史活动课的功能也不能忽视,本节活动课通过教师设计、学生协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来促进其智慧的发展。
通过课前学生查找关于导游的知识,撰写导游词,模拟历史画面,课上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由教师评价,学生组与组之间互评达到增长学生能力的目的。
历史智慧的传承,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能够发挥自身潜力的教学环境,使其自我建构起独立的精神与观念,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也要做学生智慧达成的评价者与人际氛围的创造者、协调者。
活动目标:1、开展模拟导游活动,提高搜集相关资料,提取信息,组织资料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2、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长征的艰辛故事的搜集以及对今天那些故事发生地的变化理解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及珍惜前人成果的民族团结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六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抽签决定每组负责的线路,即瑞金、遵义、赤水和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组等,并布置每组查找的资料任务。
学生准备: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导游,并写出导游词。
每个组要找到相关图片以及当年红军发生的故事,现在和红军有关的遗址或和红军有关的变化。
红军的故事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加进去。
涉及一些小品的道具由各个组来准备。
另外每组还要有一位同学负责给本组放映电脑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前学生们朗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教师致开篇词: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1934年10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着中国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行程二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群人的名字叫红军,这条路既是长征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
第四节红军的长征学案
红军长征的原因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原因、实质
蒋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后果)
关于“左”倾思想的问题
形成王明“左”倾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2、临时党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国苏区的原因是什么?
左倾使国统区的革命力量与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临时党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
3、临时党中央迁到中央苏区后,在哪一方面产生了最严重的危害?
左倾错误在军事方面得到全面贯彻,形成了错误的军事路线,从而给苏区带来了最严重的危害。
长征的路线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入甘陕
渡过四条江(找图)
两次会师(1935年10月陕北、1936年10月会宁)
遵义会议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
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
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长征的意义
第一、粉碎了
第二、冲破了、保存了
第三、宣传了、播种了
第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指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
选择题1
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答案:C
选择题2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答案:B
选择题3
红军长征最后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的力量受到牵制
C.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最高领导地位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红军的长征
答案:C
选择题4
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严重失误
D.中国仍未找到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答案:C
选择题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C.将革命推向全国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转移
答案:B
选择题6
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B.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保存了红军的基本力量 D.传播了革命的思想
答案:C
选择题7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共同原因是()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②中国共产党不够成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③主观主义
④对革命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 D.①②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