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合集下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周学时:2总学时:36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任课教师:凌雪、孙凤《文物分析技术》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及其他,三年级四、计划学时:36课时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七、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等的讲授,并结合具体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4课时)1.1 文物1.1.1 什么是文物1.1.2 文物的分类1.2 现代仪器分析概述1.2.1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1.2.2 仪器分析的类型1.2.3 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1.2.4 分析仪器1.2.5 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2.6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1.2.7 计量学与误差1.3 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1.3.1 电磁辐射1.3.2 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1.3.3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1.3.4 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1.4 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1.4.1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1.4.2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1.5 试样的采取与调制1.5.1 取样的原则1.5.2 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难点: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思考题: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5、什么是文物?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2.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2.1.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2.1.2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特点2.1.3 样品处理2.1.4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应用实例2.2 红外成像技术2.2.1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2.2 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2.2.3 样品处理2.2.4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实例2.3 中子照相技术2.3.1 中子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2.3.2 中子照相技术的特点2.3.3 样品处理2.3.4 中子照相技术的应用实例2.4 多光谱成像技术2.4.1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4.2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特点2.4.3 样品处理2.4.4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岩画调查

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岩画调查

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岩画调查
张建林;于春;郝明;胡春勃;金鹏;张建林(摄影);何伟(摄影);席琳(摄影);雷倩茹;高新珠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3
【摘要】2004年以来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西藏阿里地区进行了
考古调查,在阿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地点,其中包括改则县康巴热久岩画、札达
县卡孜岩画、革吉县路布堆岩画、革吉县阿果岩画、日土县洛布措环湖岩画等地点。

其中以洛布措环湖遗址发现的岩画数量最多,以牦牛图像和人物图像最具特色。


里地区岩画题材以动物、人物为主,还有塔形、藏文、太阳、几何图案等,制作方法
以敲凿法为主,表现形式可分为剪影式、轮廓式两大类。

岩画时代延续时间长,至迟
在公元前2千纪已经出现,延续到佛教后弘期。

【总页数】14页(P15-27)
【作者】张建林;于春;郝明;胡春勃;金鹏;张建林(摄影);何伟(摄影);席琳(摄影);雷倩茹;高新珠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文物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4
【相关文献】
1.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境内首次发现古代岩画
2.西藏阿里地区医疗设备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与改进对策的探讨研究——以改则县为例
3.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运动雏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4.西藏阿里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分布情况调查
5.西藏阿里地区藏族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南章丘大圣寺“九龙灌沐”壁画研究

济南章丘大圣寺“九龙灌沐”壁画研究

2021.6(上) 041
花墙、一张方几、一棵树和一男一女两仆人,右侧画面则 由一处盆景和一棵树组成。左侧画面中的花墙上巧妙地绘 制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山水画的四周绘有卷云纹的蓝色边 框,画与边框之间以红色细条间隔。花墙下面是一张方 几,其上由左到右依次摆放香炉、铃铛杯、书和奇石。方 几的前面是一位侍女,左手指着太子,右手举向后方。侍 女上身着绿色长衫,腰间配有淡红色围腰,下身着鹅黄色 长裙,颈部围有竖领为红色的浅米色“竖领妆花眉子”。 花墙后面一个身着绿衣的侍从,左腿弯曲躬身趴在墙后窥 视园中景象。侍从的后方绘有一棵微微向右倾斜的松树。 右侧画面内容较为简单,深灰色的方形几上摆放着一个盆 景。花盆由绿色口沿搭配红色盆身,口沿外撇呈花瓣形, 盆身短颈圆腹为瓜棱形,下置洗奁,盆景后方是一棵向右 弯曲生长的松树。
即便属于民间寺观壁画,“九龙灌沐”壁画的用笔 仍有可取之处,对于九龙、水、树木的刻画较为细致,龙 鬣、水纹、树叶等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层次感强。根据 园林小景中花草的不同部位调整线条的粗细程度,叶子轮 廓一般由连续几段两头细、中间粗的线条组成。但也有用 笔不尽人意的地方。人物衣饰的轮廓采用较粗重的圆线, 手法厚实粗重,线条变化不大,缺少“圆熟”感。卷云与 圆形几的造型应格外强调圆润流畅,而线条上棱角的出现 显得造型粗糙生硬。卷云的线条排列呆板、线条粗重,与 下方线条同样粗重的水柱相呼应,大大削弱了九龙的存在 感,整体略显平淡。
画面中的呼应还体现在画外,画面左侧侍女的右手 向后(画面外)做招揽状,与外部画面相呼应。传统构图 技巧将简单与复杂的图案统一于整体,不至过于单调或繁 杂,受众得以在观赏中产生审美的快感,有益于画面信息 的传达。 3.2 线条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作为绘画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 一,是图像情感、质感、动势的集中体现,具有灵活性、 装饰性及表现性的特点。画工通过合理的编排组合、灵活 的表现技法,在保证信息传递流畅的同时,诠释了宗教思 想,并给予受众精神上的美的享受。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发 展盛行,壁画逐渐被边缘化,壁画的绘制大都由民间画工 代替优秀画家,大圣寺壁画就属于典型的民间寺观壁画, 整体用笔相对粗糙,造型偏柔弱。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颜料分析研究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颜料分析研究
第2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1 1 月
文 物保 护与 考古科 学
S CI ENCES OF CONS ERVAT1 0N AND ARCHAEOL0GY
Vo l _ 2 5. No. 4 NO V. 2 01 3
文章编 号 : 1 0 0 5 —1 5 3 8 ( 2 0 1 3 ) 0 4— 0 0 6 5 —0 8
北 墙 内侧 。依据 壁 画 内容 布 局 及 色 调 , 共 采集 样 品 2 8个 , 其 中过殿 样 品 1 2个 , 正殿 样 品 1 6个 , 包 括红
色、 绿色 、 蓝色、 黄色、 褐色 、 黑色 及 白色颜料 。 1 . 2 分 析仪 器及 方法
联络, 在 沿 江诸 镇 广 建 会 馆 。北 五 省 会 馆 最早 是 陕 西 商人 于乾 隆末 年 建 立 的 一所 会 馆 , 初 期仅 建 有一 座戏 楼 , 同治年 间 , 此 地 商 贸地 位 进 一 步 提 高 , 各 省
用3 0 k V 电压 , 空 气测 试环 境 , 测 试 时问 3 0 0 s 。 2 )偏 光 显 微 镜 ( P L M) 。德 国 莱 卡 D ML S P偏 光显微 镜 。 挑 取 样 品表 面颜 料 颗 粒 于 载 玻 片 上 分
散, 加 盖玻 片并 加热 至 9 0~1 0 0 ℃, 沿 盖 玻 片一 侧 滴
商贾 共 同 出资扩 建 , 相继 建起 钟楼 、 鼓楼 、 过殿 、 正殿
1 )X一 射线 荧光分析仪 ( X R F ) 。德 国 布 鲁 克
A R T A X一4 0 0便 携 式 x 一 射线 荧 光 分析 仪 , 钼 靶
等建 筑物 , 形成 三进封 闭院落 , 占地 1 3 0 0平 方 米 。 以秦 、 晋、 豫 等 五省 商 号 捐 资 最 多 , 故称 “ 北 五 省 会 馆” 。会 馆 为砖木 结 构 , 其 过殿 、 正殿 建 筑 内部 墙 面 均绘 有壁 画 , 经考 证 为 清 道 光 二 十八 年名 家 工 匠所

莫高窟第196窟壁画可溶盐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莫高窟第196窟壁画可溶盐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2020-02-1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文物健康评估方法体系构建”(2019YFC1520100);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考古现场文物加固、防水、提取材料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2019ZDLSF07-05)作者简介:张亚旭(1992—),男,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壁画保护及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研究。

莫高窟第196窟壁画可溶盐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张亚旭1于宗仁2王丽琴3崔强2水碧纹2孙胜利2(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3;2.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0;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内容摘要:酥碱与疱疹是莫高窟壁画可溶盐破坏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

本研究为明确莫高窟顶层洞窟第196窟内部可溶盐种类及分布状况,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X 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取自第196窟的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主室内部以西壁可溶盐含量最高,南北壁次之,东壁最少,造成壁画破坏的可溶盐以NaCl 为主,部分区域存在少量Na 2SO 4。

环境相对湿度监测结果显示,降雨时洞窟内部相对湿度最高可达73%,超过莫高窟环境湿度监测预警值。

洞窟内部产生带状疱疹的原因是早期修复时混合石灰砂浆不当用水所致。

前室北壁底部区域酥松现象主要由可溶盐Na 2SO 4溶解结晶破坏所致,而较高区域的酥松以动物筑洞产生的机械破坏为主导。

该研究成果对丰富莫高窟可溶盐种类及分布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第196窟壁画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莫高窟;第196窟;酥碱;疱疹;离子色谱中图分类号:K8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1-0148-08A Study on the Soluble Salts Used in the Murals of Mogao Cave 196ZHANG Yaxu 1YU Zongren 2WANG Liqin 3CUI Qiang 2SHUI Biwen 2SUN Shengli 2(1.Shaanxi Academy of Archaeology,Xi ’an,Shaanxi 710054;2.Conservation Institute,Dunhuang Academy,Dunhuang,Gansu 736200;3.College of Cultural Heritage,Northwest University,Xi ’an,Shaanxi 710069)Abstract :Salt efflorescence and blistering are two kinds of deterioration in Mogao cave murals caused by soluble salt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soluble salts in Mogao cave 196by analyzing samples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IC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SEM-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salt in the west wall,a mode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north and south walls,and a low level of salt in the east wall.The majority of the deterioration suffered by murals results from NaCl while a small amount of Na 2SO 4can be detected in some areas as well.The results of humidity monitoring detection show that the relative moisture level inside the cave increases to 73%during the rainy season,which is above the warning value for the environmental humidity of the Mogao caves.The blistering in the caves is caused by improper mixing of water with lime mortar during early restoration work.The phenomena of degeneration visible at the bottom of the north wall in the front chamber was mainly caused敦煌研究DUNHUANG RESEARCH NO.1.2021TOTAL 1852021年第1期(总第185期)148··DOI:10.13584/ki.issn1000-4106.2021.01.0201引言可溶盐引起的酥碱、疱疹与盐霜是威胁莫高窟壁画长久保存的重要因素,酥碱甚至被称为壁画的“癌症”[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周学时:2总学时:36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任课教师:惠任《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一、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四、计划学时:36课时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惠任七、课程简介:《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面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原则和方法,熟悉各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流程,重点掌握常见病害类型的保护修缮技术,同时通过案例介绍使他们了解国内外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其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期末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6课时)1.1 中国古建发展简史1.1.1 原始建筑1.1.2 夏、商、周建筑1.1.3 秦、汉建筑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1.1.5 隋、唐、五代建筑1.1.6 宋、辽、金、元建筑1.1.7 明、清建筑1.2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1.2.1 宫殿建筑1.2.2 坛庙建筑1.2.3 陵墓建筑1.2.4 宗教建筑1.2.5 园林建筑1.2.6 居住建筑(住宅/民居)1.3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3.1 建筑的结构方式1.3.2 建筑的群体布局1.3.3 建筑的艺术处理1.4 古建筑的价值与作用1.4.1 价值1.4.2 作用1.5 建国以来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回顾1.5.1 解放前1.5.2 建国初1.5.3 60-70年代1.5.4 80-90年代1.5.5 新世纪1.6 古建保护修缮的原则和程序1.6.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1.6.2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中国古建的发展演变和分类特点;中国古建的价值和作用;中国古建的保护历程;中国古建的保护原则。

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摘要】进入21世纪后,观念更新和现代科技在我国壁画保护修复中被广泛运用。

从而对壁画的制作技术、制作材料及壁画病害的产生以及防止措施进行探究,使得我国壁画保护迈进了新的阶段。

现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做一个梳理。

【关键词】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一、前言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建筑装饰的重要表现形式,起着装饰、宣传、教育、图腾等作用,还标示了建筑物的等级、形制及用途。

我国壁画的科学保护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根据我国壁画的具体情况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如截取和加固技术。

到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来大量壁画保护成果,例如壁画揭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进入21世纪后,观念更新和现代科技在我国壁画保护修复中被广泛运用。

从而对壁画的制作技术、制作材料及壁画病害的产生以及防止措施进行探究,使得我国壁画保护迈进了新的阶段。

现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做一个梳理。

二、综合类研究概述1.壁画的保护理念的探讨对于壁画的保护在遵循法规和准则的同时,壁画作为文物,如何科学保护还需遵守,就地保护原则、消除病因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和谐性与兼容性原则、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原则和建立完整的保护档案这六大原则。

在具体壁画修复保护实践中,不同类型的的壁画保护也也有其差异性。

对于建筑壁画,要注重美学修复以期达到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此外要加强传统修复工艺科学化。

赵林娟对东西方壁画材料与保护理念异同之处做了比较。

东西方对壁画的修复既要考虑传统修复也要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修复。

相似之处:对壁画逐渐明确其学术价值、扩展修复概念,并将壁画明确分类为干湿壁画。

差别在于对壁画材料因地区而有所不同,例如就粘合剂的使用来说中国壁画以干壁画为主,粘合剂主要使用有机粘合剂和颜料融合;西方以湿壁画为主(法国为油脂壁画),使用的粘合剂为油性粘合剂。

(NEW)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0年西北大学61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答: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一种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2.邦墓答: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

《周礼·春官·墓大夫》载“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邦墓以小型或中型墓为主,一般无封土,为士或庶民之墓葬,埋葬密集,成组成群排列。

不同类别的墓交错埋葬,但彼此间无打破。

3.尸乡沟商城答: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

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 0米,南部宽740米。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4.新郑彝器答:新郑彝器是中国春秋晚期的郑国青铜器群,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发现,据推测为一座大墓的随葬品。

已知有鼎、簋、鬲、尊、壶、罍、舟、洗、盘、匜、钟、镈和兵器等,共百余件,其中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簋8件一组,与礼书所记九鼎配八簋的制度相符,表明墓主是郑国地位很高的贵族。

5.玉衣答: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

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

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61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下)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此地修建武侯祠,即诸葛亮庙。

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群位于诸葛亮庙中献殿(图1)的东西墙两侧,以及正殿东、西配殿的南墙壁和东西两壁,总面积103.8平方米。

壁画主要题材为三国时期的故事,具体内容为三国时期战争典故。

献殿壁画分为东、西两壁,壁画主要为八仙图,东壁壁画为场景叙述图,分别以两人或两人以上场景表现献策、会师、战争、离别、献马等内容。

西壁壁画与东壁相应。

杨仪殿与姜维殿东、西两壁壁画风格为小品故事人物画。

部分场景采用透视原理进行布局绘制,整幅壁画颜色种类较多,色调搭配和谐。

1 前期调查1.1 环境调查岐山县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温湿度变化起伏较大,诸葛亮庙位于渭河阶地山前洪积扇前缘的五丈原上,土壤以黄土为主,自清嘉庆以来,献殿地下就有当地人为避乱而挖凿的地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人还在庙区地下开挖防空洞。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又造成多处建筑基础下沉。

1.2 制作工艺调查通过对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进行实地调查,在杨仪配殿栅栏插入墙体的位置发现了壁画结构。

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的物质结构可以分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

壁画支撑体为外部砖墙,在支撑体上依附承载壁画的泥质地仗,地仗层分为粗泥地仗和细泥地仗。

粗泥地仗为当地黄土和麦秸秆混合而成,厚约2厘米。

在粗泥地仗之上为细泥地仗,细泥地仗为当地黄土和麻刀均匀混合而成,厚约1厘米。

在细泥地仗层之上则为壁画的颜料层。

1.3 颜料成分分析我们采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结合的方法对五丈原诸葛亮庙壁画颜料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经过对献殿,杨仪殿与姜维殿东、西两壁7幅壁画表面各【作者简介】王艺文(1996—),女,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1.文物的概念、内涵、价值、特点概念: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遗迹)内涵: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中药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⑥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价值: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点:①必须是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有关的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物质遗存2.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城镇、街道、村庄。

文物保护单位: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3文物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概念:文物学是一门以人类遗留的实物资料为对象,研究人类社会面貌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特点:①文物学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比较长②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比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③文物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④文物学有其自身的目的⑤跨学科研究也是文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内容:①研究文物的价值②研究文物的作用③研究文物的分类④研究具体的遗物与遗迹⑤研究文物管理⑥研究文物收藏4.文物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与历史学:个性: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共性:研究目的相同:为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密切联系:①文物学具有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②历史学为文物学提供最基本的史料与考古学:个性:所研究文物的年代范围不同;所研究文物的来源不同;所研究文物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共性:研究对象相同;研究目的相同密切联系:①考古学可以为文物学提供科学的实物资料②文物学可以为考古学提供断代方面的参考5.文物管理的内容(1)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①历史文化名城及街村的管理:当地政府应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博物馆里的壁画修复师

博物馆里的壁画修复师

博物馆里的壁画修复师作者:许少华白隆升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23期摘要:中国古代壁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壁画修复师是一个专业修复破损壁画的职业。

文章以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的壁画修复工作为例,介绍壁画修复工作、壁画修复师的培养现状和建议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壁画;壁画修复师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的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于1987年建成开放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专题性博物馆。

建馆之初,该馆曾保护了一大批历代墓葬壁画。

1998年,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了壁画修复室,开始研究壁画保护技术。

二十年来,一大批珍贵壁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还培养了众多壁画修复师。

2011年,依托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建成了河南古代壁画馆,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壁画勘察设计、施工、方案设计、壁画修复4项国家级(甲级、一级)资质的单位。

河南古代壁画馆主体为一座仿汉代阁楼式建筑。

地下一层为“古墓丹青精粹展”,展示洛阳地区出土的壁画53组90余幅,时間跨越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个朝代。

一楼大厅西侧为“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古代壁画修复成果展”,2017年6月开始免费对公众开放,展品是从壁画保护中心近年来修复完成的壁画中挑选出来的精品,类型涵盖墓葬壁画、寺庙壁画、祠堂壁画三种,共计9座建筑中的壁画近100平方米,壁画均体量巨大、内容丰富,全部都是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

1 墓葬壁画墓葬壁画作为古代壁画的一个重要分类,源远流长。

现知其肇始于西周,成熟于西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延续于五代,直至于辽、宋、金、元而不辍。

墓葬壁画是指在墓室墙壁或墓顶上绘画,和其他壁画一样,通常也由三部分组成,即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

支撑体是指壁画附着的基础,根据墓室结构的不同,一般有岩石、木板、砖、土墙等。

地仗层指绘制壁画的泥层、白灰层,也称为“地仗”。

元代红石峁墓葬壁画抢救性保护

元代红石峁墓葬壁画抢救性保护

作者: 吴昊泽[1];刘成[1]
作者机构: [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页码: 76-7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5期
主题词: 墓葬壁画;元代;抢救性保护
摘要:元代红石峁墓葬壁画地仗层较薄,支撑体为整块砂岩,由于地质环境和其他原因导致部分壁画遭到破坏,不适宜在原址进行保护和研究。

为了避免壁画的进一步损伤,故将其整体搬迁至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内。

文章对壁画病害情况进行评估,对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的粘接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制订了揭取壁画、修补地仗层及重做支撑体的保护方案。

本次抢救性保护尚无现成模式可供参考,对砂岩为支撑体的墓葬壁画进行保护完全依照现实情况适时修正保护方案,最终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Photoshop虚拟修复在奉国寺壁画保护中的应用

Photoshop虚拟修复在奉国寺壁画保护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hotoshop virtual restoration to the murals of Fengguo Temple
作者: 樊丹丹[1];刘成[1];容波[2];王飞[3];孙剑[3];雷君[4]
作者机构: [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2]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西安
710600;[3]义县文物管理局,辽宁锦州121100;[4]西安博物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页码: 95-10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奉国寺壁画;虚拟修复;Photoshop
摘要:义县奉国寺属辽代皇家寺院,寺内主殿大雄殿为辽代建筑,殿内四壁满绘壁画,规模宏大,绘制技法独特,对研究元代壁画具有极高的价值。

但因战乱、地震等灾害受损严重,壁画保存现状堪忧。

由于其保护难度大,病理研究尚不明确,目前无法对其进行实体保护修复,因此通过Photoshop对壁画线条病害、颜料病害和结构病害进行虚拟修复,虚拟修复内容包括对壁画表
面覆盖物进行清理,对线条和颜料层缺失部分进行补全,对变色、褪色区域进行色彩校正,修复结果表明画面复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hotoshop虚拟修复对于壁画保护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为之后的壁画保护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取壁画信息,有利于壁画的展示。

研究结果表明Photoshop虚拟修复是数字化保护文物发展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成、周伟强
七、课程简介:
中国的壁画艺术源远流长,各类丰富多彩的壁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美术、建筑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壁画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外,更遭到自然因素的侵蚀,损坏极为严重,同时壁画又是极具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价值。

因此,壁画保护是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也是文物保护中比较复杂的,难度较大的一个分支。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壁画保护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把“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保护材料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地、灵活地运用于壁画的保护研究工作中。

并在一定的深度及广度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讲授我国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墓葬壁画、宫殿壁画、岩画的保护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取得的成果,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类壁画或岩画保护修复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壁画产生与发展
一、壁画形式
1.宫殿壁画
2.寺观壁画
3.石窟壁画
4.墓葬壁画
5.干壁画与湿壁画
6.镶嵌壁画
7.岩画
二、佛教与石窟壁画
1.石窟寺的发展
2.中国石窟彩绘泥塑造像
3.石窟寺的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价值
第二节壁画保护内容与原则
一、石窟壁画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二、石窟壁画保护的原则、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前期研究
(二)修复工程的实施
(三)保护原则
1.不改变原状原则
2.少干预原则
3.可逆性原则
4.预防为主原则
5.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壁画赋予环境
第一节地质环境对壁画的影响
一、地质环境简介
二、地质环境与石窟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
三、地质环境与石窟壁画保护的关系
第二节壁画气象环境的影响
一、温度
(一)温度的直接破坏作用
(二)温度的间接破坏作用
二、湿度
(一)湿度因素引起的壁画颜料变色
(二)湿度与壁画酥碱
(三)胶结材料的老化
(四)对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的影响
三、环境温湿度突变对墓葬壁画的破坏
四、观众因素引起温湿度变化对石窟壁画的影响
第三节光对壁画的影响
一、光分解
二、光氧老化
三、光变色
第四节空气污染物与风沙对壁画的影响
一、有害气体对壁画颜料的影响
(一)H2S的影响
(二)CO2的影响
(三)O3的影响
(四)SO2的影响
二、降尘对壁画的影响
三、风沙对石窟壁画的影响
第五节壁画的生物环境
一、微生物对壁画的影响
(一)画面污染
(二)颜料变色
(三)胶结材料老化
二、昆虫对壁画的影响
第三章壁画彩塑制作材料及工艺
第一节古代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一、壁画支撑体的制作工艺
二、壁画地仗层的制作工艺
(一)墓葬壁画
(二)建筑壁画
(三)石窟壁画
第二节彩绘泥塑制作工艺及材料
一、石胎泥塑
二、木构泥塑
第四章古代壁画颜料及胶结材料
第一节古代壁画所使用的颜料种类与颜料制造工艺
一、红色颜料
二、蓝色颜料
三、绿色颜料
四、白色颜料
五、黄色颜料
六、金色及紫色颜料
七、颜料粗制
八、颜料精制
第二节古代壁画颜料的研究方法
一、颜料分析的意义
二、古代壁画颜料分析状况
三、古代壁画颜料分析方法
(一)成分分析
(二)结构分析
(三)显微分析
(四)分析实验
四、古代壁画颜料使用特点综述
第三节胶料中的胶结材料
一、胶结材料的种类
二、胶结材料与壁画保护的关系
三、胶结材料分析方法
四、分析实例
第五章石窟壁画病害原因及其治理
第一节石窟崖体裂隙及其加固
一、工程构筑附加建筑物
二、锚固技术
三、灌浆技术
第二节石窟壁画地仗层空鼓、大面积脱落病害
一、产生的原因
二、修复治理
三、边沿封护
四、空鼓壁画的修复
第三节石窟壁画地仗层酥碱病害
一、产生的原因
二、修复材料及工艺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第四节壁画起甲、粉化壁画的修复
一、颜料层起甲的原因
二、起甲壁画的修复
三、颜料层粉化的原因及修复
四、酥碱、起甲、粉化壁画修复实例
第五节壁画画面的病害与治理
一、壁画画面霉变
1.产生的原因
2.霉菌种类
3.对胶材料及颜料的影响
4.防霉措施
二、颜料变色简介
三、烟熏壁画的清洗
第六节石窟寺彩绘泥塑的病害及其修复
一、彩塑病害与壁画病害的联系与区别
二、彩塑修复技术
三、修复实例讲解
第七节石窟寺风沙的治理
一、工程治沙
二、化学固沙
三、生物固沙
第六章壁画的揭取、迁移、复原
第一节揭取迁移颜料层
一、适用范围
二、工艺流程
三、背面加固
四、复原
五、特点
第二节壁画颜料层与地仗层一起揭取
一、适用范围
二、工艺流程
三、工具
四、迁移及背面加固
五、复原
第三节壁画揭取迁移实例
一、墓葬壁画的揭取
二、建筑壁画的揭取
三、石窟壁画的揭取
第七章石窟壁画修复材料
第一节石窟崖体加固材料
一、PS
二、有机硅
三、聚丙烯酸树脂
四、环氧树脂
第二节壁画修复材料
一、聚乙烯醇
二、聚醋酸乙烯乳液
三、AC-34和PrintB-72
第三节壁画修复材料的研究及评价方法
一、材料物理性质的测试
二、渗透性实验
三、力学强度实验
四、耐候性实验
五、对颜料色彩的影响
第八章岩画及其保护
第一节中国岩画概况
一、东北农林岩画
二、西南山地岩画
三、北方草原岩画
四、东南沿海岩画
第二节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一、岩绘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二、岩刻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三、岩画与壁画的区别
第三节岩画保护方法
一、岩绘画的保护
二、岩刻画的保护
(二)考核方式
论文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