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4 分 *10 个 =40 分)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途径和策略的科学。

2、系统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即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它靠系统有序为基础。

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又称整合效应4、生态系统的准确定义,经历了坦斯利( 1935)、林德曼( 40 年代)、奥德姆( 1983)、骆世明( 1987)。

骆世明( 1987 )认为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而言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分在时空中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以及组分间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分解者 ---指异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

由于它们的功能是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因此,又称还原者。

由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产过程都依赖初级生产,所以它们的生产过程又称次级生产;同理它们又次级生产者。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建立起来的营养(包括物质和能量)供求关系。

根据建立方式不同,可分为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8、食物链结构 ---以食物链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

过吃与被吃方式而彼此联系起来的食物营养供求序列。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如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9、食物网结构—以食物网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

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结而成的食物供求网络关系。

10、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agroecology(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2.sustainable agriculture(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3.agriculture biodiversity(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与食物及农业相关的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高等植物、高等动物、节肢动物、其他大型生物及微生物。

4.conservation tillage(保护耕作):保护耕作是指对农业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5.population(种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6.biotic factors(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

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两种。

7.microclimate(小气候):小气候是指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8.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9. conservation tillage(保护耕作):保护耕作是指对农业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0.gene revolution(基因革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工程的开发运用及克隆技术的成功预示着21世纪生物科学革命的来临,标志着人类历史的转折——由认识客体转向认识主体、改造主体的新时代。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定义和基本概念1.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优化与调控方法。

2.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类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

3.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资源的变异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可持续农业: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正和经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5.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层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

3.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4.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5.自适应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生物要素:包括作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

2.非生物要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3.人为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生物也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2.适应性:生物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包括形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位置和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2.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所以生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类生活型。

3.内禀增长能力: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增长能力。

4.竞争:竞争是生物学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化学的化学反应中有时具有的一种效应。

5.生物学的放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

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

6.物质循环的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流: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7.生物群落演替: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动态)8.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9.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10.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11.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12.最小因子定律:由19世纪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首次提出的,他是研究各种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五大危机:环境、能源、资源、粮食和人口等五大危机(1960s))。

3P问题: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①沙漠化日益严重;②森林遭到严重砍伐;③野生动物大量灭绝;④人口剧增;⑤饮水资源越来越少;⑥渔业资源受到破坏;⑦河水污染严重;⑧大量使用农药;⑨全球气温明显上升;⑩酸雨现象。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3、生态学体系:按照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划分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或景观生态学4、生态学研究方法:(1)对环境的研究:环境因子的测定法和控制法。

(2)对生物的研究:分类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等。

(3)研究生态学的三大类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4)研究系统的三大理论:白箱、黑箱和灰箱。

5、农业生态学概念: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及其控制管理以便达到最大生产力和最佳生态效果,这样的一门学科称为农业生态学。

6、农业研究内容:农业生物多样性重建、保护与利用,食物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形成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与运行机制等.7、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8、基本内容(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3)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

(4)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5)农业生态发展及演替规律。

(6)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9、农业生态学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10、系统(system)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11、系统的结构特点(1)系统都有边界;(2)系统具有层次性,即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系统本身也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3)构成系统的组分间有一定的量比关系;(4)系统的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排列位置关系。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平衡的调节,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理论、群落边界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食物链与能量流原理、物质循环原理、信息传递原理等。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的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流动等方面。

4、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包括系统稳定性、恢复力、可持续性等。

5、农业生态规划与管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农业生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研究方法1、观察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

3、定性定量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精细分析。

4、系统分析与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四、应用前景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业生态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与质量:通过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发展与社区建设: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区建设。

五、复习题1、什么是农业生态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列举几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2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5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人工环境的类型2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种群、群落、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化感作用、演替、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概念3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典例4 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的比较5 种群的增长型、种群调节的类型6 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营养结构、边缘效应、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2 食物链的类型3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4 食物链解列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能值的概念2 地球初级生产力的级别类型3 改善初级生产的方向4 次级生产的作用5 改善次级生产的方向6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种类及作用7 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学类型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2 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与途径6 生物放大作用第6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比较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3 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的含义4 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5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第8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可持续农业第9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3 中国生态农业技体系的特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农业生态学重点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写成《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干预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其特点包括:1、受人类控制:人类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导者,通过各种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来调控系统的运行。

2、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对较少,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农业生产目的而选择的物种。

3、开放性: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如化肥、农药、种子等,同时向外界输出农产品。

4、稳定性较差: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干扰较为敏感,容易出现生态失衡和病虫害等问题。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构成。

生物组分包括:1、生产者:主要是农作物、蔬菜、果树等栽培植物,以及牧草等。

2、消费者:包括人类、家畜家禽、害虫等。

3、分解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负责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养分。

环境组分包括:1、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2、人工环境:如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灌溉设施等。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流动遵循热力学定律。

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

一部分能量以食物的形式被消费者摄取,在食物链中传递和转化。

但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为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2、发展立体农业,增加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3、合理饲养家畜家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水循环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在系统中流动,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需的条件。

碳循环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2. 农业生态学3. 系统4. 生态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6. 农业效益(agriculture effect)7. 社会效益(social effect)8. 经济效益(economic effect)9. 生态效益(ecological effect)二、重点内容1 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有两个以上的组分;②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③各组分能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2 系统的结构特征(1)系统的边界区分系统内外的标志。

自然形成的:有机体、天体;人为确定的:农场、学校(2)系统的组织层次系统常常由不同的层次构成。

系统内各组分自身构成的系统--子系统。

(3)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H2O H2O2 (4)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排列关系。

碱基(核苷酸)排列与遗传密码:AUU,AUG, GUT,等构成不同的密码子。

氧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造成丙酮和丙醛的差异3 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能产生其组分或子系统所没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整合特性。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2;加强各组分原有的独立功能;减弱各组分原有的独立功能;产生各组分原来没有的功能。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4 生态系统的组分、重要功能辐射。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热辐射)、宇宙辐射、核辐射,气体,水体,土体。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消费者( consumers ):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为生的各种生物。

分解者(decomposers):主要是指以动植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三大功能能量流动:energy flow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信息传递5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其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7 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动力8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4分*10个=40分〕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途径和策略的科学。

2、系统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即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它靠系统有序为基础。

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又称整合效应4、生态系统的准确定义,经历了坦斯利〔1935〕、林德曼〔40年代〕、奥德姆〔1983〕、骆世明〔1987〕。

骆世明〔1987〕认为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而言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分在时空中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以及组分间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分解者---指异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

由于它们的功能是把有机物复原成无机物,因此,又称复原者。

由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产过程都依赖初级生产,所以它们的生产过程又称次级生产;同理它们又次级生产者。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建立起来的营养〔包括物质和能量〕供求关系。

根据建立方式不同,可分为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8、食物链结构---以食物链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方式而彼此联系起来的食物营养供求序列。

如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9、食物网结构—以食物网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

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结而成的食物供求网络关系。

10、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研究内容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基础3.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和层次划分3.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及其调控机制三、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2.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问题分析3.农业生态环境调控的原则和方法四、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1.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关系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模式3.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六、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1.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和方法2.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3.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七、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1.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示例八、农业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1.农业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2.农业生态学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和问题3.农业生态学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以上是一个农业生态学的复习提纲,包括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组成结构、评价调控、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等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农业生态学复习提供参考。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辅助能,初级生产中的能流,次级生产的能流2、种群个体的分布有哪些类型?在自然界较普遍的是那种类型?分布类型:成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聚集分布。

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何特点?(1)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4、农业生产有哪三种农业区位?其含义是什么?自然区位,妒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生态经济区位。

5、什么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食物链富集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6、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

(1)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成反比(2)独立关系:独立的资金流,通过纳税、还息、还贷、交费、交罚款等方式离开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是不能和能物流发生直接关系的。

独立的能物流,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未伴随有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而导致成本外滩和收益外泄,易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8、作物生产力估算的四个层次。

光能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地生产力9、食物链“加环”类型并简单举例。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蚯蚓- 饲料- 促进猪、鸡的消化(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物群落定义;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简言之,即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群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

种类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首要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型、高度等反映植物群落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结构。

群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即是有序的。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生物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

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如森林中都形成特定的群落环境,与周围的农田或裸地大不相同。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

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的情形,如陆地和水环境的交界处湖泊、岛屿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水平结构;指群落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与水平分布格局原因:群落内由于环境和生物本身的差异,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水平结构就是通常所说的作物布局,根据具体环境特点(土壤状况)以及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适应性,合理安排,适宜搭配。

控制农业生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两种基本方式:在不同的生境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物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在同一生境中配置最佳密度,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制密度(如种植密度、养殖密度、放养密度等)群落垂直结构指生物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化和成层现象。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和生活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r——对策生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物质循环:泛指生物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转化。

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生物量的速率。

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不同链节,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来源。

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个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者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横柜,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所谓的金字塔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多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应对特性。

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能效率:是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

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1、生物圈: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他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2、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4、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1)系统组分方面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为主,生物组分中人是最重要的调控力量,在自给农业中人还是系统产物的重要大型消费者。

在环境组分中,农业生态系统多了环境组分。

(2)系统输入方面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既有自然的输入,也有社会的输入。

(3)系统输出方面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目标明确,有大量的农产品输出,然而还保留一些非目标性输出。

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出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深刻影响。

5、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主要任务: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外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农业生态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

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

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 协调生态-经济-技术, 提高人民福祉,促进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1、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总体。

2、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

5、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组分:太阳辐射、气体、土体、水体。

6、生态适应:生物为适应环境的长期作用而发生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乃至遗传的变异的现象。

7、生态适应的类型可分为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等自然、经济、科技、社会等资源,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微生物,以获得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过程)。

农业按生物功能分类。

种植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作物种植生产的产业。

林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林木培育并采伐利用的产业。

畜牧业:利用土地培育饲草饲料养殖动物的产业。

渔业:利用水域空间养殖水产品的产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休闲农业:对农业、农村资源或景观进行旅游开发展示的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富余条件下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农业按历史分类:原始农业:在原始自然条件下,采集野生品或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即刀耕火种农业。

古代农业:从刀耕火种、集群公有制农业,向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转变,由迁徙转变为定居,并逐步懂得施肥、灌溉技术,作物种类逐渐丰富的农业。

近代农业: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半)机械化农具转变、劳动者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技转变、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过渡的农业。

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程度低。

一般所说的传统农业,温饱农业、小农经济。

现代农业:也叫石油农业、集约农业。

向农田大量集约化输入良种、农药、化肥、机械、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经营管理理论指导,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投入集约化、技术成套化、经营产业化。

花生产业现代化:机械化、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农业: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及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建立,能良性循环、实现三大效益统一的农业。

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自然农法。

通过设计农业生态工程来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不可持续农业:转基因种子:生物多样性降低、产品污染化肥、农药:高产与污染矛盾石油农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效率、高产出与高污染、温室气体、气候变暖5、农业的地位:一句话:基础和根本!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根本和发展之基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2)农业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基础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农业生态学(P1):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生态系统(P12):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系统(P9):(3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能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P12-14)基本组分:环境组分(辐射、气体、水体、土体)和生物组分(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特点:a、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b、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c、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 d、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这种联结使得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e、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维系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P14)以农业生物为主要成分、受人类控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P17)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人工环境的类型(P23):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2、最小因子定律(P24):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辅助能,初级生产中的能流,次级生产的能流2、种群个体的分布有哪些类型?在自然界较普遍的是那种类型?分布类型:成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聚集分布。

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何特点?(1)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4、农业生产有哪三种农业区位?其含义是什么?自然区位,妒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生态经济区位。

5、什么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食物链富集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6、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

(1)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成反比(2)独立关系:独立的资金流,通过纳税、还息、还贷、交费、交罚款等方式离开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是不能和能物流发生直接关系的。

独立的能物流,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未伴随有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而导致成本外滩和收益外泄,易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8、作物生产力估算的四个层次。

光能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地生产力9、食物链“加环”类型并简单举例。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蚯蚓- 饲料- 促进猪、鸡的消化(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稻田养鱼、鸭具有减耗、生产的功能(5 )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工等。

木材- 家具;玉米- 淀粉、玉米油。

食物链加环应注意:加环并非越长越好;讲究综合效益10、种群调节的类型、定义。

①密度制约: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

分为:种内调节,种间制约②非密调节:主要指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因素、污染物、化学因素等)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11、r,K对策生物种群的特点。

K对策的生物:个体较大,寿命较长,存活率较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较大的扩散能力,但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其种群密度较稳定。

r对策的生物:个体较小,寿命较短,存活率较低,但增殖率高,具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其种群密度常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12、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差异。

13、试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洪涝或干枯(2)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改变流域的水平衡,造成流域不同部位盐碱化、沼泽化和干旱化(3)围湖造田:地表水蓄水、调洪能力降低,易造成地区性干旱(如湿地的减少)(4)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河流干枯、海水入侵等14、论述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本特点(调控方式, 调控层次)。

1.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两种机制。

2.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

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

(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

这个层次的人直接调度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产技术是这个层次的主要调控形式之一。

(3)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间接调控。

这一层次通过社会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工交系统、通讯系统、行政系统、政法系统、科教系统等影响第二层次的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而间接调控了农业生态系统。

15、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1、生态学的知识积累阶段,丰富的生态学知识积累;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学派。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确立了生态学的地位;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的方向发展阶段16、农业生态系统有哪两类信息流,各试举两例?自然信息流:如日照时间长短----- 植物生殖发育信号,月亮和恒星的位置---- 候鸟飞行方向的信号,地球的磁场和重力----- 植物生长方向的信号,阳光与植物,水分与根系和叶片的激素调控。

水稻对稻田杂草化感作用。

人工信息流:人工采集和生成的信息如农民根据作物的长势长相判断栽培措施;利用灯光诱杀害虫等;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天气预报等。

人类利用广播、电视、邮电、出版物等进行信息的传递等。

17、什么是生物群落?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群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为研究的方便,常把群落按物种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等。

2、具有一定的结构。

群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即是有序的。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生物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

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如森林中都形成特定的群落环境,与周围的农田或裸地大不相同。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

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的情形,如陆地和水环境的交界处湖泊、岛屿等。

18、如何利用群落演替原理建造农业群落?(1)建立木本农业:包括有多年生木本植物在内的农林复合系统。

(2)仿建顶级群落:仿自然顶极群落结构建造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群落,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3)仿自然演替过程促进农业生产。

早期重视先锋植物的作用,环境改善后再安排农业生物。

19、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有哪三种类型的食物链,并举例说明?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以营养为纽带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由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许多生物取食,于是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连结,形成网状结构,成为食物网。

食物链分三种类型:(1)捕食食物链:这种食物链一植物为食物来源,由植物到小动物,再到大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

如:水稻→螟虫→蛙→蛇→鹰(2)寄生食物链:这是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3)腐生食物链:这种食物链中,在死的动植物残体上,从繁殖细菌、真菌及某些土壤动物开始。

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20、农业资源的含义?一般分为那两类资源,举例说明。

农业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

分类:自然资源:土地、气候、水、生物社会资源:技术、劳力、资金、信息、交通等21、生态系统自然调控的类型?(1)程序调控:生物的个体发育、群落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

群落得演替与物种间的营养关系、化学关系都有关。

(2)随动调控: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标。

向日葵的花跟着太阳转,植物的根向着有肥水的方向伸。

(3)最优调控: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压力,优胜劣汰,现存得很多结构与功能都是最优、或接近最优的。

(4)稳态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种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干扰中维持不变、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的稳定性。

22、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增加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通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水分制约。

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23、温室效应对农业的影响。

1、对农业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2、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因为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情况下,作物吸收碳将增加,体内碳氮比升高,蛋白质含量将降低,作物品质下降。

3、对作物水平有效性的影响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较容易获得二氧化碳,因此气孔开放程度将放小,开放时间也相对缩短,则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植物体耗水降低,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

4、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大部分土壤过程倚赖温度和水,因此对气候的反映敏感。

5、对农业病虫草害的影响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始时间有可能提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增加,在适宜的环境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成指数增加。

6、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气候变暖对农业最主要的影响很可能是极端气候条件,如干旱、炎热、洪涝、风暴、龙卷风、冰雹、冷害、霜冻等。

7、对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气温升高,可增加各地的热量资源,使各地的潜在生长季延长,对多熟种植有利,从而使当前多熟种制的北界向北推移。

8、对畜牧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直接影响,如影响牲畜的体表温度,进而影响牲畜的热平衡;另一方面,间接影响,影响饲料生产而抑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9、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对农业的影响温室效应的加剧,迅速的融化着极地和高山的冰川和积雪使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重,及大部分沿海平原发生沼泽化和盐泽化,江河中下游地区洪灾的威胁增大。

24、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1、直接限制收获量如限制森林砍伐量、鱼的捕获量、狩猎量。

2、通过限制开发能力间接限制收获量如限制出海渔船总吨位,间接控制渔获量;限制草原载畜量,间接控制牧草消耗量;限制发放准捕证,间接控制猎获量。

3,、立法在法律上确定资源的归属权和使用权,可以消除公共资源在利用上出现的很多弊病。

4、经济政策在经济上通过税收、补贴、工资、价格等措施控制开发者,能够获得的纯利润水平,通过生物经济平衡关系达到保护资源生物的目的。

5、制定人口政策通过人口政策的制定,使人口增长与资源条件相适应,减轻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6、替代资源通过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散需求压力,从而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