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_学循环系统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01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 能
循环系统的概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 内输送血液的器 官
循环系统由心脏 和血管组成
循环系统的生理 功能是维持人体 内环境的稳定
循环系统对人体 的生命活动具有 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循环 系统负责运输营 养物质、氧气和 激素等物质,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
代谢废物排除: 循环系统将代谢 废物和二氧化碳 运输到排泄器官, 如肾脏和肺,以 保持体内环境稳 定。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 体征包括心跳过快或过慢、心律不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等
高血压
定义:高血压是 一种常见的慢性 疾病,指以体循 环动脉血压增高 为主要特征,可 伴有心、脑、肾 等器官的功能或 器质性损害的临 床综合征。
调节体温:通过 血液循环调节体 温,保持人体正 常体温。
免疫防御:循环 系统中的白细胞 和抗体等免疫物 质可以抵御病原 体入的核心,负 责泵送血液
血管:负责运输 血液,包括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与循 环系统共同作用, 协助清除组织液 中的废物和细菌
观察症状:观察患者的临床 表现,如疼痛、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 液等检查,了解患者的生理
指标和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通过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患
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注意事项
准确收集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 家族史等信息,为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体格检查:对循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注意心、肺、肝、脾等器官的异常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笔记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笔记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在内科护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
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养分到人体的组织,并帮助排出
废物。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和淋巴系统。
心脏负责循环系统血液的运动,心脏内腔包含有左心房和右心房,心房可分出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室是心脏的收缩部分。
心脏的另一部
分是心脏舒张部分,它与排出心室的血液相连。
心脏舒张后,可把血
液输入大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细分成动脉和静脉。
血管系统实际上是从心脏到全身各组织的管道,血液通过管道流动。
动脉是由心脏输出血液的管道,动脉在其路径上收缩;而静脉是
由全身组织输入血液的管道,它们在其路径上舒张。
血液是由50-60%的血浆和40-50%的细胞组成的,其中主要的细
胞类型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散布氧气和
养分到人体全身,并且可以收集各种废物。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
成分,可帮助抵抗病毒感染,而血小板则可帮助止血和修复受损皮肤。
最后,淋巴系统是收集血液中的废物的循环系统,淋巴液可以通
过淋巴系统运送到肝脏中的淋巴结,从而有效排出体外。
内科护理中循环系统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了解心脏、
血管、血液和淋巴系统的作用,护士还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类型和功能,以便根据临床症状,准确地提供全方面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
状况。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什么是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送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以满足它们的营养和氧气需求。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心脏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位于胸腔中,左右两部分被冠状动脉包围。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器官和组织,静脉将血液从器官和组织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完成血液的交换和营养物质的供给。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发挥着很多重要的功能,如:1.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2.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从器官和组织中运送回心脏。
3.调节体温和维持体液平衡。
4.参与免疫和凝血等生理过程。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送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心脏的主要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瓣和冠状动脉等。
心脏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接受和泵送血液。
2.控制和调节心跳和心率。
3.调节血压和血容量。
4.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免疫和凝血等生理过程。
血液的结构和功能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多种物质组成。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2.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从器官和组织中运送回心脏。
3.参与免疫和凝血等生理过程。
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1.高血压病: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对心脏、血管和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的一种慢性病。
2.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
3.中风: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种急性疾病。
4.动脉硬化:是由于血或血浆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等物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导致动脉变硬的一种慢性疾病。
循环系统护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循环系统护理时,护士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脉搏等生理指标。
2.检查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内科护理学笔记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笔记:循环系统1. 引言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负责向全身各组织和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内科护理学中,掌握循环系统的知识,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发现并防治循环系统的异常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分享。
2. 循环系统组成与功能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2.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起到泵血的作用。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中,推动血液的流动。
2.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脱氧血从组织和器官运回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在这里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代谢产物通过扩散进入静脉。
2.3 血液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运输、废物代谢产物的清除和内环境的稳定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循环系统的功能。
2.3.1 气体交换循环系统通过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运回肺部,实现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3.2 营养物质运输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和维生素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其正常代谢和功能的需求。
2.3.3 废物代谢产物的清除循环系统将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从全身组织和器官运送到肾脏、肝脏等排泄器官,以实现这些废物的排出。
2.3.4 内环境的稳定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体积、压力和成分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保持酸碱平衡、温度调节等。
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3.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至正常值的1.4倍以上。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测量血压、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一一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1、(填空、选择)循坏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2、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被心间隔及房室瓣分为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二尖瓣,右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瓣膜称为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瓣膜称为肺动脉瓣;(考)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野纤维。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3、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功能血管”:静脉的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 其容量大,故又称“容量血管”。
4、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调节血液循坏的体液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因子、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
5、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按其发展程度可分为:(1)(考)劳力性呼吸困难:见于心衰早期。
呼吸困难出现于轻至中度体力活动过程中(如加快步伐行走,上二楼或一般速度步行、穿衣)休息后可缓解症状。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端坐呼吸:见于心衰后期。
* (考)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1)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
(2)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
(3)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
6、(考)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2)体循坏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3)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考点整理1、(填空、选择)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2、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被心间隔及房室瓣分为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二尖瓣,右心房室之间瓣膜称为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瓣膜称为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瓣膜称为肺动脉瓣;(考)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野纤维。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3、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功能血管”;静脉的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故又称“容量血管”。
4、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调节血液循环的体液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因子、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
5、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按其发展程度可分为:(1)(考)劳力性呼吸困难:见于心衰早期。
呼吸困难出现于轻至中度体力活动过程中(如加快步伐行走,上二楼或一般速度步行、穿衣)休息后可缓解症状。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端坐呼吸:见于心衰后期。
*(考)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1)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
(2)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
(3)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
6、(考)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2)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3)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护士执业考试内科护理重点循环系统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考点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根据临床表现和活动能力,心功能分为四级:心功能[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n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日常活动可引起气急、心悸。
心功能in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稍事活动即引起气急、心悸,有轻度脏器淤血体征。
心功能w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休息状态下也气急、心悸,有重度脏器淤血体征。
温馨提示:考生应能根据病例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患者心功能的级别。
事实上,心功能I级(不受限制)、心功能IV级(完全受限制)是两个极端,不需记忆,考生只需区别心功能n级、m级。
II级是日常活动会引起气急、心悸,m级是稍微活动会引起气急、心悸。
(一)病因和诱因1.病因(1)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
(2)心脏负荷过重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温馨提示:容量负荷过重主要见于瓣膜关闭不全引起反流或心房、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压力负荷过重主要见于瓣膜狭窄导致心脏射血受阻。
2.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感染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高频考点)1.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早期即可出现,多发生在夜间,痰液特点为白色泡沫样。
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3)体征: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可出现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肺部可闻湿啰音,急性肺水肿时可出现哮鸣音。
3.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其症状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腹胀、少尿、肝区胀痛等为特征。
体征:(1)水肿:早期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和组织疏松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
第七版内科护理学简答题主观题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简答题主观题背诵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原因(1)劳力性呼吸困难: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包括:平卧位时国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2)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静息状态下病人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母。
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I)气体交换障碍: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圈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心源性呼吸困难引起气体交换障碍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病人有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
劳力性呼吸困难者,应减少活动量。
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给予高枕位或半卧位。
对端坐呼吸者,可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2)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
(3)控制液体入量:病人24小时内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ml内为宜。
(4)心理护理: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
(5)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心源性呼吸困难引起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I)评估活动耐力。
(2)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
(3)监测活动过程中反应。
(4)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病人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以持肌张力,預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在活动耐力可及的范围内,鼓励病人尽可能生活自理。
(5)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在职业、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角色调整。
5.心源性水肿发生机制及特点(1)水肿机制: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②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③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05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本章 Nhomakorabea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详细介绍了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生 理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用诊疗技术
包括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冠状 动脉造影等诊疗技术的原理、适应症 和操作方法。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常 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 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疾病和诊疗技术,提出了相 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活 调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诊疗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系统诊疗技术将不断更新 换代,如心脏介入手术、心脏移植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 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精准医疗的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将更加精确和个性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
常用诊疗技术
心电图检查技术
01
02
03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信号检 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方法 。
心电图的种类
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 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电生理的基本原理
心脏电生理是研究心脏电活动规律的科学。
家属参与和支持的重要性强调
1 2
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提供情 感支持、协助日常护理、监督患者遵医行为等。
家庭环境对康复的影响
说明家庭环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如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3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汇报人:2023-11-28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回收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液体平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炎等。
血管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诱因等。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
病史采集0102体格检查相关指标检查,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不安,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详细描述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总结词心悸VS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可能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
总结词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措施。
详细描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结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水分潴留,同时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
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移植等治疗措施。
内科护理学重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重点掌握)名解:㈠心源性昏厥:指由于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引起引起一时性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体位。
大部分昏厥病人预后良好,反复发作昏厥使病情严重、危险的征象。
..................㈡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异常。
㈢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
客观题(小题):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心源性昏厥㈢心源性呼吸困哪最常见病因:左心衰。
..........㈣注:慢性肺心病:右心衰心愿性水肿:右心衰㈤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病因是右心衰。
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垂部位,.......................如卧床病人的背骶部、会阴、阴囊部;非卧床病人出现在足踝、胫前。
用指端加压水肿部位,局部凹陷,称为压陷性水肿。
注:肾源性水肿:颜面部肝源性水肿:肝腹水主观题(简答、论述):㈠心源性呼吸困难表现为P11:Ⅰ劳力性呼吸困难,诱因为上楼、步行、吃饭、讲话、穿衣、洗漱Ⅱ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夜间入睡因突然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
发生机制为: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布使肺血流量增加;横隔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Ⅲ端坐呼吸:因呼吸困难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横隔下降,有利缓解呼吸困难。
注: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鉴别。
㈡心源性呼吸困难............P11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依据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肺感染有关:①休息:卧床休息。
劳力性呼吸困难,减少活动量;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协助病人坐起。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循环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它就像是一个精密的运输网络,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运走,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是重中之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不停地将血液输送出去。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相隔,以确保血液单向流动。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富含氧气的血液,然后将其输送到左心室。
左心室是心脏中最有力的部分,它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进而供应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右心房接收来自上、下腔静脉的含氧量较低的血液,随后将其送入右心室。
右心室再把血液泵入肺动脉,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形成了心动周期。
在收缩期,心脏将血液泵出;在舒张期,心脏充盈血液。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由窦房结控制,它能够产生规律的电冲动,引发心脏的跳动。
二、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始于左心室,血液被泵入主动脉,然后通过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在那里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经过毛细血管网后的血液变成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通过各级静脉回流到上、下腔静脉,最终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起始于右心室,血液被泵入肺动脉,到达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
完成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变成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三、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心血管疾病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等。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包炎等原因引起。
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等都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导致肺部淤血,或者是由于心律失常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引起。
内科护理学第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第44页/共81页
(四)操作后护理
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 • 全麻患儿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 术后第2天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效果 • 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出
第27页/共81页
(一)定义
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 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 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 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 术。
第28页/共81页
(二)适应证
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速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期前收缩和 室性心动过速呈反复发作性,或合并有心动过 速心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必须 采用具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治疗时应植 入起搏器。
5.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第10页/共81页
(五)术前护理
• 充分告知 • 心理护理 • 完善实验室检查 • 皮肤准备 • 术前停用抗凝剂 • 训练床上排尿
• 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 疑有冠心病而无创性检查未能确诊者 • 心梗后再发心绞痛或运动试验阳性者 • 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急诊手术者
第61页/共81页
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超实用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经典口诀(主管护师、护考、护师考试)
护考循环系统经典口诀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
"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分裂,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9、心肌梗塞的症状: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10、心梗的并发症: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痛哭流涕、肺腑之言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12、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13、二尖瓣狭窄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
)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
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知识点循环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营养和其他重要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移走代谢产物。
以下是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些知识点。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位于胸腔中,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中空器官,大小约为拳头大小。
2.心脏主要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冠状动脉组成。
3.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血,将血液从静脉系统送往全身动脉系统。
4.心房主要负责收集静脉血液,然后将血液通过心室推送到动脉系统。
5.心室是心脏的主泵,具有强力收缩能力,将氧合血液推向全身。
二、心电图的解读:1.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电极在胸部和四肢皮肤上的放置来检测心脏各部分的电活动。
2.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3.心电图通常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等几个重要的波形。
4.P波代表心脏的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5.心电图异常可能表明心脏发生了节律异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等疾病。
三、血压的测量和解读:1.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液施加的压力,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2.血压测量通常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血液从心脏泵出时对动脉壁的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缩之间的休息期血压。
3.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120/80 mmHg,其中120代表收缩压,80代表舒张压。
4.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引起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5.低血压可能是一些体位性血压调节紊乱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会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四、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功能: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血管,而静脉则将氧和养分贫血液从组织流回心脏。
2.动脉的壁较厚,弹性良好,能够承受由心脏收缩产生的高压力。
3.静脉的壁相对较薄,具备一定的扩张能力,便于储存血液。
4.静脉中的血液流速较慢,所以容易形成血栓。
内科循环系统护考要点总结
内科循环系统护考要点总结一、心脏生理1.心包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心包内有纤维渗出出现心包摩擦音,大量流出没有摩擦音,出现心包压塞。
2.心脏的血供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来自主动脉。
供血主要在舒张期。
3.心脏的起搏点为窦房结,心室的电除极方向为由内向外;传导最快的是普肯野纤维,传导最慢的部位是房室结。
4.心源性水肿从下垂部分开始,为静脉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5.前负荷(舒张期负荷)见于瓣膜关闭不全、输液过多过快;使用利尿剂、扩静脉药物(如硝酸甘油)降前负荷。
6.后负荷(收缩期负荷)见于瓣膜狭窄、动脉压升高;扩动脉(a受体阻滞剂)降后负荷。
7.同时扩动、静脉降前后负荷(如硝普钠)。
因其降压作用强,常用于高血压急诊,需密切观测血压。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最常的病因是心肌病变;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左心衰表现为肺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
◆解释:(1)肺淤血的突出表现是呼吸困难,体征是两肺湿啰音。
(2)心排出量降低的突出表现是乏力。
◆左心衰最早的表现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表现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最危重的表现是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最晚期的表现是端坐呼吸。
◆急性左心衰三特点:粉红色泡沫痰、重度呼吸困难、满布啰音。
◆左心衰两大体征:奔马律、交替脉。
◆左心衰咯血是由于肺淤血致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
3.右心衰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最突出的症状是消化道反应,最突出的体征是水肿,最有特异的体征是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和颈静脉怒张。
★左心衰发展为全心衰,原有左心衰症状(肺淤血、呼吸困难)减轻:特点是先有左心衰,再出现水肿等。
常考出题方式:◆急性左心衰:XXX心脏病,突发夜间憋醒,咳泡沫痰(或粉红色),双肺大量啰音。
输液过程中,出现咳泡沫痰(或粉红色),双肺大量啰音。
对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检查最有意义是的超声心动图。
5.治疗要点是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1)强心:三类药:洋地黄、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一.慢性心力衰竭1.病因:A.基本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性心肌损害和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心脏负荷增加,包括压力负荷(后负荷)和容量负荷(前负荷)增加。
B.诱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妊娠和分娩;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
2.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A.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
B.咳嗽、咳痰和咯血:与长期慢性肺淤血有关。
C.疲乏、乏力、头晕、心悸:主要是由于心排量降低。
D.尿量变化及肾功能损害:少尿,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增高。
体征:A.一般情况:脉搏加快,出现交替脉,为左心衰的特征表现;血压下降;呼吸浅促;皮肤苍白或发绀;病人被迫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B.肺部湿啰音:是左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以双肺底部多见。
湿啰音的多少及分布范围的大小,常与肺淤血及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有关,甚者可伴有哮鸣音。
C.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体征;心率加快、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
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
症状:A.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右心衰最常见症状。
B.呼吸困难体征:A.水肿:其特征为对称性、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可伴有胸腔积液。
B.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更具特征性。
C.肝脏体征:肝大,伴压痛。
D.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体征;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全心衰竭:先出现左心衰竭,而后出现右心衰竭。
但由于右心排血量减少,肝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反而有所减轻。
心功能分级: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4.治疗要点:A.病因治疗:基本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等;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控制心室率,纠正甲亢、贫血等。
B.药物治疗:a.利尿剂:可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指心衰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
分排钾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两类,排钾利尿剂主要有氢氯噻嗪(双克片)、呋塞米(速尿),保钾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ACEI):是目前治疗慢性心衰的首选用药。
ACEI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终生用药。
代表药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c.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拮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抑制心室重塑。
适用于所有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病人,用药原则为小剂量开始,适量长期维持。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症状改善常在用药后2-3个月才出现。
d.正性肌力药物: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心衰药物,主要为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迷走神经系统的直接兴奋作用是洋地黄的一个独特优点。
常用药物有地高辛、毛花苷丙(西地兰)等,地高辛适用于中度心衰的维持治疗,70岁以上或肾功能不良者宜减量,必要时还需检测血药浓度;毛花苷丙适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C.运动锻炼等5.护理诊断及措施气体交换受损:A.参见前面B.用药护理:ACEI类,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干咳、低血压和头晕、肾损害、高血钾等,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监测血钾水平和肾功能,若病人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停止用药;β受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有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应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当病人心率低于50次/分或低血压时应停止用药。
体液过多:A.体位:明显呼吸困难者,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端坐呼吸者可使用小床桌,必要时双腿下垂;伴胸水或腹水者宜采取半卧位;下肢水肿者如无明显呼吸困难,可抬高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B.饮食护理:低热量、低盐、高维生素、清淡的食物,少量多餐。
C.控制液体入量:心衰病人补液量以“量入为出”为原则,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
D.使用利尿剂的护理: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噻嗪类的其他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高血糖等;氨苯蝶啶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长期用药可产生高血钾症;螺内酯的不良反应有嗜睡、运动失调、男性乳房发育、面部多毛等。
利尿剂的用药原则:应用时间宜选择早晨或日间,避免夜间排尿过频影响病人休息;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合用;小剂量开始;间断用药。
E.病情监测:定期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若病人尿量<30ml/h,应报告医生;有腹水者应每天测腹围。
F.保护皮肤:保持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嘱病人穿柔软、宽松的衣服;易发生压疮度部位可用减压敷料。
活动无耐力:A.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一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心功能二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不影响轻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心功能三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应鼓励病人日常活动自理或在协助下自理;心功能四级,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B.活动过程中监测:若病人活动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等情况时应停止活动。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A.预防洋地黄中毒: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中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与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中毒机会;必要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口服地高辛期间,若病人脉搏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给药,报告医生;用毛花苷丙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B.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最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多成二联律或三联律;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
C.洋地黄中毒的处理:立即停用;低血钾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剂;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因纳,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或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二.急性心力衰竭1.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有窒息感而极度烦躁不安、恐惧,血压可持续下降直至休克;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2.配合抢救与护理:A.体位:坐位,双腿下垂。
B.氧疗: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鼻导管吸氧,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或双水平气道正压给氧。
C.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a.吗啡:镇静,同时扩张小血管而减轻心脏负荷;老年病人应减量;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休克者禁用。
b.快速利尿剂:呋塞米。
c.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避光滴注,连续使用一周以上者应警惕中毒;硝酸甘油。
d.洋地黄制剂:尤其适用于快速心房颤动者。
e.氨茶碱:适用于伴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第二节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秒。
1.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生理状态见于饮酒饮茶、吸烟、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病理状态见于发热、甲亢、贫血、心衰、休克及应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后。
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可减慢心率。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生理状态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病理状态见于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甲减、严重缺氧等。
3.窦性停搏:只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的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均可发生窦性停搏;应用洋地黄或乙酰胆碱等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停搏。
一旦窦性停搏时间过长而无逸搏,病人可发生头晕、黑蒙、晕厥,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只有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快-慢综合征病人心动过速发作时,单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加重心动过缓,应用起搏治疗后,病人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房性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
A.心电图特征: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其后多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B.治疗要点: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心律平)等治疗。
2.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某一异位节律点突然快速的发出连串冲动所致。
分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和紊乱性房速三类。
A.自律性房速心电图特征: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常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常见。
B.治疗要点:若由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室率达140次/分以上应紧急治疗,处理详见前面。
若由非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应积极针对原发病因治疗;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减慢心室率;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可加用ⅠA、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少数持续发作而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3.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多发于心脏病病人,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A.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
B.心电图特征:心房活动呈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F波;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是否恒定;QRS波群形态正常。
C.治疗要点:最有效的终止房扑方法为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治疗可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减慢心室率;射频消融术可根治房扑;持续性房扑及房颤应给予抗凝治疗。
4.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常见于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及正常人在情绪激动、运动或急性乙醇中毒时。
A.临床表现: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可出现脉搏短绌。
B.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隔不均的颤动波,称f波,频率350-600次/分;RR间隔极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C.治疗要点:控制病因诱因;控制心室率治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术。
D.抗凝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
三.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为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和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之中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