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_成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成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文长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及绩效研究”(课题批准号:DFA080153),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

课题目的是要立足我国社会逐步转型和高校多渠道筹资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的重点目标,从政府宏观调控和学校内部管理两个层面,对高校的资源主要是办学经费的配置方式及其绩效水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学科理论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设想围绕“实证、数据、案例”形成相对的研究特色。所以,在研究基本思路方面特别强调理论思考、政策分析和实证考察的有机结合,特别突出基本数据和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分析。就研究方法而言,一是要求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倡立足学科原理从实证研究入手,调查分析高等教育资源构成、资源增长、资源配置模式及其绩效,对我国高校目前的组织特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充分的理论说明和深入的实践总结,并能最终形成自己一定的理论判断与实践概括,提出富有创见的改革设想与建议。二是要求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倡运用教育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运用DEA方法和合适的数理模型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绩效进行分析说明。努力达成定性分析有数据统计做支撑,数据统计有定性分析做概括。三是要求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提倡在充分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应用便于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同时深入管理实践过程,组织开展以定性为主的访谈与观察活动,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四是要求本土研究和国际比较结合。课题研究关注的主体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同时提倡对主要发达国家、世界著名大学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特征及其对我们的启发借鉴意义进行分析,以拓宽研究视野,深化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虽然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专门领域,但这一领域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形成了多种联系,为了在紧扣研究主题的同时也实现开放式的研究思路,本研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导论:课题的核心范畴与逻辑框架。主要介绍课题背景及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社会效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重要范畴,说明高等教育、教育资源、资源配置、资源绩效等基础概念的科学内涵,明确课题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逻辑框架与基本方法,为有关研究奠定基本范式。

专题一:高校资源配置与绩效研究的历史考察。该专题集中于文献研究,主要总结介绍国内外开展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基本情况,通过深入系统的文献分析,对有关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著述、重大活动、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为本课题有关专题的研究奠定基础,明确其研究起点。

专题二:建立绩效导向的高校资源宏观配置机制。该专题集中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问题。在概述我国政府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的意义、水平与结构的基础上分中央和省市两个层面分析政府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的配置机制,有关机制的利弊,改革发展的走向和建议。同时研究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与基本机制,分析说明绩效考核结果和资源配置机制的双向互动关系,探索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宏观绩效的实践路径,就建立绩效导向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提出政策性建议。

专题三:高校资源内部配置的分权管理模式。该专题以分权改革为视点集中于研究高校资源的内部配置问题。在综合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结构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从高校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入手,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重点研究高校资源内部分权管理改革的进展情况。从中分析有关办学资源不同配置模式的特点并总结建立可能的理论模型,研究高校资源内部配置绩效考核的意义与基本机制,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视角探索提高资源绩效的行动策略。

专题四:高校办学效益的考评指标与机制。该专题将从理论上说明高校办学效益是衡量高校管理与发展水平的基本视角,并重点对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构成类别及其特点进行概括,对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关系做出理论说明,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实际状况进行描述。从政府宏观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两个层面对高校办学效益的考核指标进行理论说明与实践概括,总结分析高校办学效益的考核机制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专题五: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观测与控制。主要说明学生培养成本是决定大学办学效益的基本因素,说明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观测的复杂性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概括大学生培养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一般计算方法和培养成本的实际状况。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大学的对比分析,总结介绍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观测的理论模型和实

践操作模式,分析控制大学学生培养成本的有效体系与方法。

专题六:高校资源配置与绩效的国际视野。主要分析介绍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机制与方法,分析有关国家著名大学经费内部配置的常规模式及其主要特点,介绍发达国家提高大学办学效益和控制培养成本的成功体系、有效方法,分析有关体系、方法对中国的启发借鉴意义。

上述专题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有其特殊的观察视角,在认识逻辑和内容结构方面上可以自成一体。同时,各有关专题又都围绕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这个中心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可以互相印证和说明,进一步深化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形成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系统性认识。

二、结论与对策

高校资源配置模式和绩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一方面,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直接影响着绩效水平,有什么样的模式就有什么样的绩效;另一方面,只有注重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中的绩效因素,才能引导高校的组织结构和办学行为朝着更富有效率的方向发展,才能激励基层单位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办学的综合绩效。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充分实现,必须基于二者的良性互动。

(一)关于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与绩效研究的历史考察

国内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与绩效关系的微观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模式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的研究因为时间不长,刚刚开始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研究,实证研究文献不多,多侧重从技术角度来研究大学内部预算编制本身的有关问题;二是高校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研究。有关研究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评价高校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或有无,侧重于运用计量模型或其它实证研究方法描述资源利用效率的状态;第二类是关于加强成本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研究,对于高校成本研究的现有成果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学术界对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这侧重于以会计方法进行教育成本计算。但由于计算方法过于复杂和专业,而且没能解决公共费用分担问题,所以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其次是侧重于利用统计资料和抽样调查资料对教育投资效益进行估计和分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研究成本的变化趋势和行为特点等,通常偏重于理论分析。由于影响成本的因素复杂,用于理论分析尚可,无法用于宏观决策;第三类是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对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认识到了结构是资源配置模式和绩效的“中介”和载体,资源配置模式通过影响高校的结构进而影响其绩效,从宏观层面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抓手”,但对于这一影响的运作机制还欠缺微观层面的深度描述。

国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相对成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国内学者主要是运用国外理论分析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