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小儿疾病的艾灸方法 最新
小儿发烧如何艾灸
小儿发烧如何艾灸
有积食引起烧,有热毒引起烧,有风寒引起烧,免疫系统起作用的时候就烧起来了。
小朋友发烧,风寒引起的话,会突然高烧,头痛,怕冷,鼻塞流清鼻涕,舌苔是薄白的,这时候,可以灸大椎,脾俞,肚脐,和列缺。
注意:这个配穴不一定要都灸完,一个大椎在前期可能就够了,灸出汗;第二种是,积食发烧,这个也常见,表现是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舌头红苔燥,可以配合刮痧腰骶部分和揉腹,灸身柱,脾俞、下脘,和合谷也是不见得灸完,一个身柱和下脘可能配合揉肚可能就够了,主要注意通便。
热性炎症发烧的感冒,艾灸曲池穴,曲池穴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之表邪。
本穴不但能疏散表热,还能清解里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
同时刮痧,从大椎穴到肺俞穴,出痧为止。
艾灸大椎,再灸曲池,能很快的退热退烧。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神阙、身柱、大椎、风门和三阴交等。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温经散寒:艾叶性温,燃烧后还会产生热量,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
儿
童艾灸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或寒凝引起的感冒、咳嗽、头痛、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
2.温阳补脾:艾灸具有温补、温通的功效,通过艾灸中脘穴、天枢穴可起到温阳补脾
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儿童脾虚或受凉出现的消化不良。
3.防病保健: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儿童的
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4.促进发育:灸身柱可强身除病,这也是小孩子在幼儿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灸大椎加强免疫,儿童常灸大椎,可培补阳气、强健身躯,提高免疫力,对外感人群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灸风门可祛风固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一切风疾,像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必灸风门;灸三阴交促进发育,儿童常灸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有助生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尤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还可防治遗尿。
总的来说,儿童日常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阳补脾、防病保健、促进发育等作用。
但是,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位置,防止烫伤。
此外,如果儿童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儿童灸详细使用(常用穴位)
常用穴位(儿童灸使用口诀)
普通的感冒咳嗽腹泻病症初期:
咳嗽的感冒贴身柱;
不咳嗽的感冒贴大椎;
急性咳嗽贴身柱;
慢性咳嗽贴身柱穴和膻中穴,不可同时贴,交替贴,早上贴膻中穴,晚上睡前身柱穴。
灸膻中穴化痰效果非常好;腹泻灸贴肚脐(神阙穴)。
感冒咳嗽腹泻病程发展一段时间,要配合艾针灸效果更好,艾针灸使用穴位如下:
风寒感冒:大椎,合谷,迎香(鼻塞加上);
风热感冒:大椎,太溪,曲池(清热解毒),神阙(补气);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太溪或涌泉二选一;
普通感冒:身柱,天突,膻中(或者孔最,化痰去湿);
支气管炎咳嗽:身柱,曲池,太渊,丰隆,膻中(化痰祛湿);
咳嗽并伴有哮喘:身柱,神阙,列缺,足三里;
扁桃体发炎:身柱,神阙,太渊(止咳),涌泉(或者太溪);
咽喉炎:身柱,神阙,足三里,涌泉(或者太溪);
肺炎:身柱,膻中,定喘,曲池。
儿童艾灸时还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儿童艾灸时还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1.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具有温肾壮阳、益气固脱的功效。
艾灸命门穴可以
改善儿童体质虚弱、易感冒等问题,提高免疫力。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穴可以
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增强儿童抵抗力。
3.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脱固的功效。
艾灸神阙穴可以改善脾
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感冒、腹痛、腹泻等症状。
4.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具有疏风解表、清头明目的作用。
艾灸风府穴
可以治疗感冒、头痛、头晕等症状,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5.涌泉穴:位于足底心,具有补肾壮阳、引火归元的功效。
艾灸涌泉穴可以改善儿童
体质虚弱、手脚冰凉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进行艾灸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避免烫伤和意外发生。
同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病情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艾灸方案。
小儿感冒艾灸方法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穴足三里大椎穴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
再用艾条一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穴足三里大椎穴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再用艾条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艾灸治感冒(理疗)的艾灸疗法•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季感冒多“风寒型”。
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
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具体取穴如下: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
4.足三里:在小腿外侧。
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
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
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
小儿风寒感冒艾疗及小儿风寒感冒发烧阶梯妈妈应对全攻略取穴:肺腧、大椎、风门、身柱尺泽、曲池、合谷天突、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感冒初期,孩子只是喷嚏、清涕,那么这是风寒进入体内的表现,病位表现在表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风寒驱赶出去,孩子自然就会好。
所以这个阶段,用艾灸的方法很方便快捷。
小儿风寒感冒艾疗 及 小儿风寒感冒发烧阶梯妈妈应对全攻略
小儿风寒感冒艾疗及小儿风寒感冒发烧阶梯妈妈应对全攻略取穴:肺腧、大椎、风门、身柱尺泽、曲池、合谷天突、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感冒初期,孩子只是喷嚏、清涕,那么这是风寒进入体内的表现,病位表现在表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风寒驱赶出去,孩子自然就会好。
所以这个阶段,用艾灸的方法很方便快捷。
当然如果非要吃些什么才放心,那么这个时候吃“葱头+淡豆豉+生姜+红糖”的方子就可以了。
艾灸这个时候,也最简单,只用艾灸背部【肺腧】10分钟即可,当然风门、身柱都在附近,一个随身灸,就覆盖了宝宝这片地方,我们这里都把这当一个位置来处理就好了。
这个时候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按揉迎香5~10分钟;或者清肝清肺经10分钟。
肺通于鼻......肺气通于口,肺主咳主全身之气。
肺统五官。
肺属人体元气的源泉,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肺腧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艾灸肺腧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
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
艾灸的热力,就是人体的动力源泉,有了热才能产生气,有了气,才能产生力。
气和力本身就是相扶相依的,用艾灸就是扶正,就是扶气,有了热,就有了生气有了热和生气,人体就有了力量的源泉。
风寒感冒,艾灸肺腧穴必不可少。
肺腧穴: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感冒中期,孩子鼻塞,咳嗽,咽喉问题,支气管炎甚至肺炎,涉及到的不只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也会有影响。
肺气上逆,会引起“咳”,食气上逆,会引起“嗽”。
所以艾灸肺腧、风门、尺泽、合谷、天突,温和灸15分钟,一天1~2次,可连灸3天,可以起到平肺止咳的作用。
同时,也要艾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调理胃肠消化功能,方法一样,艾灸过后,宝宝的自身抵抗力就会增强。
这两大系统穴位,看起来多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很适合懒妈妈(我也比较懒),首先,后背一个随身灸(肺腧、风门),这个时候可以配合灸胳膊上的尺泽、曲池;其次,前腹一个随身灸(中脘、天枢、神阙),配合灸下天突(针对咽喉发炎、红肿、疼痛、咳嗽),然后再放两个足三里上10~15分钟就可以。
小儿发烧艾灸哪里
小儿发烧艾灸哪里文章目录*一、小儿发烧艾灸哪里*二、小儿发烧怎么用药*三、小儿发烧物理降温小儿发烧艾灸哪里1、小儿发烧艾灸哪里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既然是老大,必然有其调和阳气的作用,可补阳气,也可泄气。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注:头低下然后最高的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然后你就凭着手指的触觉,往下一点突起的就是第一胸椎了)2、小儿发烧病因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
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3、小儿发烧怎么检查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
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
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
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骨髓穿刺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小儿发烧怎么用药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1、发烧时,耳温若超过38.5℃,则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如果小朋友已经在拉肚子,则尽量避免使用栓剂以免刺激肠道。
2、若耳温未超过38.5℃,可先考虑服用退烧药水;服用后,应先观察40分钟,若烧未退且体温仍高,才考虑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小儿伤食的艾灸疗法
小儿伤食的艾灸疗法
小儿伤食是指儿童因喂养不当导致其消化不良,脾胃受损,临床上以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
灸法
艾灸取穴:神阙穴、中脘穴、气海穴、整个腹部。
快速定位:神阙穴,在腹部中部,脐中央;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气海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
操作:以上穴位用温和灸,每穴灸15min,1~2次/d。
治疗原理:灸神阙穴,能降浊气,促进积食排出;中脘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对伤食的治疗效果很好;气海穴,主一身之气,脾胃之气调和,则积食自消。
灸以上穴位有较好的补气作用,能提升脾胃之气,使积食得到运化,机体的消化功能也随之恢复。
辅助疗法
按摩疗法:小儿仰卧,手放在患儿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至胸骨下缘,下至脐下5指处,顺时针由脐向外,再由外向脐反复揉转。
一般按摩8min,力度以小儿感觉舒适为宜,1~2次/d。
饮食疗法:取小料200g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将山药100g洗净切薄片后加入锅中,煮开后以文火慢煮成稀粥,分次食用。
小提示:
每个家庭中的父母和长辈都会对他们的孩子倾注自己全部的爱,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过分的溺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过多的水、肥、阳光,也会使它枯萎。
家长应当学会调理孩子的饮食,因为小孩对食量没任何概念,过食反而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艾灸万能穴,可灸愈小孩的多种疾病
艾灸万能穴,可灸愈小孩的多种疾病先通报下,鉴于很多灸友不知道怎么从公众号搜索往期的文章,潇湘君正在做关键词自动回复的工作,各种病症将逐步全部收入。
比如,你在菜单栏的对话框输入“狐臭”二字,系统将自动推送相关的三篇文章出来。
欢迎体验。
再说个事。
初艾堂的艾条现在都不印字了。
就是白条。
因为各款艾条艾柱逐步将有包装盒了。
我们的品牌名叫艾都神草。
初艾堂这个商标还在注册中。
《针灸真髓》第一回见习笔记连载之四: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先生在治疗时答复病者的话,或是先生随便谈谈的话,我依照当时的情景记录出来的。
猫脊病的妇人或称猫背。
先生抚着她的背说:“身体弯曲了,可以灸得直的。
从前有位弯背的病人,灸后即渐渐的伸直了。
还有一次可笑的事情,本来是向后弯的,灸后竟反而向前弯了,再渐渐的给她灸直。
她还幽默的说:‘向前弯,拾东西方便些呢。
’”下腹之力先生抚着某位患者的背说:“怎么样? 姿势很好了。
灸的地方差了一点,伸直得过度了。
肝脏、脾脏都是向下腹牵引的,下腹不舒适,身体便会向前弯,下腹弯曲,便不能用力。
灸肝脏和脾脏后,下腹就会有力的。
”治疗后又说:“怎么样?下腹有力了吧。
”。
病人说:“有力了。
”先生自语说:“丹田处是肾间的动气,中医认为这是人身最重要的处所,此处如乏力,便会生病的。
”(注)泽田派的治疗,主要是使丹田之力充沛;太极疗法可使丹田之力自然充沛。
脊柱不正和蓄脓症患者(大学生)右肝俞、左脾俞处高肿,背柱弯曲(参阅第12图)。
先生一面诊察,--面用指按压高肿处说:“这是肝脏和脾脏有病。
肝脏部位(在右方)高和脾脏(在左方)高,是肝肿和脾肿。
灸右肝俞、左脾俞后又说:“肝脏和脾脏灸好了,脊柱自然会好的。
”患者的母亲说:“蓄脓症怎么办呢?”先生说:“肝脏、脾脏治好后,蓄脓症也会好的,你请放心吧!这种太极疗法将五脏六腑治好后,不论头、鼻、眼、耳、喉,全会跟着好的,记忆力也会变强的。
因为脑力弱,容易忘记,并不是头部的病,而是内脏有病,将内脏治好,头部的病就会痊愈。
原来艾灸对小孩子这么好,后悔知道的太晚
原来艾灸对小孩子这么好,后悔知道的太晚原来艾灸对小孩子这么好,后悔知道的太晚2016-11-03 儿推大联盟1.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这是艾灸非常擅长的,我们常常用来调理各种气血瘀滞,受寒等等。
现代书籍认为艾灸等调治400多种病,但是古人认为艾灸无病不治。
已故的灸法大师周楣生老先生,在《灸绳》一书中写道,把灸法用的非常出神入化,包括刘翔的运动损伤,他认为在运动损伤这块,用艾灸的行气活血,效果会特别好。
小孩崴脚,灸两次,就完全好了。
还有些胳膊脱臼了,接好后,对着两侧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
温经散寒,像感冒、受凉都可以用。
2.补脾益肾,扶阳固本这个是从作用上来讲。
艾本身就具有火的能量,在中医里火生土,土是脾胃,所以艾具有非常强的补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我们所有吃进去的水谷,要化生为气血,才能被身体所用。
小孩出生时是0,相当于是冬天,3个月相当于春天,6个月是在火的位置,开始是水,后是木,再是火,到火的位置时,由于火可以生土,此时脾胃开始动起来了,能够消化五谷了,所以我们古人一直提倡等孩子到6个月时喂食谷物。
很多孩子在过早的喂食辅食时,伤了脾胃,因为他没有这个火力来化食物,尤其若您身边有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去告诉他,多给孩子去灸灸胃,灸灸合谷穴,把过去伤了的脾胃,慢慢给补回来。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灸最大的功能是扶补阳气,主要是扶脾肾的阳气。
肾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们生长、生殖和发育,管着我们的生老病死,脾胃就是我们的粮库。
所以我们需要扶补先天后天之阳气。
3.清热泻火,消肿散结孙思邈的医案中记载着用灸法给小孩清热。
我们知道孩子受寒就会发烧,发烧是我们身体的本能,用发热的方法来驱逐我们身体受到的寒气。
我们的手被门夹了,你会发现你的手会特别的烧灼,这是你身体用热把你的气血都调过来去修补你创口。
此时我们借助艾火的力量,节省你身体的能量。
所以我们清热泻火用的最多的就是发烧的孩子、还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复高烧不退的孩子,用灸法特别好。
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
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小孩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总是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感冒发烧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艾灸是一种根据穴位调理身体的一种方法,能对身体进行很好的改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穴位,下面一起了解下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
孩子发烧艾灸哪个穴位艾灸大椎穴退热:谈到小儿发烧,会有很多种,风寒发烧,内热发烧,病毒感染发烧。
如果说用艾灸来退烧,当属于风寒发烧用艾灸较快退热,病毒性的次之。
方法:在大椎,身柱,肺俞和神阙给孩子艾灸,每穴大约5-10分钟。
每天视情况艾灸1-2次。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小儿百病之灸点
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身柱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采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
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
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小学为小学生集体施身柱灸,这些小学生大多体虚易感冒,或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等症,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
续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
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小儿保健灸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因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细些较好,将艾条点燃后在身柱穴上熏烤,距离穴位处皮肤约2厘米左右,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
由于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的程度,因此可将施灸者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两侧,来感知温度的高低,一般每次灸10~20分钟,开始时隔日灸一次,灸治一个月后可减少施灸的次数,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即可。
对于体质较弱,易患感冒的小儿,可配风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大椎穴,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可以使用隔姜灸,或者温灸,这两者较为方便。
著名针灸家彭静山教授提到身柱穴的妙用时,认为有以下作用,可以增强体质,可以预防感冒,可以抗高烧,可以用于小儿疳积、惊风、便溏、虫积等疾病。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另外,属于督脉的身柱穴还具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督脉的第12个穴位身柱DU12 Shēn zhù[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
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气和艾条的药性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进而起到调整气血、温通经脉的作用。
对于儿童而言,艾灸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穴位艾灸有许多常用的穴位,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可以选择以下几个穴位进行艾灸。
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当足背伸肌腱上,膝窝与髌骨的连线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穴位。
2.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是调节脾胃功能,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的穴位。
3.气海穴:位于腹部,脐下4横指,髂前上棘平行线内,具有温阳通经、益气养血的作用。
4.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通经活络、温阳、健脾养胃的重要穴位。
二、准备艾灸材料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和艾条。
选择绿色天然的艾叶和艾条,避免使用添加剂和化学成分的艾草制品。
另外,还需要准备个人专用的艾绒盒、火器和火灸仪等。
三、艾灸方法1.清洁处理:先用温水清洗患者皮肤,然后用艾叶轻拍要用到的穴位,预热皮肤,刺激穴位。
2.熏灸穴位:将艾灸材料点燃,熏灸穴位。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远离皮肤2-3厘米的距离进行熏灸,温度不宜过高。
3.艾灸时间:每次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视年龄、体质和需要而定。
切勿过多或过长时间进行艾灸。
四、注意事项1.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艾灸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掌握,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2.艾灸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烟雾中毒。
可以选择在室外进行艾灸,或在室内开启排风设备。
3.艾灸后,要避免受凉,防止感冒或其他不适。
艾灸完毕后,尽量在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风、冷水等。
4.儿童使用艾灸应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以及达到艾灸效果,并避免孩子乱动导致安全问题。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实施艾灸时需要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儿童的健康,强调合理使用艾灸方法,量力而行,适当应用艾灸来提高免疫力。
切勿将艾灸作为替代性治疗,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疾病或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求助医生。
最新儿童常见病艾灸取穴资料
中医认为,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历代医家对小孩保健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为艾灸。
对小孩实施艾灸疗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下面艾蓬轩为大家介绍几种孩子常见病艾灸方法配穴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等症状。
艾灸取穴:百会大椎风门肺腧2、咳嗽表现:发热,畏寒,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肺腧。
3、腹泻穴位:神阙、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
再用艾条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疗程。
最后将肉豆寇、吴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细末,和鲜葱适量捣烂如泥,做成饼状,分别放于神阙、关元、天枢穴位上,用枣大的艾绒放药饼上,每穴灸2-5壮,视病情轻重,每天1-2次。
4、慢性鼻炎艾灸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腧。
5、厌食症取穴:取身柱、中脘,配合背部捏脊,晚上临睡前捏1次。
6、个子矮小表现:身高比同龄孩子低很多,面黄肌瘦,牙齿稀疏等艾灸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四缝等。
7、小儿遗尿原因:本病多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而为遗尿。
取穴:中极、气海、神阙、肾腧、命门穴。
时间: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随孩子年龄增大适当延长。
8.夜哭穴位: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
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
亦可配药贴于曲池穴后,再温和灸。
儿童保健穴1.强身保健取身柱、天枢穴。
2.健脾和胃取中脘、脾俞、神阙、天枢穴。
3.补肺益气取风门、肺俞、身柱、大椎、膏肓穴。
小儿艾灸
小儿脾胃虚弱治疗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四缝等。
配合捏脊,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妈咪爱、胖得生、利倍壮等),效果不显再用健脾药,如小儿健脾冲剂、醒脾养胃冲剂、保和散、婴儿素等来协助治疗。
看到疗效后在坚持治疗10天左右,孩子还会有更好的状态,到时候可以改为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小儿健身疗法常在身柱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和肺俞穴(第三胸椎旁开1.5寸)灸疗,对提高小儿的抵抗力、强身健脑具有一定作用。
方法是:用艾条在穴位上灸疗,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小儿鼻炎儿童鼻炎的施灸主要穴位为身柱穴,配穴为脾俞,命门,中脘,神阙,合谷。
调理儿童鼻炎的过程中,一般第一个疗程7天选择的是身柱,脾俞,合谷每天一次,每穴10-15分钟,0-3岁10分钟,3-10岁15分钟,第二个疗程7天选择身柱,中脘,神阙也是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鼻塞严重的宝贝,可每次加灸上星10-15分钟。
主要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鼻炎好了如果遇到感冒还会有反复,所以需要继续保健灸,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功能。
还是艾灸鼻炎的那些穴位,可以隔天或隔2-3天施灸一次,咳嗽取穴:大椎,肺俞,身柱,膻中,天突,中府,云门,神阙,丰隆,后来加了足三里婴幼儿保健:治疗方法:采用纯条温灸,隔天温灸一次。
连续治疗一个月。
以后每个星期温灸一次作为防病保健。
主穴: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大椎,肾俞。
涌泉为必灸之穴位。
肺虚型:灸肺俞,风门。
列缺,曲池,风池。
脾胃虚型:灸脾俞,太白,公孙,天枢,神阙,关元。
肾虚型:命门,关元,中极,然谷。
1、吐乳身柱、上脘、内关。
2、支气管炎身柱、脾腧、下脘、丰隆。
3、气管炎风门、肺腧、尺泽、太渊。
4、哮喘身柱、灵台、中脘,丰隆5、肺门淋巴结核风门、身柱、灵台、中脘、合谷6、百日咳风门、身柱、肺腧、命门、尺泽。
7、下痢命门、中脘、天枢、大肠腧、合谷。
8、腹泻身柱、大肠腧、天枢。
9、水样泻大肠腧、水分、天枢、太白。
2024版年度儿科艾灸
2024/2/2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28
艾灸原理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艾叶的药理作 用,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 流通,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 防病治病的效果。
4
儿科艾灸特点及优势
特点
儿科艾灸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 特点,采用温和、无痛的刺激方式, 注重调理脾胃、补肾益气,以达到治 病求本的目的。
优势
儿科艾灸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 优势,能够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 力,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
表现为睡中遗尿、尿量多而色清、神 疲乏力等症状。艾灸可取关元、中极、 肾俞等穴位,以温补肾气、固摄止遗。
心脾两虚型夜啼
表现为夜间啼哭、时哭时止、面色萎 黄等症状。艾灸可取神门、内关、三 阴交等穴位,以健脾养心、安神止啼。
10
其他常见病症
小儿厌食
可取中脘、天枢、足三 里等穴位进行艾灸,以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17
调整方案制定依据
个体差异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 异,制定个性化的调整方案。
疗效反馈
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艾灸穴 位、频次和疗程等方案。
2024/2/2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患儿在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以减轻不 适。
专家建议 结合专家经验和建议,对调整方案进 行专业指导和优化。
注意观察反应
2024/2/2
告知家长在艾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 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
报告。
配合医生治疗 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按照医嘱进行艾灸治疗,不要自行调 整艾灸部位和时间。
做好日常护理 指导家长在艾灸后做好患儿的保暖工 作,避免受寒;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
小儿艾灸操作方法
小儿艾灸操作方法
小儿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小儿艾灸的一般操作方法:
1. 准备艾条和灸盒:选择无杂质、干燥的压缩艾条,并准备一个安全的灸盒。
2. 准备工具:准备一根清洁的火柴或灸扎,用于点燃压缩艾条。
3. 点燃压缩艾条:将压缩艾条放在灸盒中,用火柴或灸扎点燃压缩艾条的一端,等待压缩艾条燃烧后形成艾烟。
4. 控制距离和时间:保持压缩艾条与皮肤的适当距离,通常为1-2厘米。
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控制每个穴位的灸热时间,一般为3-5分钟。
5. 灸热穴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灸热。
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应病情的穴位。
6. 注意安全:在操作艾灸时,要确保小儿的安全。
避免压缩艾条接触到皮肤,以免烫伤。
同时,确保压缩艾条完全熄灭后再进行清理。
请注意,小儿艾灸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实施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和艾灸的适用性。
婴幼儿感冒的艾灸疗法
婴幼儿感冒的艾灸疗法婴幼儿感冒是常见的疾病,给宝宝带来不适和痛苦。
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些自然疗法来缓解症状,其中艾灸疗法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关于婴幼儿感冒的艾灸疗法,包括艾灸的原理、艾灸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原理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艾草的燃烧发出的热能和草本成分,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婴幼儿感冒的治疗中,艾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缓解症状等作用。
二、艾灸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准备一个艾绒和一支艾炷。
艾绒可以在中药店购买,选择质地柔软、干燥无异味的艾绒。
艾炷是用来点燃艾绒的工具,可以选择铁制的艾炷。
2.穴位选择艾灸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对于婴幼儿感冒,常用的穴位有迎香穴、百会穴和足三里穴。
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中央,百会位于枕骨的凹陷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脚背与小腿骨之间。
3.艾灸操作选择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保证宝宝的安全。
将艾绒点燃后,将艾绒的烟熏靠近宝宝的相应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时间,一般每个穴位熏灸3-5分钟,疗程为5-7天。
三、注意事项1.注意火源使用艾灸时要格外注意火源,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放置艾炷的容器应该是稳固的,而且需要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远离易燃物品。
2.调节火候艾灸时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和皮肤的敏感度来调节火候。
艾绒的距离宝宝的皮肤不能太近,否则容易引起烫伤。
同时,熏灸的时间也需要掌握好,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
3.避免过度疲劳对于婴幼儿来说,身体比较脆弱,每次艾灸不宜过多,以免过度疲劳。
平时要留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和感受,及时调整艾灸的频率和时间。
4.不适应症艾灸虽然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疗法,但是对于某些情况下的婴幼儿不适用,比如:发热过高、皮肤损伤、过敏体质、体弱多病等情况。
在使用艾灸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总结艾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婴幼儿感冒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但在使用艾灸时需要注意火源安全、调节火候、避免过度疲劳等问题,合理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小儿疾病的艾灸方法最新
几种常见小儿疾病的艾灸方法转贴
=============================
发布时间:2009-10-19 16:04
1、惊风
惊风又称惊厥,是痫性发作的主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
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
其发病突然, 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
一。
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根据其临床表
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
,临床表现多为实证。
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
治疗方法
慢惊风:取神阙穴
急惊风:上星、陶道穴。
每穴灸10到15分钟
注意事项
惊风是急症,要尽快到医院求诊!!!不要耽误病情。
患儿皮肤娇嫩,灸时不宜过长,慢惊风除可悬灸神阙
穴外,还可选取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
百会、足三晨等穴交替使用。
饮食方面应禁食油腻厚味,以素食流质为主。
夏季可
饮西瓜汁、番茄汁、甘蔗汁;冬季多吃鲜橘水、苹
果泥;痰多可给白萝卜或茡荠汁。
2、小儿咳嗽
治疗方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中脘、足三里,每穴灸
10到15分钟。
注意事项
经常感冒的小儿,脾胃都会相对虚弱,故加强补脾
胃,取补土生金之义。
3、小儿哮喘
治疗方法
取神阙、天突、肺俞和膻中、定喘两组穴位,加大椎穴。
每穴灸10到15分钟。
注意事项
取穴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为:定喘、肺俞、天突、
大椎、神阙、膻中、气海、足三里。
4、疳积
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
多见于1~5岁儿童。
治疗方法
内关穴,足三里,上穴取双侧,中脘,每穴灸10
到15分钟
针刺四缝穴或捏脊疗法在本症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疗
效。
小儿喂养,要掌握先稀(菜汤、米汤)后干(奶糕、
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晕(鱼、肉末)
,先少后多的原则。
5、小儿泄泻
冶疗方法
中脘、下脘、神阙、天枢、足三里。
每穴灸10到15分钟
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稚嫩,又不易配合,应防止烫伤。
6、小儿厌食症
治疗方法
取穴身柱、中脘,每穴灸10到15分钟,配合背部捏脊,晚上临睡前捏1次。
注意事项
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
患病后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检果原因,采取对应
治疗。
7、小儿遗尿
治疗方法
每天临睡前在关元穴、三阴交穴灸,每穴灸10到15分钟
注意事项纸尿裤的使用不宜超过1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