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新用4则
郭成林主任医师应用五苓散治验四则
利 。治 以 化 气 行 水 。方 用 五 苓 散 。处 方 : 泻 1 、 术 泽 8g 白 l 、 5g茯苓1 、 5g 猪苓 1 、 枝1 。 , 煎服 。2 1 0g 桂 0g3剂 水 0 0—
月。2个月前 , 在解小 便时 , 因受惊恐 而排尿 中断 。因此 患 尿 频 , 尿 不 畅 , 痿 。用 桂 附 地 黄 丸 等 温 阳补 肾 药 治 疗 排 阳 效果不佳 而来求 诊。查 : 舌质淡 , 脉沉 细。辨 证为 阳痿 , 膀 胱 气 化失 司 。 治 以 化 气 行 水 。 方 用 五 苓 散 加 味 。处 方 : 泽 泻1 、 8g 白术 1 、 5g 茯苓1 、 5g 猪苓 1 、 0g 桂枝 1 、 0g 蜈蚣3g 3 o 剂 , 煎 服 。2 1 0 —1 诊 : 水 0 0— 4 8二 3剂 药 后 , 生 活 与 排 尿 性 均恢复正常 。继用上方 2剂。随访 , 病情 未再复发 而告治
白 , 沉 细 。 B超 检查 , 肾 及 输 尿 管 正 常 , 验 尿 常 规 正 脉 双 化 常 。辨 证 为 肾 阳虚 腰 痛 。治 以 温 补 肾 阳 。处 方 : 脊2 、 狗 0g 续 断1 、 5g 杜仲1 、 5g 熟地 黄2 、 丝子2 、 5g 菟 5g 桑寄 生1 、 0g
( 收稿 日期 :00— 9—2 ) 21 0 0
1 、 苓 1 、 枝 1 、 甘 草 1 、 姜 1 。 5g猪 0g 桂 0g 炙 0g 炮 0g 3剂 。水 煎服。2 1 0 0 0— 4—1 0二诊 : 3剂药后 , 服 遗尿 等症状悉 除 , 继用 上方 3剂 以巩 固疗 效 。 按: 五苓散功效 为化 气行水 解表 , 《 是 伤寒 论》 治疗 蓄 水证 方 。甘 草 干 姜 汤 功 效 为 温 中 复 阳 , 《 匮 要 略 》 疗 是 金 治
五苓散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9克),泽泻一两六铢(12克),白术十八铢(9克),茯苓十八铢(15克),桂枝去皮,半两(4克)[服用方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治则方解]病机:气化不行,水湿内停。
治则:通阳化气利水。
方义:五苓散为利小便而祛湿的一张名方。
方中以泽泻咸寒为君,与甘平之猪苓与茯苓相配而渗湿利水,白术苦温健脾以助水湿之运,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诸药合用,气化行而水道利,水湿去则诸症消。
[辨证要点】五苓散适应于水湿内停诸症。
临床应用时只要掌握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这一病机时特点,即可用本方加减应用。
此外,本方还有健脾化湿之功,中焦湿盛,升降失常累及下焦者,亦可用之。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可治疗脉浮,发热而渴,小便不利之证。
五苓散用术、桂暖肾以行水,猪苓汤则用滑石、阿胶滋阴以行水,加术、桂是治在太阳,而加滑石、阿胶是治在阳明。
五苓散以通阳化气行水为主,而猪苓汤则以育阴利水。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溪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五苓散新用4则
五苓散新用4则第 1571 期作者 / 刘志明四川省邻水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编辑 / 许红⊙ 校对 / 钱秀华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组成。
本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能。
原方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泄泻,或水肿,或痰饮,或眩晕等病证。
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水疝,癃闭,阴汗,带下病等数十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1 水疝邓某,男,4岁。
2004年3月18日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左侧阴囊肿胀逐渐增大,小便频数2个月,有时哭闹不休。
检查:发育正常,左侧阴囊肿大,触之有囊性感,不红不热,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
透光试验阳性。
证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下注所致。
用五苓散加味,化气行水。
处方: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 10g,桂枝 6g,小茴香6g,车前子10g,木通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阴囊肿胀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10剂而愈。
随访3年未复发。
按:水疝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西医称之为睾丸鞘膜积液。
本病多因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水湿下注则阴囊肿大。
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选五苓散化气行水,气化复常,水湿得去,则水疝自消。
对水湿郁久化热者,可加黄柏、木通;寒湿偏甚者肉桂易桂枝,并加小茴香等药。
2 癃闭按:癃闭病是男性中老年人常见病,西医称之为前列腺增生。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障碍,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病势较缓者为“隆”,欲急难通,点滴不出,病势较急者为“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但往往是先隆而渐发展成闭者多见。
本病多因年老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阻瘀滞而致。
方剂歌訣五苓散
方剂歌訣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
组成及用法组成:猪苓 9g泽泻 15g 白术 9g茯苓 9g桂枝 6g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1. 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2. 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3. 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治病机理本证原治伤寒太阳病之"蓄水证",后世用于多种水湿内停证候。
所谓“蓄水证”,即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证。
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脉浮;膀胱氧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故水入即吐,又称“水逆证”。
若因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下注大肠,则为汇泻;水湿稽留,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霍乱吐泻;水停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诸症之候虽然各异,但皆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而以湿盛为主。
法当利水渗湿,兼以湿阳化气。
方解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利水渗湿。
臣以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
佐以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输津四布之功。
膀胱之气化有赖于阳气之蒸腾,故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且可辛温发散以祛表邪,一药而表里兼治。
由于方中桂枝并非专为解表而设,故“蓄水证”得之,有利水而解表之功;痰饮病得之,有温阳平冲降逆之功;水湿内盛而无表证者得之,由可收化气利水之效。
配伍特点:主入下焦而兼运中州,渗利之中寓化气之法。
运用本方为利水化气之代表方。
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本方后嘱“多饮暖水,汁出愈”。
多饮暖水,可湿助阳气,以发汗解表;再则汗出而肺气开宣,若提壶揭盖,亦有助于利水渗湿。
崔向荣,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妇科组,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学遗传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捷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医傅青主女科流派传承人。
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道医网
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道医网【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现代用量】桂枝6克,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9克。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按:以上置作煎剂也可,但水逆证仍以散服佳。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之性,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并与猪苓为伍兼清里热。
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其适应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仲景原文解读】《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太阳病,依法治疗应当发汗,但发汗应取微似有汗为最恰当,若发汗不得法而使大汗出,使人体津液大量亡失,胃中水液被夺而干燥,故使患者烦躁不得眠。
这种情况,如口渴想喝水时,可少喝一点,使胃气和即能愈。
如果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是里有停饮,误用发汗而致表仍不得解的证候,则宜用五苓散治疗。
按语:里有停水本来小便不利,此时如用发汗治疗,脉仍浮而微热,表证也得不到解除。
此与前边所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相似,可互参。
不过这时的消渴,主要是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新水不能吸收、组织缺少水的滋养,故渴。
再加上误发其汗,伤失津液,则渴益甚,如饮水亦以留胃中,遂成随饮随渴的消渴证。
用五苓散解表利其小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则消渴自己,热亦自除。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发汗后而脉浮数,为病仍在外,因表热未解,故烦;水停化热,同时正常水液不能上布,故渴,宜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变化加减19方
五苓散变化加减19方1.出处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曰:“ 太阳病篇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2. 组成猪苓十八铢[12g]去皮、泽泻一两六株[20g]、白术十八铢[12g] 、茯苓十八铢[12g]、桂枝半两[8g]去皮。
3.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4.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5.加减方(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
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
吴鞠通把桂枝改紫油肉桂,主治腹部水肿显奇效。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术,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
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
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
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2)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术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
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
五苓散治验4则
化气 , 阳气 反被 蓄水 所 阻 , 能上 升 所 致 。是 以前 医单 纯 补 不 气 所不 愈 也 。治 疗 当 以化 气 利 水 为 先 , 去 则 阳气 自然 上 水 升, 而眩晕 自止 。遂处 以五苓 散加 红 参 , 方 又名 春 泽 汤 , 此 化 气 利 水兼 有益 气之 功 。上 方 服 至 4剂 , 便 次 数 明 显 减 少 , 小
维普资讯
2 0 年 01
第 l 7卷
第 4期
河 南 中医 药学 刊
・ l 3 ・
常见 , 常 相互 夹 杂 , 为 因果 , 治 当 宜 滋 养 阴 血 , 腑 泻 且 互 故 通
情 志不 畅 , 脘 痞满 , 胀 纳差 , 苔 薄 黄 , 弦 , 多 处求 医 胸 腹 舌 脉 曾 未能根 治 。予 润肠 通便 浓缩 丸 , 次 5 , 日 3次 , 每 g每 口服 。3
发作时呈 重痛 难忍 , 重 时 有 呕吐 现 象 , 吐物 为 清水 痰 涎 , 严 呕
次 。余 无 异常 。 观前 医所 处之 方 , 补 中 益 气 之 类 , 获 效 皆 虽
于 一时 , 不 能愈 其 疾病 。 查 病 人 口虽 干 渴 而 舌 苔 反 腻 , 终 身 虽 乏力 而 脉不甚 虚 。思 之 良久 , 悟 之 日 : 水 蓄 下 焦 , 能 忽 此 不
昏倒 , 省 人 事 , 身 乏 力 , 渴 , 便 次 多 量 少 , 小 时 1 不 周 口 小 每
3 顽 固 性 头 痛
赵 某 , ,3岁 ,0 1年 l 男 l 20 0月 9 口来 诊 患 偏 头 痛 1年
余, 并伴 有小 便次数 增 多 , 液分 泌 增 加 等症 状 , 中 西 医治 唾 经 疗 1 年效 果不 明 显 , 求治 于余 。刻 下 : 侧偏 头 痛 时作 时 止 , 右
五苓散运用:
五苓散运用:五苓散方证1、五苓散方:桂枝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25克。
沸腾30分钟(以上为一副的量。
一副仅煮一次。
一天服用1-3副)。
2、五苓散证。
主证:小便不利,口渴,脉浮。
或然证:轻微恶寒,身痛,水逆,心下痞,眩晕,腹泻,减肥,头痛。
五苓散【来源】(《伤寒论》)【命名】本方五味药组成,以“令”水行,故名五苓散。
【组成与方解】泽泻----利水渗湿君猪苓、茯苓-----增强利水之功臣白术-----补气健脾,运化水湿佐桂枝-----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佐《伤寒论》原用本方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外有表邪、故见头痛、发热、脉浮;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不利而为蓄水证;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水津不布、故烦渴欲饮;水气内停、饮入之水、不得输布、故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
总之、皆由膀胱蓄水过甚所致。
治之之法当急利其小便、兼以化气解表。
方中重用泽泻为主药、直达膀胱、渗湿利水;辅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佐以白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之力;更佐桂枝、一则外解太阳之表、一则温化膀胱之气。
五药合方、则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停饮之证可除。
至于水肿、泄泻、霍乱、痰饮诸病、由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溢所致者、本方既可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化湿、故一并治之【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症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②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证;③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所治诸证,均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为温阳化气利水之剂,故病属湿热者忌用。
无表证者则不需取汗。
3.随证加减水肿表证明显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
黄疸,湿盛小便短少者,可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脾胃湿盛,脘腹胀满,泄泻者,可与平胃散合用,胃苓汤。
五苓散之欧阳光明创编
方解:五苓散(中国中医十大经方之一)欧阳光明(2021.03.07)[组方]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25g 白术15g 桂枝12g[用法]水煎服分三次[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
如王俭用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
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
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
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
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
细询之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
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
七剂后痛止出院。
续服一个月。
观察3年未见复发。
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
陈宝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
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
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中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
五苓散组成及加减运用道医网
五苓散组成及加减运用道医网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组成】猪苓十八铢(9g)去皮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去皮【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症。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
或脐下动悸,吐涎沬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方解】本方主治病证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
佐以白术,合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
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湿热之证忌用。
2.加减法: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经方新解——五苓散(附医案6则)
经方新解——五苓散(附医案6则)【方意新解】五苓散方由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五药组成,其功用为化气利水。
桂枝辛温化膀胱之气;白术苦温,健脾胜湿;二苓、泽泻均淡渗利湿之品,五药合用故能化气利水。
从临床运用看,桂枝与肉桂可因症分别选用,如化膀胱气以桂枝;如温化下元则用肉桂。
方后均载有捣为散,白饮和服的注释,说明古人用本方以散剂为是,且用白饮(即米汤)和服,以加强其化气利水之功。
但汤剂与散剂,利水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汤剂利水并不明显,捣成散剂,利水的功效显著加强,这是事实。
五苓散是苓桂剂中的常用方之一,它可以与平胃散合用,亦可与五皮饮合用。
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是治寒湿发黄的通治方。
方书中以五苓散主治蓄水,霍乱吐下,水肿身重痰饮等症,总括其功用均离不开“化气利水”,异病可以同治,凡气化不利者,皆可用之。
【临证验案】(一)五苓散治小儿遗尿吴××,女,13岁,学生。
1987年4月6日就诊。
患孩经年尿床,每晚必尿1~2次,且量多。
采用各种方法,从下午即控制饮水,夜间唤其起床小解,依然无效。
查体:小儿发育良好,体形偏胖,智力发育正常,性格偏于内向,少言寡语。
除有尿床疾苦,其他体征无据可查。
小便常规正常,尿比重正常。
脉缓有力,舌苔薄白而润。
拟以五苓散加味:白术10g,桂枝6g,泽泻6g,猪苓6g,茯苓12g,远志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嘱服3剂,以观动静。
服1剂药后,当晚小孩自行起床小解,未尿床,次日小孩表情欢快,精神振作。
服完3剂后,基本不遗尿,食欲正常,神态敏捷,学习良好,多年痼疾得以临床治愈。
半年后,又出现遗尿1~2次,自觉疲乏,肢体笨重,脉缓有力,舌苔白润。
小便常规正常。
仍守原方加菖蒲6g,嘱服5剂,遗尿自止,病告痊愈,至今3年未复发病。
按:小儿遗尿,不能动辄补肾,小儿为纯阳之体,妄补肾阳肾阴,于病无益,于体有害。
为何小儿遗尿从化气利水求治?因为小便量多实属膀胱气化不利之征,水湿内停,上蒙心阳,所以,多数小儿夜尿,均有夜梦游玩,而出现尿床。
五苓散临床新用
五苓散临床新用五苓散出自《伤寒论》。
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
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温阳化气之功。
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
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纳少,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短色黄,皮肤及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滑。
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检查多为蜜集微波。
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茵陈30〜50克,黄苓、佛手、焦三仙各10克,板蓝根、丹参各15 克。
消渴自觉烦渴,虽大量饮水,而渴难消解,饮后即尿,小便微急,小便清白如水,汗出溱溱,心悸,心下痞,头昏且肢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尚佳,舌淡。
边有齿痕,苔白腻而粗糙,脉濡数。
三大常规血糖,尿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头颅摄片均无异常。
用五苓散(汤)加甘草10 克,生姜10 克,大枣12 枚、水煎服。
如果渴甚加沙参、海蛤粉;心烦懊恼加牡丹皮、栀子;腹胀加厚朴。
痰饮寒热咳喘,痰多稀白,胸胁胀满,面目下肢浮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重按无力。
用五苓散(汤)加半夏6 克,陈皮、甘草各5 克,大枣5 枚,水煎服。
咳喘大减,咯痰不爽者,加杏仁10 克。
慢性充血性心衰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葶苈子6 克,党参15 克,麦冬10 克,五味子、车前子各6 克,水煎服。
心血瘀阻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可用五苓散(汤)加鸡血藤、郁金、红花、赤芍、丹参、附子、生姜、木通、车前草。
冠心病体型肥胖,胸闷气短烦躁,体重超过正常值,舌苔白腻,脉滑。
胆固醇、p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升高,心电图示冠心病征象。
猪苓、茯苓、泽泻各30 克,白术60 克,桂枝18 克,研为散剂,每次服3〜6克,早晚各服 1 次,温开水送下。
戒除烟酒,少吃厚味,并配合锻炼身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张能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经方---五苓散
一张能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经方---五苓散上周治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直用激素治疗,上月减激素用量后尿蛋白增多,又加大激素用量控制指标,然而全身浮肿明显,精神状态可,大便稀,口渴,小便量少,舌暗胖。
给与五苓散方,第二天便告知药后尿量明显增加,一夜体重下降2斤。
年前治一16岁男孩,升入高中后多食少动,体重一年内上升20余斤,体检发现尿酸增高。
其人身高168cm,体重85kg,皮肤黄白而缺乏光泽,眼袋大,眼皮易沉重,易头晕,易汗,口渴喜饮,大便稀,日2-3次。
腹大,腹力中等有弹性,舌苔白润。
给予五苓散七剂,复诊诉药后小便增多,口渴感减少,疲劳感减轻,大便1-2次/日。
坚持服用2月,尿酸已降至正常。
五苓散记载于张仲景《伤寒论》中,专门治疗一种名叫“水逆”的病,以口渴、小便不利,脉浮为特征。
口渴,指渴感严重,消渴或烦渴;口渴而喜饮热水;喝水即吐,或胃内不适有振水音;口渴但无舌焦干燥。
小便不利,此症常与口渴相伴,表现为小便量少,或次数少,或浮肿,或有浮肿倾向以及体内积液等。
浮脉,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提示患者的整体状态较好。
五苓散是经典的利水方,传统的通阳化气、健脾利水方,由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五味药组成,具有止口渴、利小便、止吐、止泻、止汗、定眩、治头痛等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利尿、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缓解颅内高压等。
临床多见于代谢障碍类疾病、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五苓散适用于各类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
大多与抗生素、激素、保健品、化疗药及饮食太肥美、长期大量饮酒、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各种疾病刺激有关。
其人群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是面黄浮肿貌:表现为面色多黄白,或黄黯,一般无油光;浮肿貌,或大眼袋。
体型不一,胖瘦均有。
虚胖者,易浮肿,多汗;实胖者,腹部硕大,易腹泻,头晕;瘦者,腹部平软,胃内振水音。
皮肤湿润,易出汗,或大汗后。
第二是舌淡胖大,质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或水滑苔。
第三是口渴,渴感明显,茶杯不离身,常喝水润口,尤其喜欢喝热水;或喝水后呕吐,或胃内不适,或有振水音。
中医治疗妇科疾患4则
参
考
文
献
( 稿 日期 2 1 收 0 0—0 0 ) 2— 1
【 关键词 】 妇科
1 阴 痒
中医药治疗
银杏 叶片诱 发 咯血治 验
晚 分 服 。 渣 再 加 枯矾 2 g 花 椒 3 g 以水 l0 m 药 0, 0, O 0 L煎 1rn 取 5 i, a
患 某 , 性 ,5岁 , 咳 嗽 、 中带 血 半 月 余 就 诊 。患 者 2月 女 6 因 痰 前 因脑 供 血 不 足 及高 脂 血 症 口服银 杏 叶片 、全 天 麻 胶囊 与敏 使
到 延缓 病 程 及 减 轻症 状 的作 用 。
中医治疗 妇科 疾 患 4则
刘 鸿 雁
中图 分类 号 : 2 1 1 文 献 标 志码 : R 7 . B 文 章 编号 :0 4— 4 X 2 1 )7—1 4 0 10 7 5 (0 0 0 2 8— 2
J 中 药 ] [] 胡 学 军 .乌 头 类 中药 及 其 制 剂 的 镇 痛 作 用 [ . 医 研究, 1
重 出血 的相 关 药 物 。
参 考 文 献
服以增强疗效 , 半月后除乏力气 短外诸症基本 消失 , 一般情 况好
转 ; 以五苓 散 合 真 武 汤加 减调 理 , 1 月 后症 状复 发 。 后 但 个 体 会 : 者 虽 为肺 癌 并 脑 多 发性 转 移 癌 , 情 危 重 , 瘤 发 患 病 肿
l8 . 2 7
[ 】 高学 敏 .中药 学 : 册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4 18 1 下 M】 北 人 2 0 :2 4一 [ 】 毛 伟 松 . 用 白果 致 便 血 1例 [] 2 食 J .江西 中 医药 ,0 8 3 ( )5 . 2 0 ,9 3 : 1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
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
小便常规检查正常。
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
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
水煎服,每日1齐U。
服药3齐0 后,复诊:尿频大减,小便通畅,小腹稍有下坠感,脉象舌苔同前。
原方既效,再加车前子15克(包煎),续3剂,以资巩固。
2.产后癃闭张某,女,26岁。
产后5天,小便不利,经用西药、针灸、民间验方等,尿闭依然,已保留导尿48小时,旋改服用中药治疗。
主诉: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解,脉细弦,苔薄白腻,质淡红。
症属产后肾元亏虚,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治宜益肾化气,通利州都。
方用:桂枝、知母、黄柏、槟榔、白术各10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肉桂末3克(分吞),广木香、藿香、佩兰梗各6克。
2剂水煎服,并嘱服药后覆被,取汗为佳。
服第1剂药头煎,覆被微汗出,既有尿意。
l剂后小便自解,大便亦通。
3.淋病合并睾丸炎有报道以五苓散加减治疗淋病合并睾丸炎93 例,方用:桂枝6克,白术 12克,茯苓15克,泽泻 12克,萆薜20克,白芷12克,蒲公英20克,连翘15克,川楝子1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5剂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治愈(症状消除,尿道分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67例,好转 (服药后尿道口无分泌物溢出,但睾丸是有胀痛) 20例,无效(服药5个疗程,主要症状无改变)6 例。
总有效率为93.56%。
服药平均为3.8个疗程。
小结:本方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至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所设。
治水神方五苓散的好用法(内附视频)‖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治水神方五苓散的好用法(内附视频)‖仲圣经方医案合辑五苓散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中医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方子——五苓散(医圣张仲景的治水名方),由猪苓为君药,包括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组成,一共有五味药。
请在WIFI环境中观看涂华新导师说,五苓散简单,安全,实用,是医圣专门为我们推出的从头到脚都需要的方子。
医圣张仲景原方用的是散剂,由于临床汤剂用的比较多,又叫五苓散汤。
我们变散为汤后,临床有很多实际应用的经验,从五苓散的方药组成来看,一剂下去就见效,在临床中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救急时,比吗啡、杜冷丁的疗效都好。
临证中,五苓散应用于肿瘤扩散时,可以起到挽危救急的作用。
重症要把握时机,要敢于下猛药。
经方在关键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量变引起质变,量,关乎生死。
经典原文汇要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5.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
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
8.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新用途
五苓散新用途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
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
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治疗顽固性头痛有人运用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l例;年龄最大者6l岁,最小者2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3年,平均7.5年。
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5天为1个疗程。
结果:58例中,临床治愈者(头痛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9例,占84.5%;有效者(头痛明显改善)8例,占13.8%;无效者(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未见改善)1例,占1.7%。
总有效率为98.3%。
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饮内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三叉神经痛本病为一侧面部抽搐、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或夜间加重,伴烦躁、头晕头痛等。
采用五苓散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结果:痊愈(疼痛停止,1年以上未见复发)35例,占71.4%;显效者(疼痛停止,半年以上不复发或复发后服药仍有效)7例,占14.3%;有效者(疼痛明显减轻或痛止半年内有复发,但疼痛程度较轻)6例,占12.2%;无效者(服药1个疗程后。
疼痛未见明显改善)1例,占2%。
总有效率为98%。
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5天为1个疗程。
服药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治愈。
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前列腺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原因为细菌感染。
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
有人用五苓散治疗前列腺炎患者36例,疗效显著。
方法:五苓散内服,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五苓散——精选推荐
五苓散⼀、条⽂字眼1、“烦躁不得眠”、“微热消渴”、“烦渴者”、“吐涎沫⽽癫眩”、“⼩便不利”。
烦躁不眠是⽔饮扰乱营卫;微热消渴,⽔饮阻碍津液上承;吐涎沫⽽癫眩,⽔饮上扰头⽬;⼩便不利,⽔饮阻碍膀胱⽓化不⾏。
⼆、组成猪苓⼗⼋铢,去⽪泽泻⼀两六铢⽩术⼗⼋铢茯苓⼗⼋铢桂枝半两,去⽪,上五味,捣为散。
以⽩饮和服⽅⼨⼔,⽇三服,多饮暖⽔,汗出愈。
三、⽅解本⽅是泽泻汤(泽泻,⽩术)加茯苓、猪苓、桂枝⽓化解表热⽽成。
猪苓,茯苓、⽩术、泽泻,利⽔消除⽔饮,桂枝蒸腾⽓化,解表,平冲降逆。
五苓散针对三焦⽓化不利,⽔湿(饮)内停,⽔津不布,或兼外邪未解之病机,以淡渗利⽔为主,结合化⽓布津、解肌发汗。
多饮暖⽔⼀⽅⾯助发汗解表,另⼀⽅⾯本⽅通阳化⽓作⽤,以恢复三焦膀胱⽓化功能。
何以知三焦、膀胱⽓化功能恢复?仲景以“汗出愈”为观察指征,即多饮暖⽔后见到汗出,表明内停之⽔湿已除,饮⼊之暖⽔已散布全⾝,外达⽪⽑。
四、从药证理解本⽅1、⽩术、泽泻:泽泻汤治疗⼼下⽀饮上冒引起的眩晕;2、桂枝:温阳⽓化有利于化饮;3、猪苓、茯苓:都是淡渗利⽔,协助泽泻汤化⽔饮。
五、辨证要点1、⼝渴,⼩便不利为主症。
2、脉浮或是浮数。
3、腹诊:胃内有振⽔⾳,脐下悸。
4、⾆体胖⼤、⾆质⽩滑、⾆苔⽔滑。
也有⾆质⽩,⾆苔⽩⼲没有⽔分的。
五、病机辨证太阳太阴证。
六、加减运⽤1、五苓散去桂枝则是时⽅的四苓散。
2、五苓散去桂枝、泽泻是猪苓散治疗呕吐,病在膈上,思饮⽔者。
3、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枝,是泽泻汤,治疗眩晕。
4、五苓散加⼈参即是时⽅的春泽汤。
5、五苓散加⽢草等于加⼊苓桂术⽢汤。
6、五苓散可以再加⾁桂,加强⽓化,打成散剂时,最好⽤⾁桂代替桂枝,⾁桂容易打细。
7、五苓散加椒⽬利⽔消肿。
8、五苓散加寒⽔⽯、⽯膏、滑⽯(桂苓⽢露饮)太阳太阴阳明证,三⽯都是阳明药物,在五苓散基础上出现⼝⼲,⼩便短⾚等。
9、五苓散加茵陈:治疗⼝苦,⼩便黄。
10、五苓散加防⼰薏苡仁:治疗寒湿痹证,相当于加⼊了⽊防⼰汤(桂枝、防⼰、薏苡仁)。
五苓散的妙用——手部疱疹瘙痒反复,中药对症1剂缓
五苓散的妙用——手部疱疹瘙痒反复,中药对症1剂缓
女,35,2020.5.22来诊
反复双手汗疱疹数年。
此次因洗衣服发作1~2月余,手上有小泡,自觉双手肿胀(肉眼不能明显分辨),耳鸣,经常有轻微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滑。
此为湿邪为患,五苓散加减。
桂枝、茯苓、炒白术、猪苓
泽泻、党参、麻黄
7剂水煎服,嘱洗衣服戴手套。
服完1剂,手痒水泡手胀已大好,以前戴戒指,总是因肿胀取不下来,现在戒指已经能随便戴了。
7剂痊愈,未再服药,半年多未发。
2021年1月25日因失眠来诊。
虫二按
此人确属水湿为患,阳气不化,性质偏寒,故用温阳化气五苓散。
五苓散加党参,又叫春泽汤,犹如春风化雨泽被万物。
少加麻黄,在于宣发肺气,古人说肺为水之上源。
方中泽泻用量稍大,取泽泻汤之意,张仲景说:
“其人苦冒炫,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用于水饮上冲之眩晕。
今日(因失眠)就诊时说,以前洗澡过多则每晚身痒,后来两天洗一次澡,身痒就好了,我想,绍兴本来就偏湿,天天洗澡也加重了这个湿,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写医案,很多东西一经过推敲加工,词语虽然优美了,但难免丧失一些真实性,所以我的一贯作风就是不更改患者的原话,不刻意变成医学术语。
只为了原汁原味,与君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某 , ,8岁 。2 0 男 6 0 7年 4月 2 日初 诊 。诉 近 1 3
年来 小便 频数 , 间尤甚 , 晚起 床 小便 5—6次 , 2 夜 每 近 月 小便 次数 明显增 多 , 次排尿 时 间较 以往延 长 , 阴 每 会 部 坠胀 不适 。4月 1 日小 腹 胀 满 坠 痛 , 便 点 滴 而 0 小 出 , 痛难 忍 , 胀 家人送 至我 院治疗 。B超 检查 提 示 前 列
本例 患者病程 较 长 , 之年 老体 弱 , 加 故在 温 阳利水 的基
础 上 , 黑故 子 、 芪温 阳益 气 ; 浙 贝母 、 芍 、 仁 加 黄 加 赤 桃
软 坚化瘀 ; 佐升麻 升 阳寓提 壶揭 盖 , 阳复水化瘀 通 反 则
便 畅 而病 愈 。
选 五苓散 化 气行 水 , 气化 复 常 , 湿得去 , 水疝 自消。 水 则
之” 当阳 气 大虚 , 水 内动 , 气 凌 心 时 , 。 寒 水 可见 心 下
五苓 散 新 用 4则
刘 志 明
关键词: 五苓散; 水疝; 隆闭; 阴汗; 带下病; 医案
d i1 . 9 9 ji n 1 0 — 1 . 0 1 1 . 9 o :0 3 6 / .s . 0 38 4 2 1 . 1 0 6 s 9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1 - 1 3 30 10 —9 4 2 1 ) 1 ・ 1 -2 2
1 水 疝
出院 。5天后病 情 又 复发 , 再次 住 院用 导 尿 管 排 尿 又 才 缓解 了病情 。医生建 议手 术治疗 , 本人 因年 老体 弱 , 不 愿手术 , 要求 中医 治疗 , 遂 据其 脉症 : 淡 、 薄 白、 舌 苔 脉 缓 , 属 肾虚膀 胱气 化不 利 , 滞不 通 。用 五苓散 加 证 瘀 味 以温 肾利 水 化 瘀 。处 方 : 苓 2 g 泽 泻 1 g 猪 苓 茯 0, 5, 1 g 白术 1 g 桂 枝 1 g 黄 芪 3 g 浙 贝 母 1g 赤 芍 0, 5, 0, 0, 5, 1 g 故子 1 g 升 麻 1 g 桃 仁 1 g 甘草 5 。服 1 5黑 5, 0, 0, g 0剂 后 排 尿次数 减少 , 量增 多 。二诊 , 尿 通 畅 , 服 1 尿 排 再 O 剂 。三诊 , 自觉 基本恢 复 到正 常状态 , 嘱再 服 1 , 0剂 以
对水 湿郁久化 热 者 , 可加 黄 柏 、 通 ; 湿偏 Hale Waihona Puke 者 肉桂 木 寒3 阴汗
易桂枝 , 并加 小 茴香等 药 。
2 癃 闭
黄某 , ,6岁 。2 0 男 3 0 5年 9月 6日初 诊 。 自诉 阴 囊 潮湿 多汗 2年 , 近来 日渐 加 重 , 闷热 瘙 痒不 适 , 常粘 内裤 , 裤裆 黄 染 , 舌淡 红 苔 黄 腻 , 属 湿 热下 注 。治 以 证
方, 守原 方再进 1 而愈 。随访 3年 未复 发 。 0剂
列腺 增 生。其 主要 临床表 现是 排尿 障碍 , 小便 不畅 , 点
滴 而 出, 势 较 缓 者 为 “ 病 隆” 欲 急难 通 , 滴 不 出, , 点 病 势较 急 者 为 “ ” 但 往 往 是 先 隆 而 渐发 展 成 闭 者 多 闭 , 见 。本病 多因年 老 肾虚 , 胱 气 化 不 利 , 阻瘀 滞 而 膀 湿
五苓 散 出 自《 伤寒 论 》 由泽 泻 、 苓 、 , 茯 猪苓 、 白术 、 桂枝 组成 。本方 具 有 利水 渗 湿 , 阳化 气 的 功 能 。原 温 方 主治外有 表证 , 内有 蓄 水 , 欲饮 水 , 入 即吐 , 便 渴 水 小
不利 , 泄泻 , 或 或水肿 , 痰饮 , 眩晕等病 证 。笔者 以 或 或 此方 加减 治疗 水疝 , 闭 , 癃 阴汗 , 带下 病等 数 十例 , 果 效 满意 , 兹介 绍如 下 。
致 。治 当温 阳 益 气 利 湿 化 瘀 , 以五 苓 散 加 味 治 疗。 故
按 : 疝是 儿科 常见 病之 一 , 医称 之 为睾 丸鞘 膜 水 西
积 液 。本病 多 因膀 胱 气化不利 , 湿 内停 所 致 , 湿下 水 水 注则 阴囊肿 大。 遵 “ 湿 不 利 小便 , 其 治也 ” 训 , 治 非 之
资巩 固疗效 。后 随访 2年 均诉 正常 。 按 : 闭病 是 男性 中老年人 常见 病 , 医称之 为前 癃 西
邓某 , , 男 4岁 。2 0 0 4年 3月 1 8日初 诊 。其 母 代
诉: 患儿左 侧 阴囊肿 胀 逐 渐增 大 , 便 频 数 2个 月 , 小 有
时哭 闹不休 。检查 : 育 正 常 , 发 左侧 阴囊 肿 大 , 之 有 触 囊性 感 , 不红不 热 , 压痛 , 无 舌淡 红 , 苔薄 白 。透 光试 验 阳性 。证 属膀 胱气 化 不 利 , 湿下 注所 致 。用 五苓 散 水 加味, 化气 行水 。处 方 : 苓 1 g 茯 苓 1 g 泽 泻 1 g 猪 0, 0, 0, 白术 1 g 桂 枝 6 , 0, g 小茴 香 6 , 前 子 1 g 木 通 6 , g车 0, g 每 日 1剂 , 煎服 。服 5剂后 阴囊 肿胀 明显 减轻 , 水 效不 更
光 明 中医 2 1 年 1 第 2 01 1月 6卷 第 1 期 1
C G C N vm e 2 1. o 2 . 1 JM M oe br 0 1 V l 6 1
・2 1 ・ 33
牡 各 2 g 白蒺 藜 1 g平肝 熄 风 ; 0, 5 大腹 皮 2 g 泽 泻 1 g 0, 5
增强 利水作 用 。
悸 , 眩 , 悯动 , 振欲擗 地 也 。 头 身 振
( ) 患 者 完全 符合 《 寒论 》 武 汤证 , 收 效 3该 伤 真 故
好。
( 文校对 : 睿 本 莫 收稿 日期 :0 1— 4—2 21 0 0)
( ) 伤 寒 论 》 2条 云 : 太 阳病 发 热 , 出 不 解 , 2《 8 “ 汗 其人仍 发 热 , 眩 , 悯 动 , 振 欲 擗 地 者 , 武 汤 主 头 身 振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