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创建 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维护和破环政协协议的斗争:
下关惨案
校场口惨案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 自卫战争
1.力邀毛泽东重庆和谈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 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 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惠盼之至”。
——蒋介石1945年8月14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 一个电报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我们既不准备打内战,无须多兵,兵少 可以减轻国民党的畏惧心理,求得和平,以 待全国人民的觉悟。如果人家要打,我们也 有恃无恐”。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 (1943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页。
——黄友岚主编:《争取和平民主》 (1945-194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4页。
争夺东北
1945年8月20日,指示前往东北的军队,“乘 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 8月23日,攻占晋绥解放区通往东北的交通枢 纽张家口。 9月3日,攻占锦州。 9月初,冀热辽军区的八路军主力李运昌部, 协同苏军攻占山海关,很快控制了辽宁省的 36个县市,吉林的8个县市和黑龙江的两个市, 部队从不到两万人扩大到10余万人。
3.“战”之准 备
“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 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 和平是由于„„他还需要医好自己的创伤, 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将来消灭我们。我 们应当利用他这个暂时和平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 任务》(1945年8月23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6页。
“仍取攻势” 与国民党方面一面进行谈判,一面要求各 地部队“今后一时期内仍应继续攻势”,对 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凡能控制者均控制 之,哪怕暂时也好”,“同时以必要的力量, 尽量广占乡村和府州县城小市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和2010版教材有较大差异,查询2013版的相似程度。
【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多维度了解祖国历史,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本章内容加上综述的第二部分“三座大山重压”、第三部分“两个中国命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符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学习本章体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到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课件演示、视频、图片重现历史、师生对话等手段,使学生在与历史对话中产生共鸣。
【教学时数】3学时(本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0.5学时)。
【教学过程】【本章导入】通过师生之间问答进入新课。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在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我们目前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抗战胜利 后的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 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
1、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 战争,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创伤,建设新中国。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 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 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 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 利的。 3、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 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即使和平不能实 现,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延缓全国内战的爆发,使解放区 军民争得更多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合 作,共同向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了有 力的斗争,成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 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 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份 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 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 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因此, 它们前进的过程不能不是同自身内部的某 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 误倾向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相继公开宣告, 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明 确地站到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这是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 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求全歼,不使漏网。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 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
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
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 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 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 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 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
三、军事方面
1、国民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固守城市 而共产党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 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2、派性斗争严重,不团结。政令军令不统一 3、因贪污腐败导致意志消退 4、共产党善于在部队搞思想政治教育化敌为友,改 造俘虏兵。国民党军队共有188万人投诚 5、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
的行政院的名单。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 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
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
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 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 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 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 两部长及不管部。’”[1] [1]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练习题汇编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单选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 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 武力干涉的政策D. 遏制中国的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A. 中国民主同盟B. 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抗战、团结、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C.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B.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将革命进行到底》5、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A.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和平建国纲领》D. 《国内和平协定》6、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A. 1945年8月28日B. 1945年10月10日C. 1946年1月10日D. 1946年6月26日7、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A. 西安谈判B.重庆谈判C. 南京谈判D. 北平谈判8、为应对抗战结束后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1949年9月19日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D.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9、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制造了破坏政协协议的A. 五卅惨案B.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0、1946年,国民党当局制造的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事件是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 东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 陕北解放区D. 山东解放区12、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兵民是胜利之本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二、多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阵营B. 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阵营C.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所代表的阶级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独立B.和平C.民主D.团结5、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自卫反击战包括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6、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年党7、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协议包括A.政府组织问题B.国民大会问题C.和平建国纲领问题D.宪法草案问题8、1946年2月10日,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李公朴B. 雷洁琼C.郭沫若D.马寅初9、1946年6月23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下关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雷洁琼C. 郭沫若D.马叙伦10、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简答题1、美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第 七 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945-1949)解放战争评价第三阶段战略决战第二阶段战略进攻第一阶段战略防御时代背景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时代背景)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领会)(按照简答题理解)(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表明,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下,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
(就战后初期,美国扶蒋反共政策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2.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在经历长期抗战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综合运用)(按论述题理解)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练习题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选题1、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抗战、团结、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正确答案:B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 )。
A、向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B、讨论和平建国方案C、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D、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正确答案:C3、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
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国内和平协定》C、《和平建国纲领》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正确答案:D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进攻()。
A、东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正确答案:B5、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解放战争爆发之初B、刘邓大军展开战略进攻时C、国共战略决战之际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后正确答案: A6、在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C、晋察冀野战军攻占石家庄D、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正确答案:A7、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的().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正确答案:C8、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告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正确答案:A9、在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为非法团体”并明令“严加取缔”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确答案:A10、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 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 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 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 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 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 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 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由台湾省爱国人士发起。 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 放行动委员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而来。 领导人:章伯钧。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 1925年10月成立。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抗战胜利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较量。
(3)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思想教育方面:(1)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明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解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从事物共性中挖掘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2.教学难点(1)解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第三条道路幻灭及原因。
课时分配约用5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总的来说,对建设新中国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势力被削弱;国内,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力量发展。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根本目标是回到战前的独裁统治,抗战胜利,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危险。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由于发动内战需要足够的准备,因而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进行和平谈判。
其目的,一是敷衍媒体,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政权,三是转嫁责任于中共。
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美国曾考虑“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因担心陷入中国这个泥潭不能自拔而放弃。
转而给予国民党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援助。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但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呢?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自考近代史超级笔记第七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一、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二、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主要内容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识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共产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
→识记: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识记:校场口惨案: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打手,破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等被打伤,连同失踪、被捕的共有60人,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识记: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呼吁和平。
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凭借起其执政地位,企图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同时又以和平谈判进行政治欺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人民对国家前途进行历史选择的关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主张激烈碰撞,国民党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军队力量有较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也达到了高度团结。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依然要坚持独裁统治,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美国之所以支持国民党,是因为这直接会关系到美国在华利益的实现。
美国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70页1-3点)。
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支持国民党政府呢?一是,为其出谋划策,企图诱使或是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二是具体提供经济、政治和军备方面的援助。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希望实现国共两党合作,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先后向延安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面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纲7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⑴识记:①重庆谈判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答: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③校场口惨案答: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④下关惨案答: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⑵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答:(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⑶简单应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答: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1、[单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2、[单选]中共中央在1945年8月25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单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4、[单选]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针对和谈期间特殊情况,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5、[多选]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1)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3)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6、[多选]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
7、[多选]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同盟、青年党。
8、[多选]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
9、[多选]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
10、[简答]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的原因。
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院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义的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4.1, 晋绥干部会议中,毛泽东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各民主党派和中共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重庆谈判期间一同反对国民党的的内战,独裁政策。 2.在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时,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3.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4.反略反攻时,纷纷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共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1.22.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明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确定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起临时宪法作用) • 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最基本、核心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2.逐步打破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级的 政治格局。美国要实现“全球战略计划”,对中政策是“扶蒋反工”,对共两手手
段1.诱骗2.打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 量空前发展。 2.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利益出 发,坚持独裁,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自卫反击战
败蒋介 石
必须打败:因为蒋介石发动了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对
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能够打败:他的优势是暂时,他的人心向背是长期的。他的军事力
量优势和美支持是暂时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他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 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具爱国主义革命性质,必须获全国人民拥护,这是 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2个联盟:①劳动者 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的联盟)(基本的、主要的)②劳动者与非老动者 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还含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暂时的联盟(辅助 的、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建国方案的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是维护****的利益,与人民的愿望相背驰,必将被唾弃。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行不通,因为: 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没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斗争,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是科学建国方案,因为: 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 建国方案的,其主要内容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从而引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运动,于1947年下半年~1948初年广泛发动起来
期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 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即依靠农民、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 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意义: 1.广大农民更加拥挤和信任共产党,民主政权更巩固 2.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经济面貌明显改观 3.农民参军参战积极 这样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
重庆谈判和协商会议
1945,8,25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在和平谈判前,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期间共进行了多次自卫 反击战,如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缓战役,津浦战役 1945年10.10国共在重庆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6年1.10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重庆协商会议。通过了五项协议 但协议很快被打破,破坏协议的事件如: 1946年2.10,校场口惨案,(重庆校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被打 被捕,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等被打伤) 3月,蒋介石的扩大内战行动,协议成一纸空文,放手开打 1946年,6.23,下关惨案(请愿团赴南京呼吁和平,在下关车站被打) 1946.6.26 国军攻打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1947,2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 撤退,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标志着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 • • 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项规定也确定了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因为中国共产党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各民族实行自治) 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 资本主义经济等) 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①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 完整②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③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 策。)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战后国际国内局势
战后国际格局 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加。
• • 一方面经过二战,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受削弱,美在资本主义世 界中称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受战争考验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②人民民主和社会主 义制度在多国建立;③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④在资本主义国家, 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6.30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主张: 集中一点讲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后来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1947,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同年6月基本粉碎国民党 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全国解放战争
1947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1947,10,1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 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 1947,12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在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 个历史的转折点。并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共同纲纲筹备
建立新中国的任务提到了日程 1949,3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内容: ①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的基本政策; 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9,12-11,2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 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 林等-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 军、华北野战军) 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1.21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 1949.4.23,攻占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
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
内战策略
国统区人民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1945在昆明的“一二· 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 1946,12,30抗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学生,口号“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 出中国!”的抗暴运动(也称“一二· 三O运动”)在北平播发 1945,5,20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学生聚集南京,同日南京、天津流血事 情是震惊中外的“五二O”惨案,之后学生们提出“反迫害”口号,运动向 着“反饥俄、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
各民主党派
1948,1,1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1,3,19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5,12,6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12,30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30,8,9中国农工民主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7,2,3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1946,5,4成立九三学社(民主党)。 1947,11,12在香港开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筹委会,12,1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