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66-27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0引言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灾难。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空间,影响了社会和谐与安定[1]。荒漠化的发展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世界荒漠化面积

最大、分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荒漠区环境退化过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迅速减少,造成地面植被快速死亡,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寻求创新治理的有效途径,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日趋扩展的势头,改善或重建生态环境,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战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2007GXQ4D190)。

第一作者简介:胥宝一,男,1978年出生,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通信地址:730070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390号甘肃省治沙研究所,E-mail :xuby@ 。收稿日期:2010-11-12,修回日期:2011-02-01。

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胥宝一,李得禄

(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730070)

摘要: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因素是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背景,不合理的人为的活动及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扩展的内在根源。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可知应当把河西走廊三大流域作为3个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治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支撑,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解决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关键词:河西走廊;荒漠化成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0-3282

Discussion on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Hexi Corridor

Xu Baoyi,Li Delu

(Gansu Key Lab of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Gansu Deser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730070)

Abstract:Hexi corridor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reas of desertification.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rid climate factors are the natural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and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relationship of human and earth are the

internal source of aggrav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extended.Analysi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situation of the Hexi corridor showed that:three drainage area of the Hexi corridor would be regarded as three eco-economic systems and be unified planed and systemic treated:adjust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industry;develop the agriculture style of water saving and establish ecological economy model.The technology support w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desertification was widely developing to

promote the benefit of the desertification.Meanwhile,it would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human factor by improving population quality and people ’s life condition,solving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Hexi corridor;desertificati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

胥宝一等: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略任务。

1河西走廊的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部以祁连山冷龙岭(及其支脉)、走廊南山分水岭与青海为界,北部以北山(合黎-龙首山)山系与内蒙古相连。地理位置处于中亚内陆腹地,属于中国西北荒漠区东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东西长1200km,南北宽40~100km。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五地级市19个县(区)。

1.2地质地貌特征

河西走廊境内海拔一般为1000~3000m,最高的祁连山主峰5564m,低处疏勒河中下游绿洲1000~ 1300m。依照地形可将河西走廊分为祁连山地北麓和阿尔金山地,走廊绿洲平原及北山山地。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m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1.3气候特点

属温带荒漠气候类型,气候干燥,日光充足,风大沙多。热量资源较为丰富,降水自东而西渐少,年降水量50~250mm,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年蒸发量2000mm。干燥度4~30。日照时数长,多数地区为3000h,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h。气温冷热剧变,年较差,日较差大;年均温5.8~9.3℃,但绝对高温可达42.8℃,绝对低温为-29.3℃,二者较差超过72.1℃。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风大沙多,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40天左右,沙暴日数3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8m/s。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走廊风向多变。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嘉峪关以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1.4水资源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河西走廊主要三大水系共计56条大小河流,年径流量72亿m3(其中大气降水占86%,冰川融水占16%),全区地下水动储量50.3亿m3其中石羊河流域10.2亿m3,黑河流域29.3亿m3,疏勒河流域10.8亿m3。平水年走廊泉水总量19.6亿m3。绿洲的灌溉农业和工矿各业生产均依赖于地表、地下水。

1.5主要土地类型

总土地面积27.8万km2,占甘肃省土地总面积45万km2的61.2%。全区有宜农土地12877.3km2,其中总耕地66.5万km2,总灌溉面积59万km2,林业用地60.7万km2,其中乔木林地16.9万km2,灌木林地41.2万km2,各类草地12.86万km2,在山前洪积扇、平原草地中,砾石荒漠草地52447万hm2,沙质荒漠草地720142万hm2,盐化草甸草地109644万hm2。

本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年产商品粮4.8亿kg以上,占甘肃省商品粮总产量的70%,农业区集中于走廊的绿洲[2]。

2土地荒漠化现状

河西走廊绿洲,干旱少雨,天然降水分布不均。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等沙漠的包围影响下,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的作用,风力强劲,地表沙物质丰富,土质松散,抗蚀力差,植被稀少。在这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多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风蚀为主的土地荒漠化不断加重。目前,全区已有荒漠化土地4650km2,潜在荒漠化土地2330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11.81hm2。荒漠化使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地力衰退,生物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绿洲边缘沙丘每年向绿洲入侵3~6m,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河西走廊荒漠化扩展的趋势表现为局部逆转、总体扩大,治理的速度不及荒漠化整体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固定沙地、戈壁、风蚀残丘、潜在荒漠化土地的增加[3]。

3荒漠化加剧扩展的成因

《防治荒漠化公约》认为,“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复合相互作用”。归根到底是人和自然2类因素。可以认为,荒漠化乃是人为强度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后果。但从根本上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发生、发展和加剧的主要动力和诱导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是不可或缺和必要的基础条件[13]。

3.1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因素

河西走廊地处中亚内陆,地形为两山夹走廊,走廊

·

·

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