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施春阳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7期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传统节日、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专题活动及亲子活动等多样化的实施路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资源,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浸润幼儿心灵,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名教育始终,包括启蒙教育,要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开展吟诵经典诗词,传承传统技艺等优秀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篇文献一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隔断了精神命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文化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神话故事、刺绣、剪纸、印染、泥人、皮影、腰鼓、地方戏曲等多种不同的艺术种类,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被称之为中华名族的艺术瑰宝。参考已有研究文献,本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按照学者曲天立的观点划分为三类即:思想精神文化;技艺器物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我园就如何

将这三类文化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实施教育,形成园本资源和课程体系,建立有园本特色的文化进行实践研究。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3.1创设丰富教育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不断被改造,不断地同化、顺应和获得平衡。”我园精心创设中华文化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1.1创设传统文化元素的公共环境

我园充分利用幼儿经常接触的公共区域,如楼道、楼梯和走廊,结合幼儿生活和课程的实施,创设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环境。在一楼创设水墨画;二楼布艺坊;三楼建筑区,四楼民间游戏为主题的环境。此外,充分利用班级外面的走廊区域,创设皮影戏、剪纸、扎染和刺绣等幼儿喜爱的传统工艺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了解到我国多种多样的技艺器物文化知识。

3.1.2打造班级传统特色文化环境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基础,选取一个传统文化的点为主线,不断形成班级有特色的文化,如以木工、扎染、刺绣、剪纸等不同传统工艺为主题特色的班级。班级教师把班级文化渗透在主题墙、作品墙,以及区域标识和墙饰吊饰上,进而凸显班级特色和文化,逐渐形成一班一文化。

3.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日生活即课程,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生活相结合,把经典诗词、故事、律动儿歌等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入园和离园环节教育幼儿热情问好,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聆听《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经典故事。通过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故事熏陶,培养幼儿谦让、分享、坚持等良好品质。

3.3有效利用传统节日,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不同的节日承载着不同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元素,如元宵节重在“闹”,清明节重在“思”,端午节重在“忆”。我园以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主题活动。如“春节元宵”主题活动中开展逛花街、闹元宵的全园游园活动,让幼儿在体验和游戏中感知节日的快乐氛围。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品

粽子、制作香包、龙舟等活动;在中秋节开展亲子做月饼的活动,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帮助幼儿深刻领会和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4在主题活动中,提升传统文化知识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关键经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园尝试以年级为单位,围绕“国技”“国艺”“国学”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国技”包括木工、扎染、剪纸和刺绣;“国艺”包括象棋、水墨画、布艺、青花瓷、戏曲等;“国学”包含三字经、百家姓、诗词等内容。每个班级以班级特色主题和文化为基础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某一个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上得到线性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的提升。

3.5在区域活动中,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同伴互动中积累和提升知识经验。基于幼儿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班级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具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支持幼儿在探究和体验中拓展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5.1投放传统文化元素的区域材料

把具有传统文化元素与材料区域相结合,如教师自制二十四节气书投放到阅读区,让幼儿在操作和阅读中了解不同节气的特点和变化。十二生肖玩教育投放到人文历史区,结合数字1至12以及不同生肖的文字和图形,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十二生肖的排序和文字。教师结合《西游记》的故事制作西游记小剧场投放在表演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制作诗词传送机,让孩子在转动玩教具时学习经典诗词。在科学区投放七巧板、孔明锁、华容道等教玩具;在表演区投放锣鼓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乐器。

3.5.2创建班级传统文化特色区域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的感知和学习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课程开展的基础上创设班级特色区域,如木工坊、刺绣坊、陶艺坊、传统服饰坊、建筑区、传统小吃店、表演区、编织区等。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丰富的具有层次性的材料,支持幼儿不断获得有关传统文化的关键经验。

3.6在专题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我园充分利用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专题活动,开展传统文化工作体验坊,让幼儿在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经典,在游戏中获得自信专注的学习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