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岩溶地区基本概况 (3)
1.1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
1.2石漠化现状、原因及危害 (5)
第二章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
2.1岩溶地区生态建设现状 (8)
2.2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10)
2.3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可行性 (11)
第三章编制依据、原则与目标 (12)
3.1指导思想 (12)
3.2编制依据 (13)
3.3编制原则 (14)
3.4建设思路 (15)
3.5建设范围 (17)
3.6建设目标 (18)
第四章规划建设内容 (19)
4.1林业治理措施 (19)
4.2水利设施建设 (27)
4.3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9)
4.4扶贫项目建设 (34)
第五章工程量及物质需要量 (34)
5.1封山育林工程量及物质需要量 (34)
5.2人工造林工程量及物质需要量 (35)
5.3四旁绿化珍贵树种需要量 (36)
5.4水利工程建设材料及人工 (36)
第六章投资概算 (37)
6.1概算依据 (37)
6.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
6.3投资概算 (40)
6.4资金筹措 (42)
第七章效益评价 (43)
7.1生态效益 (43)
7.2社会效益 (44)
7.3经济效益 (45)
第八章工程管理和保障措施 (46)
8.1管理机构 (46)
8.2项目管理 (46)
8.3计划管理 (47)
8.4资金管理 (47)
8.5信息管理 (48)
8.6保障措施 (48)
某市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小班设计卡片 (50)
第一章岩溶地区基本概况
1.1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1.1 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某市地处广东省最北端,位于东经112°31′~113°34′和北纬24°37′~25°31′之间,韶关市西北部,东邻仁化县,南连曲江和乳源县,西部和北部与湖南省接壤,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某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10年试点区白石、庆云、云岩三镇地处某市西北部。
(2)地形地貌
全市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盆地等地形,由九条山脉和某盆地、坪石谷地构成。南岭山脉从东南至西北纵贯全市,形成东北~中部~西南一线高耸、西北和东南倾斜的地势。西部以喀斯特山地为主,岩溶地貌发育典型,石山密集,基座相连,呈现为峰丛。境内主峰老蓬顶海拔1737米,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156座。某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10年试点区的白石、庆云、云岩三镇地处坪石谷地的周边,属山地地貌。
(3)河流水系
境内武江是北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全长260千米,在某境内长110千米,年平均流量97M3/秒,主要支流有:宜章河、白沙河、田头水、九峰水、大源水、西坑水、廊田河、南溪水、辽思河、嘉昌水、张溪水、王坪水等。除宜章河、白沙河、南溪水等少数支流发源于湖南省外,其他支流均发源于本市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
(4)气候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气
温为19.6℃,极端高温38.4℃,极端低温-4.6℃,年平均降雨量1522.3毫米,全年无霜期304天,年平均日照数1499.7小时,夏季长5个月,春、秋季平均只有2个月,光温较集中于6~9月,降水较集中于4~8月。
(5)土壤
某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10年试点区成土母岩为石灰岩,土壤主要以黄壤、黑色石灰土为主。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黄壤土层浅薄,一般在10~50厘米不等,黄壤分布在石灰岩的岩壁缝隙或谷地低处,有机质含量高,石砾多,质地疏松,土层较薄,保水性能差,土壤易侵蚀。
(6)植被
境内植被种类丰富,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人工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据相关调查,某市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3科1555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147种,裸子植物8科15种,双子叶植物139科1184种,单子叶植物19科208种。
1.1.2 社会经济状况
石漠化综合治理2010年试点选择白石镇涧水、水井、油铺行政村,庆云镇下黄、五里冲、永乐、土家竂行政村,云岩镇出水岩、云岩、祖岭、斯毛坪行政村,共11个行政村,4554户, 2.05万人,试点区2008年人均纯收入为3160元。试点地区人多地少,其中旱地占40%以上,农作物以烟草、水稻、小青南瓜、青瓜、辣椒、芥兰、西兰花为主。绝大部分农户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约占60%。农村使用能源状况,约20%使用煤气,30%使用煤,15%使用沼气,35%使用薪柴,农户使用能源不固定,一般每户交替使用2种以上能源。
1.1.3 现有土地利用情况
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2010年试点地区的土地面积23554.9公顷。林地面积16282.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9.1%,其中有林地面积6465
公顷,疏林地310.9公顷,灌木林地7631.7公顷,未成林地1069.1公顷,无林地805.4公顷;耕地面积2746.67公顷,占11.7%,其中水田面积1601公顷;其他用地4526.13公顷,占19.2%。
1.2石漠化现状、原因及危害
1.2.1 石漠化现状
据2004年广东省石漠化调查,某市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2010试点区石漠化土地16440.9公顷,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6155.6公顷、中度石漠化面积7451.6公顷、重度石漠化面积2833.7公顷。详情见下表1﹣1。
表1﹣1 2010试点区石漠化程度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1.2.2 石漠化原因
(1)自然因素
碳酸盐岩极易淋溶风化,不溶性的残留物少,成土条件极差,岩层渗漏强,蓄水能力差。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高山低地,崎岖不平、地形陡峭,切割深的基本轮廓,通过岩体破裂和变形,塑造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表结构不但使降水极易流失,而且加大了降水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岩溶地区雨热同季,降雨量大,促进了岩溶土壤的侵蚀和化学溶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时间相对集中、强度大,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能。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