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说明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胃疡)中西医护理--修改版 - 副本

消化性溃疡(胃疡)中西医护理--修改版 - 副本
7
消化性溃疡辅助检查
1、胃酸测定 2、胃泌素测定 3、幽门螺杆菌检查:呼气试验。 4、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 5、钡餐造影:钡剂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形成的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
8
消化性溃疡治疗
一、降低胃酸: 1、碱性抗酸药(中和胃酸) 2、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 3、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 二、增加胃黏膜防御: 1、硫糖铝和枸橼酸铋钾:可粘附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 2、前列腺素类药物: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和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加胃黏膜防御能力。 三、根除Hp:三联或四联疗法。








穴艾 位灸 贴肝 敷俞
、、 穴胃 位俞 注、 射足 、三 穴里 位、 按中 摩脘
做穴药 好位熨 疼贴、 痛敷耳 数、穴 字按贴 评摩压 分 、、 ,艾拔 记灸罐 录:: 数中肝 值脘胃
、相 神应 阙点
测穴 量位 体按 重摩 做: 好足 记三 录里
、、 耳内 穴关 贴、 压合

疏补温疏健
胃壁具有四层结构:黏 膜层;黏膜下层(属结 缔组织);肌层(平滑 肌);外膜(浆膜层)
溃疡:粘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 黏膜肌层组成,厚度约为 0.3~1.5mm。
3
消化性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幽门螺杆菌:最常见因素。 1、螺旋、鞭毛结构:黏液层中自由泳动。 2、黏液上有靶位:与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结合 ,损伤胃黏膜和黏液屏障。 3、黏附活性:黏膜细胞紧密接触→形成“触足”结构→微绒 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 4、尿素酶:水解产生氨→扰乱胃黏膜离子交换机制,H+ 向胃黏膜反渗→胃黏膜损害。 5、空泡毒素:细胞空泡变性。 6、免疫反应:机体产生Hp抗体→损伤自身免疫。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

以经常性胃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

胃疡分型: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针对溃疡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

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

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溃疡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的认识溃疡病;告诫病人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

3.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2)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禁忌肥甘厚味;禁忌过食辛、酸及易产酸食物;禁忌易阻气机食物等;禁忌寒凉生冷食物等;禁忌坚硬的食物。

(3)忌暴饮暴食,不宜过冷过热过甜过咸,宜清淡松软食物,少食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

4.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胃虚弱者,中药汤剂热服。

(3)溃疡发作期宜冷服。

5.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腕痛忽然加剧,或者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并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者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1.肝胃不和证症候:胃腕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症候:胃腕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症候:胃腕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用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切,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五)胃阴局限性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常用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观测疼痛旳部位、性质、限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随着症状。

浮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浮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用应急解决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予以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引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引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引患者采用有效旳情志转移措施,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1.观测胀满旳部位、性质、限度、时间、诱发因素及随着症状。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伴随有溃疡形成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胃疡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火上炎、湿热蕴结等原因所导致。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疡,中医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案,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脾胃虚弱型胃疡护理方案:脾胃虚弱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以温煮、煎煮、炖煮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增加消化的蔬菜水果和粮食类食物,避免过度饱食。

-调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脾胃补益:中医常用的脾胃补益方剂有六君子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益气养阴、调理脾胃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2.肝火上炎型胃疡护理方案:肝火上炎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易怒、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降火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蔬菜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肝火降炎:中医常用的肝火降炎方剂有龙胆泻肝丸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肝明目、清热泻火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柴胡、黄芩、栀子等。

3.湿热蕴结型胃疡护理方案:湿热蕴结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苦、恶心、大便黏滞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解湿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少吃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清热解湿: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湿方剂有茵陈蒿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解毒、清湿燥湿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连、黄柏、苦参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类型的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6年)。

主要症状:胃院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脱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滤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10年)。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专贝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参考《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AI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1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粘膜皱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粘膜,陈红色瘢痕期。

22期:溃疡的新生粘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粘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皖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色淡苔白;脉缓弱。

4.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

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5.脾胃湿热证:胃脱疼痛,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感口苦;恶心不适;泛酸;小便色黄短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有力。

20XX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XX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XX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XX年胃疡中医诊疗方案、诊断疾病诊断1 .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主要症状: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 性急喜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一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现症者。

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疾病分期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 期: 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中。

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证候诊断1 .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返酸;舌质淡红,苔薄白2.脾胃气虚证: 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脉弦数或脉弦。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胃溃疡(胃部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溃疡(胃部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溃疡(胃部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介绍
胃溃疡,也被称为胃部溃疡,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形成溃疡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中医诊疗方案,可供参考。

中医诊断
1.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舌质是否红绛或淡白、苔色是否黄腻。

2. 闻诊:听取患者主诉,了解其疼痛感受的性质和位置。

3. 问诊:询问患者病程、饮食惯、精神状况等,以获取更多信息。

4. 切诊:用手指或锋利的器具轻轻压迫腹部,观察患者痛觉反应。

中医治疗方法
1.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煮的蔬菜和鱼肉。

2. 忌烟酒:戒烟限酒,避免刺激胃黏膜,减少溃疡的发生和恶化。

3. 中药治疗:根据个体情况,可使用中药来调理胃气、促进胃黏膜愈合和缓解痛感。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针灸疗法: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疗程,减轻疼痛感。

注意事项
1. 遵医嘱: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疗程和用量进行服用。

2. 避免诱因:避免造成胃刺激的诱因,如情绪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总结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作为胃溃疡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合理调整饮食,忌烟酒,使用中药和针灸疗法,以及注意遵医嘱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_方案(试行)

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_方案(试行)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_0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_0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1 / 8(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1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1 / 11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

通常的来说,溃疡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

[1]一、临床表现:1、胃热阴伤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泛酸,暧气,纳差,舌暗脉弦紧。

2、气郁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3、肝气犯胃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二、治疗方法:1、加味越鞠丸,其主治消化性溃疡(气郁型)。

2、百合丹参芍药汤,其主治上消化道溃疡(胃热阴伤型)。

3、四逆散,其主治消化性溃疡(肝气犯胃型)。

三、中医护理方案:1、日常护理: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调养:应进食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无杂流食,不宜多加糖;建议多吃小米粥、大米粥等,以显著地提高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3、情志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要善于调节情志,有效转移不良情绪,要培养情趣爱好,充实个人生活,追求精神的提升以调节情志,消除情绪波动。

4、制酸法:指压阳陵泉穴,刺激时一面吐气一面压六秒钟,如此重复10次,可制酸,不会打酸嗝。

[2]5、健康指导:(1)生活作息规律:病后应注意按时作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劳逸适度,避免劳累。

(2)锻炼强身: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并通过运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提高食欲,改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病情较重者可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散步。

(3)注意保暖:胃近腹壁,没有肌肉、脂肪等的外围包裹,腹部着凉或饮食凉热失调易发生腹痛不适、腹胀、嗳气、泛酸等证,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吃冷食,尤其是早饭,不仅要吃,而且最好是热的。

(4)不要乱吃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5)精神调摄:精神情志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和加重密切相关,因此,要保存精神舒畅愉快,情绪稳定,遇事不怒、不急、不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气血平和、肝气条达舒畅。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消化性溃疡,又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它会引起胃壁或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导致病人出现腹痛、消化不良和其他不适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消化性溃疡,并促进其康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

1. 饮食调理:患者应遵循碱性饮食,限制摄入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等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肉等的摄入。

控制餐后进食过量,分餐次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饱餐。

2. 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抗酸剂(如铋剂)和抗生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时)。

患者应按时服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床位安排:患者应注意保持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作期间。

应使用柔软的床垫,并尽量保持平卧位,以减轻疼痛程度。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 心理支持:消化性溃疡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护士应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不适,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5.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溃疡切除术、溃疡修补术等。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并注意遵循医嘱。

6. 预防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危重或急需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理。

7. 教育与宣教: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人员应当进行相关教育及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以及治疗方法。

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溃疡复发的风险。

总结: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床位安排、心理支持、外科治疗、预防并发症以及教育与宣教。

胃疡护理常规

胃疡护理常规

胃疡护理常规胃疡是指因情志郁怒,肝气失达,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所致,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溃疡类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痛、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太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相当于西医学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分实证和虚证,其中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瘀阻胃络属实证;脾胃气虚、脾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属虚证。

一、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瘀阻胃络、脾胃气虚、脾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胃虚寒、胃阴亏虚。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者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3)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③胃脘痛忽然加剧,或者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并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呕血或者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4、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5、临证(症)施护(1) 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

(2) 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 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 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6.并发症护理(1) 上消化道出血①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中医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养生法门

中医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养生法门

中医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养生法门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饮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胃溃疡患者恢复健康,并提供一些养生法门,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相关的养生法门。

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方式。

中医药认为,胃溃疡的发生与人体内阴阳失衡有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要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中草药的应用、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和气功锻炼等。

二、中医护理的应用方法1.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煎煮或冲泡的方式制成药物。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枳壳、白芍和黄芩等。

这些草药有抗菌、消炎和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胃溃疡患者减轻症状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2.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适量进食。

胃溃疡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和酒精等。

相反,可以选择一些温和清淡的食物,如糖水、蔬菜和水果。

同时,胃溃疡患者应注意饮食的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3. 穴位按摩:中医护理认为,人体的穴位与内脏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胃溃疡患者,可以尝试按摩足三里穴和大椎穴,这些穴位位于腹部和背部,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消化功能。

4. 气功锻炼:气功锻炼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

对于胃溃疡患者,可以尝试一些适合的气功锻炼方法,如太极拳和五禽戏等。

这些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并有利于胃溃疡的康复。

三、胃溃疡患者的养生法门除了中医护理的应用方法,胃溃疡患者还可以通过养生来改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胃溃疡患者的养生法门分享:1. 减轻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导致胃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胃溃疡患者应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放松疗法和心理调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 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 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
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 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记录具体分值。

2.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出现呕吐或便血时
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 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
取气海、天枢等穴。

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 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 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 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暧气、反酸
1. 观察暧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 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腹时出现暧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 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 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 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1 )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

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

(二)特色技术
1.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

2. 药熨法(详见附录2 )。

3. 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

4. 艾灸(详见附录2 )。

5.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6.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7. 拔火罐(详见附录2 )。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 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 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

避免过饥过饱。

1. 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

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
山药粥、萝卜汤。

2. 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 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

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 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

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 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
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

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 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 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
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 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
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科室:入院日期:
年龄:ID (住院号):文化程度: 脾胃气虚证口脾胃虚寒证口
出院日期:住院天数: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
肝胃郁热证口胃阴不足证口其他:
医院:
患者姓名:性别:
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口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
改进意见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