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师大人文地理学真题

湖师大人文地理学真题
湖师大人文地理学真题

05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泰勒的文化定义

2.政治空间结构

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4.敞田制

5.第五产业

6谱系分析法

7.城市等级规模法则

8.感知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邦奇(W.Bunge)的人类大陆图

2.简述C.O.索尔对农业起源的推论p122

3.从佛教的传播简述佛教的主要教派269

4.简述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363

5.简述马汉海权论战略的核心思想350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程,试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试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分析人地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关系

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分析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并探讨该地

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06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人文景观

2.人口移动p89

3.和谐论

4.城市规模等级法则

5.政治整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2.简述工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简述世界宗教的分类280

4.简述汉藏语系及其地区分布241

5.简述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359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就中国人口转变模式,试分析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

2.何谓旅游资源,以你所熟悉的某一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试分析应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

3.当前我国有哪些重大问题需要协调,你认为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请举例说明

07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人地相关论

2.隔坨

3.内新月型地带

4.城市系统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人文地理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2.简述斯托福(S.A.Stouffer)的“干预机会”理论

3.简述美国殖民农业的特点及其类型的发展变化

4.简述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的主要语族及其分布243

5.简述“综合三元要素”的构成338

三、分析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分析“人地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

2.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论述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3.以你所熟悉的地区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08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5题,共40分)

1.人口转变

2.刺激扩散

3.民间文化

4.断裂点理论

5.摩霍克河谷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5题,共50分)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p68

2.简述世界小麦的分布p144

3.简述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p186

4.简述罗曼语族及其主要语种239

5.简述影响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359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3题,共60分)

1.试分析现代人地关系研究与传统人地关系研究的区别

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哪些?分析你所熟悉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这道题09年再次考了)218

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09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5题,共40分)

1、环境感知论

2、趋势面分析

3、地理人种

4、第五产业

5、断裂点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5题,共50分)

1、述人文地理学现象学分析方法的研究步骤

2、简述经济适度人口与实力适度人口的区别

3、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p179

4、简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211

5、简述科学技术对国家权利的意义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3题,共60分)

1、从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试论述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什么叫城市地域结构,以你所熟悉的城市为例,试分析该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发展的动力218

3、何谓“两型社会“,试分析两型社会与人地系统协调的关系

10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1、埃拉托色尼

2、实力适度人口

3、种植园农业

4、农村聚落体系

5、维布雷宁消费型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人口转变的日本模式p81

2、简述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p180

3、简述中国北方方言的分布及比重232

4、简述旅游地文化的要素298

5、简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行为规律p90

三、论述(每题20分)

1、依据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何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发展

2、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说明其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主要途径211

3、什么是“和谐论”,谈谈“和谐论”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11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拉采尔

谱系分类法

结构主义方法论

赫夫概率引力模式

民族宗教

二、简答(每题10分)

乡村聚落的分类193

旅游系统及其构成要素293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364

语言的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的区别253

形式文化区以及它的三个层次24

三、论述(每题20分)

郊区城市化的特征,我国郊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6 结合旅游资源与文化环境的关系,说明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文化地理的人地关系图式中,说明人地关系(此题记不太清了)

华东师范大学347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心理专硕347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0分) 1、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 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 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 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 2、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 A.冯特-格式塔 B.马斯洛-人本主义 C.华生-行为主义 D.詹姆斯-机能主义 3、王琴某年高考得了高分,在大学学习中,各科成绩也很好,表明当年的高考试题具有 A.信度 B.效度 C.自变量 D.因变量

4、下列选项属于测验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是 A.信度 B.标准化 C.效度 D.常模 5、费希纳定律的公式是(S为感觉量,K和C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A.I-KlgS B.S=RlgK C.S=KlgR D.K=SlgR 6、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A.顶部 B.中部 C.上部 D.底部 7、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是 A.双眼辐合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运动视差

8、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声波位相差别的原因是A.双耳线索 B.空间定位线索 C.单耳线索 D.两耳距离差 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整个睡眠中,梦境一般发生在 A.快速眼动睡眠 B.β 波为主的睡眠 C.δ 波为主的睡眠 D.θ 波为主的睡眠 1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11、静态广告形成某些消费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无条件刺激 D.无条件反应

12、在记忆系统中,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工作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3、语义层次网络中的基本单元是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归类 14、感知到思维的中介是 A.记忆 B.注意 C.袁象 D.想象 15、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差异的策略是A.爬山法 B.类比迁移策略 C.手段-目的分析 D.目标递归策略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01年-15年)解读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1) 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 四、论述题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02 一、名词解释(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部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而已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位商品性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15)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三、论述题(25*2=50)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005 一、名词解释(40) 1、按劳动地域分工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主导产业 4、经济地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 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 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脱产方式培养。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华师人文地理学期中期末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2003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 1.2 文化由()、()|和()三个层次组成。 1.3 第一产业指(); 第二产业指(); 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 1.5 原始宗教主要指(),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 2.5 领土 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 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 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 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 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

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 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 (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 (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 (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 (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 (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 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 (1)传染病的扩散 (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 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 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 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 分)。 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 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 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 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12分) 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12分)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 我院人文地理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是我校六个重点学科之一。 一、学科建设的概况 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1月,我校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9月28日该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省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目前已经确定106个重点基地(相当于理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校的重点基地是全国唯一与海洋经济研究有联系的基地,也是唯一的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申报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研究方向稳定――目前已经形成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逐步开拓海洋地缘政治与海洋地缘经济(海洋权益)的新方向。由韩增林、张永维、栾维新、张耀光、李悦铮、李靖宇等六位教授,和雷磊、安筱鹏等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共同组成了老、中、轻结合的学术梯队。 ●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六五"期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七五"期间《辽宁省海岛调查》、"八五"期间《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九五"期间《辽宁省集装箱运输环境研究》等国家、省、部委海洋开发方面重点研究课题十几项;完成地方政府海洋和区域经济方面研究课题数十项;主持完成《辽宁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到目前为止承担的地理学科海洋经济地理研究方向的基金课题是全国最集中的),主持完成《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的“瓶颈”与对策研究》等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的课题41项,经费总额近百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十余部。 ●建立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1981年开始招收海洋经济地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初步建立了以海洋经济地理、沿海港口城市、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等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先后培养了50余名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中有12人分别考取北大、南大、中科院地理所和日本千叶的博士研究生,还有一批毕业生分配到国家海洋局、省市计委等研究和管理机构。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陆域所承受的粮食、资源、水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逐渐把拓宽生存空间的方向转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

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是我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科研及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地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2名,其中90%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超过60%专任教师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经历。教师中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学院教师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学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空间信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智慧国土与旅游发展交叉平台、华南师范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灾害地貌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地貌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热带地貌研究室、行为地理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热带地貌》编委会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学院资料室常年订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等多种专业期刊,藏书达3万多册。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课外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然地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编著的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我院学生课外实践成果丰硕,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地理师范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华南地区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和广东省“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港澳台等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设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学院在非师范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2016年将继续实行,设地理科学类,该大类包括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在专业志愿栏中写大类名称:地理科学类及其代码。入学后,前三学期按照地理科学类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地理科学类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选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达到毕业和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扎实、技能娴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中学地理教师。主要开设学科导论、地球概论、地图学、测量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专业传

上海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4.人地关系可能论 5.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6.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7.地理中的景观术语与社会生活中的景观有什么不一样8.引力模式9.增长极10.点轴开发模式11.劳动区域分工 12.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13.人口容量14.PRED问题15.逆城市化 16.麦金德的中枢地带,世界岛,新月地带各指哪些地区17.文化区的划分依据 18.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19.民族的划分的基本要求20.认知地图 二.任选其中的六题回答 1.扶贫工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移民迁出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输入人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呢?为什么不鼓励人民战天斗地来改造自然环境来解决呢 2.某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人提出建设一座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而其他地区则规划数以几百个的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这种规划设想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主张为减少大城市的交通,住房紧张状况应严格控制人口。禁止其他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做对吗?将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4.某地区开辟了一旅游基地,经过测算门票收入在十年内收不回成本,有人认为这种开发不合理,不经济,还有人主张从区域范围看是合理的经济的,

那种观点对?为什么 5.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6.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战略中地缘战略对策7.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对比“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积极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两中战略思想的利弊 3.论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地理学主要特点 3.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 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5.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6.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二辨析 1.区位,区域,景观2.人口,人民,民族,种族3.环境,资源,能源4.实证主义,人本主义5.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6.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三解释 1.增长极 2.重力模型 3.劳动地域分工 4.逆城市化 5.行为矩阵 四.论述 1.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地理的关系 2.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战略 3.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 4.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 5.经济全球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②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 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 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共 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 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 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 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 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是可 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 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 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 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游业相关的 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 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的同时还能带 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 收入。⑤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 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 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 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 其它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必背70简答题(陈世超)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70道题=100分!)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 2015.11.07

【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2013) (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 (2)社会性——由学科研究对象所决定 (3)综合性——由学科属性所决定 (4)复杂性——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人地关系】 2.人地关系理论(2009) (1)地理环境决定论 (2)可能论 (3)适应论 (4)生态论 (5)文化景观论 (6)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7)环境感知论 (8)文化决定论 (9)“天人合一”观 3.“地”的属性(2012)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层次性和复杂性 (6)整体性 4.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 (1)人地关系的网络化 (2)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 (3)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 (4)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提高 (5)区域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5.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2010)(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6.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土地②地形③土壤④气候⑤水 (2)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2008、2013) 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 ②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③生产力水平高低 ④市场需求 ⑤交通运输 ⑥农业政策

7.工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性 (2)专业化与协作化 (3)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 (4)分布集中 8.工业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离不开能源和原材料 (2)工业集中分布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工业生产过程易于分解,易于形成众多小部门乃至生产零部件部门。(4)工业各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生产和技术联系。 (5)工业集中分布,可以产生集聚效益。 9.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 (1)就业机会多 (2)单位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少 (3)产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 (4)能源、原料消耗少,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产品成本低 10.资本密集型工业的特点(2015) (1)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 (2)技术装备程度较高 (3)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 (4)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5)物资消耗较少 11.工业布局原则(2013) (1)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产品市场。 (2)确定工业基地的合理规模,防止工业过度集中或分散。 (3)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矛盾,推动落后地区的开发。 (4)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确定各自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实现优势互补。(5)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合理布局工业。 12.工业布局类型 (1)资源型布局 (2)河湖水域型布局 (3)临海型布局 (4)临空型布局 (5)智力型布局 13.地理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工业资源的地域组合②水③土地④动力⑤原料 (2)人文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交通运输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 ③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工业布局的前提。 ④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市场需求影响工业布局。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2007年1、21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8*5=40) 1、文化适应 2、制度文化 3、人文地理学 4、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5、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 6、人口的两重性 7、伯吉斯的同心圆学说 8、罗士培的适应论 二、问答题(共110分) 1、浅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10分) 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分) 4、迁徙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史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10分) 5、举例说明形成文化区与功能全的异同(15分) 6、是以中国的某个特区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15分) 7、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举例说明区域人地管协调的复杂性(20分) 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实际,评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20分) 2008年1-20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农村聚落体系 2、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3、多核心城市 4、国际人口迁移 5、文化史层研究 6、行为地理学 7、城市景观 8、巴罗斯的生态论 二、问答题(110分) 1、试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20分) 2、试以中国的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15) 3、什么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5) 4、试以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例,说明文化扩散的形成和特点(20) 5、什么是经验主义方法论?举例说明经验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具体问题研究 中的应用。 6、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以某个特定的区域为例,说明为什 么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需要以人地关系分析为基础(20) 2004.1.11经济地理学 一、简答题:(13’*4’=52’) 1、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 3、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 4、何为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二、论述题 1、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阐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3’) 2、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的 影响。(26’) 3、何为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3’) 4、实现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应解决好那些问题(26’)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地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初试考试大纲 909 综合地理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2、行星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地壳,包括地壳的组成物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学说、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4、气候,包括大气的一般特性、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类型、气侯变化、气候资源。 5、水文,包括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水资源。 6、地貌,包括地貌的形成因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貌类型、灾害性地貌与防治、地貌资源。 7、植物,包括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植物的分布与区系、植被资源。 8、动物,包括动物与环境、动物的生态类群、动物的分布与区系、动物资源。 9、土壤,包括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的类型与分布、土壤资源。 10、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包括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11、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二)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人口、人种和民族,包括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聚落与城市化,包括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包括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语言的传播与影响、语言景现。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包括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4、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旅游地理,包括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5、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包括政治与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6、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与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