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第课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1.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请画出小树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平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参考答案】方法一出示: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去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预设生1:长方形周长=(长+宽)×2或长×2+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生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揭示课题:如果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我们怎样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利用平移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利用平移解决问题)回顾了旧知识,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方法二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的一些知识,利用我们学习的平移知识,还能解决一些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课题: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通过简单的谈话,直接揭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明了地直接导入新课。
教学例4,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
1.提出问题。
师: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师: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3.讨论交流。
师: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生1:数方格的方法。
数一数这个图形占有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生2:算一算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需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计算法则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一、回顾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均数。
二、新授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初步体验数据整理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以一当五,能正确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动态数据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
2. 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与练习。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知识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
(2)重难点讲解与练习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如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简便计算方法等,进行讲解与练习。
(3)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4. 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适时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新(Xin)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一、单元教(Jiao)学内容图形(Xing)的运动(二)P82——P89二、单元(Yuan)教学目标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Hua)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Ping)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Xiang),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Jue)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教案及反思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学习
新知
环节
2、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3、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 这幅图对称吗?
5、巩固应用P86做一做
6、总结
根据平移前后图形的面积大小不变的原则,可灵活地将不规则图形进行分割,后将图形部分平移然后与剩下的图形适当地组合,构成新的规则图形方便求解。
【教 学 过 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3、知识铺垫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平移:
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今天我们就来用我们学的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起来看看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习平移的知识。
第7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3课时 平 移(2)
【教学目标】
1、巩固熟悉平移的基本概念,掌握平移变换的描述方法。
2、学会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变化。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第七单元第3课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操作实践。
2.学生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需要加强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平移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平移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平移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第3课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学会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制作几何图案等;
-平移的距离是指图形平移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平移的距离可以通过直尺测量或计算得出。
4.平移的性质
-平移的性质包括: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平移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验证。
5.平移的应用
-平移的应用包括计算图形的面积、制作几何图案、解决实际问题等。
-平移的应用可以通过实例或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2.观察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4.交流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教具或学具,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在哪里见过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以及旋转的中心和角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动手操作教具,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方格纸上平移一个图形,或者如何通过旋转得到特定的图案。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对平面图形运动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重点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师: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例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课堂作业】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堂小结】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第5课时《平移(2)》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情景导入
1.合作探究: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有什么特点?(课件)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面积完全相等,是把不规则图形采用各种平移变换成规则图形。
2.小结:
通过平移可以把不规则图形变换成与原图形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
二、新课讲授
1.出示课本例4图
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用什么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⑴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变换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集体反馈学生的想法。
⑵然后教师讲解
如上图把不规则半圆平移后拼在右边,使原图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8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本节课学会了采取各种平移办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和周长。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89页第5、6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图形运动(二) 平移(2)。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者:年月日
执教者:年月日
增城市中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年月日课题平移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材分析重点
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教学平台、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1、先把箭头向上平移5格,具体数格方法是以某一点为
2、准。
再向右平移7格,具体以某一点为准,向右数7格,画出移后
增城市中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年月日
教
学过程(4)数请楚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格,确定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5)学生独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结方法: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能够计算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87做一做
2、完成P88的第3题
3、完成P88的第4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能够计算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不规则图形→平移→规则图形)
6×4=24(cm2)
布置
作业
课本第88页的第4题。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