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课《古诗词四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
湾
:
唐
客路青山外,
代
行舟绿水前。
诗 人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洛 阳
海日生残夜,
人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 句,被称为近体诗。律诗的 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 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 对可不对。绝句规定为四 句。
主题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词语 准确传神。
思考题:
想像一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的情景是怎样的?如果你身临 其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曲牌名
曲 小令 四、天净沙
题目 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祖。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
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 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 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 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 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 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 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
2.说一说你最 喜欢哪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与杜 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 白全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的是多么辽 阔、多么壮观的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 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 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 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课文解读 天净沙〃秋思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秋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形容悲伤到极点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 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走来一 匹瘦马,夕阳早已往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夜将尽未尽之时 进入,降临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 江面已显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到,送到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 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 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 的舒畅。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 怎样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为什么?
❖“观”
❖全诗以“观” 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 字展开,写登 山所见。
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
是想像的?
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显示了大海的 辽阔和威严
静
现实
结
(实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研习诗歌内容
❖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 路”呢?
❖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 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 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 平”?
❖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 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 春”一语作铺垫。
作者生平你曾从什么渠 道认识过曹操?你认为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观沧海》 ❖从标题看内容 ❖内容可能是什么?你能猜到
作者写了什么?
❖1.朗读《观沧海》 ❖2.解释诗意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探讨以下三个问 题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为什么?
❖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 是想像的?
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 体现“思”
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理解词意
[枯藤] 干枯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人家] 住户、农家。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学课件
D.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 萧条的气氛。
B.本诗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愤懑和不平。
C.诗人选择明月表情达意,是因为明月既能表现友谊的纯洁, 也能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希望建功立业的豪迈 情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 领全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指银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运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海水多么波涛荡漾,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萧瑟的秋风吹过,波涛汹涌澎湃。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 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大海中产 生出来的。 幸运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五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首联:
客路青山外,
旅途经过青山之外,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行舟绿水前
坐船在绿水之中行走。
颔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 岸与江水齐平,整个 江面十分宽阔
风正一帆悬
风平浪静,一片白 帆高高挂起。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课件(68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 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 古代诗歌四首
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 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你记得历史上哪些优 秀诗歌?
初读诗歌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裁各不相同,有四
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
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 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全诗伤 感的基调。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 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的啼声悲哀凄惨。 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 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 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 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 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朋
王 昌
友
李
龄
白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以及该诗的写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天净沙·秋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意象理解:掌握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典型意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诗歌情感体会:深入体会诗人马致远的思乡之情,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创作实践:学会仿写古体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课后作业:布置与《天净沙·秋思》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朗读、背诵、仿写等语文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美,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尝试创作。
在诗词创作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尝试仿写时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体诗的格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提供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们逐步掌握创作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23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两句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 待,让人顿生思乡之情。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逼真,叙事真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 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 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 目的是“观沧海”。 • “以”字可证明。 – “以”是目的连 词。
8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诗 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所思。 2、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9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27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共49张PPT)
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且听风吟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1.播放录音,听 名家范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自由朗读,展 示朗读;要求:读准 字音,声音洪亮。
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 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品味探究苑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 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 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 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 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 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 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 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 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 “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 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 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次 北 固 山 下
王湾
五言律诗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 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 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 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 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 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 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 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 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 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 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优质ppt课件)
激趣导入 总结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 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 发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李 白
激趣导入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 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后世就叫
“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 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 容没有联系。
作者对好友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激趣导入 赏析诗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4句抒情。
明月 寄愁思
想像
同情 关怀
拟人
担忧
激趣导入 总结
杨花
漂泊无定 不如归去 陪伴友人
写景
离愁别绪
子规
明月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王 湾
激趣导入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详,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 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 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 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激趣导入 疏通诗意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
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 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 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次 王北 湾固
山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作者 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前三句,18个字描写了9个事物, 这种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手法叫做白
描
版权所有-
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 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游子的 思乡之苦
版权所有-
这两首诗通过景物抒发自己 感情的抒情方式是
借景抒情
古代诗歌四首
版权所有-
“次” :停宿、停泊
版权所有-
作者 简介:
• 王湾,(
)代诗人,( )人。 洛阳 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 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 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 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 名的一篇。
版权所有-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读 欣 赏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 育着新的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 的精神.
版权所有-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版权所有-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 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 个特定的名称,第一 联叫首联,第二联叫 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第四联叫尾联。颔联 和颈联必须对仗。
•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首联)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颔联)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颈联)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尾联)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衰败、肃杀的秋色 蕴含着无限的凄凉悲伤。
描绘怎样的景色? 你的感受是什么?
版权所有-
小桥 流水 人家
幽雅、悠闲、恬静、温馨 但是
别人的家,我的 家在哪里? 烘托游子 思家之情。
版权所有-
古道 西风 瘦马
衰败、肃杀的秋色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行他乡”“跋山涉水” “路 品 途奔波” 读 欣 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正”字用得绝妙,“正”字,兼包“顺” 与“和”之意,风顺而和方可“一帆悬”。 从侧面表达作者思乡心切,希望一帆风顺, 早日归家的心有-
作者简介
• 马致远,号东篱( 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 ( )( 散曲作家 )。
• 代表作:杂剧 ( )。 《汉宫秋》
版权所有-
枯 枯
藤老 老树 昏 昏鸦
秋 思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