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2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咏史怀古诗阅读

一导入新课: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二诗文解读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

论。

1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王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3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4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王昭君因汉元帝不辨美丑远嫁匈奴,诗人因唐皇不分忠佞被贬谪。同时天涯沦落人。

诗人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语

怀人伤己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

1诗歌咏叹的史实

(1)马嵬之变: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攻破时,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军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哗变,随行将士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马嵬杂乱地长着灌木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老之感,有人提议让他吟咏一首,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

3哪几句诗写这一史实?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诗人不是客观地再现史实,而是于叙述中饱含感情。哪些词语隐喻作者的观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看法?

“徒闻”“未卜”“休”,讽刺、否定虚妄之说用典

“空闻”“无复”,昔安今危昔乐今苦反衬

“此日”“当时”,“当时”荒淫“此日”离散对比

5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句子含义: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艺术手法:用典对比

点明题旨:

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借古讽今

三总结咏史怀古诗

1含义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2 特点

(1)题目往往带有古迹名、古人名

和“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一般为:描写眼前此地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3)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情;

(4)对比,用典,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

(5)多为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①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

②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既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的借

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