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上浆(经纱上浆基本原理)
上浆(经纱上浆基本原理)
四、浆纱工序的要求
1.对浆料的要求
织造原理
浆料配方不宜过于繁杂,浆料来源充足、价格低、调浆操作 简便、退浆容易、不污染环境 浆液对经纱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成膜性、亲和性和浸透性, 具有适宜的粘度; 浆液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沉淀、生成絮状物、起泡 和发霉等; 浆膜柔韧、坚牢、光滑,有适当的吸湿性;
•浆纱过分干燥——浆膜发脆,容易破裂、落浆 •吸湿过强——易引起再粘现象,浆纱发生相互粘连,影响 织机开口,同时浆膜强度下降,耐磨性能亦差。
(6)获得增重效果及部分后整理效果
上浆(经纱上浆基本原理)
3、浆纱的基本原理
被覆: 形成浆膜、帖伏毛羽、减少纠缠和摩擦。 浸透: 使得纤维相互粘连,增加抱合力,提高断裂强力。
精 淀 粉 衍 生 物 —— 聚物—醋酸
变联淀粉、淀粉 乙烯-丁烯
酯、淀粉醚、阳 酸 共 聚 物
离子淀粉
、乙烯酸-
接 枝 淀 粉 —— 淀 粉 马 来 酸 共
的丙烯腈接枝共 聚 物 、 醋
聚物,淀粉的水 酸乙烯-马
溶性接枝共聚物 来 酸 共 聚
,淀粉的其它接 物
枝共聚物
上浆(经纱上浆基本原理)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酯、 聚丙烯酰胺、 丙烯酸酯类 共聚物
上浆(经纱上浆基本原理)
(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 细特纱:以浸透增强为主,耐磨为辅,采用较高的上 浆率 粗特纱:以被覆为主,上浆率较低些
(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 单位长度上受到机械作用次数多,则相应的上浆率要高。
(4) 织造工艺条件 织机速度、环境温湿度等。
半糊化上浆的应用实践
论文半糊化上浆的应用实践仇东群王虎扣泰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半糊化上浆是继高压上浆之后,对浆纱技术的重大创新,前者属引进技术,后者是我国自主创新。
在我国创新能力明显差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下,我国自主创新应该得到国人,尤其是浆纱界的同仁们的重视和珍惜。
我公司是在看到有关半糊化上浆报道后,感觉有一定道理,但必须实地试验,看其实际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国际纺织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不小,顺应世界潮流,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则。
积极主动推行无PVA上浆,是纺织企业顺应世界潮流的重要方面之一。
目前国际纺织市场对PVA的排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欧洲市场,绝对不允许坯布含PVA。
大家都知道PVA退浆困难,残留较多,很难降解,很多企业以前对PVA的依赖度很高,随着排拆PVA的呼声逐渐高涨,都面临着艰难抉择,甚至丧失了很多订单,逼迫大家进行无PVA上浆的探索。
半糊化上浆通俗地讲,是让淀粉在部分糊化的状态下进行了上浆,这时的浆液粘度很低,部分糊化的淀粉很容易渗透到纱线内部,另一部分尚未糊化且吸饱水分的淀粉颗粒粘附在纱线表面,当湿浆纱贴到烘筒表面烘燥时,产生高温蒸汽,使吸饱水分的淀粉颗粒进行糊化和破裂,在淀粉长链被复在浆纱表面的同时,与渗透到纱线内部的糊化淀粉相连接,成就浆纱表层获得较为理想的渗透和被复,更好地满足织造对浆纱不断提高的工艺要求。
这就涉及到所用浆料的溶解温度必须低于调浆的最高温度,所以诸如PVA、聚酯等级不洁浆料就无法被应用于半糊化上浆,所以推广半糊化上浆就是推广环保上浆。
以前推行环保上浆对织厂不能带来多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而推行半糊化上浆却能降低用浆成本,节约能源,改善浆纱操作环境,所以,我公司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与天华公司合作进行了多次试验。
我公司先后试验半糊化上浆三次,三次试验效果都不错,织机效率都很高,下机质量有提高,工厂上下反映良好,并在第三次试验,针对浆纱打慢车开出的浆纱落物增加问题,作了有效的改进,一致认为半糊化上浆新技术值得推广。
论上浆工艺致嫩的原理及操作要领
理论研究·30·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0月THEORY论上浆工艺致嫩的原理及操作要领摘要:上浆工艺是菜肴制作技术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上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菜品的外观与质量。
只有了解上浆的目的和致嫩的原理以及操作过程中需掌握的要领,才能烹制出外滑里嫩、形状饱满符合菜品要求的菜肴。
关键词:上浆工艺:致嫩原理:操作要领上浆工艺就是将经过刀工处理的烹饪原料,先用调味品腌渍入味,再加入淀粉、蛋清搅拌均匀,使原料的表面挂上一层黏性的浆流状物质,加热后,其表面糊化和凝固,形成软滑保护层的一种烹调辅助手段。
由于保护膜的形成,阻碍了原料内部水分的流失和外溢,使原料中各种氨基酸损失减少,确保原料成熟后的滑嫩和鲜美。
上浆原料的刀工处理上浆原料基本选用动物性肌肉组织为主,大块动物性原料富含肌纤维和结缔组织。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细长的细胞,呈纤维状。
纤维多由蛋白质构成,受热易收缩变性,增加了肌纤维的的韧性,使菜品质感偏老。
所以针对肌纤维含量高的动物性原料应采用刀工技术处理,把它切割成丁、丝、条、片等小型原料,降低肌纤维的长度与含量。
如牛肉切丝时,刀要横着肌纤维加工就是这个道理。
经刀处理的小型原料能扩大蛋白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就能增加原料吸水致嫩。
上浆后的原料一般采用爆炒等旺火速成的制熟方法,如果原料过大,既不利于成熟,也不便于上浆操作。
因此必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原料才符合上浆操作的要求。
上浆致嫩的原理盐致嫩。
盐致嫩就是在原料中添加适量食盐,使肌肉中肌动球蛋白出体表成为黏稠胶状,使肌肉能保持大量水分,并吸附足量水。
菜品含水量越大,质地越嫩。
操作时应准确掌握盐的用量,盐除了能增加原料持水性外,还使原料具有一定的基本味,如果口味偏重则无法调整,更无法进行继续调味,从而影响菜品的整体风味。
上浆时一般先要投入一定量的盐,并进行搅拌,使得肌原纤维中的盐溶性肌蛋白在食盐作用下经不断地搅拌而被游离出来,从而增加蛋白质水化层的厚度,提高蛋白质的亲水能力。
上浆工艺原理
上浆工艺原理将食料裹拌用蛋、淀粉调制的黏性薄浆就是上浆。
上浆部分被食料内部吸收增强其嫩度。
部分均匀分散裹附在食料外层,加热时经过糊化形成软滑明亮的胶体保护膜。
上浆的实施方法、程序以及对食料的选择都具有明确的要求。
1.适宜上浆的食材上浆的原料一般为动物的肌肉组织,主要是横纹组织。
陆生性动物横纹肌,如猪、牛、鸡等,经加工成丝、条、丁、片时可以看到一条条纤维组成的肌束,各个肌纤维由结缔网络连接,在肌纤维内充满着由原生质转化的很细的肌原纤维,这种结构使肌肉加工后不易破碎,但易于失水萎缩而老化。
水生性动物以鱼虾、鲜贝为主。
鱼肉是套叠肌状肌节结构,比较松散,易破碎。
虾肉肌纤维膜较厚,由伸、屈肌构成肌肉块,含水量大,易流失而使肉质老木或破碎。
这些原料中所含蛋白质与水是上浆工艺的关键。
与制缔一样,对上浆有直接作用的是肌原纤维蛋白质。
对上浆起重要作用的另一物质是水。
我们知道,水在原料中以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三种形式存在,而与上浆关系密切的则是不易流动水,它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之间。
水在上述原料中含量略有差异:虾肉含量最大,鱼次之,畜、禽肌肉最少。
对肌肉上浆,亦适宜选择僵持后期为最佳时机,这时肉体开始软化,肌原纤维逐渐破碎,肌肉逐渐伸长,持水性逐渐提高,原料中ATP经各种酶的作用,生成重要的风味物质IMP,其次,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部分水解成肽和氨基酸游离出来,大大改善了原料的风味。
但时间越长,则蛋白质水解产物越多,原料光泽度和持水性都将下降,从而对上浆不利。
淀粉是上浆的主要原料。
淀粉品种很多,在结构上有支链与直链之分,从来源上有豆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麦淀粉等等,淀粉的吸水性能对上浆是十分重要的。
在对同等原料上浆时,对吸水性强的淀粉添加应小于吸水性弱的淀粉量。
通常来说,以含支链淀粉量多的淀粉为好,如马铃薯粉与玉米粉。
由于淀粉颗粒内部紧密有秩序的排列,使得淀粉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而不溶解于凉水,其水溶液易发生沉淀,故上浆后的原料放置较长时间易脱浆。
半糊化节能环保上浆新技术
织之光 科 技 教 育基 金 会 , 为 了加 快 推 广 和 使 用“ 半 糊 化节 能环 保上 浆新 技术 ” 在 湖北 省襄
阳市举 办 了“ 半 糊 化节 能环 保上 浆新 技术 ” 现
化, 煮开 后保 温 3 0分 钟左 右备 用 。在 整个 浆
纱过 程 中 , 浆槽 温 度也 必 须 保 持 在 9 8 ℃ 以上
温下溶 胀 、 分 裂形 成均 匀糊 化状 溶液 , 这 种 现
度还在 继续 提 高 , 所 以淀 粉 颗粒 仍 在 继 续 吸
水膨胀 。当其 体 积 膨胀 到一 定 限 度 后 , 颗 粒
便 出现 破 裂现 象 , 颗 粒 内 的淀粉 分 子 向各 方 向伸 展扩 散 , 溶 出颗粒体 外 , 扩 展开 来 的淀粉
显, 获得了 2 0 1 3年 度 中 国纺织 工业 联合会 科
学技 术奖 一 等奖 。
现将 半 糊 化 上 浆 新 技 术 要 点 简 要 介 绍
如下 。
或少 用 P VA, 为发 展低 碳经 济创 造 条件 。 由天 华企 业发 展 ( 苏州 ) 有 限公 司 和西安 工 程 大学 共 同研 制 成 功 的半 糊 化 上 浆 工 艺 。 是 对传 统 上浆 工艺 的一 项重 大 革新 。它 是 以 无P V A 上浆 为基 础 , 采用天然高聚物, 如 淀 粉 等 完全 取代 合成 高 聚物 P VA, 将 淀 粉 浆料 调 制成 半糊 化浆 液 , 对 经纱 进 行 上 浆 。不 仅 可 以提 高 了浆纱 质 量 , 降低 了上 浆成 本 , 减少 能 源消 耗 , 更 重 要 是 解 决 了使 用 合 成 高 聚物
织物 生产
山西 纺织 服 装 2 0 1 4 . 1
电子课件-《烹饪基本功训练》-A12-3186 第五章 挂糊、上浆、勾芡基本功
第五章
4. 糊与浆的主要区别 (1) 挂糊用的是粉糊,上浆用的是粉浆或蛋清浆。 (2) 挂糊要事先调制好粉糊,再裹于原料表面,糊液不能上劲;上浆是把淀粉以及其他 用料直接加在原料上一起调拌均匀,使原料表面均匀裹上一层浆液,要求吃浆上劲。 (3) 挂糊用的粉糊一般调制较稠,原料上挂的糊较厚;上浆用的粉浆一般较稀, 原料上挂的浆较薄。 (4) 挂糊适于炸、熘、煎、贴、烹等烹调方法,用油量较多,成品特点多为松、酥、脆; 上浆适于滑炒、滑熘、煮、炝等烹调方法,用油量较少,成品特点多为软、嫩、滑。
1. 水粉浆 【原料构成】 淀粉、水、精盐、料酒、味精等。 【调制方法】 将原料用调料 (精盐、料酒、味精) 腌渍入味,再用水和淀粉调匀,浆的 浓度以裹住原料为宜。 2. 蛋清浆 【原料构成】 鸡蛋清、淀粉、精盐、料酒、味精等。 【调制方法】 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先将主、配料用调料 (精盐、料酒、味精)拌腌入 味,然后加入鸡蛋清、淀粉拌匀即可。另一种方法是用鸡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料 腌渍后的主、配料放入鸡蛋清粉浆中拌匀即可。
鸡蛋
膨松剂
• 膨松剂可分为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两大类。挂 糊所用的膨松剂均为化学膨松剂,现在普遍使用的 膨松剂是小苏打。
5
第五章
第五章
面包糠 (渣)
• 面包糠就是面包的碎屑,经挂糊后的原料再滚粘上 面包糠。
油脂
• 油脂可使糊起酥。
发酵粉
• 发酵粉又称焙粉。
米粉
• 米粉是以粳米、籼米、糯米为原料,经加工磨碎成 粉的总称。
17
二、上浆操作要领
1. 灵活掌握各种浆的浓度 2. 恰当掌握好上浆的每一环节 3. 必须达到吃浆上劲 4. 根据原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色泽选用适当的浆液 5. 注意调味程度
上浆的原理与技巧
上浆的原理与技巧原料上浆是运用一些辅助料及调味料及主料一起调拌,使主料表层裹上一层薄薄的浆液胶体的处理技术。
其作用表现在主料表层的浆液胶体受热凝固变成保护层,以保持主料的持水能力,增加原料的鲜嫩度和原料中的营养成份,并使主料成熟后形态润滑饱满。
这项处理技术就好似主料外部穿了一件外衣,因此有些地方将这种处理技术称作“着衣”。
上浆的原理上浆适用于动物性肌肉组织类原料,辅助用料是食盐,淀粉,鸡蛋,水及小苏打和嫩肉剂等。
1.原料的性质上浆为什么适用于动物性肌肉组织类原料呢?因为动物性组织结构是由模纹肌,平滑肌和心肌构成的。
它们又由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基质蛋白质组成。
其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中所含的肌球蛋白,肌动球蛋白的性质不容于水,但溶于盐溶液,它们在离子强度0.2以上溶液中可溶解,在离子强度0.2以下呈不稳定的悬液状态。
动物性肌肉组织中存在盐溶性蛋白质是上浆的基本条件。
2.食盐的妙用食盐是原料上浆中的关键辅助用料,其作用一方面是起初步调味作用,更重要的则是食盐的加入使原料中所含的肌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在盐溶液中溶解度增大,使原料表面形成一层浓度较高的电解质。
食盐又具有渗透性,利用肌肉组织中盐溶性蛋白质抽提出来,在原料周围形成一种黏性较强的蛋白质溶液,它利于淀粉的吸附,形成保护层,同时可以提高其他蛋白质的水化能力,增加原料的嫩度,改善原料的质感。
上浆的质量与食盐用量有关,用量过少,对盐溶性蛋白质溶解力度不够,周围形不成较强的黏性蛋白质溶胶,同时也影响蛋白质的水化能力;用量过多则会产生过高的渗透压使原料脱水,降低蛋白质的持水性,而使原料组织紧缩,质地老硬。
实验表明,离子强度在0.1~0.15之间最好。
3.淀粉的作用淀粉是上浆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没有它的参与,原料受热后形不成一层有效的外表保护膜,达不到上浆的目的。
上浆所用的淀粉,以含支链淀粉较多的为好。
支链淀粉具有不溶于冷水,却在热水中糊化的特性。
上浆技法详解!
上浆技法详解!上浆:烹饪专用语,指用水豆粉和鸡蛋清包裹原材料以保留其水份使其滑嫩,多用于滑炒。
在切好的原料下锅之前,给其表面挂上一层浆或糊之类的保护膜,这一处理过程叫上浆或挂糊(稀者为浆,稠者为糊)。
上浆作用1、能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是烹调出来的菜肴具有滑、嫩、柔、脆、酥、香、松或外焦里嫩等特点。
2、能保持原料不碎不烂,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
3、能保持菜肴的营养成分,使营养素少受损失。
上浆是菜肴制作技术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应用广泛,为爆、炒、滑溜、软溜等烹调方法常用的技法,适合于质嫩、型小、易成熟的原料,其直接关系到整个菜品的外观与质量。
上浆与挂糊的区别上浆和挂糊所用的原料基本相同,但从糊与浆的稠稀程度、调制方法、用途及特点等方面来看,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1、浆和糊的“浓度”不一样,浆比较稀薄,糊比较浓稠。
2、上浆和挂糊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上浆后的原料成菜后,质感细嫩滑爽,有光泽;而挂糊后的原料成菜后,酥脆或外酥内嫩。
3、上浆和挂糊适应的“范围”不一样。
挂糊一般适宜于原料体积较大,且常用于炸制的菜肴;上浆一般适宜于原料体积较小,且用于爆、炒、熘等烹调方法的菜肴。
上浆的种类1、水淀粉浆这是最普通、简单的上浆,又称粉浆或干粉浆。
主要用料是淀粉、清水,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调料拌腌人味,再用水与淀粉调匀上浆,用于普通的炒菜,比如“炒肉丝”、“肉片”等等。
2、蛋清淀粉浆蛋清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主料用调味品拌腌入味,然后加人蛋清、淀粉拌匀即可。
另一种是用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浆内拌匀,也可加入适量的油,便于原料划散。
以上两种方法,用料标准一般为:原料500克,蛋清50克,淀粉25克。
其作用可使菜肴柔滑松嫩,色泽洁白,多用于滑油菜肴,如”炒虾仁”、”溜鱼片”等。
3、全蛋淀粉浆全蛋浆主要用料有全蛋、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与用料标准基本上同蛋清浆。
《烹调工艺学》 第十讲 上浆及勾芡技术 2013优化版
①水粉浆 ②蛋清浆 ③全蛋浆
①水粉浆
a. 制作 一是直接用干淀粉与原料拌和; 二是水和生粉与原料拌制而成。 b. 运用 适宜的原料如猪肉、牛肉、鸡肉等,多用于炒、 爆、熘等。
炒猪肝
②蛋清浆
a. 制作 一是先将主料用精盐、料酒、味精拌腌入味,然 后加入鸡蛋清、 淀粉拌匀即可; 二是鸡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料腌渍后 的主料放入鸡蛋清粉浆中拌匀即可。 b.蛋清浆的运用 适用颜色浅、白色或需显现本色的主料,多用于 爆、炒、熘等。
一、勾芡的概述
1、概念 2、勾芡的作用
1、概念
勾芡——指在菜肴烹制接近成熟将要出锅前,向 锅内加入水淀粉,使菜肴汤汁浓稠,具 有一定粘稠度的技术。
2、勾芡的作用
①增加菜肴的光泽 ②能保持菜肴的温度 ③突出菜肴的风格 ④增加菜肴的粘度和醇厚感
红烧里脊
①增加菜肴的光泽
由于淀粉受热变黏后,产生一种特有的透明光泽, 能把菜肴的颜色和调味品的颜色更加鲜明地反映 出来。
①无淀粉腻味,附着力强 ②无粉质芡“澥掉” ③无粉质芡的重热效果差及焦糊现象
2、自来芡的形成原理
①胶原蛋白水解生成粘稠似芡的明胶 ②油脂的乳化作用使汤汁的浓度增加 ③糖的黏度使卤汁进一步增稠
①胶原蛋白水解生成粘稠似芡的明胶
不溶于水 胶原 明 易溶于热水,黏性较高 蛋白 长时间加热软化分解 胶 附着力强起到勾芡作用
六、淋油技术处理
1、淋油作用 2、淋入的油脂种类 3、淋油的注意事项
淋油的概念
淋油——是在菜肴出锅时淋入适量熟油。
1、淋油作用
亮芡作用 营养作用
浆纱技术的改进
三、几种新型浆纱机展示
德国 祖克
日本 津田驹
瑞士 贝宁格
德国 卡尔迈耶
1.半糊化上浆工艺
半糊化上浆工艺是 以无PVA 上浆为基础, 用淀粉等天然高聚物, 采用低温(65℃左右) 调浆和室温上浆。在浆 液低粘度(一般为5~7s) 的状态下,使浆槽内部 分溶解于水的小淀粉链 浸透到纱线内部,并使 大量淀粉颗粒吸水膨胀 后均匀地粘附在纱线表 面。当浆纱出浆槽进入 烘房高温烘燥时,粘附 在纱线表面大量吸水而 没有解体的淀粉颗粒, 遇高温蒸汽而迅速破裂, 其较长的淀粉分子链覆 盖于浆纱表面的同时, 与浸透到纱线内部较小 的淀粉分子链相连接, 便形成完整的浆膜。
2.车头卷绕部分
存在问题: (1)DPS100 调速板发出信号, 而伺服电机执行动作后, 所给定的调速 步幅或大或小, 无级变速器输出的速度可能会引起纱线张力略大或 编小, 不太稳定, 且需调整参数太多, 不易调整。另DPS100 调速板 继电器动作频率高, 也易出故障。 (2) 原PSR6 立式卷绕无级变速器锥形盘和链条, 非常容易磨损,锥形 盘磨损﹑链条拉伸后出现卷绕不稳, 引起张力波动。 (3) 整个闭环控制系统链太长, 相关电器和机械环节都较多, 任一环节 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故障, 全机无法运行。
优点:
• 1.冷上浆工艺因采用室温上浆,浆液不需加温和调浆,故 操作方便; • 2.经纱两测通过上浆辊切向表面上浆吸液量为10%~ 60%, 浆纱进烘房所带的水份少,因而供干所需能耗仅为传统上 浆的20%,故冷上浆工艺可减少纱线烘燥所需蒸汽的稍耗, 节约能源。 • 3.上浆率低,一般上浆率为2%~ 6%,可节省浆料,方便 退浆,减少污水的产生。 • 4.冷上浆的投资和流动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的热上浆工艺。 这种上浆方式与传统的上浆方式相比,上浆成本可以降低 约85%左右,可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有利 于环境保护。 • 5.冷上浆工艺方法在毛织物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但在棉织 物生产中很少使用,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2013年11月13日河南郑州1.什么是半糊化上浆?2.半糊化上浆技术为什么能增强浆料对纱线的粘附力?3.半糊化浆纱技术包含的内容?4.半糊化浆纱技术带来的优势?1.传统浆纱工艺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上浆是以“PVA+变性淀粉+丙烯酸类浆料+助剂”为主要成分,经高温或高温高压调制成水溶性浆液,然后将经纱浸入到浆液中,烘干而成浆纱。
其调浆方法是在调浆桶中使淀粉完全糊化,调浆桶中浆液要煮开并保温30min 左右,而PVA 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溶解,并且整个浆纱过程中,浆槽温度要保持在92℃以上才能满足上浆要求。
这种上浆方法调浆时间长,消耗能量大,操作繁琐。
为此,科学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浆纱工艺,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如,(1)高压上浆工艺;(2)预湿上浆工艺等。
一、半糊化上浆技术介绍2.浆纱中不能大量使用原淀粉的理由现在浆纱过程中不能大量使用原淀粉的理由有:(1)原淀粉粘度不稳定(2)原淀粉粘度过大50-60年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半熟浆工艺浆纱,后来开始采用变性淀粉浆纱。
3.什么是半糊化上浆技术(PGST上浆技术)PGST是英文Part-gelatinization Sizing Technology (半糊化浆纱技术)的缩写。
半糊化上浆技术是在煮浆过程中,通过安装在调浆桶中的糊化器,达到在调浆桶中,部分淀粉浆料完全糊化、部分淀粉浆料部分糊化,其余的淀粉处于淀粉的不可逆吸水阶段。
调浆桶里的浆液是由完全糊化的浆液、半糊化浆液和未糊化的浆液构成的混合体系。
未糊化的淀粉颗粒不可逆的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达到原始体积的50-100倍,这部分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而未糊化的淀粉在烘房烘躁时,遇到来自烘筒的热量,使这部分淀粉颗粒糊化。
由于半糊化浆液的特性,可以克服原淀粉浆液黏度过大的弊病。
二、半糊化上浆技术为什么能增强浆料对纱线的粘附力1.半糊化上浆技术“根”的理论半糊化浆液中,是完全糊化的淀粉浆液和未糊化的大量吸水体积膨胀的淀粉颗粒的混合物,形成混合的低黏度浆液。
半糊化上浆技术
半糊化上浆技术
半糊化上浆技术(Part-gelatinization Sizing Technology)是基于以使用大量原淀粉、高性能变性淀粉为主的一种新型上浆技术。
在煮浆过程中,通过一种专门的装置(半糊化装置),从而达到在调浆桶中,只有部分淀粉浆料完全糊化,其余的淀粉处于淀粉的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颗粒不可逆的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达到原始体积的50-100倍。
在浆纱过程中,糊化浆液由于粘度小,容易浸透到纱线内部,形成良好的浸透。
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而未糊化的淀粉在烘房烘燥时,遇到来自烘筒的热量,使这部分淀粉颗粒糊化,并与浸透到纱线内部的淀粉相连接,使浆膜能有效的固接在纱线表面,增强了浆膜与纱线的粘附牢度。
原淀粉由于聚合度高,在糊化后形成的浆膜和粘着力要大于变性淀粉形成浆膜的强力和粘着力,充分发挥了原淀粉的特性,同时由于半糊化浆液的特性,有效地克服了原淀粉浆液黏度过大的弊病。
半糊化上浆技术能有效节能,节能特点主要体现在:(1)调浆温度由传统的煮开变为65℃左右即可;(2)浆槽中的温度由传统的92℃以上变为常温。
以国产GA308型浆纱机为例,按每月连续生产200万米浆纱,每年1台浆纱机可节能57.9万元。
我国浆纱机数量巨大,采用半糊化上浆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半糊化上浆技术技术特点为:中温调浆,常温上浆。
半糊化上浆技术社会意义在于“节能降耗,利国利厂”。
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新技术
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新技术随着纺织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纺织品上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纺织品上浆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热能和化学物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纺织品上浆技术——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
原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黏性和粘合性。
在纺织品上浆过程中,原淀粉可以起到增稠、粘合纤维和提高纺织品质量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原淀粉上浆技术需要高温糊化才能发挥其粘合性能,这不仅耗能,还容易使纺织品受热变形。
而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则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将原淀粉在室温下半糊化,使其具备良好的粘合性能。
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原淀粉选择:选择适合纺织品上浆的原淀粉,如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2. 温水悬浆:将适量的原淀粉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形成悬浆。
3. 半糊化处理:将悬浆加热至40-50摄氏度,保持一段时间,使原淀粉发生半糊化反应。
半糊化反应可以通过测量淀粉溶液粘度的变化来确定。
4. 冷却降温:将半糊化的原淀粉悬浆冷却至室温,同时继续搅拌,使原淀粉完全半糊化。
5. 筛选过滤:将半糊化的原淀粉悬浆通过筛网过滤,去除杂质和未糊化的淀粉颗粒。
6. 上浆应用:将上述处理好的原淀粉悬浆应用于纺织品上浆过程中。
可以通过浸泡、刷涂等方式将原淀粉悬浆均匀地涂布在纺织品表面。
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节能环保: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无需高温糊化,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降低成本:原淀粉是一种廉价的天然物质,使用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纺织品质量:原淀粉具有良好的黏性和粘合性,使用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手感。
4. 操作简便: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
尽管原淀粉半糊化室温上浆技术在纺织品上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2013年11月13日河南郑州1.什么是半糊化上浆?2.半糊化上浆技术为什么能增强浆料对纱线的粘附力?3.半糊化浆纱技术包含的内容?4.半糊化浆纱技术带来的优势?1.传统浆纱工艺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上浆是以“PVA+变性淀粉+丙烯酸类浆料+助剂”为主要成分,经高温或高温高压调制成水溶性浆液,然后将经纱浸入到浆液中,烘干而成浆纱。
其调浆方法是在调浆桶中使淀粉完全糊化,调浆桶中浆液要煮开并保温30min 左右,而PVA 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溶解,并且整个浆纱过程中,浆槽温度要保持在92℃以上才能满足上浆要求。
这种上浆方法调浆时间长,消耗能量大,操作繁琐。
为此,科学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浆纱工艺,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如,(1)高压上浆工艺;(2)预湿上浆工艺等。
一、半糊化上浆技术介绍2.浆纱中不能大量使用原淀粉的理由现在浆纱过程中不能大量使用原淀粉的理由有:(1)原淀粉粘度不稳定(2)原淀粉粘度过大50-60年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半熟浆工艺浆纱,后来开始采用变性淀粉浆纱。
3.什么是半糊化上浆技术(PGST上浆技术)PGST是英文Part-gelatinization Sizing Technology (半糊化浆纱技术)的缩写。
半糊化上浆技术是在煮浆过程中,通过安装在调浆桶中的糊化器,达到在调浆桶中,部分淀粉浆料完全糊化、部分淀粉浆料部分糊化,其余的淀粉处于淀粉的不可逆吸水阶段。
调浆桶里的浆液是由完全糊化的浆液、半糊化浆液和未糊化的浆液构成的混合体系。
未糊化的淀粉颗粒不可逆的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达到原始体积的50-100倍,这部分大量吸水体积膨胀而未糊化的淀粉在烘房烘躁时,遇到来自烘筒的热量,使这部分淀粉颗粒糊化。
由于半糊化浆液的特性,可以克服原淀粉浆液黏度过大的弊病。
二、半糊化上浆技术为什么能增强浆料对纱线的粘附力1.半糊化上浆技术“根”的理论半糊化浆液中,是完全糊化的淀粉浆液和未糊化的大量吸水体积膨胀的淀粉颗粒的混合物,形成混合的低黏度浆液。
在浆纱过程中,糊化了的浆液浸透到纱线内部;大量吸水膨胀几十倍的未糊化淀粉颗粒均匀黏附在纤维和纱线表面。
浆纱进入高温烘燥时,黏附在纱线表面大量吸水而未糊化的淀粉颗粒,在遇到高温烘筒和高温蒸汽时,淀粉颗粒破裂而被覆到纱线表面,形成完整的浆膜,并与浸透到纱线内部的浆液相连接。
淀粉浆料在纱线表面形成的浆膜,除了与纱线表面的纤维发生黏结外,主要是和浸透到纤维之间的浆液发生黏结,浸透到纱线中的这部分浆液成为被覆在纱线表面浆膜的“根”,使浆膜附着更加牢固。
被覆在纱线表面的大量的原淀粉由于聚合度高,内聚力大,形成的浆膜比变性淀粉形成的浆膜强力更高,充分发挥了原淀粉浆料的特性。
半糊化上浆工艺的机理如图所示。
2. 原淀粉聚合度大,对纤维之间的粘合力大3. 原淀粉聚合度大,形成的浆膜强力高1.半糊化浆液的调制方法半糊化上浆技术是只有部分淀粉完全糊化,而其余的淀粉仅处于吸水膨胀阶段,所以调浆过程中浆槽浆液温度必须低于淀粉的糊化温度,调浆桶中温度控制在55℃左右为宜。
调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半糊化浆纱技术包含的内容在调浆过程中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调浆桶内的淀粉乳液加温到45-55℃; (2)开启糊化器,使糊化器内的淀粉乳液糊化。
糊化器内的浆液温度明显高于调浆桶淀粉乳液的温度,巨大的温差及压力使淀粉乳液快速从糊化 器的底部进入,从糊化器上部溢出,完成糊化过程,形成了循环;(3)随着糊化器开启时间的增加,糊化淀粉的比例增加,浆液黏度逐步 提高,当浆桶黏度达到工艺设定值,糊化器自动关闭,完成半糊化浆液调 制。
调浆桶浆液糊化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两个方法进行: ①通过量糖仪测定浆液的折射率;量糖仪测试淀粉浆液中淀粉糊化比例 的原理是根据淀粉糊化前后对光的双折射原理。
②通过漏斗测量浆液流动的秒值。
2.半糊化浆纱工艺参数选择 半糊化浆纱工艺参数包括压浆力、浆纱回潮率、含固量等。
(1)压浆力偏小掌握,尤其是在压浆辊硬度大的情况下 这是由于半糊化浆液粘度下,压浆力大,上浆率不能保证(2)含固量偏高掌握 半糊化浆液的性质不同于全糊化浆液的性质,上浆率小于浆液的含固量。
(3)回潮率偏大掌握半糊化上浆采用的是以淀粉浆料为主,适宜高的回潮率有助于提高淀 粉浆膜的塑性。
同时可以降低烘房的热负荷,减少能源消耗。
四、半糊化上浆技术中需要回答的问题1. 半糊化上浆技术为什么能解决传统浆纱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 2. 半糊化上浆过程中,淀粉能否在烘干过程中糊化?1.半糊化浆纱与全糊化浆纱表面形态的比较试验方法:分别调制完全糊化浆液和半糊化浆液各一桶。
在浆纱机 上分阶段提取浆纱样本。
第一阶段:浆槽与第1烘筒之间第二阶段:第1烘筒与第2烘筒之间第三阶段:第2烘筒与第3烘筒之间第四阶段: 第3烘筒至下轴前半糊化浆液各阶段浆纱表面淀粉颗粒情况半糊化浆液1(浆槽-第1烘筒)半糊化浆液2(第1-第2烘筒)半糊化浆液3 (第2-第3烘筒)半糊化浆液4 (第3烘筒-下轴前)上述照片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半糊化浆液中存在未糊化淀粉颗 粒;二是在未经烘筒烘躁时这些淀粉颗粒未能糊化,以颗粒形态存在。
在经过第一烘筒后,大部分未糊化淀粉颗粒已经糊化,经过第二烘筒 后,浆纱表面已经没有残留未糊化的淀粉颗粒。
这说明经过烘筒烘躁 后,浆纱上未糊化的淀粉颗粒能够完全糊化。
左、右图分别是半糊化和 全糊化浆液上浆后浆纱表面放大5000倍的情况。
原纱、半糊化浆液浆纱、全糊化浆液浆纱截面图原纱半糊化全糊化由由上上图图可可以以看看出出,,原原纱纱中中的的纤纤维维之之间间存存在在较较大大空空隙隙,,二二种种浆浆纱纱中中纤纤维维之之间间浸浸慢慢了了浆浆料料,,对对纤纤维维的的粘粘附附 起起到到了了预预想想的的效效果果,,两两种种浆浆纱纱工工艺艺都都很很好好的的完完成成了了浆浆纱纱的的任任务务。
半糊化浆纱工艺与全糊化浆纱强力对比半糊化工艺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方差 变异系数(%)全糊化工艺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方差 变异系数(%)断裂强力 F (cN)301.31 351.00 174.00 23.54 7.814断裂强力 F (cN) 289.52 329.00 255.00 15.98 5.52伸长 L (mm)38.774 45.454 7.354 4.614 11.894伸长 L (mm) 41.41 50.10 30.754.31 10.41断裂强度 P(cN/tex)15.54 18.094 8.964 1.214 7.804断裂强度 P(cN/tex)14.92 16.95 13.14 0.82 5.49伸长率 E (%)7.75 9.08 1.46 0.92 11.90伸长率 E (%) 8.27 10.01 6.14 0.86 10.39半糊化浆纱工艺全糊化浆纱工艺五、应用实践产品规格:C18.5×18.5×508×252×201(C32×32×129×64 79″)3/1斜纹;18.5tex(32S)棉纱是低捻度针织纱,织造有一定难度。
(1)半糊化上浆浆槽不加热,调浆温度低,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2)浆纱性能明显提高,增强率提高8.7%,减伸率降低48.7%;(3)用浆成本降低,干浆单价降低15.9%;(4)织机效率与含PVA的全糊化浆相同。
产品规格:J11.8×11.8×587×354×160 (J50×50×149×90 63〃);T/C13.1×13.1×512×315×160(T/C45×45×130×80 63〃)浆纱配方为:PR-Su、原淀粉、KF、抗静电剂,无PVA试验结论:采用半糊化浆纱技术,织造效率与工厂正常生产效率一样.半糊化上浆工艺跟踪表产品规格:67″OE32S×3240D/120×80六、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特点(1)半糊化上浆工艺是以无PVA上浆为基础的。
用天然高聚物,如淀粉等完全取代合成高聚物,不仅可以减少退浆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更解决了生产这些合成高聚物而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淀粉是靠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这一增一减显示出了半糊化上浆工艺对环境和气候都具有重大意义。
(2)采用半糊化上浆工艺,调浆温度只需控制在55℃左右,这样可以节约煮浆所需的蒸汽及相关能源。
(3)即使大量使用玉米淀粉,遇到暂停输浆时也不会阻塞输浆管道。
(4)浆槽实行室温上浆(传统工艺必须在高温条件下上浆),节能、改善生产环境。
(5)由于浆槽温度低,可延长上浆辊及压浆辊的使用寿命。
(6)只需掌握调浆过程中淀粉的糊化程度,就可以很容易的控制浆液浸透和被覆的比例,通过改善被覆层的质量,提高浆纱耐磨性能和毛羽的伏贴。
(7)浆液质量稳定,剩浆不凝冻,可长期保存不变质,提高用浆效率。
(8)浆料种类减少,真正实现了配方少组分、多功能,原料采购、储存和管理更方便。
配用常规淀粉,用浆成本进一步降低,为进一步实现浆纱工序零排放创造条件。
半糊化上浆现场七、结论总体来看,半糊化上浆技术是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是对传统浆纱工艺的一次革新。
我们对半糊化上浆技术的特点总结为十六个字:中温调浆、常温上浆、节能降耗、利国利厂!加快这项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是在纺织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之一。
中国纺织联合会已将该项目列为2013年重大推广项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