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远 眺湖面景色,看到了湖水浩瀚,水天相接, 描绘出洞庭湖壮丽阔大的景象。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
气蒸:一作“气吞”。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 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懂诗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 城阙:指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这里代指蜀州。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 故称“三秦”。
译文:(从)三秦辅卫的长安城,遥望蜀州,只见风烟弥漫。
首联属“地名对”,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一近一远 、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 面。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
景 人正直。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读准停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j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读懂诗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 湖:此指洞庭湖。 平:与岸齐平,写出了洞庭湖水多。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诗歌主旨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意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 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也勉励朋友勇往直前、乐观向上,迎接美好的新生活。同时, 也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积极旷达的胸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王勃,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这是他写下的一首送别诗。
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化尽儿女悲酸之情,转化为大丈夫的慷慨之气。
诗一开篇就是一幅极为精工的‚地名对‛,将一个壮观的景象展现给读者。
‚城阕‛指长安,宫门前的望楼叫阕。
‚三秦‛言陕西一带。
项羽灭秦时曾分秦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气势雄伟,点出了送别之地。
第二句的‚五津‛指的是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后泛指‚蜀川‛,点出了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首联的意思就是:长安的城池宫阕被辽阔的三秦所辅卫,透过迷蒙的自然烟云纵目遥望蜀川一带。
这既是点明了送别之地,也微露了伤别之意。
为下文的‚离别‛‚天涯‛的诗魂的托出埋下的伏笔。
接下来的两句文思迭宕。
诗人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此联以散调承之。
‚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
好象是在说:跟你离别的意绪啊!……怎么说呢?唉!我们同是为了作官而远游他乡的人。
这中间的略一停顿,又一转折,把王勃欲送好友杜少府离秦赴蜀而感叹依恋却又无可奈何的离别意绪表现得十分自然准确。
这是情感的第一层流转。
但是,诗人的胸襟毕竟是开阔坦荡的,他没有让这种淡淡的伤感长驻,立即回勒收束,颈联推开一步,从构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影响和启发,让意绪骋怀畅想,含激励、挚诚、热望于一炉。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文:与你分别心中有无限情意,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的人。 情感:用相同的宦游处境宽慰友人,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知识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字子安,诗人,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少府”是县尉的别称,杜少府将要到蜀 州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写下这首诗。该诗一改古送别诗中的 悲凉凄怆之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精讲 城阙①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课下注释:①城阙:指长安。②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③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 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
行的留恋、慰Biblioteka 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趣。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身边。 修辞:对偶、对比、夸张。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也表达 了诗人乐观旷达的心态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译文: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情调,表达出乐观、开朗、豪放 的情怀,成为朋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唐诗三百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优秀课件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秋”
“自古逢秋到 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 “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 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 普遍文化心理。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 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名句默写
1、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3、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 永《雨霖铃》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人们一 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正所 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 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 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
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饮酒饯别 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
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 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下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延
伸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拓 展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肆部分
2024/10/24
20
课文小结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 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24
17
课文精讲
此联为什么成为送别诗中的名句?
• 这两句诗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黯然销魂的伤感、低沉 的感伤基调,表现出豁达、乐观、豪放的情怀,给人 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课文精讲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三级 四级
五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4/10/24
22
此句安慰杜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 此句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 达的胸襟。
课文精讲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 样挥泪告别。
课文精讲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固然悲伤,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 年男女一样 别泪沾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 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的乐观豁达和对
一洗过去送别诗中的悲苦之情,字里行间体现 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要。 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歧路:分手的路口。
尾联以旷达的胸怀、情深意长的幽默口吻作结, 劝慰对方。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 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 沾巾。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 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 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比邻:近邻。
这句既有惜别之意,也有宽慰之情,他提出了友情和 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是永恒的,是无处不在的,是 不受时间和 空间限制的。因而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 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 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 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 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 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 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 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 之态。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 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 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 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 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6.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 含哲理的理解。 •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 7.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 这两句直抒胸臆,以幽默口吻劝慰对方要豁达地对待离 别,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豪迈旷达(爽朗 乐观)的惜别之情。 • (“无为”意是不要、无须。“在歧路”照应了题目中 的“送”。“儿女’字面意是指年轻的情侣。)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 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 •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无为”:不要。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 恳劝慰之情。 • 8.作者在尾联劝慰友人不必作儿女之态理由是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 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 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B
(十)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词曲赏析
之律诗
•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 • •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回顾关于律 诗的知识。
• 五言律诗。 •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 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 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 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 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 “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 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 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 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 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 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 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 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 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等奖优秀课件 (共27张PPT)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读准字音:
城阙
què
五津
jīn宦游人歧路来自huàn 天涯qí
yá
读准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出诗味: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注释】
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辅: 拱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 的景象。五津:即白华津、万里津、江 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以五津泛指蜀 川。津:渡口。
目标导航: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 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 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 友情的珍惜。
作家点击: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 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 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 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 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 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 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 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 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 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 人口。
【译文】 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滚,望 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
【赏析】
“三秦”点明送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 赴任之地。运用借代的修辞,勾勒两处的地 理环境。“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 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 了全诗旷达的基调。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49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请不要在分手 的岔路口,像 无为在歧路②, 儿女③共沾巾④。 恋爱中的青年 男女一样,泪 落沾巾。
内容理解: “歧路”再次点明 送别之意,以豪迈 之语相送,再次劝 勉友人不必感伤。
重点注释
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 指长安。②歧路:岔路口。③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 女。④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城阙辅三秦①,
的雄伟景象,意境雄浑阔
风烟似乎能
风烟望五津。
大。“望”字联结秦蜀两
望见岷江上
地,仿佛拉近了两地之间
的五个渡口。
的距离,表达出了诗人对
友人的深情厚意。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我同您此时都
内容理解:诗人
与君离别意, 怀有惜别的心 用处境相同、感情一
同是宦游人。 情,因为我们 致来劝慰友人,显现
古诗词曲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49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 文学常识 2 写作背景 3 重点注释 4 作品主旨
5 理解探究
文学常识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 荣)人,唐代诗人。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少府”,在唐朝是 对县尉的别称。有个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 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诗。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内容理解:首 三秦辅卫着长安, 城阙辅三秦①,透过风烟似乎能 联即事写景,点明
送别的地点、友人 风烟望五津。 望见岷江上的五
的宦游之地,流露 个渡口。
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21 古诗三首
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21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按照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赞美。快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1 古诗三首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21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赞美梅花的诗句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 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 的精神品质。
21 古诗三首
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从这 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21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按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快 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1 古诗三首
说说诗句后两句的意思,再想 想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课后第2题)
21 古诗三首
率领 轻装快速的骑兵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想要
落满
诗意: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 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21 古诗三首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1 古诗三首
“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 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在岐路: 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 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 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 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 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 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 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 城 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 湿 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
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 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参考翻译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 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 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 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 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 王勃、卢照临、杨炯、骆宾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 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 定基调。
qu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 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是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 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 会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
huàn
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 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 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王勃(唐)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3.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
诗句分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代灭亡后,项羽将关中地 区分成雍、塞、翟三个王国,故称“三秦”。 五津:即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 津等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祝你一路顺风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 敲痛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 挤痛送别的人们 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 却不肯说出口
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 却不敢说出口 当你背上行囊 卸下那份荣耀 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 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当你踏上月台 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 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
译文: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 怎么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第一句和第二句描写景物 特点上 有什么不同?
明确:城阙 、三秦、风烟、五津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
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画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 什么?
明确:没有,描写了这两个地方的 地形和风貌。
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和好友杜少府站在 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在张望一下蜀州的方 向,举目望望,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 中了。
诗句分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君:这里指杜少府。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 背井,辞别乃是别中之别。
译文: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 做官的人。
颔联,劝勉友人,不做哀伤之别,同时也是 自勉,既蕴含着诗人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 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诗句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靠近。
译文: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 边就好像近在咫尺。
名句赏析
尾联:一反送别时的哭哭啼啼、缠绵悱恻的 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该诗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 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 态度。
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 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 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 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 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 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 大。
律诗8句分4联 分别为: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教学过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听朗读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颈联,是全篇的中心所在,也是千古传诵 的名句。
这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 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 挚深厚的情感。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 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 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 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诗句分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要做。 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离别的地方。 儿女:青年男女。 译文: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 哭啼啼,沾湿配巾。
1.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 3.完成讲学案的课后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jiὰng) 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 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 (xí)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州参 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 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 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 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除本文外, 《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