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一、概念题
1.危机
答: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其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者。不同种类危机的共同特点:①危机具有威胁性。危机的出现或者发生,可能会对个体、组织或者社会的基本目标和价值;②危机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对于当事人或者决策者而言,危机的出现往往出乎意料,留给决策者做出反应和决策的时间十分有限。决策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③危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危机的发展,也有其周期;④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危机的发生固然有其因果性和阶段性,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类的有限理性,危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⑤危机具有新闻性。危机往往成为新闻媒体追逐报道的热点,因此也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⑥危机具有效果的双重性。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把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新的机遇。
2.公共危机(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央财大2009年研)
答: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弭负面影响。危机的种类很多,一般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危机,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公众利益,需要国家公共部门介入处理,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它可以是人为因素诱发的,也可以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可以是生产性危机,也可以是自然性危机,如“非典”、禽流感等流行疾病。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3.公共危机管理
答: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危机管理的任务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处理事故、控制事态、协调关系和重塑形象。公共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的特殊类型,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二、简答题
1.当下,社会风险的新特征有哪些?
答: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中,社会风险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1)风险的扩散性与影响的全球性。贝克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中,风险的影响和后果具有扩散性,会超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他说,在风险社会里,“占据中心舞台的是现代化的风险和后果,它们表现为对于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的不可抗拒的威胁。不像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与工厂相联系的或职业性的危险,它们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团体,而是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种全球化跨越了生产和再生产,跨越了国家界线。在这种意义上,危险成为超国界的存在,成为带有一种新型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非阶级化的全球性危险”。今天,一国内发生的危机可以蔓延出国境,造成国际影响,同时,国际上发生的危机也可能传播到一国境内。所以,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具备一种宽广的国际视野,需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密切的合作。
(2)风险的不可预知性。作为工业化的产物,现代风险不仅有着全球化的趋势,还有
着不可预知的特征,这对人类在风险问题上的预测预警能力及处置干预能力提出了挑战。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思维也存在着各种盲区。许多风险和危机是防不胜防的。一些公共危机的发生概率虽小,但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害。因而,我们在强化防范意识的同时,需要具备可以综合性地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和实力。
(3)风险的人为性。在人化的环境中,自然灾害的过程可能是自然的,但其成因或后果却是社会的。因而,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
(4)风险的平等性。风险使承受者平等地分摊风险的结果,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发密切,呈现出某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方面,人类必须同舟共济、彼此合作、共担风险。
2.公共危机的特征有哪些?
答:一般而言,公共危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突发性和紧迫性。公共危机往往是平素积累起来的问题、矛盾、冲突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在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后的突然迸发。它看似偶然的,实则是必然的。公共危机的发生需要应急管理人员在紧迫的时间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迅速调动可以掌控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地应对,以便控制事态发展和消除不利的后果与影响。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微杜渐。同时,我们要贯彻“藏富于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以便在开展应急社会动员时能够迅速调动起应对危机的有效资源。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急需求会积聚膨胀;公共危机过后,应急需求会突然缩减。一般来说,一个理性的政府不会在平时储存过多的应急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是,如果我们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社会动员机制,就能够实现公共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不确定性。公共危机从始至终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人们很难根据经验对其发展方向作出常识性的判断。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的交织与互动,不断地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型公共危机,而且这些危机都显示出不确定性的特征。公共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就有可能产生“涟漪效应”,进而产生次生、衍生灾害。因此,在危机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经验决策的基础上,注重科学决策,发挥危机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今天,我们面对的公共危机往往是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很强。危机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却是与危机管理组织宽容的组织文化分不开的。
(3)危害的易扩散性。公共危机可能会使社会公众在健康、生命和财产方面遭受重大的损失,干扰、破坏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甚至使政府的合法性面临挑战。而且,公共危机往往会突破地域界限,向更广范围的地理空间扩散。在许多情况下,公共危机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直接危害,也会引发次生灾害,形成一个灾害链条,这就使得构建一个防范和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网络变得很有必要。
3.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要求:不仅要强调事后的响应与恢复,更要强调事前的预防;不仅要强调单灾种应对,也要强调多灾种的综合应对;不仅要突显政府的力量,也要体现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力量的组合。所以,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公共危机管理要以预防为第一要务,要实现预防与应对相结合,因为,即使是成功的应对处置,也难以完全消除公共危机的全部影响。
(2)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公共危机管理要突显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避险、再抢险,因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