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磁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5df68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场的定义、磁感线、磁通量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性质,包括磁场的方向、强度、分布等。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等。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定义和磁感线讲解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理解磁场的存在。
介绍磁感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 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磁场强度,分析磁场的分布规律。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安培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讲解洛伦兹力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理解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 磁场应用实例介绍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磁场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探索磁场的性质和作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成果展示。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六、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电磁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电荷等,自然过渡到磁场概念。
优秀教案磁场教学设计模板
![优秀教案磁场教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bbfe5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磁场的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磁场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磁场现象,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磁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什么是磁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回顾旧知:回顾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为学习磁场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概念。
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了解其测量方法。
3. 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讲解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让学生理解磁场线的特点。
4. 磁场线的应用:分析磁场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强调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磁场相关的资料,了解磁场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必修三磁场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f9b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b.png)
高中物理必修三磁场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磁场的概念:请学生描述磁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2. 讨论磁场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磁场的基本性质:场强、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等。
2. 磁场的产生规律:安培环路定理、比奥-萨伐尔定律等。
3. 磁场的计算方法:根据磁场的产生规律,计算通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应强度。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测量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
2. 实验二:利用右手定则分析磁场中的力和方向。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练习题:解答相关的计算题目,加深对磁场性质的理解。
2. 讨论问题:就磁场对电荷和运动电荷的影响展开讨论,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五、概括总结(5分钟)
1. 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磁场性质,扩展研究。
七、反思与评价(5分钟)
1.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磁场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磁场](https://img.taocdn.com/s3/m/3369c0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6.png)
优秀高中物理教案磁场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磁场力的作用规律和磁场线的表示方法。
3. 掌握磁感应强度和磁场中的磁力计算方法。
4.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 能够应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和特性2. 磁场力和磁场线3. 磁感应强度和磁力的计算4.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磁场的兴趣。
2. 提出学习磁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步:学习磁场的概念和特性1. 讲解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介绍磁场力和磁场线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步:学习磁感应强度和磁力的计算1. 简要介绍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磁场中物体所受的磁力及其计算方法。
第四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引入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第五步:课堂练习和示范1. 安排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第六步:作业布置和拓展1.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2. 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磁场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展开,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力的作用规律、磁感应强度和磁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磁场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磁场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9962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7.png)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磁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磁场的产生规律和磁场线的性质;
3. 熟练掌握磁场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4. 能够应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磁铁、铁屑、磁力计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磁场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对磁场的兴趣,如电动机、电磁铁等。
第二步:讲解
1. 介绍磁场的概念和特性;
2. 讲解磁场的产生规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 解释磁场线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步:实验
利用磁铁和磁力计进行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验证磁场相互作用的规律。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磁场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讨论磁场中的相关问题并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步:巩固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七步: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磁场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场的概念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高,为他们在未来
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磁场的教案
![磁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0c1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磁场的教案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一、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
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 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m.huzhidao. 着广泛联系。
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
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
1820 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
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问: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直导线、硬纸板、细铁屑、直流电源实验过程:①使直导线穿过一块硬纸板②给导线通电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④轻敲硬纸板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直线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安培定则,具体内容是:右手握住导线,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问:直线电流的磁场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一系列的同心圆)问:这些同心圆有何特征?(内紧外松)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环形导线、硬纸板、直流电源、细铁屑实验过程:①把环形导线穿过硬纸板②给导线通电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④轻敲硬纸板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环形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握住环形导线.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环中心周线上的磁感线的方向问:螺线管可以看成由多个环形导线组成,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如果把它看做一个条形磁体,那如何判断螺线管的N极?(拇指的指向是条形磁体的N 极)《磁场》教案篇二本文是关于介绍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的范文,老师们参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了,一起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高中必修3物理磁场教案
![高中必修3物理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8b4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3.png)
高中必修3物理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磁场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式。
3. 能够应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磁场的产生与磁性材料。
3. 磁场的力和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
4.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
三、教学重点1. 磁场的产生。
2. 磁场的基本规律。
3. 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受力情况。
4.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验或示例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存在和特性。
2. 讲解:介绍磁场的产生、性质和规律。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磁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磁场的特性。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规律。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学工具1. 实验装置:磁铁、磁场测量仪等。
2. 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和示例。
3. 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和复习。
六、教学反馈利用课堂讨论、小测验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思考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规律及其应用。
八、教学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磁场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今后学习磁场的高级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科版物理磁场教案
![高中教科版物理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7aa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2.png)
高中教科版物理磁场教案
1. 理解磁场的概念及特性;
2. 掌握磁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3. 能够解决相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的产生、磁场的作用。
教学难点: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线的特性。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实验器材:磁铁、铁砂、指南针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实验展示磁场的存在,并引出磁场的概念。
二、磁场的概念(10分钟)
1. 解释磁场的概念;
2. 讲解磁场的特性和性质。
三、磁场的产生(15分钟)
1. 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
2. 介绍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环路定理。
四、磁场的作用(20分钟)
1. 探究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规律;
2. 讲解洛伦兹力和磁场对导线的作用。
五、实验操作(15分钟)
1. 观察磁场对铁砂、铁针和指南针的作用;
2. 使用磁铁对实验材料进行操作,体验磁场的特性。
六、归纳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念。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磁场的概念、产生和作用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磁场的理解。
通过导入、归纳总结和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磁场优秀教学设计
![磁场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cc6b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d.png)
磁场优秀教学设计磁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高中物理课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3. 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4. 了解与磁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
教学活动一:引入磁场概念1. 首先,我会通过实物示例和图片展示磁场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一根磁铁和一些小磁铁片,展示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吸附现象。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接着,我会请学生阅读相关的教科书内容,了解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然后,我会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
例如,什么是磁场?磁场有什么作用?磁场有哪些特点?教学活动二:磁场表示方法1. 我会使用示波器和磁感应仪等实验装置来演示磁场的表示方法。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示波器上的磁感应强度图像,并解释图像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磁针在不同位置上测量磁感应强度,并制作磁力线图。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理解磁场的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三: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1.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然后,我会向学生介绍安培力的概念,并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2.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安培力秤测量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磁场强度和线圈形状等实验条件,观察受力的变化规律。
教学活动四:与磁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1. 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磁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例如电动机、电磁感应和磁共振等。
然后,我会请学生就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2. 接着,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磁场应用产品。
例如,他们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电磁铁或电动风扇。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磁场的应用。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磁场》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磁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ff3d5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磁场》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场的概念、特性以及磁场的基本规律,理解磁感线、磁通量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并能运用安培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对磁场规律的理解。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选择题:针对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设计选择题,巩固知识点。
-计算题:结合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设计计算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实验报告:根据课堂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二)讲授新知
1.磁场概念:
-磁场定义: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中存在的磁力作用场。
-磁感线:用磁感线形象地表示磁场的分布,讲解磁感线的特点和性质。
-磁通量:介绍磁通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磁场规律:
-右手螺旋定则: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判断方法,举例说明。
-安培环路定理:推导安培环路定理,通过实例解释其应用。
-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的推导及应用。
-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讨论方向。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5篇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f8ecc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7.png)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5篇高二物理磁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三、教具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 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 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 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 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由此得出结论: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三)小结本节内容和布置作业五、说明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高二物理磁场教案篇2一、教学简析1.教材分析: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86d6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a.png)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 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能够运用安培力定律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力线、磁感应强度2.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性质、磁感线的绘制方法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4. 实验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特点。
3.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磁场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磁场概念:讲解磁场的定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等基本概念。
3.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性质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绘制磁感线。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安培力定律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磁场和磁感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磁场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存在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并调整了教学方法。
1. 针对学生对磁场概念理解不深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增加了磁场实例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知磁场,提高对磁场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磁场讲稿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磁场讲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77138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9.png)
高中物理磁场讲稿教案设计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出磁场的定义及特点。
2. 可以展示一些与磁场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磁场的产生与性质(15分钟)
1. 简要介绍磁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磁场的特点。
2. 讲解磁场的方向、大小和磁力线的概念。
3. 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们看到磁场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磁场的作用与应用(15分钟)
1. 介绍磁场对物质的作用,如磁力、磁场力等。
2. 讲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磁场的变化与力的方向(10分钟)
1. 讲解磁场的变化对物质的影响,以及力的方向的确定。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们掌握磁场的变化对力的影响。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小结。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们对磁场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5分钟)
1. 布置一些与磁场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2.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外探究,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磁场的讲稿设计,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磁场名师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磁场名师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0613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6.png)
高中物理磁场名师讲解教案课题:磁场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磁场的力线形状和磁场的作用;3. 掌握磁场中磁力和磁场力的计算方法;4. 能够应用磁场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2. 磁场力线的特点和方向;3. 磁场中的磁力和磁场力;4. 磁场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磁场力线的特点和方向;3. 磁场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磁场中的磁力和磁场力的计算;2. 磁场力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吸引物体的实验现象引入磁场的概念,并向学生提出磁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20分钟)1.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2. 磁场力线的特点和方向;3. 磁场中的磁力和磁场力;4. 磁场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三、示范和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磁场力线的实验和计算磁场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加深他们对磁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练习和检测(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习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检测,检验他们对磁场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五、总结和讨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澄清疑惑和加深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磁场力计算的方法,提高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磁场优质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磁场优质教案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4a0e6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e.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方向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磁场的分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磁场线的分布和方向。
教学难点:1. 磁场线在空间中的分布特点。
2. 磁场对电流和磁性物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磁铁、电流表、导线、电源等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性物质,如磁铁、指南针等,引导学生思考磁性的来源。
2. 提问:磁性的本质是什么?磁场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能使放入其中的磁性物质受到磁力的作用。
2. 磁场的性质:a. 磁场对磁性物质的作用:磁体周围的磁场能使磁性物质受到磁力的作用。
b.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可以用该点的磁场线方向表示。
c. 磁场的强弱: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强弱可以用磁场强度表示。
三、课堂练习1. 解释磁场、磁体、磁性物质的概念。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能使磁性物质受到磁力的作用。
四、实验演示1. 磁铁在磁场中的运动。
2. 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
2. 强调磁场对磁性物质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磁场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磁场线是如何表示磁场分布的?二、新课讲解1. 磁场线的概念: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曲线,曲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曲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2. 磁场线的分布特点:a. 磁场线是闭合曲线。
b. 磁场线不相交。
c. 磁场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进入南极。
三、课堂练习1. 解释磁场线的概念和分布特点。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磁场线是闭合曲线,且不相交。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789f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d.png)
一、高中物理磁场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 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了解磁感线在磁场中的分布特点。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的基本定律分析磁场问题。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2. 磁感线的绘制3. 磁场的基本定律4. 磁场实验5. 磁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磁场概念,让学生回顾磁体的性质。
2. 讲解磁场的方向和大小,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本质。
3. 教授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4. 讲解磁场的基本定律,如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定律分析磁场问题。
5. 开展磁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6. 结合实际例子,如磁悬浮列车、电磁铁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或讲解不清楚的地方。
4.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存在困惑或质疑。
5.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6.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磁感线绘制和磁场定律应用的能力。
3.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磁场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高中物理磁场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磁场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52fb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高中物理磁场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熟悉磁场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3. 掌握磁场的作用规律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
1. 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2. 磁场的产生方式
3. 磁场的作用规律
4. 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材
2. 演示用的磁铁和铁条
3. 实验仪器,如磁力计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引入磁场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磁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应用。
二、讲解磁场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2. 说明磁场的产生方式和磁场的单位
3. 展示磁场的特性和规律
三、进行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磁铁对铁条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感受磁场的作用。
四、讲解磁场的作用规律(15分钟)
1. 介绍磁场对电荷的影响
2. 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和洛伦兹力定律
3. 探讨磁场在电子设备和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与讨论(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学生对磁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六、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磁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磁场》教案共3篇
![《磁场》教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8be4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f.png)
《磁场》教案共3篇《磁场》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
2.了解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磁场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2.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3.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磁场的知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准备1.课件、PPT2.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3.以磁场为主题的实例题和案例六、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通过一组有关磁场的实例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注意磁场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磁场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会受到磁场的影响?2.知识讲解(1)定义:磁场是由电荷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磁效应的表现,是一种物理量,与电荷运动相关。
(2)磁力线磁力线是描述磁场的工具,它们是磁力的矢量表示。
磁力线的性质如下:a. 磁力线始终指向磁场的方向b. 磁力线不会交叉,始终呈封闭曲线c. 磁力线密集程度代表了磁场强度。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用B表示,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感线的区域内磁通量ϕ的比值。
(4)安培定则以右手法则或者洛伦兹力公式,通过电流、电荷、磁通量等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磁场中电荷、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5)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描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3.实验环节通过给学生展示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的运用,体验并验证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运行原理、MRI的成像原理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磁场的运用。
七、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授课,基本完成了磁场相关的知识学习任务。
不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磁场》教案2课程名称:磁场课程时间:2课时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概念、特征和产生方式。
《磁场》教案【优秀8篇】
![《磁场》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84424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9.png)
《磁场》教案【优秀8篇】《磁场》教案篇一一、__思想“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
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本节课的__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新课教学【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 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4. 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了解不同物理现象及规律中的相似或相近的物理本质。
并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2. 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3. 在电流磁效应学习中,采用科学研究方式,还原物理规律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磁现象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为了自身价值的提升,为了民族的强大,也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勇于担当,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3、通过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4.通过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和
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的基本特性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以小魔术引入:大家思考:地球仪为什么能够悬浮在空中?
学生思考并回答:
磁悬浮列车与磁现象有关,请同学们列举日常生活中与磁现象有关的实例?
学生一一列举。
(我国古代与磁现象有关的实例)
新课学习
一、磁现象
我们把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
叫S 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 极。
思考:磁体与铁质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那么磁极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遵循怎样的规律?
学生回答:
当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发生转动。
小磁针与条形磁铁有没有接触啊?那么条形磁铁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是靠什么来传递的呢?
学生回答:
二、磁场
磁场看不见,也摸不到,但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回扣一下地球仪悬浮的小魔术。
地球仪之所以能够悬浮就是因为磁体之间通过磁场产生力的作用。
思考: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力也是通过场的作用发生的?
学生回答:
那么电和磁之间有没有联系?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有一位物理学家果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那一位科学家?
学生回答:
三、电流的磁效应
思考:结合两大定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具有怎样的特点?学
生回答:
假如你是奥斯特,你在当时纵向力的影响下,你坚信电流具有磁效应,你来做这样的研究的话,你会把小磁针放在哪个位置?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重温一下当年奥斯特的发现之旅:教师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
下面我们看奥斯特实验是如何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注意事项介绍:闭合电键,
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
小磁针发生转动,说明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学生回答:
这个过程中,电流跟小磁针有没有接触?那么电流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是靠什么来传递
的呢?
磁场。
磁场存在于电流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伟大的发现,给我们物理学掀开了新的一页,PPT 展示:
很多物理学家都给它很高的评价:PPT 展示:
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重大意义!
小组讨论:
1、通过奥斯特研究电流的磁效应历程,你从奥斯特身上学到了什么?
2、是什么原因导致奥斯特经历了17 年才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你从中体会到了
那些经验教训?
小组讨论,发言。
磁体和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大家思考:电流对小磁针作用过程中,小磁针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你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奥斯特实验现象我们能直观的看到小磁针对电流作用力吗?
学生回答:
那么磁体对电流到底有没有力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电
流间
的相互作用
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磁体与磁体间有力的作用,电流与磁体间也有力的作用,那么相互靠近并彼此绝缘的电流间有没有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那么电流间到底有没有力的作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并做
演示实验。
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磁体
磁场
磁体 小结: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学生总结,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地磁场
我们让小磁针转动,最终小磁针静止时始终指南北方向,把小磁针放在地球的其他位置也是这样,在奥斯特时代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猜想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地磁场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地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关系?
2、什么是磁偏角?它是固定不变的吗?
3、还有那些天体具有磁场?
PPT 展示地磁场的知识:
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回顾一下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结:
教师总结: 电流
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