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问题

合集下载

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整改与完善

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整改与完善

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整改与完善一、引言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事件和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的暴露,揭示了银行业公司治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本文将围绕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整改与完善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与意义公司治理是指通过明确的权责关系和规范的管理程序,确保公司以透明、公正的方式运行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一个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加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三、银行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银行的治理结构存在单一的机构设置,缺乏相应层级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2.董事会独立性不足:一些董事成员的独立性不足,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影响了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信息披露不透明:一些银行对于关键信息的披露不够透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

四、整改与完善的措施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构,包括监事会、董事会和高管层,以形成相互制衡和监督的机制。

2.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提升董事的独立性,减少利益冲突问题的发生。

确保董事会成员的任职资格和专业能力。

3.推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全面、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企业财务报表和重要业务信息,确保投资者和股东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

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

5.加强股东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股东的权益保障和利益分配的透明度。

6.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五、展望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整改与完善是推动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提高,银行业公司治理将成为银行业重要的任务之一。

各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确保银行业能够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为经济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缺乏透明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治理水平,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2.1 权力过于集中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公司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这导致了决策过于主观和个人化,容易产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2.2 决策缺乏透明度部分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相关信息不对外公开,缺乏有效监督。

这给了一些内部人员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机会,可能导致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并损害国有企业的利益。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相对而言较为僵化,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3.1 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推动企业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加强决策程序的透明度,明确决策的公开和公正原则,有效防范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

3.2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要求国有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信息披露,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

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关键信息的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完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激励。

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国有企业治理相关的法律文件、公司章程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董事会:指国有企业中负责决策的集体机构,由公司股东选举产生,并负责指导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

5.2 监事会:指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由股东选举产生,独立于董事会。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五大问题调查结果“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

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这个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做了一个概括。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的组建和开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开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缺乏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程度严重失衡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开展程度严重失衡。

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开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开展和其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效劳。

(三)产品效劳创新缺乏目前,通过为广阔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参谋等中间效劳,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

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缺乏,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信誉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话题的理解与认识。

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建立良好的声誉,并增加股东和员工的信任。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推动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概述1.法律框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

2.董事会: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决策、监督和指导银行的运营管理。

3.监事会:监事会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确保公司利益得到最大化。

4.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1.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在履行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保证持续稳定盈利。

2.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决策机制较为灵活,适应于小型银行的特点。

3.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市场化,更加注重股东的权益保护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1.董事会独立性不足:一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独立性不够,存在利益输送和内外交易等问题。

2.内控机制不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风险管理不到位。

3.股东权益保护不够:一些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股东对银行的信任度下降。

五、改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1.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减少利益冲突,确保董事会能够有效履行决策和监督职责。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特性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监管、投资者及服务客户等各方来说都是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治理模式及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不同的治理结构、治理政策及机制,通过有效分配职权、激励利益、考核绩效、维护投资者权益、实施监管等措施来改善商业银行的决策制定,确保商业银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规范有效的管理。

它是商业银行决策秩序的基础和指导,是保障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1.法定实体性:公司治理机制要遵循政府有关政策和法律,确保公司法定程序正确。

2.责任自律性:公司治理需要有责任心和自律性,健全自律机制,控制由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及管理层等商业银行的内部主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3.分管责任性:公司治理应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董事、经理及其他管理者等分管责任架构,实现分管责任,分散风险风险。

4.可行性:公司治理机制要贴合商业银行经营实际,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建立内部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策略1.学完善治理框架:建立更加严格的董事会治理框架,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各自的职责,限制管理层权力,保证董事会有效行使全面监督职权。

2.强公司治理激励:建立以行为为基础的治理激励结构,通过激励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的绩效,加强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的一致性,保障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监管,建立健全双重治理机制,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落实反洗钱与反腐败等监管措施,保障商业银行合规经营。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应对相关调查报告

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应对相关调查报告

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应对相关调查报告1. 引言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挑战2.1 利润压力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利润压力的挑战。

低利率和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了银行利润率的下降。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冲击,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挑战。

2.2 资本充足率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风险。

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这意味着在面临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资本来承担损失。

这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系统性风险。

2.3 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一直是一个问题。

存在着政府干预、利益诉求不一致以及内部控制不严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决策的缓慢和效率的低下,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管理挑战。

3. 应对措施3.1 提升盈利能力为了应对利润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资产质量和减少不良资产来提升盈利能力。

其次,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增加盈利能力。

最后,银行可以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3.2 加强资本管理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股本或债务融资来增加资本。

其次,银行可以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最后,银行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风险和加强内部控制来降低资本需求。

3.3 改善公司治理为了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银行可以加强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其次,银行可以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减少利益冲突和内部失控的问题。

最后,银行可以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4. 结论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利润压力、资本充足率和公司治理等问题。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公司治理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不仅关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营,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深入思考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松散,治理职能分散,权责不明。

二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容易产生腐败、浪费、低效等问题。

三是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发挥不足。

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国有企业中的监督职能不够强,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不科学的现象。

四是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操作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手段。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权责不清、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层滥用职权,将国有资产用于个人私利,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监事的权责,强化公司治理的法律约束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公司治理法律法规,确保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运作程序,防范权力滥用、腐败和浪费现象。

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健全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强化其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科学性和合法性。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现代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第一,领导人选拔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选拔往往存在着政治干预、人事任免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一些不适任的领导人进入企业,并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建议建立完善的领导人选拔机制,注重绩效考核和市场化选聘,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进入管理层。

第二,董事会功能不够发挥。

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应该发挥好战略制定、风险管理等职能,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董事会成为了名义上的机构,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权力和独立性。

建议加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改革董事的报酬机制,提高董事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监管不到位。

监管机构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有限,导致监管不到位。

建议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和法律运营。

第四,股权管理混乱。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股权管理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混乱和争议。

建议建立完善的股权管理制度,明确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边界,规范和完善股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第五,利益主体关系不协调。

国有企业往往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员工、股东等。

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往往不协调,导致企业的决策和运营受到干扰。

建议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加强与政府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现代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领导人选拔机制、加强董事会的功能发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股权管理制度、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
之一。

然而,监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策来提高监管能力和效果。

问题一:监管标准不统一。

监管标准不同,可能导致银行在不同监管机构审批过程
中遭遇不同的结果。

这不仅会浪费时间和资源,而且也会增加合规成本。

对策:加强各级
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监管标准的统一和一致性。

问题二:内部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管理和制度风险,如内部腐败、洗钱和
恐怖主义融资等,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暴露,影响银行声誉和资产价值。

对策:加强制度
建设和管理,规范银行内部人员行为,增强合规风险防范体系。

问题三: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不足。

一些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问题,如政策缺
乏适应性、实施困难等。

这会导致监管政策遭到银行的绕道、规避或擅自解读,从而对监
管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加强监管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和实施效果。

问题四:监管信息不透明。

监管信息对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至关重要,而一些监管信
息的透明度不高,会影响银行和公众的信心。

对策:加强监管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公布各
类监管信息,加强与银行和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商业银行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环节。

加强监管标准制定、内部管理风险管控、监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监管信息的透明度等,有利于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
持续性。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简介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然而,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其长期稳健发展。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机制,它能够确保银行愿景的实现、客户利益的充分保护以及内部运作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经历了从国家机构管理到法人治理、职业经理人治理等几个阶段,现在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已经趋向完善。

法律法规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必须遵循上级有关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等。

董事会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机构之一。

董事会的成员应当具备高度的职业经验和商业素质,负责商业银行的决策,并确保商业银行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

监事会监事会是商业银行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银行的内部管理及决策的合法性、合规性,确保决策符合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

高管层商业银行的高管层是银行日常运营的决策层,负责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管理,带领团队制定业务战略和营销计划,确保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符合监管要求。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的业务涉及各种金融交易,如贷款、储蓄、汇兑、证券投资等。

为了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应当确立风险管理的机制。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信用评级、流动性评估、市场风险评估等,以降低银行的各种风险。

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制定各种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商业银行应当对客户开展的业务进行审慎的授信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防止贷款风险;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体制,保证银行运营风险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说 。工作 人员 的薪 酬结构 还 比较 简单 。 大 多是 发奖 金的 短期激 励 , 乏 中长 期 的期 缺 权 、 红制 度 , 分 导致 了商 业银 行领 导 或 管
理 者 行 为 目标 短 期 化 。商 业 银 行 的 董 事 会
打 分判 断, 然后 根据事 先准 备好 的评 分标
制 衡 作 用 ,往 往 只 注 重 财 务 方 面 的 监 督 。 实 际 的 问 题 是 商 业 银 行 对 内部 监 督 重 视
产 比率 . 突显 自己的业 绩。 而 当 中长 期贷 款 遇到偿 还 问题 时, 接任 高 营却 不承 担前 任领 导 的责任。
6风 险 评 估 能 力 薄 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 业 银 行 公 司 治 理 中 的 若 干 问 题
1大 股 东 滥 用 权 力 . 国 有 股 一 家触 大 造 成 了股 东 滥 用 权 力 的 现 象 。 商 业 银 行 改 制 上 市 后 。 家 作 国
银行 有信 息 不对称 行为 , 存款 者 有搭便 车 的思想 . 乏监督 银行 的积极性 。 缺
状 趋 势 分 析
世 界 金融危 机爆 发 , 中国 商业银 行 使 受到 了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国家注 意到 商业
商业 银行 的外 部 治理 机 制 没 有来 自 资本 市场 、 品市 场 、 权 市场 等 外部 约 产 债 束 。商 业银行 占有 的市 场份 额偏 大 . 有着 国家信用 的隐性担保 。 商 业银 行受 到市 使 场 竞争 的压 力偏 小。 由于股 权相 对集 中。
重要 因素 。伴 随着外 资银 行 的市场 竞 争 。
我 国商业银 行进 行 了一 系列的 重 大改革 .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第一篇: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新型国有企业不断产生。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这在股份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出资者众多且分散,因而出资者难以像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那样直接经营管理公司,而代之以公司治理结构,即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作出的权利安排。

具体而言,它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阶层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托管给公司董事会。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结构,在其授权范围内经营;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选举产生董事会的同时,为了保证董事及经理人员按其意志合理经营,还选举产生监事会,以期其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经营、投资分配等。

显然,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权利要素各自具有自己的权利重心和权利边界,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与监督权,四权分立,三会一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公司化的改制进程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制度性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认识,才能改进和完善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促进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资本市场不健全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存在上市公司少,市场容量小,不规范等问题。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存在问题——民生银行案例分析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存在问题——民生银行案例分析

生银行的公司治理缺陷进行分析 , 并且提 出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 有 效 的利 用 资源 。 是我 们 看到 民生银 行 形 成 的激 励约 束机 制 似 但 治理 改革的一些建议 。
二 、案 例 分析 乎 并 不 完 善 ,其 激 励机 制更 加 像 一 把 为高 层 人 员加 薪 的 保护 伞 .
[ 键词 ]商业 银 行 关

公 司治理 改进 建 议

引 言
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未能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4 从 民 生银 行 的 激 励 约 束 机 制 来 看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20 0 7年 ,中 国 民生 银 行 因 为 某 些违 规 事 件 受 到 银 监 会 的 调
三、对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 通过对 民生银 行的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可 以看到 ,我国商业银
发 生 .但 是在 我 国 的现 实情 况 下 股权 太过 分 散 可能 会 导 致 一 行 的公 司治 理 机 制还 存 在 多处 待 完 善 之处 ,需要 在 以后 的运 营 当
公司治理的概念是 所有者 、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 间
“ 运动 员 ”又 是 裁 判 员 ” 。而 这种 情 况 出现 的原 因我 们 可 以从 以 形 成一 种 相 互 制 衡 结 构 ,所 有者 将 自 己的 资 产 交于 董 事 会 管 理 .
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拥有雇用 .奖惩高级人员权 ,而高
行公司章程中Biblioteka ,我们可 以看到 ,该委员会并没有这项权力 这种
做 法 明显 属 于 越 权 行 为 , 而且 做 出 该 奖 励 决 定 的 人 员 大 多 既是
下 几 个 方面 加 以分 析 。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在业务中需要注意安全,规避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要坚持“效益,安全,流动”的原则。

本文分析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绪论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的结构颇受关注,甚至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都特别重视。

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结论是: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创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成本;而良好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给银行的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 自有资本金不足资本,即自有资金,这是银行业务在风险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法》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中国的国有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金融部门分配信贷资金、专项资金及利润返还。

由传统结构改革受吃“大锅饭”的影响,之前银行只是注重服务,商业意识少,利润枯竭,回报可想而知,这表明之前的自有资金只能依靠财政拨款。

(二) 资金自给能力不强,营运周转困难在各级银行评估的主要是存款、贷款的指标和任务,收息收入的贷款,没有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只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减少风险的任务,这要考虑自身的运作效率,出现注重贷款、轻视存款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贷款增多,存款减少这一恶性循环。

陷入长期贷款的一些银行效益差,导致资金紧张,有时占用汇兑差额,经常靠借钱渡过难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经营性现金流的周转是比较困难的。

(三) 盲目追求揽存数量,忽视资金成本前几年,各银行在执行从紧的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代理,运用组织存款拓展业务,以缓解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增加现金流量周期,这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以赢得更多的钱,或公开或暗地里提高存款利率,违反利率政策,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地拉存款,使用贷款利率接近或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人为增加资金来源的成本,损害国家利益,这不仅影响了银行业务的会计核算,并反复养大了一些储户或企业财务人员的胃口。

银行行业整改报告加强公司治理建设

银行行业整改报告加强公司治理建设

银行行业整改报告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其中公司治理不规范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为了加强公司治理建设,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银行行业的整改与发展。

二、整改现状分析1. 公司治理问题在现有的银行行业中,公司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高管层过于强调短期利益,缺乏对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考虑。

其次,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功能不够健全,高层管理人员过于集中决策权。

此外,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备,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

2. 影响与后果这些公司治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首先,高管层的短期利益导向容易导致银行过度追逐利润并忽视风险,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其次,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高层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出现腐败与权力滥用问题。

此外,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备容易导致操纵市场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出现,给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带来损害。

三、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建设,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制衡。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高层决策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高层决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

2. 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3. 促进公司治理的信息透明银行应加强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财务状况和风险信息,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公司治理不规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惩处。

4. 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一、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特征:一是公司是法人企业;二是公司是由一个治理结构来管理的。

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取代古典企业,最深刻的原因是借助于内部管理的协调比市场自发的协调带给企业更高的效率。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是规范经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表明,在公司众多的利益关系者中,由谁来控制公司,由谁决策,由谁执行,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公司经营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的最大化,还应考虑同公司利益相关的职工、债权人及经营者的利益,这才是现代公司经营的目的。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二、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1、董事会存在的问题首先,董事会的构成不合理。

我国董事会成员构成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一是股权代表的构成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很少有小股东代表;二是董事会人员构成既存在内外董事比例失调的现象,也存在内部董事过多的情况。

我国国有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大多是党政干部,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往往合一,常常是一班人员两个机构,董事会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其次,董事会的产生不规范。

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推选,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

而我国的股份公司往往由政府控股,政府主管部门借助在公司控股的地位,把公司董事会作为安排干部的场所。

这样,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在事实上有悖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

最后,董事长与董事会、总经理的权限不清。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长、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职权作了明确的划分,规定董事长行使职权主要在董事会内,未得到董事会的授权,董事长不得脱离,更不能超越董事会擅自行事。

总经理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而事实上,一些董事长不能按法定授权进行有效工作,没有解决好自己在公司的角色定位问题。

同时,还应该注意,我国多数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在“兼任”的场合,是作为董事长来行使职权,还是作为总经理来行使职权,应该有明确的划分,不能因为一身兼任就混淆二者的权限。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权 力滥用和违规操作。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长期 稳定发展。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监管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对国有 企业的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的资 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确 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比较研究
将同行业或同地区的企业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实践和改进空间。
04
评估结果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识别影响 绩效的关键因素。
非财务绩效分析
探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 系,揭示潜在的竞争优势。
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根据治理结构指标的评估结果,提出 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灵活 、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1 2 3
股权结构单一
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家股占比较大 ,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这导致公司治理结构 不够合理。
董事会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存在缺陷,如董事会成员任 免、薪酬激励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董事会的决 策效率和独立性。
防止利益输送
防止国有企业在决策和执行过程 中出现利益输送问题,加强对权 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
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提高国有资 产的运营效率,推动国有企业实 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专业、多元化的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 ,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应多元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人本管理欠佳,激励措施亟待全面恢复和加强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产中采用的多种激励措施一度发挥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对涌现出的“双先”、“劳模”,不仅给与广播表扬、佩戴红花、上光荣榜、颁发奖状等形式上的肯定和鼓励,而且在人事档案、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与了切实的物质奖励。

从而,使每一位干部员工视荣誉为生命,奋力工作,积极争取;使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及其一个部门的“比、学、赶、帮”蔚然成风,一个个“双先”、“劳模”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并由此克服了种种难关,使得各项艰巨任务圆满、超额完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单位只顾抓业务,而放松或丢弃了在人本管理中具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激励措施。

不少单位或部门一味强调绩效考核、经济奖罚及其“末位淘汰”,长期不进行综合评比、不评先、不表彰。

比如某商业银行省、市分行会计部门,近三年来对各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其营业网点按照文件评比、推荐的会计、财会监管工作等“先进”,虽然有时还进行了反复的确认,但最终是成大海,杳无音信,不仅.没有下文确认、会议表彰,更没有颁发证书和奖金。

个别行有时评了也只是单方面的业务先进,不开表彰大会、不颁发奖状、奖品,只是兑现一下绩效工资或下个表彰文件了事。

选出的“先进”业绩不入人事档案,不与提拔任用挂钩,更有甚者不什么样的“先进”照常下岗、照样被“淘汰等等。

凡此种种极大地打击和伤害了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争先恐后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广大员工人人自危,干一天算一天,时刻准备着、盼望着内退或买断。

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全行的规范操作、安全营运及其有效发展。

因此,各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对此给与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须尽快恢复和利用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人本管理:首先,各级行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业务评比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积极开展各类切切实实的综合评先工作,评出的先进不仅是阶段性、单项任务完成好,而且在政治、思想、品德及其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有先进性体现。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稳健经营和社会发展。

然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权力过于集中。

国有商业银行中高管层和董事会的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主要由董事长和部分高管层掌控,导致了银行的运作和发展缺乏多元化和民主化。

二、内部监管不到位。

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内部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和信誉度有待提高,导致了监管缺失和内控失灵的问题。

三、股权管理存在漏洞。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管理存在漏洞,银行股东中存在政府、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机构,导致了权责不清、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董事会组织架构建设。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主席、独立董事等职责,提高董事会的议事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二、提高内部监管机制的效力。

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机制的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内部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股权管理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应完善股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股东的权利和责任,优化股权结构,提高银行的股东治理效
率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但可以通过完善董事会组织架构、提高内部监管机制的效力和完善股权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进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促进银行的规范化和稳健经营。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内部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核心,其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层级。

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决策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审议企业的财务报告等重要事项。

监事会是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情况,并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监督。

经理层是国有企业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董事会的决策和监事会的监督。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由国家委派或者股东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是最重要的监督机构,其成员由股东会选举产生。

经理层由董事会任命,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1、权力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过于集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董事会主席兼任经理层的职务,导致企业决策和执行权力过于集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决策往往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的情况。

2、内部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的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往往是由企业的高管或者国家委派的官员担任,难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往往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使企业难以有效地实施内部监管。

3、缺乏市场化机制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市场化机制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问题摘要: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但其公司治理仍存在诸多缺陷。

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治理结构随着中国农业银行IPO的进行,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

自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国有商业银行在遵循‘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上,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了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加入WTO之后,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其中公司治理的制度建立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全球金融危机也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前者指商业银行的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协调和制度安排;后者还包括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存款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关系的协调。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9年9月颁布了动口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to。

从世界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正式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概念,并初步规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标准。

此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

当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及其分析框架对于商业银行究竟是否适用。

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普遍认为,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具有许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与一般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较大的不同。

1、资本结构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企业相比,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比重明显较低。

例如,现行的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最低要求是达到8%,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负债比例可以高达90%以上,实际上很多银行的现实状况便是如此。

在这种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其中主要靠吸收存款。

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高于一般企业。

由于债权人一般不主动参与商业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商业银行虽然时刻处于高负债的运营状态,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却缺少一般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和控制,使得商业银行债权人治理机制失效。

此外,如果出现破产风险,银行股东只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其余大部分损失将由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承担,这使得银行股东和高管层利用短期行为损害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因此,我们在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时,要重点关注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问题。

2、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人、监管者与商业银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一般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分析股东、董事和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商业银行的债权人、中小股东处于信息劣势,无法有效的对大股东和高管层进行约束。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特殊产品且具有高风险性,这些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普通的有形商品更为严重,使得存款人和监管者处于信息劣势,外部监管的作用被削弱。

二是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信贷等货币产品的质量在短期内难以观察,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较一般企业更难以评价,存款人或股东难以察觉,造成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比一般企业的治理机制弱。

3、监管的特殊性金融部门是经济的核心部门,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与一般行业不同的是,银行业的风险具有传染性,能够波及整个经济系统,一旦银行业出现危机,对国民经济将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

尽管各国在不同时期对商业银行监管的范围和力度不同,但由于银行运行的脆弱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各国政府都积极的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且监管制度通常都十分严格。

银行监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保护存款人利益,以及防止银行系统风险的产生。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管制行为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弱化了银行的法人治理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带来的股权多元化特征对银行公司治理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股改上市后,作为银行的所有者,股东拥有表决权、对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选举权、对公司经营状况的知情权和监察权、剩余索取权等诸多合法权利。

股改前产权不明晰所造成的委托人缺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将公司法人财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则作为商业银行的法人代表将日常经营权委托给经理层,治理主体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大体形成。

随着股权的多元化,非国有股东能够对国有大股东形成制衡,降低国有大股东的非理性行为;股东主体的明晰,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明确了风险承担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预算软约束的状况,政府以其出资额对国有商业银行承担有限责任,从而促使银行经营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

此外,实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措施也为国有银行带来了许多积极效应,如制衡国有股东,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产品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等。

然而,股份制改造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股改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依然是国有产权一股独大,不但原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可能产生国有大股东侵犯广大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新代理成本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政府持股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发展观点与政治家观点。

政府股东的发展观点认为,政府持股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控制,而且可以增加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从而有利于银行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发展。

政治家观点则认为,国有银行的政府股东往往追求个人政治目标,政治家的多政治目标与多重委托代理等问题导致了国有银行经营效率低下。

笔者认为,政府股东带来的是积极还是消极影响,需要辩证的来看。

政府持股银行多大的比例最合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当前,中国仍处在转型时期,法制环境、资本市场都不成熟,为了集中分配资源、宏观经济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政府作为国有银行最大的股东,时常对银行经营实施干预。

应当认识到,在我国,政府作为银行最大股东的地位需要保持一段时期,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逐渐稀释的过程,以避免股权退出给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带来巨大震荡。

目前国内较流行的观点是,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现阶段最合理的选择。

当股权过度集中在政府手中时,广大的中小股东无法发挥公司治理效用,容易造成政府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产生新的公司治理问题。

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让其他拥有较多股份的股东向董事会、监事会派出成员参与公司治理,可以有效解决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利益。

在我国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尚不完善的环境下,股权的适当集中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这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1、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很多领域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第一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05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正式签署了关于引资与合作的协议。

根据该协议,美国银行将分两个阶段认购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并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向中国建设银行提供战略性协助.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仅仅处于借鉴和模仿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初级阶段。

从操作层面来看,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多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低于10%,这样低的持股比例无法对其构成参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激励,董事会席位的缺少也使得境外战略投资者在重大决策上没有决定权,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效果正受到质疑。

2、童事会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各自行使相应的职能。

其中,执行董事是指在银行担任除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或主席以外其他职务的董事;非执行董事是指不在银行担任除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或主席以外其他职务的非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指不在银行担任除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或主席以外其他职务,与银行及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影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从实际运作来看,董事会成员之间的职责定位模糊,童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协调也不够顺畅。

独立董事作为外部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本身是健全治理结构的良好制度。

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聘请的独立董事大多为学者或行业知名人士,他们平时自身工作繁忙,对银行的内部事务介入较少,甚至参加董事会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

银行聘请的国外独立董事则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不够了解,这些都妨碍了独立董事的有效运作。

3、监事会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监事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监事会的职能界定不明晰,部分职能与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职能重叠;监事会对外部董事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其作用被削弱.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引入了职工监事,其比例约占监事会的30%,但绝大部分职工监事往往在本银行中担任中层以上职务,其普遍代表性还有待加强。

4、党委会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背景和经济环境,决定了穿三会一层”(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外,党委会在我国国有银行决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不同于西方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一个很大区别。

例如,由于党管干部引发而来的党委会具有国有商业银行人事任免的决定权,党委会成员与决策层人员重合,甚至出现党委会代替董事会进行重大事项决策,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由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

这样的现实使得如何正确看待党委会在银行决策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完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之一。

四、公司治理优化的对策建议1、调整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基础。

国有股权的一股独大虽然在经济发展初期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深入,政府作为绝对控股股东所引来的所有者缺位、效率低下、过分干预等弊病逐渐凸显出来。

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国有股权不可能也不应当在短期内完全退出,而是让政府持股比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要实现这一点,应当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实现国有大股东及国有法人股逐步减持,逐步实现股票全流通;引进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相对具备更专业的投资以及监督管理水平,在参与银行公司治理时比分散的中小股东更能获得激励,同时其积极地参与银行决策也解决了中小股东往往只能用脚投票的问题;增加决策层人员持股比例,利用股权激励降低代理成本,使银行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