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教学设计
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张成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诗歌节奏和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在听范读、学生自主朗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能背诵并默写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参与,体悟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观沧海》这首诗学生在学完《龟虽寿》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对曹操这个人有了初步理解,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求;深入了解曹操,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做一个像曹操一样有雄心壮志、博大胸怀、远大抱负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报复,背诵与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并赏析诗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歌激趣,课前热身
(一)快来猜一猜:播放经过剪辑的林俊杰的《曹操》几句歌,让同学们先听后猜歌曲的名字。
在学生猜出《曹操》后,随机出示曹操的图片,进行下一环节。
(二)曹操知多少:
教师谈话:对于曹操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可介绍曹操的简介、诗歌以及故事。
分别找三个学生从不同方面交流。
生1:介绍曹操的简介。
如: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
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生2补充: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生3:背诵曹操的诗歌《龟虽寿》
背诵曹操的诗歌《龟虽寿》
附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生4:讲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附: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
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
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
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
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二、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官渡之战后袁绍残部逃到乌桓,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
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
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
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
三、听诗歌范读,注意字音与节奏。
1、学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字,并划分节奏。
2、指名生交流汇报批注结果。
3、师出示字音与节奏。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诵读大比拼
1、让学生初读诗歌读准字音与节奏
2、组内互读诗歌,读懂诗意并分组展示。
3、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1)教师点拨:这首诗反映作者怎样感情?要读出这种感情需要什么样语气和语调。
(2)先自读体味感情。
(3)指名生回答并找出相关诗句,再读一读。
(4)生点评
4、诵读大比拼。
(1)先找两名学生比赛,再分小班比赛朗读诗歌,评出读的最好的个人与小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讲诗意。
五、思维碰碰撞:
(一)屏幕出示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诗人观看的地点是什么?曹操“观沧海“在什么季节?
2、诗中哪两个词写了海水?它们有什么不同?
3、曹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并加以赏析?(可从修辞、内容、情感、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
(二)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班内展示。
师总结:第一题明确:“观”;碣石,秋。
第二题明确:“水何澹澹”写出碧波荡漾时海面;“洪波涌起”写出波涛汹涌时的海面。
第3题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见后面板书设计)
第4题明确:正面描写博大情怀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可从多角度;从内容上写出这四句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从情感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从意境上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从写法上采用夸张地手法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等。
侧面描写是三至六句景物描写。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
六、梳理知识树:
1、请1-2名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诗进行归纳整理。
2、教师总结: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七、展示大舞台:
1、同桌互背。
2、指名生背诵诗歌。
3、找学生根据背景音乐,学着曹操样子有感情背诵诗歌。
教师寄语:陈涉少时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曹操虽然53岁了,但是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博大胸襟;同学们,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将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回荡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
好好学习吧,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八、作业:中考衔接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九、板书设计:
观看: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
沧听:秋风萧瑟
博大的胸襟
与宏大抱负海想:日月之行星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