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教学设计(教案)《观沧海》教学设计(教案)
STEAM与创客教育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而不断深入的语文教学改革对
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初中语文古
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观沧海》为例,为大家讲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诗歌,选自《乐府诗集》中的《步出厦门行》,是曹操的名篇。这篇诗歌是在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后,归途中登
山观海,触景生情所写。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这篇诗歌在第四课中担负
着引领学生诵读、感悟诗歌魅力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诗歌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描绘大海的课文,已经建立了对大海的直观印象;学习过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但是对诗歌中语言文字的妙处体会不深、对诗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强,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诗歌。此外,七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抓住诗歌情节发展,体悟诗人心境,从而产生读好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并知道字义;
(2)能够准确地理解全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与想象,分析这首诗的意思和写作特点;
(2)分析全诗是如何展开的,归纳描写实景、虚景及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象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感悟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2)提高语言文字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确朗读、默写诗歌并理解其意思,习得与乐府诗、曹操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诗歌所用的写作手法。
难点:
掌握本诗歌所用的写作手法,感悟诗人当时的心境。
教学策略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制作多媒体资源供学
生课前学习,使学生在课前了解诗歌相关背景知识,丰
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品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后,提供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由直观至联想,丰富学
生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悟,适度拓展文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资源解读《观沧海》的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观沧海》的创作年代久远、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观沧海》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创作背景、诗体介绍等制作成微视频和交互
式课件,上传至教学通,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充分
了解相关知识,为准确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
开展丰富多彩的品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和合作探究学习。在整体感知环节中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教学通引用教材
功能自主探究学习生字、词的读音;第二阶段教师要求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激发学生对诗歌
学习的兴趣。而在精读交流环节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最终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习惯,完善自身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语文
素养。而对于每一个问题,教师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进行补充和完善,巩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
由直观至联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打开教
学通中的练习题资源,引导学生匹配诗句和图片,并完
成有关文学常识题目的练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
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环境与资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与学生每人手中一台电脑,
运用畅言教学通与教育云空间进行授课。
教学资源:
《观沧海》多媒体交互式课件、《走进观沧海》微课、《"乐府诗"知多少》微课、练习题资源。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这
首歌里都描写了哪些人物。(利用多媒体播放《说唱脸谱》)生:听音乐。
师:谁能说下这首歌里都描写了哪些人物呢?
生:关公、张飞、曹操等等。
师:歌曲里"白脸的"指的是谁呢?
生:曹操。
师:对,"白脸的"就是曹操。不知道大家对曹操了
解多少呢,谁可以分享一下?
生: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大家对曹操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他是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PPT展示)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诗人。他的诗歌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东汉末年人民的
苦难生活。代表作有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曹操,学习他的名篇——《观沧海》。(板书:观沧海)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歌曲引出曹操,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所学课文。
(2)整体感知: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谁能发现这首诗歌与我
们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或者说,它是一首什么
体裁的诗歌呢?
生:乐府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思考本节诗歌与以往诗歌的不同。
师:很棒,看来大家在课下都已经观看了《"乐府诗"知多少》的微课了,也已经知道有的乐府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那我
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
个问题自由地朗读一下诗歌吧。(板书:观沧海整首诗)生:点击教学通引用教材功能,可以自己先读,也
可以在电子课本中截取部分课本区域,生成带点读的电
子卡片到制作工具中,实现即点即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呢?
生:同学甲和乙朗读。
师:恩,读的不错。在自己读以及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字词比较生僻或者容易读错?
生:指出个别生僻词和易错字。
师:看来大家对碣石、澹澹、竦峙这几个字词比较
陌生。哪位同学可以准确地读下这几个字词呢?(PPT展示"碣石、澹澹、竦峙"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