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三课时)鲁迅
第三课时
Ⅰ教材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Ⅱ学情分析
学生离这个时代已经很久,很难理解那个时期相关的事件,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本来难学,学生也有排斥的心理。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Ⅲ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使用小说形象分析的方法,设置情景,体验人物形象并能领会其精神。
3.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Ⅳ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Ⅴ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语句,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二、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抒发作者悲愤情感和表达作者对死难意义理智思考的词语,在文中起着“点睛”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解读关键语句。
1.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第四部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第五部分: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第七部分: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2.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3.“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明确: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4.“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5.“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三、探究主旨,品味情感
切入点: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此”的内容包括:
⑴对爱国者的崇敬;
⑵对执政府的愤怒;
⑶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⑷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⑸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⑹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⑺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四、结束语
今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记念刘和珍君,同时也是记念伟大的鲁迅先生,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奉献在逝者的灵前:长歌当哭,控诉卑劣行径;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希望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