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概述-民俗的含义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民俗与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民俗与风俗习惯
刺绣
用丝线、棉线等在布料上绣制图案的手工艺术,常用于服饰和彩 绣等。
木雕
以木材为原料雕刻成各种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形象的工艺品。
05
古代中国的民俗传承与保护
民俗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口耳相传
通过长辈对晚辈的口头传授,将民俗知识、技能和故事等传递给下 一代。
文本记载
通过古代文献、典籍等文本形式,将民俗事象记录下来,供后人学 习和研究。
节日庆典
通过举办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将民俗表演、仪式等呈现出来,实现民 俗的传承和弘扬。
民俗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保护文化遗产
民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俗有 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01
推动旅游业发展
民俗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 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保护民俗有助于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在传承古代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让传统民俗活动更加 贴近现代生活,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民俗活动也需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 式和内容。
国际化交流
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将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借鉴其 他国家的优秀民俗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如避讳提及死亡、疾病等不吉利 的话题,以及避免使用与某些不 祥事物相关的词汇。
行为禁忌
如禁止在特定场合或时间做某些 事情,如婚丧嫁娶的禁忌、农历 某些日子的禁忌等。
性别与年龄禁忌
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有不同的禁 忌,如女性在某些时期的避讳、 老年人的禁忌等。
占卜与预测
龟甲占卜
古代常用龟甲进行占卜,通过灼烧龟 甲观察裂纹来判断吉凶。
秧歌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

2、生产节日
牛王节--牛是民间的保护神 。
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农历十月十二,广西瑶族凌云沙里“牛王节”
“牛王”争霸赛
选出来的“牛后”与“牛王”
3、纪念节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
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 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举例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百越民族图腾祭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依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划分:
东北风俗文化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
内蒙古东部,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
游牧风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
陕西三省的北部及新疆,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俗。
信仰民俗
(一)
种类:
农事节日 祭祀节日 纪念节日 庆贺节日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的由来
社交、游乐节日
春节
端午 清明
冬至
元宵 中秋
重阳
七夕
传统节日的寓意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1、新年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一、民俗的概念民俗是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文共同体,也就是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民俗本身,又是一种观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特性2、历史性特征具有时代特点;具有传承性;可变性和创造性;有消亡的可能性3、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三、民俗文化的分类四、生产民俗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上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牧村畜牧民俗和农村农耕民俗。

1、种植与养殖民俗稻作风俗,山林风俗,养蚕风俗2、狩猎与采集民俗捕猎方法,捕鱼民俗,采集民俗——东北采参五、生活民俗1、中国的饮食民俗1)特点:食品种类之丰富属世间少有构成区域性食谱程式——菜系色、香、味俱全(烹调艺术化)构建了民间各种饮食风俗的惯制独特的茶艺与酒俗2)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1.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饺子(远为“交子”),主食吃馒头(馍馍),花卷(丧事),大碗喝茶、大口吃饭2.南方人的饮食习俗:过年吃馄饨、年糕(年年高),饮酒喝茶3.壮族人的饮食习俗: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逢年过节要吃糯米饭;壮族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4.满族人的饮食习俗:早晚吃干饭或稀饭,中午吃面食;萨其马是传统食物;过年吃饺子,除夕吃手抓肉5.回族人的饮食习俗:宰杀牲畜时要念经文;饮食要求“清、净、香”;羊羔肉、肉夹馍、馓子等;盖碗茶3)中国饮食业发展现状餐饮业迅速发展菜肴自成特色,并有新的发展(1500种菜点)烹饪教育和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国外饮食进入中国市场。

4)中国饮食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

中式快餐会突现异军。

餐饮更重视营养配食。

中外饮食大融合。

2、中国的服饰民俗(1)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特点:历史性特征,阶级性特征,职业性特征,民族性特征(2)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春秋战国服饰——出现胡服;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隋唐服饰(转变时期);宋朝服饰——趋于保守(3)近现代服饰:旗袍3、中国的居住民俗4、中国的器用民俗文房四宝,算盘,筷子,扇子,泥人,陶瓷,窗花六、少数民族民俗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1、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面作用增加民俗文化的吸引力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腾飞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的复兴,轿子、黄包车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保护自然环境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真实的反映本土文化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机会有限文化侵犯。

2024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2024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创意化发展
鼓励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未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意。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民俗文化中的许多活动和仪式都蕴含着和谐、团结等积极因素,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推动旅游业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创新表达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融合发展
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案例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徽菜
八大菜系与地域特色
传统节日食品与寓意
元宵节
端午节
元宵、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粽子、龙舟饭,寓意驱邪避害、祈求丰收。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饺子、汤圆,寓意团圆、和谐。
青团、粽子,寓意纪念先人、祈求平安。
月饼、柚子,寓意团圆、思念亲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一、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二、婚嫁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拜堂、过大门、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

这些环节代表着家族的传承、祖先的祝福和夫妻间的承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仪式也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2. 嫁妆与聘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嫁妆与聘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寿礼、锦囊、首饰等,这些礼品代表着祝福和财富。

聘礼则是新郎一家给予新娘家的礼物,表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三、祭祀习俗1. 祭祀祖先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活动。

祭祖有固定的时间,如农历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将食物、酒水等供奉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并烧香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 祭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界也抱有敬畏之心,因此,祭祀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在户外放飞孔明灯,表达对自然的尊重,祈求平安和福运。

四、节庆活动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

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赠红包等,表达对亲友间的关爱和祝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保护民俗遗产的节日。

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和预防疫病。

此外,还有粽叶装饰、赛龙舟等民间游戏和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结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传统观念。

通过婚嫁习俗、祭祀习俗和节庆活动,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民俗与文化

中国民俗与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缁衣》中“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相近词:风俗、习俗、民风、谣俗二、(1)民俗形成原因——经济原因案例: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2)民俗形成原因——政治原因婚姻制度的演变上古时期杂婚从母姓“姜、姬”姓奴隶社会抢婚称“昏礼”封建社会婚礼有了一定的程序历代婚姻制度变化很大,但与政治的变化息息相关(3)民俗形成原因——地缘原因(4)民俗形成原因——原始宗教影响(图腾崇拜)三、什么是民俗学➢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成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

➢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民俗学主要研究领域1、物质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1、集市: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袖里吞金。

赶墟2、行商:一是商队,另一种是货郎小贩。

马帮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地图丝绸之路货郎吆喝北京叫卖大王——臧泓3、坐商主要表现: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等。

中国最早的商标——北宋“白兔儿”“白兔儿”铜板,时间不晚于1127年(北宋年间),比1473年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早三百年。

2、社会民俗: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放风筝3、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4、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预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

民俗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传统行为、行事习惯、风俗礼仪以及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传统婚礼习俗。

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中国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和烹饪技巧,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美味。

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团圆;切菜时不能把菜切断,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宴会上敬酒时,要碰杯,并且让杯底相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二、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纽带。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许多,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人们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并将月饼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亲友。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龙舟竞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三大环节:娘家送亲、婚礼仪式和新婚夜。

在娘家送亲环节中,新郎要带着花轿、礼金和婚嫁物品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

婚礼仪式则包括行拜天地、敬祖先和交杯酒等环节。

新婚夜则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同房生活的重要时刻。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 堂微课!
(二)民族的人口
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56个民族。据统计,汉族 人口占91.60%,少数民族占8.4%。我国实行民族自治 政策。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十八个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三)中国民族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 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 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 的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 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族民俗概述
一、民族与民俗
民族:
狭义: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 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如:汉族。 广义: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 如古代民族、 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 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 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 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 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 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 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 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 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四)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1、 中国民族的语言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 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5.碉房式
特点:土石结构,一般都是石头墙,
平屋顶,二到三层的小楼房。 用途:一楼为牲畜房;二层为卧室和厨房; 顶层为经堂,在此诵经拜佛。
阜 新 瑞 应 寺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3.传承性和变异性
传承性:时间上的传承,是历时的纵
向延续性。如岁时节日习俗 变异性:传承中的变异和变异中的传 承。三种类型: 扩充增多,如春节 化旧立新,如端午节 完全消亡,如妇女缠足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4.规范性和服务性
规范性:具有不成文法的强制或约束力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知识点4:民俗节日的文化意蕴
1.节日的概念和类型 2.节日的社会功能 3.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1.节日的概念和类型
节日主要是指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 事件或活动,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 节日的类型:
全民性节日
区域性节日
模式性(类型性)→ 共同遵守—轨范作用。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2.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族性:自然-社会条件作用结果 地域性:生态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
各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文化圈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民族性:烟筒砌在山墙外
窗户纸糊在外
姑娘叼着大烟袋
沈师大旅游管理学院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民俗概论(四分法  功能)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14,福娃的民俗意蕴
a,贝贝——“鱼”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 :图腾崇拜;人们某些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辟邪消灾
b,晶晶——“熊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熊猫的描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被奉为“国宝”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c,民俗的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d,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0,民俗事项的产生:共同创造理论 残余论 文化沉降论 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
11,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A, 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早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1812年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第一讲 民俗概述
1,中国古文献中的“民俗”:
《管子 正世》“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汉书 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民 ——普通老百姓,即庶人,可以引申为民间。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中国是一个民族大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民俗是指民间传统的习俗、婚丧节庆、风俗习惯等。

这些民俗文化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下为各位读者详细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开始,直持60天。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盼望最喜庆的节日,也是家庭团圆、互相祝福、祭祀祖先、消除灾难、迎福祸的时刻。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各地风俗不同。

春节里,人们吃饺子、糖果和粘贴红色春联等活动。

在中国南方,人们会在春节期间燃放烟火,这个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而中国北方则有拜年、守岁等传统习俗。

春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很多其他空间的华人和外国朋友也会过春节,庆祝中国新年,这也表现了春节的世界影响力。

二、龙舟节龙舟节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数一数二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夏季,中国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这个传统商业已经有将近两千年之久,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流行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舟节源于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屈原。

相传屈原因为忧国忧民,在太湖上投身水中自尽。

屈原去世后,百姓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在划龙舟游行的时候多次引吭高唱屈原的赞美诗。

今天,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一个针对休闲、娱乐游戏而言的节日。

很多人会组织家庭出游,在河流边上安排野餐活动,观赛、竞赛和炭烤美味的节庆菜肴。

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欢聚一堂的普遍方式。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有“团圆节”的美称。

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号左右,也就是阴历的八月十五号,庆祝农民丰收,家庭团圆,祭祖、观月亮。

中秋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最普遍的习惯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传统食品。

中秋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活动,如嫦娥奔月、赏月等。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还会赠送月饼、瓜果笼袋及品尝新鲜的秋菊等。

中国名俗文化概述

中国名俗文化概述

中国民俗文化(讲义)
第一章概述
一.入国问禁(忌),入境随俗(民俗)
1.成语——“入乡随俗”
解释: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

英文: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2.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明:则是文化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显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是产生与流传于一个民族的大众生活的世代相袭的文化现象。

特征:民族性、集体性、传承性、实用性。

4.什么是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又叫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特征一:独立完整延续不断
特征二:统一多样开放包容
特征三:原始神秘封建小农
特征四:人文伦理宗教色彩
5.中国民俗的主要内容
(1)民间的风俗习惯
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仪式、人生礼仪、家庭宗教等方面。

(2)民间信仰
民俗中都含有信仰。

信仰民俗主要是原始信仰遗留和现代宗教渗透。

1.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 3.祖先崇拜 4.宗教崇拜 5.其它崇拜(3)民间艺术
二.生肖文化
天干地支表
十天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思考题:1.什么是民俗?它具有哪些特征?
2.列举你的家乡所具有的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

自然崇拜:对 天地、日月、 山川、河流等 自然现象的崇

祖先崇拜:对 祖先、先贤、 英雄人物的崇

神灵崇拜:对 各种神灵、鬼
怪的崇拜
宗教信仰:佛 教、道教、基 督教等宗教信 仰在中国民间 的传播和影响
民间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社会凝聚力:民间信仰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 社会的和谐稳定。
章节副标题
节庆民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节庆民俗 是指在中国古代 社会生活中,人 们为了庆祝各种 节日而形成的一 系列风俗习惯。
特点:节庆民俗 具有地域性、民 族性、历史性等 特点,反映了中 国古代社会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念。
内容:节庆民俗 包括春节、元宵 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以及 各种地方性节日 和民族节日。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传承:通 过家庭、学仰习俗的传播:通 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 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创新:结 合现代科技、艺术、教育等手段 进行创新
民俗文化与信仰习俗的保护:通 过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等手段进 行保护
促进交流:民间艺术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 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丰富生活:民间艺术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生活质量。
06
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章节副标题
民间传说与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源于古 代劳动人民的 生活经验和智

发展: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变 迁,不断丰富
实用性:民间艺术具有实用性,如剪纸、刺绣等艺术 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观念
风水在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认为通过调整居住环 境可以改变运势和命运。
生产工具与技艺
01
02
03
传统农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 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如犁、耙、 锄头等。
手工艺
中国的手工艺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包括陶瓷制作 、木工雕刻、剪纸等多种 门类。
传统交通工具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形式,如秧歌、龙舞、狮舞等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民间戏曲与曲艺
戏曲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人民 群众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创造力。
曲艺
曲艺是一种以口头语言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如相声、评书、快板等,具有幽 默诙谐、生动活泼的特点。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塑造各种形象的手工艺 品,如泥人张、惠山泥人等,形象生动逼真 ,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05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口传心授
通过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将 民俗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

文字记载
通过书籍、报刊等文字资料, 记录和保存民俗文化的历史与
现状。
民间活动
中国民俗文化
目录
• 民俗文化概述 • 物质民俗文化 • 社会民俗文化 • 精神民俗文化 •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
01
民俗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 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 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 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 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第一讲 民俗概述

第一讲 民俗概述
7
中外民俗的不同特点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
中国
鲜明的地域性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宗教性: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强的仪 式性。
外国
娱乐性:政教分离,宗教主宰人们的世俗 生活,少伦理道德的负载,娱乐色彩强 烈。 8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 俗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具体说来: • 汉族民俗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节气、节俗大 都与农业生产、天象、物象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 凸显教化功能、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也是汉民族民俗的 一大特点,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为争取生存、谋求发 达兴旺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努力。如衣冠之治的 传统、民间信仰实用至上、节日背负浓重的伦理内涵, 少世俗的欢乐等。 少数民族的民俗具有娱乐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 点,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学方法
田野作业,就是实地调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 — 制定调 查 计 划 — 收 集 资 料 —— 确 定 调 查 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25
五、“中外民俗文化”一课的意义
民族自豪感 文化修养 审美趣味 其他实用价值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 造、集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 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 少于三代);扩布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 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高位向低位扩布)。
• 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在法律、纪律、道德和 民俗四大社会规范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 最广的深层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篇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1、民俗及民俗文化含义: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1]2、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3、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第一是它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点。

第四,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五,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第六、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第七、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风传统民俗文化介绍

中国风传统民俗文化介绍

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 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 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 [品为青色。以后稍有变更。另在袍下施一道 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此土为 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陕西乾 县李重润墓壁画)。
贰 民俗文化服饰篇
历史和心理的鸿沟
作。来在 衣到遮黄 裳了蔽帝
深 。定式古
,黄酷以

型基典 ,本的
并帝暑前 推掌,的
于上一
行管身时
古来种
於天披代
籍自服
天下兽,
《于装
下後皮人
贰 民俗文化服饰篇
隋唐时期官吏服饰
在唐朝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官员需穿礼服。礼服的样 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 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是隋唐时 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
⑦ 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 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
⑧ 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 时,故未属羊。
⑨ 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 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
⑩ 酉为月亮出现之时,酉属鸡。 ⑪ 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 ⑫ 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猪
的,般小在
感并都袖隋
觉以在,代
花贵为春
纹族贵秋
上与族战
面平、国
。民平时

的 差
民 妇
期 已
异女出
主一现
要般,
在穿盛
质着行
地。于
和当秦
颜然汉
色,。


汉 周它制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篇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1、民俗及民俗文化含义: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1]2、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3、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第一是它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点。

第四,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五,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第六、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第七、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 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 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李清照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一章 中国民俗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含义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指由某一个国家、地 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 用和传承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关于 生产和生活等各种现象的总和, 也就是大家习以为常、进而能够 自觉奉行的惯例。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 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 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 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 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 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 相同。
这首词是作者重阳节时怀念丈夫赵明诚所写,它通过悲秋 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二、民俗的分类
1.物质生产的民俗 2.生活方式的民俗 3.社会礼仪的民俗 4.岁时节序的民俗 5.传统节日的民俗 6.信仰的民俗
三、民俗的基本特点
1.群体性 2.地区性 3.民族性 4.自发性 5.传承性 6.相对稳定性
元日: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