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合集下载

【湘教版教材适用】六年级语文下册《1.读碑》课件

【湘教版教材适用】六年级语文下册《1.读碑》课件

起读者心灵的颤动,汹涌起内心情感的波澜。
拓展提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以“读《读碑》有感”为题写 一篇文章吧!
范文: 读《读碑》有感 作者每次去北京,每次都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不像 其他的游客,走马观花,顺流而过,每次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对于纪念碑上的题词,背面的碑文,底座上的浮雕,都要细细的 看,认真的读,深深地体会。因为看的次数多了,对毛泽东起草、 周恩来手书的碑文都倒背如流,牢记在心。可去了一趟南泥湾, 见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后,竟发现碑上仅三五九旅的烈士名单 就密密麻麻堆积的像森林一般。一个烈士的亲属在碑上寻找他的 亲人,找了半个多小时都没找到,内心不由得震撼!对人民英雄 纪
2019/1/10
预习检查
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
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课文解析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篇点题,告诉我们“读碑”,读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 壮观,像一个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初次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印象) 其时,瞻仰者络绎不 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像河水中的一 块石头。 (划线句子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们凝神屏 气仔细瞻仰的情态,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 仰状态。)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 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 (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写出“我”读碑的态度之细致和内容之全面,变现了对人民英雄纪念碑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更让我浮想联翩。 的崇敬之情。)
课文解析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个牙牙学语的孩 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我怦然心动。刹 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 这句话让我们 知道,作者已经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 生命换来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 自然要见纪念碑 (“自然”一词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纪念碑的敬仰) 。 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 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 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 的体会弥深。(这两个句子说明了“我”看纪念碑的次数之多, 表现作者对纪念碑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5)“我”先前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感受到它的 庄严、雄伟和壮观。

部编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材解读

部编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材解读

部编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材解读部编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材解读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从内容上看,表现了各地风土人情,展示出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习俗:有江南水乡让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社戏”,有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黄土高原的大型舞蹈“安塞腰鼓”,还有承载厚重文化内涵的大红“灯笼”。

读了这单元的几篇文章,学生会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到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更能学习到作家们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

在这单元的几篇文章里,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安塞腰鼓》。

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正因如此,无论它出现在哪种教材版本里,每读一遍,心灵就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甚至在中国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著名散文家刘成章写出的散文《安塞腰鼓》曾入选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9课,还被入选苏教版语文六上语文书中第14课,也被选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还被选为鲁教版《语文》七上第二课。

如今又被部编教材选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无论教材如何改版,从以上各个入选版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重要地位。

作家通过激情澎湃的语言文字逼真再现安塞腰鼓演员们雄健的舞姿和狂野的生命原动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而安塞腰鼓独特的表演形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演员们通过腰鼓表演,很好地展现出黄土高原上元气淋漓的男儿们的方刚血性。

小小的腰鼓成了他们抒情的最好依托,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节奏,腾空跳跃、旋转进退、灵活自如、刚劲有力的优美舞姿,那股子不受任何拘束羁绊的狂野劲头,让人看了一眼就会酣畅淋漓,血脉喷张。

刺激人心的舞蹈非得亲临现场而不能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活力啊!如今,不能亲临现场的读者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来想象这样撞击心灵的舞蹈,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才能够做到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谁能做到这一切呢?!答案是肯定的,作家刘成章做到了!陕北作家刘成章,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本课作者刘成章简介

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本课作者刘成章简介

刘成章简介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于陕西省延安市。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1。

关于陕西的散文作品

关于陕西的散文作品

关于陕西的散文作品
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有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以下是一些关于陕西的著名散文作品:
1.《陕西行》作者:余秋雨
这篇散文是余秋雨在游览陕西时所写,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让读者领略到了陕西的独特魅力。

2.《华山下》作者:贾平凹
贾平凹是陕西著名的作家,他的这篇散文以华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3.《秦腔》作者:陈忠实
陈忠实的这篇散文以秦腔这一地方戏曲形式为主题,通过对秦腔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描述,展现了陕西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4.《陕西笔记》作者:冯骥才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他的这篇散文以独特的
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对陕西的印象和感受,包括对陕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介绍。

5.《我在陕北》作者:刘成章
刘成章的这篇散文以他在陕北插队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陕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这些散文作品都是描绘陕西的优秀之作,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让读者领略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入选语文课本
入选语文课本
到目前,刘成章已出版了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数十篇散文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评介,有的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

他所写的《安塞腰鼓》、《扛椽树》、《走进纽约》、《读碑》、《压轿》等散文作品先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语文课本。

特别是刘成章1986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安塞腰鼓》,被誉为“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先后被选入人教版、高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等7种版本教材,并成为当代散文中高居榜首的朗诵对象,已被近20位朗诵艺术家和许多晚会采用,成了互联网上的版本众多的朗诵保留节目。

有网民在发表文章认为:“一百万篇‘烂脏货’也比不上刘成章的千字
美文《安塞腰鼓》!”
(摘自《新华网陕西频道》2006年02月07日)。

刘成章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安塞腰鼓

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迄今为止,我一共有七篇作品(《安塞腰鼓》、《扛椽树》、《走进纽约》、《读碑》、《七月的雷雨》、《牛群》、《压轿》)被选人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但我只想谈谈其中影响最大的《安塞腰鼓》。

1986年秋,我坐在陕西干阳县城关镇政府一间临公路的小屋子里,花了半上午时间,写成了《安塞腰鼓》。

其时正好有同来扶贫的省委宣传部青年干部到我处闲聊,他看了后认为作品开篇的三个字显得累赘,我觉得这意见很好,就把它删掉了。

而在我,此文就像我写出的其他散文一样,因此并没有特别的激动和特别的欣喜。

大约半个月后,经编辑丛培香女士之手,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了。

我听到的第一个对此文大声叫好的是我妻子单位的一个青年业务员,接着,《散文选刊》选了它。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季涤尘先生编散文选本的时候,选了进去,还特别来信对我说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从此这篇文章便不断进入各种选本,逐渐成了我的代表作。

过了三年,即1989年,四川广元剑阁中学的语文教师段增勇先生率先撰文在上海《语文学习》上向中学课本极力推荐,又过了十一年,即2000年,作品终于入选人教版、上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而此时距作品最初发表,已经过了整整十四个年头了。

粗略计算一下,这些年来,选用此文的各种书籍和网站,恐怕已有百种之多,其中八种为语文课本。

大约有20多位朗诵艺术家在各种晚会上朗诵了它。

有时,我透过网络悄悄地看着它,它竟比我本人活跃得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作为。

于是我想,我虽然老了,我年轻的血气却运转在它的身上了。

我因此而非常欣慰。

说到这篇短文的写作情况,是很值得回味一下的。

早在1977年.我即被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

那时我在延安歌舞剧团工作。

一天,团里从安塞县请了一些作为腰鼓手的农民后生,让他们给舞蹈演员传授打法。

剧团简陋的黄土院子就是教学场所。

那天我正在写什么东西,根本没兴趣去看。

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

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整体设计(初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整体设计(初稿)

第一单元民俗风情美如画,家国之梦是情思一、教学目标二、教学课时:共12_课时,总第—课时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熟悉课文,了解民俗第1-3课时自学合学:整体阅读我先知——民俗魅力活动要求1:通过阅读课文,识记本单元生字词并理解词义,小组成员互相抽测。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给下列字注音并识记字音字形。

归省.()行.()家惮()絮()怠.()慢撺掇..()凫.()水潺.()家眷.()漂渺()踱()蹿()撮()颇()钳()癞()盏()登时()糜子()油馍()脑畔()眼眶()亢.奋()晦.暗()羁绊..()()瞳.仁( ) 冗.杂()烧灼.()蓦.然()戛.然()焚.身()神龛.()争讼..()溺.炕()..()斡旋犬吠.()锵.然()可悯.()怅惘..()燎.原()活动要求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以及民俗文化知识,举行民俗知识大擂台抢答赛【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查找、阅读、摘抄交流补充;教师:抽查。

1.社戏知识及作者“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社戏》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推荐阅读《故乡》《祝福》。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刘成章简介(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刘成章简介(部编本)

刘成章简介刘成章,中共党员。

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读初中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文学情怀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

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

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

他后来曾说:一个人的“突出才华”到底在哪儿?常常连自己都认识不清。

没法子,只好多“尝试”几种艺术形式(尝试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最后摸清自己艺术“细胞”之所在。

他在“尝试”了上述多种艺术形式之后说:“看来,我更适宜于搞散文创作。

”“不过,我从前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它们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场。

”这话是真的。

他后写的“散文”的确是从他原先的诗、词、戏的精神沃野上茂腾腾地“再生”起来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内在神髓的“化用”。

它给他所写的“散文”带来了一股生机和新意!风情──神韵散文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

最早发表的《转九曲》,虽鼓舞、激励过他,使其跨出了“中年变法”的关键一步;但回头去看它不无遗憾:这不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说明它在艺术上还未能全然自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作家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文章主题】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基础知识】一、字词部分亢kàng奋晦huì暗羁绊jī bàn蓦然mò rán 冗杂rǒng zá烧灼shāo zhuó 叹为wéi观止戛jiá然而止大彻chè大悟二、解释部分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恬静tián:安静。

晦暗huì:昏暗。

羁绊jī: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mò:突然。

冗杂rǒng:繁杂。

元气淋漓lín 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jiá: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文学常识《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

我的第一位文学指导老师――刘成章

我的第一位文学指导老师――刘成章

我的第一位文学指导老师――刘成章?刘成章曾是著名散文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获奖者,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杂志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认识刘成章,那得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说起。

一九七八年底,我大学毕业了。

当其他的“工农兵员学”仍在西安新城广场省政府门前为毕业分配的事“静坐”时,我这个工人学员已经被“哪里来哪里去”地分配回到了延安。

我去地区毕业生分配办报到后,又到地区工交政治部报到,然后被分配到延安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

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在延安市北关,不大的四方院子,南北是两排驳壳窑洞,东面大门面临大街,西面是一个大的实验车间,车间后面是一排平房,平房里住着研究所的家属。

农机研究所共分四个科室:科研室、情报资料室、行政后勤办公室、实验室(实验车间)。

我当时被分配在科研室搞科研。

在我们科研室课题组里有一位漂亮的大姐叫王玲,她就是著名的词作家、诗人,当时延安文工团的著名编剧刘成章的夫人。

能和王玲大姐在一起工作,那是天意。

除了我们在课题组里一起研究工作外,荣幸的是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有了这位作家夫人的引见,成了作家刘成章的学生。

王玲非常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

她知道我喜欢文学,就让她老刘指导我,我也将自己不成样的作品拿给他看。

周末了,我们在院子里闲聊,一起打羽毛球,这位曾是安徽农大校花的大姐还在科研室的大办公室里和我们一起娱乐,手把手的教我们跳舞。

口里喊这“一、二、三、”的我们,踩着僵硬的步伐,一个个跳着不像样子的舞儿。

刘成章和夫人王玲一家人就住在后院平房北头的第三间房里。

我当时住北面的单身驳壳窑洞,下班后,我便成了他家的常客。

记得我拿给他看的第一篇作品是《我歌唱秋天》。

那稿子我现在还保存着。

是这样一首诗:黄土高原上的谷子吆熟了熟了沉甸甸的谷粒儿像一颗颗珠宝黄土高原上的枣子吆红了红了满枝的脆枣儿像一串串玛瑙黄土高原上的糜子吆黄了黄了黄橙橙的糜穗儿盖过一道道山峁黄土高原上的冬麦吆绿了绿了葱绿的麦苗儿摆动了幼嫩的枝腰黄土高原上的羊儿吆肥了壮了满山的羊儿像天边的白云飘黄土高原上的秋色吆绚丽富饶五谷丰登秋天笑弯了眉毛黄土高原上的秋歌吆飘呀飘呀唱欢乐的曲儿把高原的喜讯传报我把我的这篇自认为不错的诗稿拿给他看后,他先是鼓励,后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小齐,这诗要想发表,那还有一定的距离。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年生于祖籍陕西延安市。 刘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陕西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 年生于祖籍陕西延安市 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 文学家》主编。 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读初中时开 始发表作品。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个世纪 年代以来主要以散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以散 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 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 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 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 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 一等奖,《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 山峁》 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 奖,《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朱脂赋》获《光 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 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奇崛的一群》获《中 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 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 二等奖。 二等奖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 场群体艺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 场群体艺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安塞腰鼓形成了粗犷豪 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舞姿优美、 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舞姿优美、 潇洒大方、流畅飘逸、有张有弛、群而不乱、 潇洒大方、流畅飘逸、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 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 于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于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安塞腰 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 年 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黄土歌者:刘成章

黄土歌者:刘成章

黄土歌者:刘成章作者:周海安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5年第05期“一身土气,两袖春风,‘抓把黄土手捏碎’,愣是从黄土地里捏出油来。

他是散文诗,是黄土诗魂的风味散文。

” 阎纲对西北散文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做了这样的评价。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刘成章是很“大气”的,其笔下的“散文”本身确有大气象、大境界──像是苍苍茫茫的黄土高原;像是旋风骤雨般的安塞腰鼓。

今天让我们选读刘成章的散文,欣赏其无韵之信天游。

(编者)作家档案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初中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已出版七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有五篇散文选入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

作品选读一老黄风记它还在山的那边,离这儿少说也有十多里路吧,我分明已经感到它的威势了:树梢,泉水,连同我的衣襟,都在簌簌抖动。

我看见,缩起一只爪沉思着的公鸡,忽然睁大了眼睛;正在滚碾子的农村妇女,慌忙卸驴,慌忙收拾簸箕笸箩。

它来了。

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

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

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

天空登时晦暗起来。

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

它尖厉地嚎叫着,狂暴地撕扯着。

本来,世界是和平的,宁静的:禾苗上滚着露珠,花瓣上颤着蜂翅;可是,它一来,这些景象都不复存在了。

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

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

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它肆虐着,破坏着,炫耀着粗野。

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 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

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 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

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有当代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安塞腰鼓》。

文章通过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腰鼓表演的场面进行描绘,展现了高原人乃至高原民族的粗犷、雄健、生气勃勃的精神风貌。

文章短小精悍却气势磅礴。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无不被它诗一般的语言所陶醉,被它恢弘的气势所感染,被它的铿锵之节奏所鼓动,热血沸腾,情绪激荡。

这篇文章一方面在展现民族曲艺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给读者再现了高原民族的地域风情。

作者娴熟的笔法,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文章的成功体现出作者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这些,许多赏析《安塞腰鼓》的相关文章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作出高度的评价,我不便赘述。

但是,反复吟咏,我总觉得在这篇文章中,只对这些进行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些自己对生活深度理解的时代信息。

带着这种想法,我翻阅了关于这篇文章很多的赏析文章。

在这一些文章里面,终于在厚夫写的一篇《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中发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的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这一发现让我高兴。

但是一整篇文章就只有这么一两句的内容,总觉得有点轻描淡写。

我认为,对于作者刘成章来说,写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歌颂“腰鼓”这种民族艺术的精彩、高原民族的雄健,还不如说是更加希望借此来宣泄高原人激荡的情绪,宣告他们内心的喜悦--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所以说,作者写的是“民族的鼓点”,而这鼓点却敲响着一种“时代的脚音”。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10月。

这就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是写于20世纪80年代,或者更早。

这一时间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是这个时代的标签。

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 1978 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开始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4.《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

散文家,教育家。

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

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7.《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

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8.《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

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12.《<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13.《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

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语文教材中有关西北地区的文章

语文教材中有关西北地区的文章

语文教材中有关西北地区的文章
语文教材中有关西北地区的文章有《白杨礼赞》、《安塞腰鼓》等。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下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秧歌,被誉为“东方神鼓”。

它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

文章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歌颂了安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赞美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以上是两篇有关西北地区的文章,希望您能够满意。

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柏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理论著作多部,现供职于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有认为:中国的散文到了明代才成熟起来。

1932年,新文学运动散文创作主将之一的周作人的弟子沈启无出版了《近代散文抄》,收录了晚明17位散文家的172篇作品,占据入选作品分量比较重的就是袁宏道和张岱。

要讨论的问题是:在散文创作异常活跃、流派众多的明代乃至清代和新文学运动,陕西这块土地上,显然没有出现很优秀的散文大家,将近600余年,陕西的散文创作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陕西文学究竟因为什么在唐末以后就风光不再了呢?当然,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导致了从固有的文化中心走向边缘走向衰落,这不仅是政治中心的转移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因素,是基于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切断了周遭城市和原先也已经建立起来又迅速消失的外来文化的大交流,所以,陕西原本发达的文化慢慢变得落后以至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长安由先前的人文荟萃,一时间荒凉不堪。

这可能是陕西文化落后的外部条件,而内部条件是陕西地处内陆,关中平原河流纵横、土地肥沃,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农业虽然高度发达但同时又是个体特征明显的生产方式,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群安居乐业,很少人口迁移,形成了保守闭关的性格特征。

影响到文化上容易向后看,那曾经千余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得化不开,缺少向前看的动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那时候,由于国都的东移、南移和北迁,带动了东部文化圈、南部文化圈和北部文化圈的发展,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就超过了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文化圈,并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文化。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部文化圈最灿烂的特征是成就了诗歌和散文文体,而东部文化圈、南部文化圈和北部文化圈则成就了词、曲和长篇小说文体。

当然,国都迁移离开陕西的因素,除了政治经济战略需要的主因,估计还和当时陕西的气候因素有关。

绵延千余年的建都历史,长安附近和整个陕西全境的森林、植被、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供养不起日益庞大的宫廷官僚团体了,也供养不起当时世界上巨无霸城市人口的消费需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据陕西省作家协会有关人士日前介绍,陕西作家刘成章又有两篇散文作品入选语文课本:他的散文《牛群》入选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月的雷雨》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专语文统编教材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专语文教材。

至此,刘成章已有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刘成章1961年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
任教,后担任过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杂志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作家。

刘成章在读初中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歌词和剧本,歌词曾在全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由他作词的女声独唱歌曲《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入选中央音乐学院的示范教材。

1982年他转向散文写作,首篇《转九曲》就被评为《散文》月刊作品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此后他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作品频频获奖,声誉鹊起。

刘成章的散文饱含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艺术性,许多篇章堪称精品,反响不凡。

有评论称刘成章是“描绘陕北的第一小提琴手”,他的散文“是无韵之信天游”,“里面有诗,有画,有悦耳的旋律;是可以吟唱、能够出声的散文,是名符其实的&lsquo;艺术散文&rsquo;”。

到目前,刘成章已出版了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数十篇散文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评介,有的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

他所写的《安塞腰鼓》、《扛椽树》、《走进纽约》、《读碑》、《压轿》等散文作品先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语文课本。

特别是刘成章1986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安塞腰鼓》,被誉为“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先后被选入人教版、高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等7种版本教材,并成为当代散文中高居榜首的朗诵对象,已被近20位朗诵艺术家和许多晚会采用,成了互联网
上的版本众多的朗诵保留节目。

有网民在人民网发表文章认为:“一百万篇&lsquo;烂脏货&rsquo;也比不上刘成章的千字美文《安塞腰鼓》!”
(摘自《新华网陕西频道》2006年02月0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