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精)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精)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一﹑确认图面﹕A.水路﹕1.公模&母模﹕依成品形状来决定﹐水路循环的路径与数量﹐公模&母模的水路需相互配合.2.脱料板x 2 cycle。

3.上述水孔接头处需做沉孔,沉孔尺寸$35*L25mm。

4.模具的水栓处,必需上IN﹑OUT且编号。

5.需附铜制水栓﹐A01&A07为塑料的水栓﹐A09铜水栓的尺寸为1/4” PT。

6.侧面止水栓之做法﹐2PCS止水栓或1PCS止水栓+铜块。

7.若有喷水孔﹐使用铜片做隔板。

B.料沟﹕依成品进料达到平衡﹐来设计料沟的路径﹑形状﹑尺寸…等。

C.进点﹕依成品的外观形状&要求重点﹐来决定进点的型式﹐为针点﹑侧针点﹑侧边状﹑锥型状…等。

D.顶出方式﹕1.PIN顶出﹐需使用DME规范(依不同客户决定。

2.顶针成品面有形状时﹐需做方向性之定位。

3.顶出环(特别注意打水环之拔模斜度或顶出块。

E.定位块X 4﹕于公母模板360度/4﹐加长方型之定位块﹐增加基准面之精度(材质:SKD-61中国塑料模具网F.模仁方式﹕1.锁公母模仁之螺丝﹐设计时愈多愈好﹐且需平均分配﹐使模仁与模座接触面更密合﹐锁螺丝时需封称锁入﹐且扭力一致。

2.公母模仁均须有卡入模座之定位梢。

3.所有insert之模仁形状为圆形时需做定位﹐且只能单方向组装﹐避免组装时方向错误。

G.4支导柱需有1pcs做偏心﹐X﹑Y轴各偏10mm。

H.模具的螺丝孔及螺丝﹐须为DME的公制规范。

I.回位销封边要有耐顶板﹐材质为TDAC+氮化处理。

J.若有斜销及滑块﹐三面需加耐磨板﹐且必须有油槽(材质﹕TDAC+氮化处理。

K,需安装计数器﹐INSERT的型式(A09客户才需要。

L.模具的长﹑宽﹑高﹑定位环与KO孔﹐需配合客户的机台尺寸。

M.若为三板模﹐A09为外部开闭器﹐A为内部开闭器。

N,CHECK母模与脱料板间﹐分开的距离是否足够﹐机械手取出料头﹐考虑LGP的长度&机台的最大行程。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
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
标题
内容
文件版本
1.0
页数
共17页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6型腔排位原则
3.6.1型腔排位应有利于各腔同时、均匀进胶。
3.6.2多腔模各型腔排位紧凑,有利于缩短流道长度。
3.6.3多腔模各型腔间距不小于15mm。
3.6.4制品成型位置与镶件的边距一般为:小模15-20,中模20-30,大模30-40,同时应考虑运水孔及螺丝的合理布置。
3.6.5 A板、B板镶件框壁厚一般为:小模30-50,中模50-80,大模80-120。
长安骏艺塑胶模具制品厂
标题
内容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
TN-WI-C-006
文件版本
1.0
页数
共17页第5页
3.12斜顶抽芯设计原则
3.12.1斜顶抽芯角度不得大于16°。
3.12.2斜顶宽度及厚度不得小于8mm。
3.12.3一般小斜顶(宽度和厚度在25mm以下)采用整体形式,大斜顶采用镶拼结构。
3.12.4斜顶应设计导向块,导向块厚度一般为20-40mm。
4.5.5要从加工方法、装配方法、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出标数方法。
3.8.1.5运水孔为φ10以下的用BPT1/8英寸管接头,φ10以上(包括φ10)的用BPT3/8英寸的管接头。
3.8.2运水孔与出水孔的设计

塑胶模具设计基本标准

塑胶模具设计基本标准

1.所有图纸必须做到图示清晰,线条分明,明确使用各种线段表达图形。

2.同一图纸不能采用两种投影方法,如无特别原因,全部采用第三投影。

3.模图必须包括两个平面视图及横竖剖切图,尽可能剖切每个产品,“特别是枕位高低相差大之产品,并於平面视图画出产品之枕位线(枕位线需与产品距1-2mm)。

4.表示出垃圾钉,顶针板螺丝,凳仔螺丝及模胚标准件位置尺寸。

5.图纸上如有相同图形(如:,螺丝,顶针等),必须加以代号识别。

6.码模坑、撬模坑、边钉、排气坑、模胚基准角、内模基准角,图上必须表达清楚。

7.内模或模胚上之冷却水必须标出位置及孔径尺寸,“IN”、“OUT”位置。

8.各成品入水用入水示图表示入水尺寸,并於图中标注流道尺寸,表达流道形状(梯形,圆形)。

9.无特别要求码模孔是从即咀为中心分7”(1/2”BSWx3/4”)、10”(5/8”BSWx1”)、14”(5/8”BSWx1”)。

10.标题栏上必须标注出需加工模胚零件、内模尺寸(包括斜鸡、油板等)、所用之材料,如需热处理必加以注明。

11.如模胚上有高低框,偏框或偏即咀,必须加以标注在明显地方。

12.所有剖切之产品、镶件部分以及层次较为复杂之图示必须加以剖面线表示。

13.图上有行位的,必须有一个独立行位视图标注尺寸。

14.所有非标准即咀、车辘、车胎等圆口哥必须有一个独立车工图。

15.模图上根据产品之基准必须标出产品所处内模位置尺寸,并检测排位之产品与手板倍数比例是否吻合。

16.设计人员必须跟进所设计工模胶样,并加以指导。

17.所有螺丝边与工件边距离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0.5倍,深入工件的长度为螺纹直径的1.2倍~1.5倍,并标注位置尺寸。

18.顶针直径在1/8”以下的一般情况下做有托顶针,以免顶针顶断,顶针滑动配合长度为从料位下去20mm,以下部分为间隙配合并必须图示出来。

19.合金模尖角地方尽量倒圆角,以免淬火后脆裂。

20.内模镶件与内模边距大于镶件边的0.3-0.621.斜顶斜度为5’-12’(受线切割限制)22.以上条款为无客户特殊要求下标准,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时须特别声明,以免出错。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文将围绕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确保产品精度在设计塑胶模具时,要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塑胶材料的收缩率、流动性等特性,并在模具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

2. 易于加工与装配模具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复杂的设计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可能影响模具的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顺序。

3. 高效生产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生产效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时间。

例如,通过优化流道设计、缩短冷却时间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4. 安全可靠5. 维护方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设计时应考虑模具的维修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

二、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流程1. 分析产品结构在设计模具前,要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产品的尺寸、形状、技术要求等,为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模具类型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如单腔模具、多腔模具、热流道模具等。

3. 设计分型面分型面是模具闭合时,分离塑胶制品和浇注系统的界面。

设计分型面时要考虑产品的脱模斜度、外观质量等因素。

4. 设计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制品的质量。

设计时应关注流道截面积、长度、浇口位置等因素。

5. 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对塑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时要考虑冷却水路的布局、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度等因素。

6. 设计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的作用是在模具开模时,将制品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设计时要确保顶出力均匀、可靠,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7. 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三、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 充分考虑塑胶材料的特性,如收缩率、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2. 优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1.产品结构要求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4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加工。

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6)不影响制品装配及外观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的脱模斜度,影响外观的部位需防止缩水,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7)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2.5°。

8)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尽量出工艺圆角,避免锐角处不加过渡圆角。

9)产品颜色及蚀纹必须在产品策划时确定。

2. 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 模架选用与设计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执行。

2)若选用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4)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5)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钉孔为M36~M48。

6)450T注塑机以上的模具,模板的四面要有吊环孔,各模板间要有撬模角7)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

8)使用尽可能多的支柱,保证模具在工作中不变形,支柱用螺钉固定在动模座板上。

9)模具导柱长度应比最高的动模型芯长20mm以上。

10)模具上须安装模脚,如果零件突出模具之外,模脚的高度须高出突出在模具之外的零件。

4. 分型面设计原则1)选择分型面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方要求。

2)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1.极坐标原则: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先确定要制作的塑件形状和尺寸,根据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的轮廓线形。

轮廓线形可用赫曼H曲线进行设计。

模具的开模方向应尽量与塑件的最大轮廓线形相垂直,以便于塑料注入时的填充和排气。

2.模具的完整性:塑胶模具设计要保证模具结构的完整性,所有零部件安装框架结构要紧凑,布局合理,尽量减少模具的整体尺寸。

模具的底板和基础要够厚实,以便于承受注塑过程中的压力和热应力。

3.模腔的设计:塑胶模具的模腔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注意避免模腔中出现深浅不一的地方,以免造成填充不均匀和塑件变形。

模腔的表面质量要求高,尽量避免切削、铣削等加工,以减少模腔的表面粗糙度。

4.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注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的设计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冷却系统应尽量覆盖整个模具,确保模腔中的塑料在注塑过程中均匀冷却,防止产生内应力和变形。

冷却水的供给要充分,流速要适宜,冷却水口要布置合理,以确保整个模具的冷却效果。

5.浇口和排气系统设计:浇口的设计应考虑塑料的流动性和塑件的外观要求,浇口位置要选择在模具的最厚点或处于最大壁厚改变处,以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充填和射出平稳。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塑料在充填过程中的排气畅通,避免产生气泡或虚线。

6.抽芯装置设计:塑胶模具中的一些塑件需要采用抽芯装置进行成型,抽芯装置的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确保塑件在脱模过程中不变形或损坏。

抽芯装置的操作要方便,可靠,要考虑到抽芯力和脱模力的大小,以确保抽芯的顺畅和模具的寿命。

7.快速更换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的模腔,快速更换系统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快速更换系统要求模腔结构尽量简单,易于拆卸和装配,以及固定方式的可靠性。

8.模具的加工工艺:塑胶模具的制作工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以确保模具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

塑胶模具制做要求

塑胶模具制做要求

一.塑料模1.顶针板上必须附加中托司. 底板顶棍孔要足够;2.模具B板四角要开深5MM等边三角形的撬模坑;3.模具要设定位块;大模可除外,但内模料必须做老虎扣;4.热流道模和电木模须附加隔热板;5.行位滑槽要设耐磨块,行位上胶位面积大时铲鸡做成反锁型式,大的铲鸡要设耐磨块;T型槽做成压块形式;斜顶要设青铜耐磨导块,行位一定要设定位结构,安全可靠.滑动幅度大的须开油槽.因在操作过程中,整个滑块机构都处于长时间耐磨状态,故滑块,锁紧块,压块,斜撑销以及耐磨块都必需施以氮化处理;6.模具未经我司允许,不允许烧焊;如有发现,供方需要重做;7.开模前,外协模厂需要检查提供的开模产品图有无不合理之处,如:胶厚不均、脱模角不够、倒扣等;发现不合理时,须及时反馈给工程部负责人员,商讨修改方案;8.外观分模线及入水位置需要我司负责工程师确认;9.开模前,需要先提供完整工模设计图档给我司评审,经我司确认后方可订料加工模坯;10.制品到模框的距离L最小为25MM,且要满足L≧0.22A,(A为制品”折合”宽度);11.模框四个角必为圆角;12.模胚吊环螺孔必为公制.;13.运水:胶圈要合理安放:12. 斜顶定位:斜顶留有直身位以保证精确度,并进行氮化加硬.;13.模具,螺钉及顶针, 丝筒等常用标准件尺寸一律用公制;14. 冷却水管采用快速接嘴,喉牙尺寸为1/4”BSP或1/8”BSP;其水嘴装配要低于模板1.0mm。

模板的水管沉孔必须满足快速接嘴的安装要求;15. 冷却水道必须要有进出标识。

如“IN 1, OUT 1”;“IN 2, OUT 2”等。

16. 模架必须采用龙记等标准模架,并在每套模的模脚上用CNC雕刻上相对应的模号,采用其它公司模架,需要我司相关负责人员同意;17.模芯必须高出模板0.5mm;18. 顶针板采取弹簧复位形式的,弹簧安装中心必须要有导向支柱,弹簧压缩比不能超出40%; 特殊情况下必做强制复位机构;19. 塑料材料的溢边值及模具排气槽的参考值a.1ABS 0.001” –0.0015” (0.025mm – 0.038mm)a.2PP 0.00075” –0.0010” (0.019mm – 0.025mm)a.3PC 0.0015” –0.002” (0.038mm – 0.050mm)a.4PPS 0.0004” –0.0006” (0.010mm – 0.015mma.5PET 0.00075” –0.001” (0.019mm – 0.025mm)a.6HIPS 0.001” –0.0015” (0.025mm – 0.038mm)a.7Nylon 0.0005” –0.00075” (0.013mm – 0.019mm)a.8PBT 0.0005” –0.0007” (0.013mm – 0.018mm)a.9PE 0.00075” –0.0010” (0.019mm – 0.025mm)a.10PPO 0.001” –0.0015” (0.025mm – 0.038mm)a.11 PS 0.001” –0.0015” (0.025mm – 0.038mm)20. 每周需提供一次模具的制造进度表给我司;21. 模具完成后,每套模具必须附带一个独立的文件夹交给我方,文件夹里面包括有:1) .2D/3D模具结构图和加工零件图;2).改模通知书和改模资料;3).试模报告表;4).成型参数表;5).产品检验表,然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应用于手机模具)一、模具排位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产量、精密程度、材料或客户要求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确保冲胶平衡,保证产品尺寸的精确性。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且容易加工。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多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产品在模上的定位基准要和产品图的基准一致,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处分中。

7、内模钢料和模胚的大小尺寸如下图所示。

8.产品大小和胶位厚度有较大相差时尽量不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

9.模具方铁高度尽量订做标准高度。

10.模胚型号和中托司使用情况一定要写清楚(细水口需注明SP长度)11.必要时需注明模胚吊模孔移位情况12.考虑需不需开精框及内模料材料和规格(确定后模要不要镶大呵,如需要则一起订料,此为粗料.)二、模具系统设计一)、行位系统当塑胶产品确定前后模开模方向后,有下列情况时一般会采用行位或斜顶等结构:1)、相对出模方向塑胶产品上有倒扣或零度面;2)、产品的出模斜度不够蚀纹的角度;3)、保证特殊的外观面不能有夹线。

1、后模行位:1)、后模行位统一做镶件压块,行位压块用螺丝固定,行位压块材料为油钢淬火至HRC48-52°。

2)、所有与行位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滑动面(包括行位底耐磨片,压条,铲基斜面)须锣(磨)油坑,油坑可为平行四边行、V形或圆环形。

3)、行位铲机钢材整体采用738H,在铲机斜面上镶耐磨片,耐磨片可突出斜面0.5mm,耐磨片厚度为6mm(如下图),材料为油钢,淬硬至HRC48-52°。

康铨公司的铲基采用国产S136淬硬至HRC46-50°。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塑胶模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精度要求,而且体积小、形状复杂的产品多采用塑胶模具生产,塑胶模具的设计也逐渐成为工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为保证塑胶模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设计标准非常重要,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塑胶模具设计的标准。

一、设计要求1. 精度和可靠性:塑胶模具的设计必须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以保证产品质量。

在模具的设计中,应当注意各个部位之间的配合精度,并加强模具的稳定性和刚度,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振动或变形等问题。

2. 生产效率:塑胶模具的设计应该根据生产要求,尽可能地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确保每个生产周期内的生产数量越多越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 可维护性:塑胶模具是高精度的工具,在生产中如果发生异常操作或意外,那么就需要保障维修的方便性和及时性,因此,设计模具时还需要考虑方便的维护性,方便人员进行内部维修。

4. 安全性: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安全,所以塑胶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人员安全。

例如,模具密封性能良好,垂直度保持一致性并且设计的外部结构可靠性高。

二、设计原则1. 客户需求原则:模具的设计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和需求,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在产品的设计和原材料选择方面,应尽量满足客户的工艺要求和性能要求,并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做出特殊处理,以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

2. 高密度模具原则:高密度模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大。

因此,在设计模具时,需要选择材料的密度越高越好。

例如,当铝合金材料的密度大于等于2g/cm3时,该材料的热传导、硬度和强度都较高。

3. 标准化设计原则:标准化是模具设计的重要原则,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在模具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例如,标准结构部位的设计、标准板件的设计、标准件的选用,从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多模式选择原则:在设计模具时,需要根据客户的生产需求,确定是按批量生产还是按单件生产。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GB

塑胶模具设计标准GB
第一章. 模架的设计
第一节、撑头 第二节、小水口的开模控制机构 第三节、中托司及中托边 第四节、顶针复位开关 第五节、锁模扣 第六节、上 下固定板高度 第七节、定位块 第八节、导柱 导套排气 第九节、模架常用标准件的选择 第十节、模架板吊环螺丝孔的规定
第二章.标准件
第一节:内部自制标准件的选择
第二节:螺丝、顶针等相关标准件数据速查表
目录
第三部分:精密模具部设计图档编码规范及零件名称标准
第一节:设计图档编码规范 第二节:模具零件名称标准
第四部分 制图标准
第一节. 图面标准 第二节、 图面尺寸的标注 第三节、 检图实施项目 第四节 公差标注 第五节 CAD绘图标准 第六节 服务器中(FTP)图档资料
第一部分
第一章、流道及浇口的设计 一、流道系统的设计原则:
品的棱线上面;
9、方便金属嵌件的安裝;
10、产品尽量留在后模,并确保有足够的位置;
11.分型面应避免产生尖角,如果有尖角就会影响模具寿命。所以设计时要检查清楚,
如果不能避免应向客户提出是否可以修改产品。
目录
二 各类分型面的处理 A平面PL分取
B 斜面PL分取
PL. 若 此 平 面 与 开 模 方 向 垂 直 则 直接延伸成PL面
1.对于单品多穴要采用平衡式分流道(特殊除外),即保证每个型腔浇口位置和进胶 口大小相同并且分流道长短一致。以确保各腔成型条件统一
2.对于多品多穴采用非平衡式分流道和进胶口,应依照流动的距离调整水口或流道的 大小,以确保尽可能各腔填充同步。
3.为减少热量及压力损失,流道应尽量短、直,且转角处须加R角保证流动顺畅。流 道表面须用600#以上沙纸省光,如果部品品是镜面,流道须用1000#沙纸省光。

塑料模具设计规范

塑料模具设计规范

塑料模具设计规范1.0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根据模具中各个部件的不同作用,一套注射模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内模零部件,赋予成型材料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通常由下模上模,镶件(镶针)等组成。

2)浇注系统:将熔融塑料由注射机射嘴引向闭合的模腔,一般由灌口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3)热交换系统:为了满足注射成形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冷却或加热)需要对模具温度进行较精确的调整。

4)行位系统:当侧向有凸凹及孔时,在塑料被顶出之前,必须先抽拔侧向的型芯(或镶件),才能使塑件顺利脱模。

5)顶出系统:实现塑件脱模的机构,其结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顶针、司筒和推板等脱模机构。

6)导向定位部件,是保证动模与定模闭合时能准确对准、脱模时运动灵活,注射时承受侧向力的部件,常由导柱和导套及定位块、锥等组成。

7)排气系统:将型腔内空气导出的排气槽及间隙8)结构件:如模架板、支承柱、限位件等。

2.0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2.1设计注射模应考虑的问题:1)分析塑件结构及其技术要求。

要注意塑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及塑件的结构形式,对不合理的结构要提出改进塑件设计的建议。

2)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格。

包括锁模力、最大容模量,开模距离、顶出孔大小位置和数量、码模方式、法兰尺寸及其它机器参数。

附表(积丰现有的注塑机)3)了解塑件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工艺性能,包括塑件能达到的最大流动距离比;塑料在模具内可能的结晶、取向及其导致的内应力;塑料的冷却收缩和补缩;塑料对模具温度的要求等。

4)了解特殊技术要求。

5)考虑模具的结构和制造,包括选择分型面和型腔的布置及进料点;模具的强度、刚度和模腔尺寸精度;行位机构和顶出系统;模具零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的科学性可行性及经济性;装拆的工艺性;必要的辅助工具的设计等。

6)考虑模具材料的选择,包括材料的机械、工艺性能及热处理要求,材料胚料的大小。

7)考虑模具的成型效率,合理的设置运水。

3.0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1)1.模具确认表-总指标:交货期,模具寿命。

富士康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富士康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富士康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1.尺寸精度要求:模具设计尺寸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如
GB1184-80、GB1186-82等。

2. 模具材料:模具应选用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材料,如SKD61、SKD11等。

3.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应合理,方便加工和维修。

同时应考虑产品的成型、冷却和脱模等因素。

4. 模具表面处理:模具表面要求光洁度高,无明显瑕疵,可采用电解抛光、抛光等表面处理方法。

5. 模具标准件选用:模具标准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DME、HASCO或MISUMI等。

6. 模具组装:模具组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在组装前进行试模调试。

7. 模具质量检查:模具制造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质量检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8. 模具保养:使用模具后应及时清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9. 模具保密:模具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机密,防止泄露和抄袭。

- 1 -。

塑料模具设计产品外观要求标准

塑料模具设计产品外观要求标准

塑料模具设计产品外观要求标准一、成型塑胶外壳外观、尺寸、配合1. 塑胶外壳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 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 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塑胶件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 塑胶外壳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 塑胶外壳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塑胶外壳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 塑胶外壳壁厚:塑胶外壳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 塑胶外壳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塑胶模具外观1.塑胶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

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 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5. 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 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 塑胶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

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 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 塑胶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 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

注塑模具设计准则

注塑模具设计准则

注塑模具设计准则
注塑模具设计准则是指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塑模具设计准则:
1. 外形设计:注塑模具的外形应简洁、美观,并符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同时要考虑模具的可加工性、装卸性和使用性。

2. 结构设计:注塑模具的结构应合理,包括模具底板、模具腔、模具芯、导向机构、顶出机构等。

要确保模具结构牢固、刚性好、使用寿命长。

3. 材料选择:注塑模具的材料要选用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的工具钢或合金钢。

根据模具的使用要求和成本因素,可选择不同等级的材料。

4. 细节设计:注塑模具的细节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注塑工艺要求,包括料液流动、冷却、顶出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模具的维修和维护便利性。

5. 冷却设计: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要合理,包括冷却通道的布置和尺寸、冷却介质的选择等。

要确保充分冷却,减少产品变形和缩短注塑周期。

6. 排液设计:注塑模具的排液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材料流动性和顶出力度,确保产品顶出顺利,避免产生空心、短斗等缺陷。

7. 模具加工精度:注塑模具的加工精度要达到产品的尺寸和表
面质量要求,确保产品的工艺性能和外观质量。

8. 模具标准化:注塑模具的设计要符合国际、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要求,提高模具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总之,注塑模具设计准则是按照工艺要求、产品要求和生产要求来合理设计模具的过程,以确保模具的质量、性能和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塑胶挤压成型模具设计规范

塑胶挤压成型模具设计规范

塑胶挤压成型模具设计规范
1. 挤压成型模具的设计原则
(1) 尽量缩短模具内部流道长度,减少流道压力损失。

(2) 避免模具局部、压力大、热量不均匀。

(3) 选用适当的塑料,厚度越厚塑料设计越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4) 确保耐热温度,减少模具内残留应力对产品的影响;
(5) 设计合理的结构,保证装配尺寸的精准,减少成型容差和模具的变形。

2. 挤压成型模具的材料
(1) 模具要选用合金钢,具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抗制热膨胀和化学腐蚀,同时具备耐高温、耐热湿、耐压强度和变形小等优点,能满足挤压工艺要求。

(2) 塑料要选用抗热、抗冲击、紫外线阻抗能力较好的塑料。

3. 挤压成型模具设计尺寸
(1) 尽量控制内芯和流道截面尺寸,确保正确的流体流量和流动方向;
(2) 保持冲程中的试件窄边距在挤压行程的多次变化中,稳定变形;
(3) 注意模具沿型腔有断片、收支口和下料口的尺寸及间距的控制;
(4) 尽量控制模具内部细部的尺寸和角度,确保优良的成型和外观。

4. 挤压成型模具制作要求
(1) 模具表面处理:表面严格平整,渗漏模等处理;
(2) 模具热处理:使模具寿命增加,抗磨性更强;
(3) 部件清洗:防止模具出现粉末残留,以免影响模具的精准度;
(4) 模具整体润滑:保证模具外部滑动,确保模具的使用效果。

富士康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富士康塑胶模具设计标准

注射模具设计標准从11页到46页文件號:版次:B执行日期:产品一、抄图--------------------------------------------------------------------------------1-2二﹑产品分析与检测-----------------------------------------------------------------3-4 三﹑常用塑料分析(一)常用塑料缩水率-------------------------------------------------------------5 (二)常用塑料成型性能----------------------------------------------------------5 (三)常用塑料壁厚值-------------------------------------------------------------6 (四)常用塑料拔模角度----------------------------------------------------------6模具一、排位----------------------------------------------------------------------------------7二﹑模具系统设计(一)浇注系统1.1主流道------------------------------------------------------------------------81.2分流道------------------------------------------------------------------------81.3冷料井------------------------------------------------------------------------91.4浇口--------------------------------------------------------------------10-121.6典型产品流道浇口布置----------------------------------------------12-13 (二)内模结构------------------------------------------------------------------14-16 (三)行位系统3.1行位----------------------------------------------------------------------17-233.2斜顶----------------------------------------------------------------------23-24 (四)顶出系统4.1顶出系统设计要点--------------------------------------------------------254.2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4.2.1顶针--------------------------------------------------------------------25-274.2.2司筒--------------------------------------------------------------------28-294.2.3扁顶针---------------------------------------------------------------------294.2.4直顶--------------------------------------------------------------------30-314.2.5推板------------------------------------------------------------------------314.3先复位机构-------------------------------------------------------------31-32(五) 冷却系统5.1.运水位置----------------------------------------------------------------33-345.2.水路大小--------------------------------------------------------------------345.3.水路与模胚位置关系-------------------------------------------------34-355.4.水井--------------------------------------------------------------------------35(六) 导向定位系统------------------------------------------------------------------36(七) 排气系统7.1产品排气--------------------------------------------------------------------377.2导套排气槽-----------------------------------------------------------------387.3尼龙螺丝排气孔-----------------------------------------------------------38 (八)模胚结构件8.1撑头---------------------------------------------------------------------------398.3锁模机构---------------------------------------------------------------------39 三﹑细水口模设计-------------------------------------------------------------------40-41四、模具零部件材料选择----------------------------------------------------------42-43五、典型产品结构设计1.中层---------------------------------------------------------------------------442.CD门--------------------------------------------------------------------------45 3.CD机底壳--------------------------------------------------------------------464.Discman底壳----------------------------------------------------------------475.面壳---------------------------------------------------------------------------486.手挽-----------------------------------------------------------------------------497.电池门--------------------------------------------------------------------------508.镜件-----------------------------------------------------------------------------519.布网架--------------------------------------------------------------------------5210.CD座--------------------------------------------------------------------------5311.钮组----------------------------------------------------------------------------5412.卡门----------------------------------------------------------------------------5513.DVD面壳---------------------------------------------------------------------5614.DVD门------------------------------------------------------------------------5715.音箱底壳----------------------------------------------------------------------58六、分模(一)模具档分模--------------------------------------------------------------------59 (二)组立档分模-----------------------------------------------------------------60-61七、注射机选择--------------------------------------------------------------------------62八、其他-----------------------------------------------------------------------------------63图档一、出图要求-------------------------------------------------------------------------64-651.排位图-------------------------------------------------------------------------65 2.装配图-------------------------------------------------------------------------65 3.顶针图---------------------------------------------------------------------65-66 4.线割图-------------------------------------------------------------------------66 5.零件图-------------------------------------------------------------------------66 6.分模图-------------------------------------------------------------------------66 7.爆炸图-------------------------------------------------------------------------66 二、图纸管理与进度控制(一)图纸管理------------------------------------------------------------------------68(二)审图------------------------------------------------------------------------------68 (三)进度------------------------------------------------------------------------------69 三、电脑图档管理--------------------------------------------------------------------70-71附录一、标准件------------------------------------------------------------------------74二、工程表格---------------------------------------------------------------------1.3.6.1012141516.17202223242627 .28。

塑胶模具制作规范(1)

塑胶模具制作规范(1)

1塑 胶 模 具 制 作 规 范HTC017一﹑确认图面﹕A.水 路﹕1.公模&母模﹕依成品形状来决定﹐水路循环的路径与数量﹐公模&母模的水路需相互配合.2.脱料板 x 2 cycle 。

3.上述水孔接头处需做沉孔,沉孔尺寸$35*L25mm 。

4.模具的水栓处,必需上IN ﹑OUT 且编号。

5.需附铜制水栓﹐A01&A07为塑料的水栓﹐A09铜水栓的尺寸为1/4” PT 。

6.侧面止水栓之做法﹐2PCS 止水栓或1PCS 止水栓+铜块。

7.若有喷水孔﹐使用铜片做隔板。

B.料 沟﹕依成品进料达到平衡﹐来设计料沟的路径﹑形状﹑尺寸…等。

D.顶出方式﹕1.PIN 顶出﹐需使用DME 规范(依不同客户决定)。

2.顶针成品面有形状时﹐需做方向性之定位。

3.顶出环(特别注意打水环之拔模斜度)或顶出块。

E.定位块 X 4﹕于公母模板360度/4﹐加长方型之定位块﹐增加基准面之精度(材质:SKD-61)F.模仁方式﹕1.锁公母模仁之螺丝﹐设计时愈多愈好﹐且需平均分配﹐使模仁与模座接触面更密合﹐ 锁螺丝时需封称锁入﹐且扭力一致。

2.公母模仁均须有卡入模座之定位梢。

3.所有insert 之模仁形状为圆形时需做定位﹐且只能单方向组装﹐避免组装时方向错误。

G.4支导柱需有1pcs 做偏心﹐X ﹑Y 轴各偏10mm 。

H.模具的螺丝孔及螺丝﹐须为DME 的公制规范。

I.回位销封边要有耐顶板﹐材质为TDAC+氮化处理。

J.若有斜销及滑块﹐三面需加耐磨板﹐且必须有油槽(材质﹕TDAC+氮化处理)。

K,需安装计数器﹐INSERT 的型式(A09客户才需要)。

L.模具的长﹑宽﹑高﹑定位环与KO 孔﹐需配合客户的机台尺寸。

M.若为三板模﹐A09为外部开闭器﹐A 为内部开闭器。

N,CHECK 母模与脱料板间﹐分开的距离是否足够﹐机械手取出料头﹐考虑LGP 的长度&机台的最大行程。

O.模具上需有放电加工之指示箭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应用于手机模具)一、模具排位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产量、精密程度、材料或客户要求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确保冲胶平衡,保证产品尺寸的精确性。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且容易加工。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多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产品在模上的定位基准要和产品图的基准一致,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处分中。

7、内模钢料和模胚的大小尺寸如下图所示。

8.产品大小和胶位厚度有较大相差时尽量不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

9.模具方铁高度尽量订做标准高度。

10.模胚型号和中托司使用情况一定要写清楚(细水口需注明SP长度)11.必要时需注明模胚吊模孔移位情况12.考虑需不需开精框及内模料材料和规格(确定后模要不要镶大呵,如需要则一起订料,此为粗料.)二、模具系统设计一)、行位系统当塑胶产品确定前后模开模方向后,有下列情况时一般会采用行位或斜顶等结构:1)、相对出模方向塑胶产品上有倒扣或零度面;2)、产品的出模斜度不够蚀纹的角度;3)、保证特殊的外观面不能有夹线。

1、后模行位:1)、后模行位统一做镶件压块,行位压块用螺丝固定,行位压块材料为油钢淬火至HRC48-52°。

2)、所有与行位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滑动面(包括行位底耐磨片,压条,铲基斜面)须锣(磨)油坑,油坑可为平行四边行、V形或圆环形。

3)、行位铲机钢材整体采用738H,在铲机斜面上镶耐磨片,耐磨片可突出斜面0.5mm,耐磨片厚度为6mm(如下图),材料为油钢,淬硬至HRC48-52°。

康铨公司的铲基采用国产S136淬硬至HRC46-50°。

4)、行位沉深B板25mm以上,行位压块沉深B板15mm以上。

5)、行位开模采用斜导柱。

斜导柱的大小及数量视行位大小而定,角度要比行位斜面小2-3°。

6)、行位定位必须准确,行位行程小的尽量采用弹弓加螺丝头的方式定位,行位行程大且不方便加装弹弓时,可采用多个行位波仔的方式定位,所有行位需加装定位螺丝,以防行位掉落,用油缸开合的行位及抽芯结构,要加装合理的行程开关。

7)、行位斜导柱的斜度通常为15°;长度不能与B板相干涉。

模胚上导柱长度要足够长,合模时导柱与导套先合,然后斜导柱才能套入行位。

8)、行位高度与长度理想比例为1:2,实际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尽量不大于1:1,否则会造成行位不够稳定。

9)、铲机与行位的配合面要求超过行位高度的2/3以上,大面积封胶的行位,铲机必须加反铲,模板上钢料宽度至少有15mm以上,如下图所示。

10)、 不论行位的侧面是否封胶,其两侧均要做斜度,一般为单边1-3°。

类似手机底壳行位四面包夹线时,一般尽量在四R 角中间以45度方向出行位夹线。

如图所示:11)、 行位行程的计算(以两板合模为例):为保证制品顺利脱模,行位移动的距离一定要充分,一般以制品可以脱模的最小距离加上3mm 为最小行程:22= R - r +3AB=AC+3所有手机软胶类产品须做行位时,因为行位开模会将产品扣位略拉长,所以行位行软胶时退开的行程比行硬胶须更长一些。

12)、 行位在分型面上行小针需做成隧道含针的形式或做“T ”型槽形式。

小针尾部需做到4mm 以上:高起分型面做隧道行位13)、 行位座材料采用718H,行位镶件采用S136淬火加硬至HRC48-52°。

康铨公司的行位座采用国产8407加硬至HRC46-50°。

2、 前模行位:1)、 前模行位一般采用GC 或FC 型模胚,行位做在A 板上,铲机做在前模固定板上,A 板与水口板用4支自制的标准小拉杆限位,小拉杆直径为16mm 。

(附录1) A 板和B 板之间必须安装机械扣机或拉杆上部加弹簧(也可在水口板上加强力胶)。

结构优先考虑图a,其次考虑图b.图 a 图b2)、 前模行位的铲机采用油钢,行位座采用718H ,(康铨公司的行位座采用国产8407加硬至HRC46-50度)。

行位镶件采用S136淬火加硬至HRC48-52°。

3、 斜顶:1)、 斜顶结构首选图a ,其次图b ,再次图c 。

斜顶在斜顶座里滑动,斜顶座以螺丝固定在顶针板里面。

斜顶座升入B 板内,以青铜片导向(如图d ),并将四角倒成C2X45°的C 角。

斜顶材料一般用国产8407(康荃公司的斜顶材料为8407淬硬至HRC46-50度),斜顶座用油钢淬硬至HRC48-52度;斜顶能够做到全包胶的一定要做成全包胶形式(但不能影响外观),以防有披锋产生。

图 A图BC图D2)、 当分型面上有斜顶时,需在回程杆下加做弹弓胶。

(如下图)3)、 斜顶有位置做大时尽量做大,以便增加强度。

多个斜顶共用一个斜顶座时,斜顶座可以劈开,方便配模。

二)、 浇注系统:1、 流道:流道应根据成品形状、塑胶特性、啤机调试、型腔的布置、入水位置及形式而进行设计,而且保证塑料能迅速而均匀地充满型腔。

常用流道为圆形或梯形和“U ”形。

1)、 主流道尽可能短,软胶类的产品的主流道长度应尽量小于50MM 。

2)、 分流道原则上为圆形,有如下几种情况流道需开成梯形:a)、 后模为推板时,前模分流道为梯形。

b)、 采用点胶口入水时,前模A 板底部开梯形流道。

c)、 电镀产品的辅助流道一般为梯形,都开设在后模。

d)、 小产品可在后模一側开梯形流道。

e)、 梯形流道的尺寸:围流道及分流道主流道电镀小件流道四大件流道主流道3)、 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末端及拐角处均须做冷料井及排气槽,如图。

分流道末端须开排气槽4)、需电镀的产品需采用辅助流道,并在流道上做镶针和胶柱,方便胶件叠放。

A-A SECTIONH 大于产品高度 2mm5)、在同一模具上成型两种尺寸相差太大的成品时,应修正分流道来达到进胶平衡。

6)、当同一模具上有多级分流道时,上一级分流道大约是下一级分流道直径的1.4倍左右。

7)、PC和PMMA等透明材料须采用“S”形分流道。

8)、所有流道必须抛光,以免影响注塑流动性及啤塑外观。

9)、电镀件需考虑做挂位和防呆设计。

10)、叠放孔不宜太深,防止有残余电镀液;流道底尽量倒R角,利于导电。

2、浇口:浇口的形式及大小需根据成品大小和形状,流道长短,成品塑料特性,客户要求等因素而定,入水位置通常设在成品最大壁厚处。

常用入水形式如下:1)、直接浇口:制品在外观和功能均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使用直接浇口。

2)、侧浇口:侧浇口设置于制品分型面处,制品允许有浇口痕迹才可以使用,侧浇口包括边缘浇口和搭接浇口,其浇口尺寸与壁厚、大小、材料等许多因素有关,一般规格如图。

1.0-2.5 2.0B 0.6T0.35-1.01.5常用值一般值代号 1.0-2.0L A、边缘浇口1.0-2.5 1.5B 0.3T0.2-0.51.2常用值一般值代号 1.0-2.0L B、软胶类边缘浇口1.0-1.5 1.0B 1.0T 0.8-1.2 1.5常用值一般值代号 1.0-2.0L C、搭接浇口H0.2-0.50.33.0-5.04.0B 0.8T2.0常用值一般值代号 1.5-2.5L D、透明件边缘浇口开成扇形注:浇口截面积不能大于流道截面积0.6-1.5E、边缘浇口与搭接浇口的选择见图顺流(良)喷流(差)ba喷流(差)顺流(良)3)、 点胶口:4)、潜伏式浇口:潜伏式浇口有潜顶针、潜薄片、潜产品和潜牛角等几种,手机模的潜水首选潜牛角(注意牛角不易太弯,不利顶出)。

a)、潜顶针:潜顶针的位置空间上不能太窄,要能方便下剪钳。

常取:b)、潜牛角:3、唧嘴:1)、三板模尽量套用自制的标准大唧嘴(附录2)。

2)、两板模使用自制的标准小唧嘴(附录3),软胶模孔径ф2.5,硬胶模孔径ф3.0。

(如下图)3)、唧嘴R的大小需根据注塑机型号和客户的要求来定,一般 R=15.5mm或R=21mm。

(如上图)4)、唧嘴底距离A板框底做到8—10mm4、定位圈: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

2)、定位圈直径一般为ф100(公差-0.2~-0.4mm)。

凸出模面板高度10mm,5、自动脱水口装置:1)、细水口模(三板模)均采用自制标准小拉杆带动水口板移动使水口自动脱落。

小拉杆直径为16mm(附录1)2)、一般采用B板(动模板)面上装有4粒尼龙胶塞的结构,当有前模行位时,一定要采用机械扣机的形式。

3)、水口针以ф5mm顶针磨成如下图形式:三)、冷却系统1、所有模具冷却水出口必须打“OUT”,入口必须打“IN”,并有数字编号,如“IN 1”、“OUT 1”等等2、运水排布均匀,直径做ф6mm。

大产品做到ф8mm--ф10mm3、运水孔边至胶位的距离为6mm以上。

4、运水孔边与螺丝、顶针、斜顶、镶件至少相距4mm。

5、 所有防水圈均采用耐高温胶圈,胶圈型号为ф12*2.5。

6、 为方便安装运水接头,运水每个进、出口之间的距离至少保证有30mm 以上。

7、 模胚上运水进、出口螺牙采用管螺纹1/8”BSP 牙。

8、 运水的排布尽量从左右侧进出,并且进出口尽量对准基准一侧。

四)、 顶出系统制品在模具中冷却固化之后,需切实可靠将其从模具中推顶出来,这一机构称之为顶出系统。

同时必须保证,当模具闭合时,它不会与模具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并回到初始位置,准备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动作顶出系统要保证除软胶模外所有模具在注塑时都能全自动啤塑。

1、 顶出行程:一般要求制品完全脱离钢料至少10mm ,如下图所示,以上2、 正确的顶出位置,应设在制品脱模困难的地方,如骨位、柱位及有包紧力的地方,同时顶出痕迹不能影响制品外观,并且顶出机构不能和其它零件(如撑头、螺丝等)干涉。

3、 常用的顶出方式如下 1)、 顶针:a ) 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3mm 以上的顶针,顶针小于或等于2mm 时需带托。

3mm 以下的顶针都在盘起或在MISUMI 订购(视项目而定),托针须注明托位的大小和长度,并使用相应的编号。

b) 当顶针位于圆弧面或顶针和司筒受胶位方向限制时,必须要设计定位装置,定位方式如下图,c ) 所有顶针必须高出模面0.05mm 。

d ) 所有顶针和镶针为1.5mm 及1.5mm 以下时,钢料上顶针和镶针孔采用慢走丝线割,1.5mm 以上顶针孔采用慢走丝线割,当啤塑材料为PA 、POM 、软胶系列等一些容易走批峰的塑胶时,所有顶针孔也需要慢走丝线割。

2)、 司筒:a ) 所有司筒孔采用慢走丝线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