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 血流入储血室
A
26
操作注意事项(一)
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 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
发泡板筛孔的堵塞 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 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A
16
Medtronic Biomedicus
A
17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 ,带动液体流动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 由侧壁开口流出
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 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
A
67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A
68
毒。
A
63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侧路 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
现
A
心血管疾病的体外循环治疗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体外循环治疗方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外循环简介心脏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液供应和机体功能正常运转,需要采用一种特殊技术——体外循环。
简单来说,体外循环就是通过机器辅助,将患者自身引流出来的血液经过氧合、降温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
二、传统体外循环方法在传统体外循环方法中,首先将患者连接到人工血管上,并通过对血液进行抽取和输送完成对患者全身循环的维持。
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肺分离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必须将心脏与肺部分离,以便通过机器处理患者的血液。
这一步骤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准确。
2. 输血和抗凝为了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凝结,需要给予患者抗凝剂。
同时,为了维持良好的血管通畅性,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输血。
3. 体外氧合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心脏停跳无法正常地向全身输送氧气,因此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对血液进行人工氧合。
典型的体外氧合装置包括动静脉转流(AVR)、静脉转流(VVR)等。
4. 微循环保护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尽管通过人工设备维持了整体循环功能,但微循环仍然受到损伤。
因此,在这一阶段还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微循环系统。
三、现代化技术改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外循环方法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现代化的体外循环治疗方法:1. 近红外光谱监测近红外光谱监测是通过检测患者大脑组织中的氧合情况来评估血管供应是否正常。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血液流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氧供。
2. 血液滤过在传统体外循环方法中,由于采用人工材料替代了部分心脏功能,导致血液与材料接触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
而通过使用血液滤过器,可以有效降低这种炎症反应,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

主要内容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CPB) Cardiopulmonary Bypass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 右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 排出二氧化碳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进行 血循环。(用特殊的人工心肺装置暂时代替人 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 的技术)
严重心功能不全,应强心利尿,行心包引流
4.左房压监测
LAP反映左室充盈压(左室舒张末压),也能 反映血容量的变化
正常值5-12mmHg 结合BP和CVP分析病情
5.体温及末梢循环监测
皮肤与末梢循环的温度、湿度、颜色、弹性、 毛细血管充盈度均可反映外周的循环状态。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常是一种代偿机制。常见 于血容量不足、药物作用、体温过低等情况, 表现为皮肤湿冷、颜色发白、有花斑
2、维持尿量1ml/kg/h,注意尿色改变,发生血红蛋白 尿,应给予高渗性利尿或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以碱 化尿液。
测CVP方法
换能器 粗侧法
平卧位,腋中线
CVP升高
1. 右心功能低下、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2. 循环阻力升高:肺动脉高压、右室流出道狭
窄、肺水肿 3. 心包填塞 4. 胸腔内压力升高: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血气
胸 5. 药物影响:较强的血管收缩药物 6. 病人不安静状态
CVP下降
血容量不足 应用血管扩张药 应用镇静药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呕吐物,预防肺不张。注意气道湿化。
5、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雾化吸入,以减 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粘稠度,预防和控制 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 痰。。
思考吸痰注意事项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的实施
1、切开、暴露、建立体外循环; 切开、暴露、建立体外循环; 2、肝素化:2~3mg/kg体重,使ACT(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肝素化:2~3mg/kg体重, ACT(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延长至480~600秒 延长至480~600秒. 3、转机开始: 转机开始: 4、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5、降温: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保证机体有氧代谢,降低灌 流量,避免 降温: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保证机体有氧代谢,降低灌 左心回血量增多、血液成分破坏和心肌损伤。 6、复温:主要操作完成。 复温:主要操作完成。 7、辅助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3。 辅助循环: 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3。 8、停机: 停机: 9、中和肝素:鱼精蛋白。 中和肝素:鱼精蛋白。 10、撤机: 10、撤机:
基本灌注技术
5、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成人部分 大血管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术。 头部控制在32℃以上,鼻咽温15℃ 头部控制在32℃以上,鼻咽温15℃左 右,肛温20℃ 右,肛温20℃左右。中深度血液稀释, HGB 6~7g/dl。 6~7g/dl。
体外循环的准备
1、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细 胞比容和血浆蛋白浓度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2、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3、预充: 预充液能排除体外循环装置内气体,维进行适当的血 液稀释。 液稀释。 预充液:胶体液、晶体液、渗透性利尿剂、肝素、 预充液:胶体液、晶体液、渗透性利尿剂、肝素、 血液保护剂、细胞膜保护剂、小苏打等。 其电解质的浓度应接近细胞外液,渗透压略高于 血浆,并呈弱碱性。 血液稀释:(1)减少使用库血、避免输血并发症; 血液稀释:(1)减少使用库血、避免输血并发症; (2)降 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注; (3)减轻血液成分破坏和凝血机制紊乱; (4) 防止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体外循环个人体会与简介

工作原理:通过 将血液从体内引 出,经过人工心 肺机进行氧合和 二氧化碳排除, 然后再将血液输 回体内
主要设备:人工 心肺机、氧合器、 离心泵、热交换 器等
应用范围:心脏 手术、肺移植、 心肺功能衰竭等 疾病的治疗
体外循环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
心输出量: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血流量 氧饱和度:保证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体温:维持正常体温,防止低温损伤 血液过滤: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保证血液质量 抗凝血治疗: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凝固 血压控制:维持稳定的血压,防止血压波动对器官造成损伤
体外循环系统的组成
泵:驱动血 液流动的动 力源
氧合器:进 行气体交换 的装置
过滤器温度
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血 液的流动、 压力和温度
抗凝血系统: 防止血液在 体外循环过 程中凝固
体外循环技术的工作原理
体外循环技术是 一种在心脏手术 中替代心脏和肺 功能的技术
技术改进:提高设备性能,降低手术风险
创新应用:拓展体外循环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智能化:实现体外循环设备的智能化,提高手术效率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推动体外循环技术的全 球发展
体外循环技术的前沿研究动态
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趋势:微型化、智能化、个性化 前沿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 研究热点:新型体外循环设备、新型体外循环材料、新型体外循环技术 研究挑战:提高设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04
体外循环技术的实践经验
体外循环技术的实践经验分享
体外循环 技术的基 本原理和 操作流程
体外循环 技术在临 床实践中 的应用案 例
体外循环 技术在复 杂手术中 的应用和 优势
体外循环 技术在危 重病人救 治中的应 用和效果
体外循环医学史故事简介

体外循环医学史故事简介
体外循环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在心脏手术期间暂时替代心脏的功能,使医生能够对心脏进行手术操作。
体外循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 年代。
当时,心外科医生正在寻找一种方法来在心脏手术期间维持血液循环,以延长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早期的尝试包括使用直接心脏按摩和人工心肺机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许多限制和风险。
直到1953 年,美国心外科医生John Gibbon 成功地使用了一种名为“体外循环”的技术,该技术使用一个泵和一个氧合器来模拟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从而使医生能够在心脏手术期间暂时停止心脏的跳动。
这项技术的发展为心脏手术带来了重大突破,并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使用更先进的泵和氧合器、改进血液抗凝技术以及开发更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如今,体外循环已经成为心脏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许多患者提供了挽救生命的机会。
体外循环的医学史是一个充满创新和突破的故事,它展示了医学界不断追求进步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精神。
体外循环简介PPT

手术后的护理
监测和观察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生命 体征和各项指标的变化,确保患
者恢复顺利。
药物治疗
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 抗生素、抗凝剂等。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 练计划,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01
体外循环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手术视野清晰
由于血液从体内移除,手术区 域被清晰地暴露出来,为医生
新型材料的研发
新型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发展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排异反应,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应用领域的拓展
扩大适应症范围
01
随着技术的进步,体外循环将有望应用于更多种类的手术,如
复杂的心脏、肺脏和肝脏手术等。
微创手术的辅助
02
体外循环技术将与微创手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微创、恢
复更快的手术方式。
血液管路通常由硅胶、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凝血 性能和耐受各种消毒方法的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血液管路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以避免感染和凝血等问题的发生。
血液过滤器
血液过滤器是一种用于过滤血 液中的杂质和气体的设备。
它通常由多层滤膜组成,能够 过滤掉血液中的微粒、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物质。
血液过滤器还具有去除气体、 调节血液温度等功能,可以确 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01
体外循环的手术过 程
手术前的准备
01
02
03
患者பைடு நூலகம்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 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
设备准备
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的设备 和材料,包括氧合器、人 工心肺机、血液回收机等 。
体外循环个人体会与简介

滤器
滤器根据滤除物质的大小可分为一般性滤 器、微栓滤器和无菌性滤器。 一般性滤器滤除栓子的大小在70~260um, 在机理上以渗透式为主。 微栓滤器滤除栓子在20~40um之间,以滤 网式为主。 无菌性滤器机理上为渗透吸收式,滤除的 微小物质是细菌甚至病毒。
滤器
(一)固体栓子 • 1、预充库血中含有大量的变性血小板和白细胞形成的微栓。 • 2、管道和接头净化度不高而残存的微栓。 • 3、泵管在滚压摩擦中大量脱落的微栓。 • 4、硅油固化不佳在体外循环中脱落的油栓。 • 5、手术中亦有大量栓子进入体外循环,如心内的赘生物、碎 片组织,甚至纱布、小线头都可经吸引回流至体外循环管道。 • 6、血液在体外循环的异物表面接触中发生变性产生微栓。 • 7、在预充液体中也含有各种微栓物质。
体外循环装置
1
2 3
血泵 氧合器 管道和插管 滤器 辅助装置
4
5
血泵
人工心肺机 体外循环机
• 滚压泵 • 离心泵
氧合器
• • • • 生物肺氧合器 血膜式氧合器 鼓泡式氧合器 膜式氧合器
管道和插管
静脉血通过一根或二根插管引流 至体外,在血液氧合器内进行有效的 气体交换,经机械泵(滚压泵或离心 泵)通过动脉管注入机体;这种体外 循环可分为完全性或部分性。
体外循环简介
曾垂应
体外循环简价
将人体内的静脉血,经导管引出 或抽吸到体外,通过氧合后使静脉血 转变为动脉血,然后再经导管将其输 入到人的动脉系统内,完成血液循环。 这种人的血液不经过心和肺而在体外 进行气体交换和循环的方法,称为体 外循环。
体外循环简价
另外体外循环中还可进行有效的 温度调控,心肌保护液的灌注,手术 野的血液回收、超滤等。
体外循环机

体外循环机
体外循环机是一种用于维持和支持体内循环功能的装置,通过模拟人体心脏的功能来维持血液的循环。
体外循环机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肺移植、体外膜肺氧合等医疗领域。
原理
体外循环机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和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经过氧合和循环处理后再输送回患者体内。
这个过程中,机器模拟了心脏的泵血功能以维持体内血液的循环和氧合。
应用
体外循环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机可以暂时代替心脏的功能,使医生可以对心脏进行操作而不影响血液的循环。
•肺移植:在肺移植手术中,体外循环机可以保持血液氧合功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情况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血氧饱和,保证心肺功能正常。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循环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级功能被加入到了体外循环机中,使得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结语
体外循环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装置,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外循环机的功能将会不断完善,为医疗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和进步。
婴幼儿体外循环简介

ECMO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
VAD
体外循环相关资料
●
●
●
●
Dr. John Gibbon的资料照片
Dr. Gibbon夫妇和他们的发明
Dr. Gibbon 和他的病人
苏鸿熙教授近照
●
体外循环的相关内容
体外循环是与医学、仿生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等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病理生理 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生物医用材料、机械电子等领 域。
(一)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肝素和鱼精蛋白:天生一对?
超滤器(Ultrafiltrater)
(三)体外循环的管理
3.3 体外循环的终止
当心内畸形矫治操作完毕,患儿心功能恢复并稳定后, 可部分阻断静脉回流使心脏充盈并逐渐降低动脉灌注量(后并行 循环),如血容量适宜,心率良好,有创血压监测及血氧饱和度 在允许范围内,血气及电解质正常,麻醉恢复通气,与术者沟通 无误后可以停机。停机后暂不撤离动静脉插管,根据血流动力 学、气体交换情况、尿量等指标适量恢复血容量。当鱼精蛋白中 和肝素完毕,患儿无异常后,才可撤离体外循环管路及设备,以 防二次转机。复杂或危重病人由于心功能较差,体外循环时间较 长,有时难以一次顺利停机,此时需与麻醉师和手术者协同,调 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尽快稳定心功能,争取尽快停 机。
●
(三)体外循环的管理
体重 动脉插管型号 静脉插管型号
• 动静脉插管的型号由病人的 体重或体表面积及心脏的功 能来决定。 • 体外管道的选择由病人体重 (体表面积)和所需流量来 决定。
<5 kg
8-10 Fr.
体外循环简介 ppt课件

的血液灌流 叶轮旋转速度越快,液体产生的离心力也越大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滚压泵
可重复使用 可弃部分价格便宜 流量易于表示 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 选择管道
离心泵
非阻闭型 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 气栓可能性小 减少预充量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动脉路 静脉路 静脉储血罐 动脉滤器
膜肺
停跳液 变温器
左心 右心 停跳液泵
主泵/血泵 变温水箱 气源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滚压泵需要将一段泵管置于弧形泵槽内, 泵旋转臂的设计要求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个 滚压头挤压泵管。
通过挤压充满血液的泵管,血液随泵头的 运动向前推进,从而形成持续血流。
*良好的气体交换能力 *对血液的损害小 *减少栓塞的发生 *长时间循环支持
体外循环简介
中空纤维增加了气体交换能力、减少了交 换面积
内走血外走气 ,不利于气体交换。血液属 于非牛顿流体 ,膜表面流动时会产生层流
外走血内走气 可解决层流问题,减少预充 量,充分氧合
体外循环简介
绝大多数膜式氧合器采用血液先变温后氧 合的排列方法
也有变温氧合同时进行的膜肺在临床大量 应用
体外循环简介
选择适当的膜式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 调节通气量及氧浓度 通过氧浓度调节血液氧分压即氧合程度,
依靠气体流量调节二氧化碳分压 膜肺分为两型:
*泵后型—注入型 *泵前型—引流型
体外循环简介
排气孔开放 体外循环开始先开泵,使膜肺液相先有一
*叶片形 *圆锥形 *直槽式
体外循环简介
离心泵驱动泵头、离心杯 离心杯包括内置磁铁、锥体形叶轮和有两
体外循环进修后开展的工作

体外循环进修后开展的工作简介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环的技术。
体外循环进修是指医学专业人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对体外循环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进修后开展的工作内容。
工作职责作为一名经过体外循环进修的医学专业人员,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外循环操作体外循环操作是我工作的核心部分。
我需要根据医生的手术计划,准备好体外循环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手术过程中,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控制血流量、氧合和CO2排除等参数,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体外循环设备维护和管理体外循环设备是一项高精密度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
我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同时,我还需要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其他医护人员正确使用体外循环设备。
3. 患者监护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我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我还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输血、药物管理和感染预防等。
4. 数据记录和分析体外循环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于手术的评估和后续治疗非常重要。
我需要准确记录和整理体外循环相关的数据,如血流量、氧合指数和温度等。
我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5. 科研和学术交流作为一名经过体外循环进修的医学专业人员,我还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我会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探索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我还会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心得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工作流程为了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我通常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工作:1.接受手术安排:根据医院的手术安排,我会提前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包括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手术时间等。
体外循环进口产品论证材料

体外循环进口产品论证材料摘要:一、引言二、体外循环技术简介三、进口产品论证原因四、进口产品优势分析五、我国体外循环行业现状六、进口产品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手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国体外循环技术的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体外循环进口产品进行论证。
二、体外循环技术简介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技术是指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过滤和调节后,再输回患者体内,以维持患者的生命生理功能。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心脏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进口产品论证原因1.国外产品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2.进口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国外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四、进口产品优势分析1.更高的氧合效率:进口产品采用更先进的氧合器,能更好地实现血液的氧合,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
2.更低的血栓形成风险:进口产品具有独特的抗凝血功能,能降低血液在人工心肺机内的血栓形成风险。
3.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进口产品具有优秀的血流动力学性能,能更好地模拟自然心脏的生理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心脏负担。
五、我国体外循环行业现状尽管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产品性能、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六、进口产品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1.提高我国体外循环技术水平:进口产品可以借鉴和学习,推动我国企业研发更先进的产品。
2.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进口产品的进入将激发市场竞争,促使我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满足临床需求:进口产品可以更快地应用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七、结论综上所述,引进体外循环进口产品有利于提高我国体外循环技术的水平,满足临床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血容量的调节
引流通畅、容量充足时,可维持氧合器液平面的稳定。若手 术前容量不足(CVP低,大量丢失血液),应及时补充容量。 在转流中,经常遇到液面较低,动脉流量难以维持的情况, 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 1.转前容量不足; 2.降温后,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床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3.CPB中水肿; 4.静脉引流不畅; 5.大量排尿; 6.胸腔开放,血液进入胸腔。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前并行
1.前并行期:是病人自身循环与心肺机运转 同时并存的时期,是实现患者呼吸循环功 能完全由人工心肺机支持的过渡阶段。
2.前并行期要注意血流动力学平稳,视病人 HR、MAP、CVP等逐渐上升流量,直至全流 量。
3.注意泵压及静脉回流。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动静脉插管问题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转流前的检查核对工作
中度稀释HCT25~30%; 深度稀释HCT21~25%; 重度稀释HCT10~20%; 极度稀释HCT<10%。
体外循环简介

• 2.方法: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 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
用复温装置保持正常体温)。
• 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 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
• 轻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30%左右。
• 在手术室或ICU用常规方法不能纠正的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 下列影响因素:血气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外科出血等。
• 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者。 • 心脏移植后心衰的辅助。
特殊灌注技术
• 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 • 定义:ECMO是指通过长时间体外循环,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
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
基本灌注技术
• 中低温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
术、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 温,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 左右。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
单单击击此此处处添添课加程课名程名
转流基本流程
管路连接
预充排气
调节泵头
降温
开始转流
与台上插管连接
主动脉阻断
灌注停搏液
手术操作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主动脉开放
倒吸排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禁忌证: • 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达
• •
94%。 机械通气达7天为相对禁忌,长达10天为绝对禁忌。(与肺纤维化和不可逆改变有关) 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损伤。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 生理指标的监测 • 动脉压:成人标准应维持在50 ~ 80mmHg,婴幼儿维持在30 ~ 70mmHg • 中心静脉压(CVP):静脉引流通畅时应为零或负值。 • 左房压(LAP):正常值为5 ~ 15mmHg,体外循环中最高不宜大于10mmHg。重
症者除外。
• 心电图(ECG):复跳后心率在80 ~100次/分最为理想。 • 温度:根据手术同基本灌注技术,要求停跳时心温在15℃以下。 • 神经系统功能:瞳孔大小的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婴幼儿可监测前囟门的压力。
其次有脑氧饱和度、脑电图、诱发电位反应等。 的程度可尿色来鉴别。
• 尿量及性状:一般要求转流中尿量大于1ml/kg.h-1,pH值在6.8 ~7.0。血红蛋白尿
• 中度或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1 %左右,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
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 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
基本灌注技术
•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
如紫绀型先心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 心内回血,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防止气栓的发生,同时避免重要脏器的缺血。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0℃,肛温降至25℃,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麻醉诱导后可
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
基本灌注技术
• 中低温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
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
主动脉开放 复 跳
灌注停搏液
倒吸排气 并行循 环
手术操作
升 温
停 机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基本灌注技术
• 常温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者。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
用复温装置保持正常体温)。
• 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
监测装置、后备电源及安全报警 系统组成。
人工心肺机
血泵(人工心): a.滚压泵 b.离心泵 控 显 制 示 台: 各种按钮、开关组成 器: 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安全报警系统: 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 警等 后 备 电 源: 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
变温水箱
• 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脏停
• 2.方法: • 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
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肛温降至20℃左右。
• 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
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 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 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
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插管:
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动脉插管:
a.心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颅脑选择性顺行动脉灌注插管 d.小切口动脉插管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 灌注指标的监测
• 流量 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
10.6kpa (60~80mmHg)
• 泵压
主泵压应小于40kpa(300mmHg),停跳液灌注压成人在32.0kpa(240mmHg),儿 童在20.0kpa(±150mmHg)。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
• 轻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30%左右。
基本灌注技术
• 浅低温体外循环 :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
成者。如房、室缺修补、单瓣置换等。
• 2.方法: •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8~30℃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
博液的变温
• 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温
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
监测装置
• 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心电图、动静脉血压、鼻肛温。
观察膜肺氧合效果。
• 连续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可根据测得的数据调节氧流量,
•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监测仪(ACT):在转流过程中ACT≥480S。
• 血气电解质监测仪 • 脑氧饱和度监测仪
.静脉插管:
a.上、下腔静脉插管 b.腔房管,又称右房管 c.股静脉插管
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b.Y型停博液灌注针
c.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管
d.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
e.多头灌注管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
转流基本流程
管路连接 降 连接 温 预充排气 开始转流 调节泵头 与台上插管
主动脉阻断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
• 氧合器血平面
• 吸引泵的流量 • 动静脉管路情况 • 血液氧合情况 • 抗凝和凝血 • 血气及生化指标的监测
体外循环的一般管理
• 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 体外循环系统的安装及预充排气
•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了解病史及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全身情况、精神状态、各系统功能、尤其
是循环、呼吸系统、肝肾功能等)
HCT维持在24 %的方法。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特殊灌注技术
• 心室辅助循环 • 急诊体外循环
• 搏动灌注 • 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
特殊灌注技术
• 心室辅助循环 • 适应证: • 病人进行成功的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用常规方法(改善容量负荷、
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处理无效的患者。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体外循环预充
预充:预先用一定量的液体将循环管道充
预充排气:是将管道中的气体排出
预充液的种类:晶体液:乳酸林格、碳酸氢钠、钾、钠、 镁等离子成份
胶体液:代血浆(贺斯) 新鲜新冷冻血浆 白蛋白 库血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大量补性液体进入内,等种原因使组 织间液体转移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量 升高,而HCT及血红蛋白(HB)浓度 降低。
氧 合 器(人工肺)
• 种类:
a.鼓泡式氧合器
b.膜式氧合器(膜肺)
过 滤 器
按材料分: a.渗透式微栓过滤器 b.滤网式微栓过滤器 c.混合式微栓过滤器 按功能分: a.动脉过滤器 b.心脏切开血液回收贮血器 c.气体滤器 d.白细胞过滤器 e.其他过滤器
人工心肺机
• 组成:血泵、控制台、显示器、
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 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 ~ 2.4L/m2.min-1,儿童流量2.8 ~ 3.2L/m2.min-1)成
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 5.3kpa(40mmHg) 。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 27%左右。 • 心肌保护方法 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搏液,每30分钟灌注一次,
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 中等流量灌注(成人流量1.6 ~ 2.0L/m2.min-1,儿童流量2.4~ 2.8L/m2.min-1)
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 以上。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左右。 • 心肌保护方法 同上。
•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18 ~21 %,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基本灌注技术
• 上下半身分别灌注:
四患者。
• 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 • 2.方法: • 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
特殊灌注技术
• 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 • 定义:ECMO是指通过长时间体外循环,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
得以充分地休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 • • • • • • •
适应证: ECMO呼吸支持指征: 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 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 人工呼吸3小时后, PaO2<55mmhg、 PH小于7.4。 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 ECMO循环支持指征: 基本同心室辅助,部分ECMO循环支持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