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1 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3.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3.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4.2教师重点解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7.课后作业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环节,加强了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邓稼先》2.多媒体课件3.网络资源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三、交流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迹?这些事迹体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品质?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四、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句子,体会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1.介绍邓稼先的其他事迹和成就,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
2.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邓稼先的精神?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写一篇关于邓稼先或其他科学家的读后感。
"Deng Jiaxian" Lesson Plan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 and maste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text,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lesson, and 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2.Process and Methods: Through self-reading,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deeply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3.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Feel Deng Jiaxian's tremendous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s defense caus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and scientific spirit.Teaching Focus: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and 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 and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Teaching Difficulties: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Teaching Process:1.IntroductionIntroduce Deng Jiaxian's life and achievement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lesson.2.Autonomous LearningStudents read the text independently to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and maste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3.Discussion and Exchangea. Group discussion: What deeds of Deng Jiaxian are mainly written in the text? Whatqualities of Deng Jiaxian are reflected in these deeds?b. Class discussion: Representatives of each group report the discussion results, andother students supplement or ask questions.4.Deep Understandinga. Guid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key paragraph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toappreciate Deng Jiaxian's noble qualities and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b. 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expressing characters' spiritual styles through specificexamples.5.Extensiona. Introduce Deng Jiaxian's other deeds and achievements to further feel hisgreatness.b.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we should learn and inherit Deng Jiaxian'sspirit in today's society.6.Assignmenta. Recite the key paragraphs in the text.b. Write a reading review about Deng Jiaxian or other scientists.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教案模板,具体的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课邓稼先
在上完《邓稼先》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不仅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事迹,还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课文难点时,部分学生对核物理学知识和历史背景掌握不足,导致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补充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他在核武器事业中的贡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持不懈、为理想奋斗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生平和精神。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4.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课文中的美感,学会欣赏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七(下)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七(下)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知识⽬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字形、词义,并学会运⽤。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标: ⑴掌握本⽂以⼩标题连缀,⾃成⼀体、相对独⽴⽽⼜彼此关联的⾏⽂特征,逐步提⾼写作能⼒。
⑵了解本⽂语⾔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恰当的运⽤语⾔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增强语感。
3、德育⽬标: 学习邓稼先把⼀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名利,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私奉献精神,争做⼀个⼤写的⼈。
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平、贡献放在⼴阔的社会⽂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表现⼈物的作⽤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贡献。
⑵揣摩语⾔,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间的深情,理解⽂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导⼊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将搜集的资料展⽰,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课件的形式展⽰出来。
3、阅读课⽂,⾛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整体感知 弄清⽂章各部分的侧重,任选⼀部分阅读并交流⾃⼰的感受。
⑵思读课⽂,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部分:全⽂的引⼦。
第⼆部分:由第⼀部分引出,简单介绍邓稼先的⽣平经历和主要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包括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发展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感受到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邓稼先的贡献与成就、课文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散文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邓稼先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邓稼先的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写作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场练习,巩固知识。
2.作业:布置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
3.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在评价中的反思和交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参考:参考书籍、文献或网站等。
2.工具支持: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七、结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精神,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的方法,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1.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等进行的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邓稼先》,使学生掌握课文大意,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四字词语和成语。
-思想感情教育:通过邓稼先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努力奋斗的意愿。
4.阅读延伸,了解我国其他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结合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们了解邓稼先的成就对于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们对邓稼先的认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邓稼先事迹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பைடு நூலகம்否遇到过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或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精神内涵。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设计篇1[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
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决策和挑战。
解决方法:结合实例,如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尝试在日常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
(3)家国情怀的激发:学生在理解邓稼先的爱国情怀时,可能存在认知偏差,不能深刻体会其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
解决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成就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解决方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坚定信念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可以尝试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此外,我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还需加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对问题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讨论成果不够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我应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人教版语文教案邓稼先(精选5篇)
语文教案邓稼先人教版语文教案邓稼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教案邓稼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邓稼先篇1【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和多变的句式特点。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感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学习步骤】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这样学:〖读〗积累阅读1、读《怀念邓稼先院长》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为何如此深沉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2、积累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材料事迹。
3、关于“两弹一星”:4、词语积累: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殷切鲜为人知新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面式阅读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全文用“横式结构板块”拼接的方法,巧立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课文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成长经历、科研工作和人格品质等方面,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语言平实、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科学家的事迹和贡献以及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表述不理解,教师需要及时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学习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表述。
2.难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邓稼先精神的传承。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邓稼先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资料:收集与邓稼先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卡片、提问道具等,增加课堂互动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邓稼先【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一、导入新课点击播放视频(PPT呈现内容)明确: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一)走进人物走近作者——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文章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自然、朴实,情感真挚。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结构、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邓稼先这位科学家,学生可能对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难点: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邓稼先精神品质的深入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邓稼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事迹,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邓稼先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⑴ 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⑴ 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⑴ “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⑴ 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⑴ 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⑴ 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⑴ 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⑴ “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⑴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⑴ 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⑴ 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⑴ 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⑴ 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⑴ 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⑴ 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⑴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⑴ “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⑴ 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⑴ 较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 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⑴ 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⑴ 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⑴ 怎样理解较后一句话的含义?⑴ 这部分是全文的较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邓稼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邓稼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学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邓稼先》的阅读与理解。
(2)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学习邓稼先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邓稼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
2.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和资料查找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邓稼先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其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
2. 情景模拟:模拟邓稼先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工作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将个人奉献给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崇高情怀。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习邓稼先将个人奉献给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崇高情怀。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人物传记,篇幅较长,教学过程中采用听读、速读、默读等方法,重点研读第二至第五部分,可引导学生按整体感知——研读赏析——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小结几个环节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1、导入:用多媒体手段映出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
(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
)
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从而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2、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博士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它用叙述,描写的方法,以追记本人或他人的主要生平事迹为主,客观反映本人或他人的人生经历。
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思考:
(1)全文共有六部分,试归纳各部分大意。
(2)本文精选了邓稼先生活的四个横断面,哪四个?分别赞扬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学生回答后互相评论补充。
(二)研读赏析:
这是一篇至情散文,作者——美籍华裔杨振宁博士,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深厚友谊,作者站在友人立场上,通过特殊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阅读时把握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理解他对新中国的崛起所做的伟大贡献。
1、自主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习指导
同学针对以上问题速读课文,然后讨论明确。
(1)先概括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这以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引子”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用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合作探究
本文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为背景,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挚友。
文章形式是“散”的,他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同学们就文章内容中不明白的问题,做进一步研讨,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同位之间,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详细介绍?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体验反思
1、读完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们对这位“两弹元勋”肃然起敬,同时也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大手笔,作者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情节,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读来亲切自然,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大手笔之作?你了解杨振宁吗?
2、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关于邓稼先的故事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小结:
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奉献了或正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生命,而今又有航天员杨立伟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的高尖端,我们大家要时刻以他们为念,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邓稼先”“杨立伟”。
板书:
引子
生平、经历、贡献
气质、品格、奉献精神(对比)
贡献之大
才能、意志、崇高精神
总结
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炸弹时升起的蘑菇云。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