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出花园
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仪的现实意义
107潮汕民俗无信仰不立。
理想信念一确立,就会生发无穷的定力,就会扛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的使命担当。
核心价值观是人生的扣子,也是生活和社会的镜子,它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应该由近到远,由形象到抽象,才能逐渐内化于心[3]。
黄旭华是我们潮汕籍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这位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志:将来要学航空,学造船然后好好服务国家,再也不能让祖国受人欺负。
他被调去搞核潜艇,家人都不知他在做什么,家中慈母分别30年后才见到儿子。
通过大力宣扬这一为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和见义勇为的英模人物,无疑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为我们的时代立心![5]我们的时代不乏少年英雄。
就拿2014年6月获全国首个“中华见义勇为楷模”称号的“夺刀少年”、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和路政勇来说,在客车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能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将歹徒按倒并将凶器夺下。
(三)创造交往环境,培养诚信、尊重、团结的品质。
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为政》)就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我不知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輗、軏均指车辕与轭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信守承诺是人性的基石。
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
立身处世,唯有信守承诺,才能获得别人永久的信赖。
[8]诚信教育,要从孩子小时抓起,在青少年时养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让他们知道,一个恪守承诺的人,一生终受益无穷。
在当今的社会里,微博、微信、QQ 等网络工具已成为孩子们社交的主要手段,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其中不乏虚假、负面信息,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互相信任。
要让孩子知晓,别人不诚信不是自己失德的理由。
如果人人都为了“不吃亏”而不讲原则、不守信,最终只会导致所有人吃更大的亏。
出花园——潮汕地区成人礼
——潮汕地区成人礼
目录
一、出花园
二、出花园的习俗来源
三、出花园的仪式
四、出花园和冠礼、笄礼的异同
五、南方地区的“花园文化圈”
《南澳竹枝词》
清· 温应广
花开花落漫同论, 雨露栽培在本根, 预卜春风红杏好, 一枝今已出花园。
出花园
潮汕地区的冠礼至清代在民间早已废止,另有一种存 在已久并延续至今的成人礼是“出花园”。 昔年潮州民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 月初七乞巧节或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 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 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 • 出花园——潮汕当地民间信仰认为,潮汕小孩子在15岁前, 其灵魂一直生活在花园里,并为花公花婆(即花神)所保 佑。 到了15岁(虚岁)之年,要在特定的日子举行一个特别的 仪式,把小孩“牵出花园”,表示其成年,必须承担起成 年人的责任感。
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
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
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 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出花园仪式
出花园的仪式在潮属各地
的做法不尽相同。如月份 有的选在五月,物品有以 三牲果品的,菜碗则六碗、 十二碗不等,形式也不尽 相同。
出花园的习俗来源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
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 红鞋,便穿红皮屐。
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
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 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 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 “牝(pì n)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是什么意思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是什么意思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是什么意思“出花园”是我国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有15岁男孩女孩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拜别公婆神的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此次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必须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各地“出花园”习俗的细节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在汕头关埠,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后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各家有各家的安排。
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参加仪式的孩子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
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
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所以在“出花园”以后,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
而在“出花园”习俗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
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
男孩出花园四句吉祥话
男孩出花园四句吉祥话
什么叫“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寓意未成年的孩子像在花园中一样,但孩子虚岁15岁时便已经成年,要将其“牵出花园”,让其有独立生活的意识。
“出花园”仪式提醒孩子成年后要面对世界,要有承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男孩出花园四句吉祥话
1、送你深深的祝福。
2、真心祝你以后一帆风顺。
3、新的一年,愿你幸福快乐。
4、送你甜甜的祝福。
5、深深的祝福送给你。
6、愿你愿望全部成真,一生平安。
7、祝你万事如意。
8、愿你好花常开,好运常来。
9、希望你以后能独当一面,做个大孩子。
10、愿你健康成长,幸福安康。
11、我愿意做甜甜的蛋糕,送你甜甜的祝福,我愿意做柔柔的烛光,送你深深的祝福。
12、羡慕你的生日是这样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只希望你的每一天都快乐健康美丽。
13、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14、在经历成长的路上,无论风雨彩虹,都要稳步前行不忘初心。
15、愿这个美好的日子,能成为你生命的新起点。
关于潮汕“出花园”习俗评述
关于潮汕“出花园”习俗评述作者:纪诗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期摘要:潮汕地区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仪式,它存在的时间很长,它的形式及背后的各种故事也比较特别。
这种特别的成人仪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其多样性和实践性,对当今的青少年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然而,它也有许多保守和落后的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改正。
关键词:出花园;文化现象;成人礼;思考[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一、“出花园”的形式在小孩子“出花园”之前(小孩十五虚岁到来的前一年年末),家里的母亲就要为将要“出花园”的小孩子问个吉日,吉日多选在正月初到元宵节,三月,五月,七月,最晚不可晚于七月七。
到了“出花园”的吉日的前一天傍晚,母亲要给孩子摘取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枝、桃树枝、状元竹和仙草等十二种带有吉利意象的“鲜花”泡在在水里让孩子沐浴。
这花颇为讲究,每种只取新鲜叶子三片,自摘取之时起要置于高处,不可跌落。
沐浴之后,要全部换上外婆送来的新衣服(衣服多是带有吉利的暖色调的,比如红色),穿上红色的木屐或其他红色鞋子。
沐浴后,等到半夜或第二天清早(依吉时而定),孩子的母亲要在床的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筐,用米筒装上米当香炉,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其上放置猪肝等一系列东西,十二盅豆酒,和一些糕馃,三牲(鱼、猪头、三鸟),上三炷香,让孩子祭拜“公婆神”,结束之后,孩子每样供品都要吃上一些。
中午吃饭时,“出花园”的孩子“坐大位”即坐主位,由他先动箸吃饭,吃乌鱼、猪肝、甜豆干、豆芽炒韭菜和鸭组成的“五碗头”。
“出花园”仪式结束后,家长要把“公婆”神位请出家门,放到屋外的竹子下边。
而孩子从沐浴这一刻起到第二天吉日完成仪式,是不可以走出家门口的,也不可以见到陌生人。
[1]二、“出花园”由来潮汕当地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宋仁宗出世之后,日夜啼哭不止,厌食不睡,日渐消瘦,危及生命,皇宫御医虽设法医治,终不能奏效。
浅析潮汕习俗“出花园”
浅析潮汕习俗“出花园”——从花丛中谈潮汕文化一、引言潮汕地区——中华大地上耀眼的一子,在其进程中孕育了独具一色的潮汕文化习俗。
亲切的地方方言、幽儒轻美的潮剧、精湛形象的工艺、浓厚和雅的工夫茶、繁多敬重的宗教文化.....点点滴滴中展现着“中国犹太人”的独特文化生活。
生活在普宁的我以潮汕之子为傲,自小便受到这深厚文化的熏陶,这里我将介绍脑海中印象深刻的一大潮汕习俗——出花园,借对此的浅析来展现潮汕文化,分享我的潮汕情节。
二、出花园1)习俗简介:“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在我们普宁是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通过占卦另择日但不可晚于七月七,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2)文化地位:“出花园”现为揭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的莆田市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每年潮汕生活中极为活跃的元素之一,包含着潮汕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3)走出花园:沐浴。
到了“出花园”的吉日的前一天傍晚,母亲就要给孩子摘取十二种带有吉利意象的“鲜花”浸在水里让孩子沐浴;这花颇为讲究,每种只取新鲜叶子三片,自摘取之时起要置于高处,不可跌落。
穿新衣。
沐浴之后,要全部换上外婆送来的新衣服,穿上红色的木屐(没有买到木屐的可以用红色的鞋子代替),并且从沐浴这一刻起到第二天吉日完成仪式,是不可以走出家门口的,也不可以见到陌生人。
这对于原来整日在外边打滚的小孩子而言还是颇为难受的啊。
也许这也正是这个规定的意义所在。
祭拜神灵。
时间是半夜或是清早(依吉时而定),孩子的母亲要在床的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筐,用米筒装上米当香炉,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其上放置猪肝等一系列东西,十二盅豆酒,和一些糕馃,三牲(鱼、猪头、三鸟),上三炷香。
据说男孩子的三鸟是一只公鸡,女子供的是母鸡,是否如此具体不详。
潮汕“出花园”习俗调查
第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
调研时间、 范 围、 内容 及 方 法
孩子是否 能够“ 出花 园 ” , 要 在 此 之 前 求 神 问 卜, 假 如 神 明明 示 可 以便 选择 吉 时 。 在 “ 出花 同 ” 的前 一 日 , 家 门 口要 高挂 红 灯 笼 , 上书“ 添 丁增 财 ” 等 吉 祥语 。 “ 出花
二、 调 查 结 果 综 述
亲友 , “ 出花 园” 的孩子坐主位 、 食用五碗头( 男用公鸡 女用母 鸭 、 鲮箭 鱼 、 螃蟹 、 猪肝炒 葱 、 肉丸 ) , 并且还要 求出花园者整 天不能外 出 , 不 能调皮 捣蛋 , 不能说 不 吉利的话 。其特别 之处在 于母 亲要把浸泡在水 中的 l 2 样花捞起 , 放在 其睡床底下。而剩下 的水 , 山其兄 弟 姐妹合力抬 出 , 然后倾倒在大树根下。让兄弟姐妹
广东 汕头 5 1 5 0 4 1 )
办公 室
要: “ 出花 园 ” 是 潮 汕 地 区 由 来 已久 的 民 间 习俗 ① 。 调查发现 , 潮汕 各 地 的 “ 出花 园” , 可谓 是 “ 一 乡一俗 ” 在 城 区及 部
分经济较 为发 达的村镇 。 “ 出花 园” 仪式 已是 日渐式微 。 “ 出花 园” 习俗 , 在今 天的潮汕大地发 生 了明显的地域性 变化 。 对待传 统民俗 , 如 何 去 粗取 精 , 更好 地 弘 扬和 传 承 , 迫切 需要 新 时期 的我 们 积 极 思 考 。 关键 词 : 潮汕 ; “ 出花 园” ; 习俗 ; 田 野调 查
出花园
昔年潮州民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潮俗为孩子祀公婆及举行“出花园”仪式,有二层意思:拜公婆是为子女平安成长的一种祈求;出花园则是孩子成人的一种表示。
父母为求得子女平安,把孩子托给花公花母保护,因此又称孩子为“花仔”,这是“出花园”一词的由来。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外公婆新缝的新衣,脚着外公婆新送的红木屐,要显得潇洒成熟。
清早,孩子的父母便把先准备好的猪内脏,包括猪肠、肚、肝、肾、心,煮熟成汤,并下点糖,让孩子吃下。
其寓意就是15岁了,人必须更新内脏,抛弃肮脏的东西。
接着是拜“公婆母”,这是最后一次拜公婆母。
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共十二道菜。
青菜以厚合、青蒜等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六合”;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是终身勤劳。
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者的专利。
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兴旺发达。
出花园的仪式,据《潮州的习俗》记载:在出花园那一天,要办菜五碗(计鸭一只,蟹一碗,猪肝一碗,龙箭鱼一碗,蛋一碗)和香烛银纸食品等,安放在睡床里拜公婆。
那出花园的儿童,要穿一套蓝色的新衣裳和一双新的红皮屐,去拜公婆,拜后家里就办了许多食物,其中必定要特别做一样猪肝炒葱的菜(葱谐音聪,表示吃了才聪明),叫他或她坐在一张坐北朝南的桌子前吃,吃的时候,做母亲的要跑到他或她的身旁念诀道:“阿奴是坐北朝南,阿奴已经成人”。
不过,出花园的仪式在潮属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如月份有的选在五月,物品有以三牲果品的,菜碗则六碗、十二碗不等,形式也不尽相同。
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保留着许多的中原传统文化,很多中原已失传的习俗潮汕地区仍然保留着,像是:盂兰盆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这点也是潮汕人引以为豪的。
另外,潮汕地区有很多的特色习俗:婚俗六礼、出花园、游正、拜老爷、筅豚、食七样羹、拜老公、过纸、做功德、鬼节担西瓜、拜月娘······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和周围的一些小地方,很多的村落小镇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澄海冠山赛大猪、潮安磷溪钻蔗巷、盐灶拖老爷、饶平海山的浮任村和高堂乡都有游神赛会(又称送香船)、陇尾抢石榴·······这各色各样的民俗活动的举行总是伴随着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的。
以出花园为例,出花园单单只是个仪式,仪式也需要许多的贡品,器具,需要红色木屐、红色上衣、小红肚兜、八个铜钱、五样种子(龙眼干、酒饼、春菜籽、绿豆籽、早稻谷)、红色裤腰带、红桃粿、韭菜、蒸鱼······摆放这些东西的器具也有讲究。
祭祀祖先、丧葬、婚礼的贡品、器具更是复杂多样。
“出花园”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
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
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
”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
出花园
潮汕民俗“出花园”每年的七月初七,很多人都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下过着情人节,但与此同时,许多潮汕人却在忙碌着别的事。
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答案就是:“出花园”。
这是是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不论男或女,到了十五虚岁这一年,孩子的父母就要筹办孩子“出花园”。
作为一个潮汕人,对这个习俗是再熟悉不过了。
“出花园”习俗,在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
有些地方只给男孩子“出花园”,没女孩子的份;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但在形式上总体是大同小异的。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那天,男孩要吃公鸡头,女孩要吃母鸡头或鸭头。
澄海、潮安、饶平等地习俗要用十二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揭东、普宁、惠来等地要让孩子吃猪肠猪肚,俗称“换肠肚”。
中午进餐时,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共十二道菜。
青菜以厚合、青蒜等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六合”;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是终身勤劳。
“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熏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者的专利,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汕地区“出花园”的仪式也越来越简化,大多数家庭为孩子办“出花园”,都只保留着穿新衣、吃饼粿等习俗,只图吉利。
还有一些家庭为求简约,摒弃繁琐的仪式程序,只在餐厅、饭店摆一桌简单的“花园宴”,并买些礼物送给孩子,以此庆祝孩子的成人礼。
风俗虽然简化了,但在七月七为15虚岁的孩子办“出花园”成人礼,仍然为潮汕大多数家庭所重视。
15虚岁“出花园”源于潮汕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在古时给15岁的孩子举行成人礼,将成人岁数提前,是为了迫使少年提早走出家门,为家庭生计做出贡献。
潮汕地区成人礼“出花园”的变迁过程及发展趋势
潮汕地区成人礼“出花园”的变迁过程及发展趋势摘要:“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是潮汕地区15岁小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习俗。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区及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出花园”仪式已是日渐式微。
关键词:潮汕地区成人礼出花园成人礼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潮汕地区的成人礼称之为“出花园”。
如果寻根溯源,则是出自西汉戴圣编篡《礼记.冠义》和《礼记.曲礼上》中的男子冠礼和女子笄礼,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仪节发生了简化或变异。
潮汕人视虚龄十五岁即为成人(古人称成童),需行“成人礼”。
一、出花园的来源潮汕地区过去的成人加冠礼,地方志多无记载,惟清代嘉庆版《澄海县志》有简单记述:“冠礼,旧志不载。
今俗男子甫离襁褓,即加帽。
至年四、五岁养长,长为总角。
将婚之前具冠,命赞礼者祝加其冠,咨亲长所职然。
惟士夫家间一行之,民庶多略,女子将嫁而笄,则贵贱无异焉。
”1另据《南越笔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辞云:‘白花男,红花女。
’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花如桃李’之义。
”2这说明了在广东地区也早有了关于“花”的各种传说和习俗。
父母为求得子女平安,把孩子托给花公花母保护,因此又称孩子为“花仔”,这大概是潮汕“出花园”一词的由来。
“粤俗,凡生子而虑难育者,辄请禄神至家供奉。
俟此子十六岁时(俗多以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入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妈为之宣诵。
既毕,遣此子出,焚园而归,乃罢禄神之祀,谓之出花园。
”摘自:清代陈坤撰《岭南杂事诗钞》卷五民国翁辉东辑《风俗志》说:“七月初七九子母诞,有婴孩之家,必祀九子母于床上,值男女十五岁时,即于是日盛大祭祀,谓为出花园。
”即过了虚龄十五岁以后,小孩已是成人,不需九子母神保佑,但这最后一次祭拜子母神要郑重其事,这一次行礼即“出花园”。
“出花园”习俗源于何时,尚未发现可稽之籍,但故老相传,明末清初,便有此礼俗,至少距今有近四百年历史。
潮汕习俗PPT课件
春节的主要习俗有以下几个步骤:
•
放鞭炮
•
祭祖
•
拜年… 拜年跟祭祖一样,同为潮人最注重的礼俗。潮人拜年主要有三种类型,所
行礼俗互不相同。第一种为家人之间的拜年。在潮汕,早晨祭祖后,晚辈先向长辈
拜年,祝福长辈“新春如意”、“健康长寿”。旧社会讲究的人家,晚辈要穿新衣
“学习进步”。 第二种为亲友之间的拜年。吃过早饭后,家人或一起或分散向 亲朋好友拜年。亲友之间的拜年活动常在初一、二的上午,故潮汕有句俗谚曰: “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讲的是拜年越早越好,越见有诚意。潮人 到亲友家拜年,总要带上槟榔(今用橄榄代)和潮州柑作为礼物。多少不限,但一 定要偶数,不能奇数。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潮州柑和槟榔, 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第三种为同僚同行之间的拜年。这大多是礼节性的行为, 见面之后,以“发财”、“升官”之类的吉祥语互为应酬。
, 拜 月 结 束
为 空 旷 的 场
草 、 柴 块 分
烟 堆 就 是 各
烟时后地别家
堆天点上在各
点上燃堆村户
点明,各地的风俗 活动有所异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扫墓
• 扫墓,又叫祭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潮汕
各地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潮人俗称为“挂纸”。称 “挂纸”,是因为清明扫墓时,“松楸丘陇间遍悬楮钱”(清乾隆《揭阳 县志》)。为与冬至扫墓有别,清明扫墓就叫为“挂春纸”,而冬至扫墓 则称为“挂冬纸”。
贺并 出邀 花请 园小 者朋 “友 换于 上地 成下 人围 肠着
揭 西 、 普 宁 、 惠 来 的 出
肚“ ”胶 ,掠 与( 童竹 年箕 告) 别” 。同
时 进 食 , 祝
潮汕出花园作文
潮汕出花园作文【篇一:潮汕民俗出花园】潮汕民俗“出花园”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有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
在潮汕地区,还存在另外一种独特的成人礼风俗“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这一民俗在揭东尤其盛行。
有1 5岁(虚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在十二道菜的“花园宴”里,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是出花园习俗的二个主要特征,而在我的家乡,还要喝一碗猪肝葱花汤,“肝”喻“官”;“葱”喻“聪”,寄予聪明伶俐,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
中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土在1983年的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潮汕的“出花园”是中国仅有的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成一个简单的仪式,但不论仪式怎么变,“出花园”的意义永远不会变。
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同成人行列;同时也寄托了长辈期望咸人的孩子要敢于担当,立志成才。
潮汕自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挖掘整理发扬,使这一民俗特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揭东县宣传文化部门曾经于201 1和2012年农历七,连续二年在万竹园旅游风景区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出花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文化理念。
七月七早上,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们聚集揭东万竹园。
在传统的潮州音乐声中,出花园的孩子们逐一登场,载歌载舞,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将他们在成人之前所学到的才艺做个清楚的盘点,以丰富多彩的表演节日告别童年,走进新的人生时代?歌舞才艺表演完毕,以孩子的家庭为单位,还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植树活动。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为自己的成人仪式栽下一棵小树苗作为纪念。
接下来就是“花园宴”。
花园宴由万竹园提供,一律按照出花园的菜谱安排,独具格的潮乡风味。
潮汕民俗出花园
潮汕民俗“出花园”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有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
在潮汕地区,还存在另外一种独特的成人礼风俗“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这一民俗在揭东尤其盛行。
有1 5岁(虚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在十二道菜的“花园宴”里,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是出花园习俗的二个主要特征,而在我的家乡,还要喝一碗猪肝葱花汤,“肝”喻“官”;“葱”喻“聪”,寄予聪明伶俐,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
中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土在1983年的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潮汕的“出花园”是中国仅有的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出花园”的仪式在逐渐被淡化,虽然有的地方依然按照古时的仪式,但在城市里及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花园”的习俗已经演化成一个简单的仪式,但不论仪式怎么变,“出花园”的意义永远不会变。
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同成人行列;同时也寄托了长辈期望咸人的孩子要敢于担当,立志成才。
潮汕自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挖掘整理发扬,使这一民俗特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揭东县宣传文化部门曾经于201 1和2012年农历七,连续二年在万竹园旅游风景区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出花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文化理念。
七月七早上,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们聚集揭东万竹园。
在传统的潮州音乐声中,出花园的孩子们逐一登场,载歌载舞,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将他们在成人之前所学到的才艺做个清楚的盘点,以丰富多彩的表演节日告别童年,走进新的人生时代?歌舞才艺表演完毕,以孩子的家庭为单位,还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植树活动。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为自己的成人仪式栽下一棵小树苗作为纪念。
出花园风俗
红皮屐
• 青菜以厚合、青蒜等为主,其意是吃 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六合”;青 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 是终身勤劳。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 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 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 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 者的专利。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兴旺发达。
出花园
• 潮汕有个习俗, 潮汕有个习俗,儿童每到十 五岁,就得履行“出花园”手续, 五岁,就得履行“出花园”手续, 按例就要“咬鸡头、穿红屐” 按例就要“咬鸡头、穿红屐”, 相传这个例俗是仿照当年林大钦 少年时期的做法而一直继承下来 的。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 习俗, 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 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 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 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 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 他放学回家, 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 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 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 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 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 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 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 上可得这只公鸡, 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 一页对联纸。 一页对联纸。
• 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不能跑到当空之下, 要躲在屋子里。这实际是要他从这天做起, 不再贪玩,做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 这一天,还用用供果、三牲宴请亲戚朋 友。“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破 例让他坐到席上的大位,象征着孩子已成 了家中的栋梁。席间,亲人们要向孩子祝 愿,赠寄美好的期望。 • 从此,孩子就算跳出了花园墙,告别了 花香鸟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懵懂 无知的童年,标志着他(她)进入了成年, 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潮汕民俗:出花园
• 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 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 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要在 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 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 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 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 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潮汕成人礼——出花园
黄佳锐
出花 园
在 广东潮汕地 区 ,当孩 子年满十 五 虚 岁时 ,一般家庭不论贫 富都会在 旧历
语: “ 十 五成丁 ,十 六成人。 ”十 五岁 , 便 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 ,到 了这 个 年 龄 ,孩子 就 要 告 别 童年 ,走 出 “ 花
七 月 初 七 乞巧 节 或 另外 择 日,为 孩 子
头” ,意思是独 占鳌头 ,将来 出人 头地。
活”不可能持久 ,而 且相较于今 天 ,结
束 的时 刻 来得 更 早 。 潮 汕有 一 句 古 俗
着聪敏 伶 俐 ,能 除会
如 大 里 摆 盛 园 切 不 了 琐, 红 各 或 取 化 但其 背后 的象征 意
算 ;芹菜 ,则有 终身 勤勉 之寓意 。席间 ,长 辈还会 对 “ 出
着人从 一 种状 态 向 另一种 状 态 转化 的 过 渡 阶段 。和 大 多数 成 人 仪 式 一 样 ,
“ 出花 园”的 目的乃通过 精心营构 一套
繁琐 、庄 严 的仪式 ,在孩 子 身 上激 活
一
只是 一种 表 演活 动 ,不 能代 表原 汁原 味的 “ 出花园 ” ,因其脱离 人们 的实际
能如 婴儿 乎? ”之语 。儒 道两 家对 于绝
来 二十一 岁即高 中状元 ,其少年 时期 的
假纯 真 的童心童 真 ,一样 的倾 慕有 加 。 潮汕文化作 为地域性文化 ,或许是受 到 儒 、道文化 的影响。 “ 出花 园 ”虽 富于
潮汕地 方色彩 ,略加分析 却不难发现 其 中普遍 的象征 意义 。 与孩童相 比, “ 成 人的世界 ,从 来 没有 ‘ 容 易 ’二字 ” ,在古 代生产 力水 平较低 的境况下尤其如 此。大 多数 平 民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
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
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
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
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
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
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
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
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相关推荐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潮汕,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是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中国岭南沿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仪式细节“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
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
当然,现今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民俗“出花园”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有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
在潮汕地区,还存在另外一种独特的成人礼风俗“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这一民俗在揭东尤其盛行。
有1 5岁(虚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在十二道菜的“花园宴”里,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是出花园习俗的二个主要特征,而在我的家乡,还要喝一碗猪肝葱花汤,“肝”喻“官”;“葱”喻“聪”,寄予聪明伶俐,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
中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土在1983年的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潮汕的“出花园”是中国仅有的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出花园”的仪式在逐渐被淡化,虽然有的地方依然按照古时的仪式,但在城市里及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花园”的习俗已经演化成一个简单的仪式,但不论仪式怎么变,“出花园”的意义永远不会变。
在这一天,意味着孩子要告别童年,迈同成人行列;同时也寄托了长辈期望咸人的孩子要敢于担当,立志成才。
潮汕自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挖掘整理发扬,使
这一民俗特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揭东县宣传文化部门曾经于201 1和2012年农历七,连续二年在万竹园旅游风景区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出花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文化理念。
七月七早上,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们聚集揭东万竹园。
在传统的潮州音乐声中,出花园的孩子们逐一登场,载歌载舞,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将他们在成人之前所学到的才艺做个清楚的盘点,以丰富多彩的表演节日告别童年,走进新的人生时代?
歌舞才艺表演完毕,以孩子的家庭为单位,还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植树活动。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为自己的成人仪式栽下一棵小树苗作为纪念。
接下来就是“花园宴”。
花园宴由万竹园提供,一律按照出花园的菜谱安排,独具格的潮乡风味。
宴毕,孩子们从万竹园中鲜花簇拥的实体花园里款款走出。
存门口的书写台前,父母为孩子留下成人寄语;孩子为自己的未来留下志向与理想。
他们与自己的父母的信一起装进一只锦囊,将这个划时代的仪式固定下来。
通过出花园的一系列活动仪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传统的文化习俗。
使日渐疏淡的传统文化重新纳入年轻一代的视线,成为生活的内容,从而得到传承。
更有意义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的同时,对孩子们是一种责任教育活动,给孩子们一种“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强化意识。
使他们开始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未来盘算,使自己的人生朝着健康幸福的方向发展。
然后逐渐退出依赖,增强从对个人的人生责任感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
他们将在步入成人的门槛前
立德、立志,懂得珍惜现在,奋斗未来,为个人为祖国争光。
这种集体性的成人礼仪式,将这项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揉进时代色彩,让“出花园”这一传统文化为开启社会的新风尚继续发光发热,使古老的民俗重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