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水的沸腾”实验现象更明显

如何让“水的沸腾”实验现象更明显

如何让“水的沸腾”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是探索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所用器材小、现象不明显等,学生看不清楚,不利于学生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现略举一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第35页的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教材中实验用的是烧杯,为了节省时间,向烧杯中加入的水不能太多,因此水的深度较浅,水沸腾前后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历时太短,来不及观察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有时要用热水瓶里的热水做实验,因热水已沸腾过一次,再次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量会较少,不利学生观察。为此,笔者改进该实验,增大了实验可见度、直观性。方法如下:用大试管代替烧杯,因试管的横截面积较烧杯的小得多,同样体积的水放入试管中较烧杯中要深得多,这样水沸腾前后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历时较长,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可清楚地观察到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的现象。若用热水瓶中的热水做实验,可提前向试管中加几片碎陶瓷片,保证沸腾前后能产生较多的气泡,利于学生观察。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就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知道水的沸点。 2、经历用图像方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3、学会观察,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酒精灯、小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火柴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数据分析。 看一看: 气泡: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温度: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 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_。 听一听: 声音: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做一做: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 实验时水到达_____℃,才开始沸腾; 水沸腾的条件:1、_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个条件必须 满足才能沸腾)。 画一画: 温度/℃ 水的沸腾图象 1、试以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试观察水沸腾的图像,说说沸腾的特点 90 95 100 105 0 1 2 3 4 5 6 时间/min

查一查: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查看沸点表可知,(1)液体的沸点与有关。(2)不同物质的沸点__ 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3)水银的沸点是_______,酒精的沸点是_______,故测量沸水应用_______温度计。(4)在表中液态氮和液态的氧的沸点_______,由此可用于分离和提纯气体。 想一想: www: 1、烧杯中的水从开始加热直到沸腾,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是如何变化的?想一 想,气泡的大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3、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中的物理道理。 4、在一次实验中小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用纸做的锅烧水,结果发现锅中的水沸腾了,纸锅却完好无损。联系“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查阅资料,说说其中的道理。

探究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探究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知识所处位置分析和教学策略: 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第三节,是学习热学的起始章中难度并不高的一节,是第三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在物态变化的教学内容介绍中,教材突出了现象教学,指导在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不涉及定量计算。因为本章的概念、名词较多,因此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不断对比,找出相近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虽然本节在教材中不是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的一个,但针对“水的沸腾”这节教材内容的特定性-------第一次研究液体在沸腾时的特性,而水沸腾在生活中常见,取材容易,沸点不高,用它来研究液体沸腾时保持温度不变,并需不断吸热的特点比较常见,安排为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则符合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喜欢直接参与的特点。用探究的方式了解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基本环节学生已经知道,在本节中的探究的环节有侧重,比如在猜想上重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思考深度;在设计实验环节用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选出正确的器材,重在学生能用已知的工具解决新的问题,至于实验器材的组装,跟熔化实验相似,不做赘述,直接给出;在实验交流环节,用实物投映展示,既直观,又便于交流。在技能方面,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在探究熔化与凝固课中初步接触温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本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在现象教学,引用多个实验录像片断,既解决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和实践的局限,又坚持物理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用“油炸厉鬼”激发兴趣,再用科学知识去解释、揭秘,将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引往深层次的思考中。 2、学习者知识基础分析: 学生对汽化中蒸发和沸腾现象都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 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升到液 面的过程中大小有变化不明确,对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低与气压也不明确。通过对其中一个 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和需求。针对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的变 化,由于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在实验中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目的是使感兴趣的学生刻 下主动去了解。针对探究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用图像的方式来直观地认 识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基础,在熔化一节中学习了图像法反映晶体与非晶体的 区别。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等器材都不是第一次使用。

热现象 实验:观察水沸腾

1(09福州)(4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 ..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为98 ℃,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保持不 变。 2(09烟台)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1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a)(1分) (2)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答对其中两项即可得2分) (3)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答对两项可得2分,其它说法正确也可)

3(09泰安)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 4(09潍坊)(6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98℃,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低(小)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减少水量; ②烧杯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等) 5 (09荆门)小华通过图9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给两杯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学习目标】1、知道沸腾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2、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预习】 、你知道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吗?水剧烈与缓慢沸腾时,水的温度哪种情况高? 2、实验目的:(1)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3、实验器材要用到哪些呢?如:铁架台、石棉网、中央有孔的硬纸板、火柴、烧杯、酒精灯,还有、。 他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一、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实验时为了节省时间。(1)应该用70℃左右的水作为初温。(2)为了使水均匀受热,要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3)组内三个学生要相互合作,一位学生观看手表报时,一位学生观察温度计到某一时刻的读数,一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并在数轴上描点,(4)观察温度时,为了准确读取数据,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2、实验时要注意安全。(1)本实验中酒精灯里的酒精是一种易燃物品,灯内盛放的酒精一般应不超过灯容积的2/3左右。(2)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允许用已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未点的酒精灯,反过来也不允许。(3)酒精灯外焰的火焰温度最高,一般加热时用其外焰。(4)加热完毕,应将酒精灯熄灭,熄灭酒精灯时不准用嘴吹,应把灯帽迅速盖上。(5)观察温度计时,避免沸水溅到脸上或手上造成烫伤。 二、实验中观察的重点

1、加热过程中,在什么位置先看到气泡?是在烧杯的底部还是上部?气泡的大小如何?观察这个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是否有变化? 2、继续加热过程中,杯底出现的气泡的形状、大小、多少与前面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这些气泡能否升到水面?观察这个过程温度计示数是否有变化? 3、沸腾后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否会变化。 4、在水沸腾时,如果移开酒精灯,沸腾是否继续进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1)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精心搞好实验教学设计,备课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自己的备课特色。多注意备问题设计,备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备课时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两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实验器材设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因涉及器材和步骤多,实验费时,为节省时间,教师可考虑对实验作适当改进:①烧杯不用 100ml的,而改换为50ml的,实验时杯中盛水40ml左右;②上课前用“热得快”在热水瓶中加热准备好70℃左右的温水,代替冷水开始加热;③机械秒表可换成电子秒表;④烧杯口盖一张平整的硬纸片,并设法减小教室里空气的流动;⑤每位学生实验完毕,烧杯中的热水加减由教师完成;⑥减少实验过程的中间环节,中间实验的学生可不拆除全部实验器材。 (3)时间设计 (4)学生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四.教师上课设计 教师要强调注意:①实验器材中酒清灯、温度计、秒表等的规范使用;②实验器材在铁架台上的组装调试;③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④学生的分工合作;⑤观察酒精灯火焰大小和烧杯水量的多少;

水的沸腾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桌号日期实验 内容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烧杯、石棉网、水等 实验步骤实验分工: 计时员观察气泡员观察温度员记录员作图员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放到有石棉网的铁架上,用夹子夹住温度计的吊绳,并将温度计调到适当位置,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温上升到90℃时,计时员每隔10s让观察温度员 .....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员将温度记录到下面的表格中。 (3)观察气泡员观察水中开始出现气泡时(即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怎样变化?出现大量气泡后(即沸腾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怎样变化? (4)继续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再记录2min。 (5)沸腾后将酒精灯移走,观察水是否还会继续沸腾;再用酒精灯继续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6)作图员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7)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8)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附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时间t/s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温度t/℃ 时间t/s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温度t/℃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教学设计教案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简析 本实验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进而会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构思 本实验的探究活动,采取“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学生在“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对沸腾现象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题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2、会运用沸腾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经历试验

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 重点 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难点 实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器材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型 探究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创设猜想情境,激发求知欲。猜想假设 1、判断、猜想 2、归纳猜想情况猜想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声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猜想3: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

实验05 探究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探究课题: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实验装置 探究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2.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 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水温和气泡的情况。 4.当水温升到90 ℃时, 每隔0.5 min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5.当水沸腾后, 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分析数据, 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实验图像 实验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 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结论 水沸腾时特点: (1)温度保持不变;(2)继续吸收热量。 满分归纳——考点方向 器材作用 ①实验测量仪器:温度计、停表分别用于测量温度和加热时间 ②覆盖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或缩短加热时间 ③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2.温度计放置位置: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取适量的水;②可用初温较高的水;③ 加一个盖子。 4.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5.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 气泡压强变小 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 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C3-3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三(2)班姓名组别实验时间2021年3月6日 栽培植物并观察植 实验课题物的一生指导教师 实验目标学习栽培植物的方法和观察植物,认识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的几个段。 实验器材塑料杯、植物种子、泥土、小铲 或药品 实验设想一段时间种子会发芽、生长。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 1.播种的方法(选种、播种、放种子出土、生长。 土、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实验结论播种—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C3-3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三(2)班姓名组别实验时间2021年3月13日 观察根的形态、探究 实验课题根的作用指导教师 实验目标认识不同的植物的根形态各不相同。懂得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实验器材白菜根、小麦根、小树根、一年蓬一株、滴管、试管、食用油。

或药品 实验设想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 1.认识各种不同植物的根,形状 各不相同。 1.不同植物根的形状不相同。 2.把一年蓬的根装入有水的试管2.水会慢慢减少,根吸收了水分。 中,并滴上食用油。 3.在试管口塞上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做好标记。 3.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结论不同植物根的形状不相同。根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里。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C3-3 普定县小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班姓名组别实验时间2021年3月20日 探究叶的作用和植 实验课题物的向光性指导教师 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植 实验目标物的叶有向光性。 实验器材一株盆载韭菜、黑色的纸、夹子、一株香葱或药品 实验设想植物的叶有向光性。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 1.把一片韭菜叶用黑色的纸包1.被黑纸遮挡的叶变黄了。 起,把花盆放在阳光下。 2.香葱的叶向有阳光的地方生长。 2.把香葱放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观察生长的方向。

水沸腾的特点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知道水的沸点。 2、经历用图像方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件和特点。 3、学会观察,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小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火柴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用酒桔灯加热。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肖水温升到90'C时,每隔0.5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数据分析。 数据记录: 看一看: 气泡: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在沸腾前__________ ,沸腾时__________ 。 温度: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 3 听一听: 声音: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_________ ,沸腾时__________ - 做一做: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 ,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 热: 实验时水到达____ °C,才开始沸腾: 水沸腾的条件:1、_________ 画一画: 水的沸腾图象

1、试以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査一査: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查看沸点表叮知,(1)液体的沸点与 ______ 有关。(2)不同物 质的沸点______ ,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 。(3)水银的沸点是________ ,酒精的沸点是______ ,故测最沸水应用______ 温度计。(4)在表中液态氮和液态的氧的沸点 ______ ,由此可用于分离和提纯气体。 想一想: 联想蒸发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汽化现象蒸发沸腾 共同点 发生部位 不汽化程度 同发生条件 点影响因素 WWW: 1、烧杯中的水从开始加热直到沸腾,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是如何变化的?想一 想,气泡的大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煨炖仗物时,冇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3、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中的物 2、试观察水沸腾的图像,说 说沸腾的特点2、__________ (两个条件必须___ 满足才能沸腾)。 1

《探究:水的沸腾》教案设计

《探究:水的沸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探究水的沸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沸腾现象引入,问学生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猜想,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特征,知道沸腾是剧烈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纸锅烧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仍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使用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的技能和探究能力。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相互评价的气氛较浓。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是物理课程总目标之一。《探究水的沸腾》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和体会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的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吸热。 2.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勇于探究、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茶,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怎样?学生相互议论:“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水沸腾时,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继续上升呗。”“不,有资料介绍,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为什么?”一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老师还没说完,就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直观现象、有猜想、有资料上找出的答案、有质疑。【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敢于质疑有关资料上介绍的现象。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 继续加热,水温究竟是否变化? 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板书:探究水的沸腾。) 二、分组实验探究。 1.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学生A:用煤炉加热水壶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学生B: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学生C:煤炉加热钢精锅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现象,用温度计测水温。学生D: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学生踊跃回答。师:以上几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可以观察到部分或全部的沸腾现象,为了保证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建议同学们采用学生D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 2.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师:实验台上准备了学生D的方案的器材,大家先不要动手。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01探究水的沸腾含解析31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 (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方向】 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 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创新母题】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其中石棉网的作用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教学设计 本实验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进而会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构思 本实验的探究活动,采取“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学生在“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对沸腾现象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 2、会运用沸腾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经历试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 重点 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难点 实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器材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 课型 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

句话。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创设猜想情境,激发求知欲。 猜想假设 、判断、猜想 2、归纳猜想情况 猜想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声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 猜想3: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律是 。 猜想4:在烧水过程中,还存在的其他变化规律有 。 创设探究目标,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设计实验 、点拨: 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经验,直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现其特征和规律。 实验中,要分工合作,对其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还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设计: 各组根据猜想的内容设计实验,选择器材,通过探究,得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教学设计 本实验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进而会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构思 本实验的探究活动,采取“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学生在“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对沸腾现象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题 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 2、会运用沸腾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经历试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 重点 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难点 实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器材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 型 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创设猜想情境,激发求知欲。

猜想假设 1、判断、猜想 2、归纳猜想情况 猜想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声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 猜想3: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律是。 猜想4:在烧水过程中,还存在的其他变化规律有。 创设探究目标,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设计实验 1、点拨: 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经验,直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现其特征和规律。 实验中,要分工合作,对其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还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设计: 各组根据猜想的内容设计实验,选择器材,通过探究,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明确操作注意事项 制定探究程序,选择器材,增强探究活动的科学性。 进行实验 1、将实验器材放置好。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包括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单1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班次: 组次: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知道水的沸点。 2、经历用图像方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3、学会观察,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酒精灯、小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火柴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数据分析。 气泡: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温度: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 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_。 听一听: 声音: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做一做: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 实验时水到达_____℃,才开始沸腾; 水沸腾的条件:1、_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个条件必须 满足才能沸腾)。 画一画: 温度/℃ 水的沸腾图象 1、试以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试观察水沸腾的图像,说说沸腾的特点 90 95 100 105 0 1 2 3 4 5 6 时间/min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学案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水的沸腾特点》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教学目标】 1. 探究水沸腾特点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水开了吗?”这是每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二)猜想与假设: 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2.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律是: 3.在烧水过程中,还存在的其他变化规律有: (三)设计实验 各组根据猜想的问题设计实验,讨论完成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每位成员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 、将实验器材组装好,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包括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Array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到水沸腾并保持2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 4、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在把坐标系中标出各个

(五)交流与小结: 1、描述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各有什么特点? 2、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沸腾时,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是()℃。 3、停止加热,水()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吸热。 分析数据, 二、当堂训练: 1.给杯中的水加热,使之沸腾,再继续用猛火加热,则水温(填升高或不变)。所以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2.如图所示是液体沸腾图像,观察图像回答问题: ①图像AB段所表达的含义是: ②图像BC段所表达的含义是:

实验三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三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11是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后绘制的图象,分析图像可知: (1)水的沸点为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2)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水沸腾后,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的 (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造成的。 (4)在5min 到10min 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 (5)然而细心的小丽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观察到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小来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如右图所示,老师发现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你指出任意一个错误: 。 答案:98、小于、不变、液化、吸热、甲、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或温度计不应该碰到容器的底部;小于 2、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所示: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这与物理课本上给出的水的沸点比不一样,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华和其他组同学使用的酒精灯和水的质量都样同,却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8 、在烧杯(或容器)上加盖子、 小于1标准大气压 水初温较高 3、(16延庆一模)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2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象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甲、乙组得到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答案:小于、质量 5 10 90 100 A 温度/℃ 时间/min 95 15 C B 图13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时间/分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姓名: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知道水的沸点。 2、经历用图像方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3、学会观察,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酒精灯、小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火柴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30S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分析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数据记录: 气泡:在沸腾前较_ __ (多/少),上升过程中变 _ (大、小); 沸腾时较___ _ (多/少),上升过程中变 _ (大、小)。 温度: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 __ 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说明水沸腾后温度____ ___(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听一听: 声音: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较大/较小),沸腾时___________(较大/较小)。 做一做: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最终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热; 实验时水到达____ _℃,才开始沸腾。 画一画:水的沸腾图象 试以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沸腾前后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 【结论】 (1)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需要 ,温度 。 90 95 100 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沸腾_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水的沸腾 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 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 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 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 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95 100

2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 升到水面上来,水声 ;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 现象,大量 上升并且变 (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 (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6.练习 1、查看酒精的沸点:78℃,酒精温度计能否测量沸水的温度? 2、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A.100℃ B.高于100℃ C. 低于100℃ D.都有可能 3、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 (1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图3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 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 教法建议 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 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水的沸腾 【课题】实验:水的沸腾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

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案例研究

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案例研究 一、课堂实录: 1.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师:汽化现象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现在同学都知道了。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如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有没有亲眼看到过并且印象深刻的汽化现象? 生:烧开水,水开了,烧的时间长水会越来越少,由液态变为气态 师:很好,我们把水开了称为沸腾,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众生:1、会冒许多的白气。2、有许多气泡水上下翻滚。3、温度越来越烫手。 关注学生生活实践,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教育回归自然,展开生活走向科学。 2.进行猜想: 师:沸腾是大凡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最熟悉不过的一种现象,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见大家对水沸腾时的特点还是很了解的。那么关于烧开水,你还想知道那些问题?(让学生解放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说明: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师将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众生:1、什么是沸腾,怎样比较确凿的描述这一汽化现象? 2、为什么会沸腾?什么时候才会沸腾 3、水沸腾时的温度到底是多少摄氏度? 师:大家发言很热闹,问题提得不少,也羡慕煞老师我,我也有几个问题也不太明白,你们能告诉我水沸腾前是什么现状,有无气泡?水温怎样?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又如何?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若移去酒精灯情况又怎样? 众生茫然

师:看来有不少问题我们不甚了解或不明白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 生:实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师:对,那么详尽该如何做?需要那些仪器?何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呢? 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理解式的师生关系,由传统的被应给对主动适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况? 3.设计实验 说明: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装置,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同学讲解设计方案,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1、仪器选择: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 2、师引导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1、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包括上升的气泡数目的变化及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2、观察水的动态变化,沸腾前水面是什么形状沸腾之后水面又出现什么情况? 3、观察可分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酒精灯之后。观察的方法可以从侧面透过水面观察,也可以斜上方透过水面观察。 4.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写上观察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时要求同学分工合作一人看表另一人读出温度值并填在表中,注意将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师巡视指导解决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表格: 观察阶段温度变化气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