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fa55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03.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经过本次《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我深入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下是具体的反思内容: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词,并理解其大意,同时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这些目标,他们不仅能够流畅地朗读古诗词,还能对古诗词的大意有基本的理解。
然而,在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我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思1.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无法对每首古诗词都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我采用了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与我的教学方法不够直观、生动有关。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美。
三、学生表现与反馈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感到有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比较陌生、深奥,难以理解和记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与拓展在教授古诗词时,我意识到除了基本的朗读和理解外,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例如,可以引入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或文化习俗,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1755433b3567ec102d8a78.png)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36f0a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c.png)
【导语】《古诗词三⾸》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
这⼀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杨万⾥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的《四时⽥园杂兴(其⼆⼗五)》和⾟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三⾸诗词组成。
这三⾸诗词都是描绘农村⽣活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学四年级下册语⽂《古诗词三⾸》教学反思 ⼀直以来我对古诗教学感到棘⼿。
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填鸭式”地教学,学⽣学得苦,我教得也累;如放⼿让学⽣去⾃学,教师不讲或少讲,⼜怕煮“夹⽣饭”。
于是我上收到了陈丽婷⽼师的《古诗两⾸》的授课实录,受她的启发,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调动学⽣的感官,使学⽣的感悟能⼒和丰富的想像⼒得到极⼤空间的发挥。
在学《宿新市徐公店》⼀诗时,⼀上课,我是这样导⼊的:前⾯的两篇课⽂作者都是⽤优美的词句来赞美春天的勃勃⽣机,万物复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作者是通过诗的形式来描述眼中的暮春的景⾊,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双眼听我咏诗。
然后让学⽣把刚才想到的景象描述出来,内⼼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很快就把诗的⼤意描述出来了。
最后再通过图画让学⽣进⼀步理解诗意,欣赏诗的美,了解诗⼈眼中朴实的美。
效果⾮常好。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我采纳另⼀位⽼师的⽅法创编古诗。
我说:“诗⼈杨万⾥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机勃勃的暮春景⾊就写下了这⾸古诗。
写得可真美呀!其实,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的,真的!”话⾳未落,下⾯质疑声彼此起伏“啊,我们也能?”“太难了!”“不可能!”…… 望着孩⼦们边说边摇着头摆着双⼿的可爱样⼦,我笑着说:“⾏,咱们不写诗。
但是,来试着创编这⾸古诗的后两句总⾏吧?⼩朋友,想⼀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园中,你可能还会遇上哪些可爱的⼩动物?并和它们玩耍呢?”只见同学们各个沉思着,⼀个可爱的⼩⼥孩⾸先站起来说:“我捉蚂蚱玩。
”“我捉青蛙玩。
” ⼀个男孩抢着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7ff910740be1e640e9a5f.png)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一)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8728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6.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二)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1c18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c.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了三首古诗词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下面将对这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在教学中,我以阅读理解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然后,我提问学生有哪些词语是描绘了秋夜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信息。
接下来,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独倚”、“寂寞”、“斜阳”等。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不够详尽,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体系。
其次,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背诵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诗词,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黄绵袍”等。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韵律操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最后,我组织了背诵比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其次,我应该加强对于韵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另外,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杜甫的《登高》。
在教学中,我以写作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进行了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语等等。
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722e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提高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增强与学生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式和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材内容的呈现
04
教材中对古诗词的解析和注释较为详尽,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但在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拓展内容
01 02 03 04
关联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与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人生 经历、时代背景等,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兴趣。
诗词艺术的深入
对于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帮助学 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古诗词,并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 等。这些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引导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的重点和要求。我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确保 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 方式,如讲解、讨论、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 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效果
03
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氛围
01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注重营造了一个宁静、庄重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重点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fbc9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f.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材料,包含诗词原文和翻译,以及注释和扩展阅读材料。
2.准备PPT演示稿,包括诗词的目标、内容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3.准备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演示古诗词的优秀表演或解读。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分享一段与古诗词相关的精彩瞬间(例如古诗词的音乐、影视作品中的古诗词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演示:教师用PPT演示《古诗词三首》的诗词原文,同时播放优秀的演唱或朗读示范,让学生进入古代文人的诗境。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词藻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4.翻译: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翻译,并带领学生一起琢磨翻译是否恰当,如何才能更好地传达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5.注释:教师给学生提供古诗词的注释,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人物等背景知识。
6.扩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了解古代文人和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人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
2.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很成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并从中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3.翻译和注释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翻译仍然存在困惑,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4.扩展阅读的环节有些欠缺,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没有给出具体的阅读材料和指导,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补充。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19ba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f.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经过撰写教案,充分的备课,踏上了磨课之旅。
在研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次试教,按照设计好的环节来一步步实施课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有:环节的设计过多过杂,有些重点不突出;古诗指导有些生硬;时间的分配也不太合理。
导致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没能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没经过仔细的推敲。
在进行自我的教后反思和听取备课组老师的意见之后,再次修改教案,调整教学环节,明晰了必须抓重点,有详略,以古诗的朗读为主,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感悟。
先抓后放,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认识到不这些缺陷与不足之后,便开始了重新的备课。
在第二轮的磨课后,效果明显的比第一次好,然而还是发现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进入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动手写的时候又写不好。
在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之后,总结原因主要如下:一、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主要问题集中于古诗的朗读指导和古诗的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互相的评价欠缺引导,导致这一环节有些走过场之嫌。
二、教学语言不够丰富。
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特别是指导这一类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的时候,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二)设想中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第一首___分钟,第二首___分钟。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前面花的时间却过多,直接影响了第二首诗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
针对上述不足,我又进行了第三次的研磨,在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加工润色,也就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精心的每一个提问环节,打磨自己的语言,利用幻灯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带着充分的准备,最后一轮的磨课。
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果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真正进入了课堂,积极的参与讨论。
这时,我才充分认识到,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堂打磨,才能找出自己课堂上的不足,进而改进不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f0dd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0.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颜色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足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留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特别简单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动听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胜利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会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0f06c35f0e7cd1842536f7.png)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第一首:《山行》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首:《赠刘景文》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6061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e.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程名称: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选择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求来确定。
在此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白日依山尽》、《游子吟》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词,其中《白日依山尽》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理解;《游子吟》展现了离别之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静夜思》则以其简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思的感觉。
通过这三首诗,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诗词,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离别之情,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冥思和宁静的意象,并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意的体验。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选择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方法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教学手段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形象描写的理解;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别之情;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通过黑板、草稿纸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诗意的体验和创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9097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5.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在本次古诗词教学中,我选择了《古诗词三首》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选择了这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词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教育意义。
同时,这三首诗词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古诗词作品,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其次,针对不同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授《静夜思》时,我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月亮的形态和夜晚的宁静,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
然后,我分析了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意思。
最后,我进行了口头反复,让学生模仿朗读并加深记忆。
在教授《登鹳雀楼》时,我先呈现了一幅描绘雀鸟翱翔的画作,激发学生对美好飞翔的向往和想象。
然后,我讲解了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解读。
最后,我设置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表达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在教授《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先通过地理地貌的图片展示和音频播放,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神秘和壮丽。
然后,我讲解了诗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我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悟。
同时,我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和记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布置还可以更加合理和科学。
虽然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古诗词作品,但在教学时可能未能考虑到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层次。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喜好来选择更加适合的古诗词作品。
其次,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掌控仍有待改进。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课堂组织的不够紧凑,导致一些环节的进行不充分或过于匆忙。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6693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8.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文化修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学,我以《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浪淘沙·北国风光》三首古诗词为例,通过深入解读、鉴赏赏析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旨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和文学审美素养。
以下是我对这三首古诗词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我明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 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听音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2. 分组合作法:在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赏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借景生情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和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古诗词情感的共鸣,加深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
4. 朗诵演绎法:由学生担任角色,通过朗诵和演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在教学开始阶段,我通过展示有关李白和王之涣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此首诗的动机和意图,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诗词背景探究的讨论。
2. 鉴赏赏析《静夜思》首先,我向学生讲解《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意蕴,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字句和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
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b42ff7a8114431b80dd8a3.png)
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望大家喜欢.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较好.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习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二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可以说,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孩子们也会收获意外的自信.总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情出发,就要尊重学生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以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同时,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学生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上下来,感受颇深:一.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而小学生因为生活积累不多,情感体验有限,在阅读中获得的表象往往很笼统.模糊,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开想象,通过〝猜猜诗人的心情〞.〝你就是诗人〞.〝创设情境,想象说话〞等,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灵性的对话,从古诗词生动的语言中猜度诗人的心境,进而陶醉在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学生从诗的题眼就看出诗人李白此时心情很是孤独,还可以从前两句感受到,尤其是〝飞尽〞和〝独去〞等感受到的.然后我便追问:〝那假如你就是诗人,你看到鸟儿们都离你远去,就连天上的云也离你而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一生说:〝鸟儿们,你们为什么都走了,留下来陪我说说话吧!〞还一生说:〝云儿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还有一生说:〝我本来就很孤独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离我而去,真让我伤心呀!〞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当学到后两句的时候,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李白并不孤独,因为有敬亭山在陪伴着他.我是从两不厌感受到的.〞〝那你觉得李白会把敬亭山当作什么?〞〝当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我觉得李白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亲人.〞〝是呀,既是朋友,又是亲人,所以怎么看也看不够.那么李白可能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呢?〞我追问道,〝请拿起笔,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当作什么,你就对他说说话吧!〞几分钟过后,有学生说道:〝李白说: 老朋友,谢谢你,在我最孤独的时候能陪我说说话. 敬亭山好像在说: 别灰心,我支持你! 〞〝多好的一对知心朋友呀!〞我评价到.又有一生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好像在说: 孩子,别怕,有娘在,要大胆的往前走. 〞还有同学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朋友,好像说: 朋友,别泄气,有我这个朋友在,与你同行. 〞透过这一句句想象的话语,我们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时并不孤独,对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二.采用多种方法,便于理解诗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如果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烂了喂给学生,这样的诗歌教学意象全无,学生也必生烦腻之心.但如果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少讲或不讲,又怕贻误了某一个知识点.有没有两全齐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简笔画引入到古诗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动动手,动动笔,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如在教学《望洞庭》和《忆江南》两首诗时,我主要采用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你所理解的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画出来,请一两名同学到前边画,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画,然后再去评议.如在画《忆江南》一诗时,有同学画了一个圆形的江,有的学生就指出,〝江〞应该是长的,〝湖〞才是圆的.有的同学只画出一条江,两岸的树木开满了花,也有同学提出疑议说:〝诗句中说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边的花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要红,所以应该把太阳画上.〞瞧,既能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又能将诗句理解得更为深刻.英语教学反思简短记录五篇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以期提高自己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活动反思5篇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性地.习惯性地开展教学反思,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意义数学教学反思简短评语5篇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贴近生活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六篇小学语文教学是特别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在每一次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努力提升教学质。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df7b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0.png)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六年级上 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后,我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们展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我认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大意,并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
首先,通过诵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语调、重音和停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其次,运用讲解法,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学生能够扫清理解的障碍。
此外,还采用了情境创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在讲解诗词时,有时候还是我讲得多,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
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对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
例如,在分析《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时,我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讲解得不够透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
比如,在讲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时,对于诗人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雨景这一重点内容,讲解得过于仓促,导致部分学生对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不够清晰。
在诗词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有所欠缺。
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三首诗词,没有引导学生对诗人的其他作品或者同类型的诗词进行比较和阅读,使得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对古诗词的了解不够全面。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ecaf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b.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28fb0b27d3240c8447efce.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3 篇【一】《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
从其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一、教学效果依据每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放的教学流程,收获还是蛮大的,现总结如下: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学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一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先交流对王维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交流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整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
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创设班内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步深入。
先引导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课题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境,抓住关键词“愁”“寒冷”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
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积累与创造有效融合。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向深入。
4、合作交流,探究共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观察: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体会他们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b316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介绍《古诗词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包括了《登鹳雀楼》、《静夜思》以及《将进酒》这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启迪意义。
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这三首古诗词的基本意思;2.熟悉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3.掌握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悟和体会能力;3.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情操;2.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诗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详细讲解:逐首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含义、语言特点等,让学生全面理解; 3. 诗词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读、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受; 4. 情境体验:组织课外参观、写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诗词的魅力;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于古诗词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促进彼此间的启发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与优化在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优化: 1. 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 教学方法优化:是否能结合当代教学技术,使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3. 学生表现评价:是否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细化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的发展? 4. 课堂互动:是否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课后延伸:是否能更好地设计课后延伸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古诗词三首》这一单元结束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三
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二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可以说,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孩子们也会收获意外的自信。
总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情出发,就要尊重学生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接下来是
为大家带来的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一
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