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包含了《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于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表演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意境。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and 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的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
2.道具:准备与诗词相关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3.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表演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例如,播放《静夜思》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夜晚,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选入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深刻的意境,又有鲜明的意象,充满了诗人的激情和感性。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也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古诗文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激情和感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大意,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
可以引用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23.古诗词三首(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案(一)【课题名称】:《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2.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诗、词两种体裁的不同,了解“词牌名”这种格式。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4.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的方法,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5.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山水的特点,感受山水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吟诵复习:1、激发感情: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山大川,它们绚丽独特的景色,吸引着古人、今人流连忘返。
很多诗人,也用自己的诗词来赞美山川的壮美。
这样的古诗词,我们学过一些,请同学们想一想。
2、复习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刘禹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三首古诗。
3、学生回忆吟诵。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磨”。
3、通过体会字词,明确诗的意思。
4、通过激发想象,领悟诗的意境;通过反复吟诵,领悟诗歌情感。
5、理解这三首古诗词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教学《独坐敬亭山》:1、范读感悟:在我国的宣城,有一座山,叫敬亭山。
这座山山势不高,却因一首诗而出名,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这首诗。
听范读,感受语速和语气。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图文,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理解体会:(1)解诗题,知作者:同学们,读了诗的题目,其中的那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
独:独自一人。
从这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联系背景:(3)这首诗的作者,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学生介绍李白的主要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作等知识)要准确的理解一首诗词,作者写作时的经历是必须了解的。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带着学生读背吟诵 ,读中想象 ,读中追问 ,读中感悟 ,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 ,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 ,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 ,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 ,?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 ,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 ,看图说诗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 ,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 ,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 ,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 ,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 ,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 ,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 ,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 ,生试读正音 ,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 ,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 ,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江南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1.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背诵三首古诗。
1.2理解古诗的大意。
1.3学会生字词。
2.难点:2.1感悟诗人情感。
2.2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
1.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江南春》2.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2.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静夜思》3.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3.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望庐山瀑布》4.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4.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5.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
四、板书设计1.《江南春》生字词:楼、柳、花、水、风诗意:江南春色美,楼前柳绿花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静夜思》生字词:床、疑、霜、白、明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飞、直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古诗词三首》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感受和鉴赏古诗词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古诗词,提升创新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语感。
4.诗词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通过讲故事、背景介绍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感。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推荐相关古诗词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鉴赏力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难点: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词。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
4.比较法:对比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有关三位诗人的生平、诗词创作背景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标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如诗人、诗意等。
然后简要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等。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字词的含义。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王翰的《凉州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孟浩然的《春晓》。
《凉州词》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和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登鹳雀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春晓》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意境和寓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凉州词》:让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边塞风光的壮丽和战士们的英勇豪迈。
(2)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黄河景象,感受诗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学习《春晓》:让学生体会诗人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例题讲解:讲解三首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三首诗词,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和作者。
2. 将三首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3. 根据教学过程,适时展示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凉州词》、《登鹳雀楼》和《春晓》。
(2)任选一首诗词,写一篇1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凉州词》描绘了边塞风光的壮丽,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交流。
(2)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选编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春日》,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欣赏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要学习的three ancient poems,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登鹳雀楼》、《春日》、《石灰吟》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词背诵: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诗词鉴赏: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从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诗词创作:以“春日”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词,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4.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人的智慧,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勇敢地面对。
(2)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背诵、解析三首诗词,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3)难点突破:针对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寓意,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教师提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心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学评价设想: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探究表现、创作实践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春晓》、《鸟鸣涧》和《宿建德江》。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大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跟随课件朗读,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