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味诗歌之美。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之情。

3、体悟李商隐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蕴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特点。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发下导学案,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的《无题》,以及导学案上的三首《无题》,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2、读熟诗歌,有能力的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

一、导入新课李商隐写下了许多首无题诗,为什么这么多的诗都叫“无题”?有人说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朦胧诗人,他为什么要把感情写的如此缠绵悱恻,难解难分,请跟我走进李商隐的《无题》。

【设计意图】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无题”导入,创设氛围,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生根据要求读诗,师点名两三生读诗。

师纠正读音为wèi (替)看kān (探望)2:如果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个故事,那么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生回答,师引导分析。

3、人物呢?人物都有谁?请同学们为两句诗加主语,是谁,晓镜但愁云鬓改,又是谁,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谁和谁的故事。

学生思考、回答。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一下这个故事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同桌交流后回答。

是的,“何物最风流?魏晋人物晚唐诗。

”诗是朦胧多义的,让我们有无尽的想象。

这就是李商隐的诗,这就是晚唐的诗。

李商隐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晚唐的舞台上,他代所有的人伤感,为这样的末世,为这样的人生。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这首诗,点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是要深潜在文字里的,在反复的出入、比较和筛选的过程中走向诗的精神内核。

(二)联读——理解诗意1、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律诗特别讲究炼字。

这首诗的诗眼,很多人认为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6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两个“难”的含义。

掌握诗歌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想象意境,体悟诗情。

通过合作讨论和朗读感受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富有坚韧的执着精神。

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的朦胧婉曲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两个“难”的含义。

掌握诗歌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的方法,感受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它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也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它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也可以深刻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今天,让我们,斟满黄縢酒,推开小轩窗,借着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起走进李商隐的笔下,去感受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模样。

(1分钟)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听音得韵 1分14谁愿意谈谈听完后的感受?歌声悠悠,情意绵绵。

那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一下,读的很好,老师都沉醉在了你的声音当中了。

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注意节奏和情感。

大家在听读和朗读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把尾联最后一个字读成了几声?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七言律诗声韵之美的精细之处,押韵不仅要一韵到底,而且还要押平声韵。

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回旋往复之感,那就请同学们再一次齐声朗读诗歌,感受一下其声韵之美。

3、妙笔生境那这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呢?李商隐23岁时,在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进山修道,年轻的李商隐邂逅了美丽聪明的宋华阳,两人双双坠入情网。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注释和老师提及的背景,看看能不能将这首古诗用现代文表现出来?有同学问可以画出来吗?当然可以,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情感,都可以将其诉诸于笔端。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4. 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然后,对《无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无题》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经典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无奈。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诗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本案例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领略《无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 创设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运用诗歌元素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
3. 《无题》与《静夜思》在意象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例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探究场所。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难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品味诗歌,把握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颔联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尾联用典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现代汉语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我们学过李商隐的诗词导入课文,如《夜雨寄北》和《贾生》,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回顾李商隐的作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题》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七言爱情诗。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整体氛围绵缈深沉而不晦涩,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深处的绵邈深情。

李商隐的诗以其含蓄朦胧、意境深远而著称。

《无题》一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隐喻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方面,这首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沉感慨。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含蓄朦胧的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诗歌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爱情”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

引出李商隐的《无题》,介绍诗人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1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无题》李商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熟练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4、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诗歌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歌欣赏、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介绍,听诗歌范读(录音),并划分节奏。

朗读。

三.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无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材内容解析:《无题》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学情分析:据上学期来的多次考试和近期举行的摸底考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诗歌能力低下,不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

古诗词方面仅能达到背诵默写,对于赏析此类题学生很是棘手,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通过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上,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写作背景。

2.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3.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方法:音乐激趣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音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锦瑟》,提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到今天所学内容《无题》。

板书课题。

二、任务一:知人论世,进诗门1.作者介绍李商隐(约 813——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唐代诗人,曾经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公开课教学课件
③峰回路转:改变一下思路,让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 让故事有波折。
·
习作要求: 根据教材提供的或者自选的一组环境与人物展开想象,从 生活中寻找素材,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尝试把故事情节写曲折以增加吸引力,学习运用心理描写 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
·
借助提纲自主完成习作吧。完成后, 同桌互相交流。
鞋子划出一条弧线,朝着火车“飞”去,但遗憾的是,鞋子还是掉在 了站台上。此时,杰明稍做思考,把穿着的鞋子脱下来,扔给了站台上的 米克。
故事是默片,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来打动人。
·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 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 啊!进去看看吧!”
·
再读一读,还有什么办法让故事更吸引人?
另一只鞋
火车站人来人往的站台上,穿着蓝衣的男孩米克坐在墙角,修理着自 己那只破旧的鞋。这时候,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孩杰明从他身前走过。 杰明身穿格子衬衫,脚穿崭新的黑皮鞋。
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爸爸拉着杰明往前挤。慌乱之中,杰明的一只 鞋子被人踩了下来。他想下车去捡,但是车子已经启动。穿着蓝衣的男孩 米克愣了一下,赶紧跑过去,把鞋子捡了起来,用力扔给火车上的杰明。
请根据自己设定 的人物、环境、线索 创编故事情节提纲。
穷孩子米克修自己的破鞋子
富家公子杰明穿着 新鞋子走过来
杰明上火车时被挤掉了鞋子
米克捡起鞋子向火车扔去
《桥》:作者在文中故意省略了“小伙子” 的身份介绍,直到最后才点明。出人意料的结尾 让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在课文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构思,并不一 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构思, 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优质课教案_9

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知人论世2、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3、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意象写作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歌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空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些有如璀璨明星般闪耀在文坛之上的诗人们,你们又了解多少呢?古代诗人知识小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李两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终死在荥阳。

解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这些诗歌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指名读诗歌,纠正读音。

为:(w百)为了看:(k m)探望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与感情。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 东风,春风。

残,凋零。

(2)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

(3)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4)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感谢聆听
内容
首联——情景交融,映衬别离之悲 颔联——比喻谐音,表达相思之深 颈联——想象丰富,表白相思之苦 尾联——引用典故,托鸟传达情意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 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 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 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 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情。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 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 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 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感悟情怀 诗歌运用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
的离别伤感和相思之苦呢?
首联中有“东风”和“百花”两个意象, “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 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 离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 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见面的机会难得, “别亦难”的“难”指分别的难舍难分,连用两个 “难”突出强调了“别亦难”,在对比中表现了别离 的苦痛。
在“暮春伤别”这幅画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 有什么作用?
诗人写了“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两个意象, 交代了离别的时间,描绘了暮春风哀花残的景象,渲 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烘托了别离伤感之情,为下文 抒情、悬想作铺垫。
➢ 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青鸟啊,请为 我殷勤地去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此诗首联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是极度相 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 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 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 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示范教学课件

作者是怎样抒发“相见难时别亦难”,即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
诗人

思(谐音)
吐丝绵绵不尽 思念缠绵无尽
蜡炬 蜡泪 蜡烛灼灼燃烧
诗人 相思之泪
诗人灼热追求
春蚕作茧自缚 诗人自我囚困 吐丝到死方尽 思念至死方休
蜡烛自我煎熬 诗人痛苦煎熬 蜡烛成灰始干 思泪成灰始干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 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感情。
写诗背景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出现了几种弊病: 宦官专权、藩镇跋扈、朝廷内党争。
令狐楚属于牛党,牛党的领袖人物是牛僧孺; 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党的领袖人物是李德裕。
李商隐出生在宪宗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宪 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位皇帝。
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力求情感饱满。 2.默写这首诗,对照课本自主订正。
感谢聆听

品读意象,揣摩虚词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品读意象,揣摩虚词
作者是怎样抒发“相见难时别亦难”,即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
首联:东风无力百花残
自然环境
爱情艰难
内心凄楚
情景交融
品读意象,揣摩虚词
云鬓改:青春易老,佳人无期。 月光寒:孤身伴月,冷月无声。 男子:早晨你对镜梳妆,只愁那青丝变白发…… 女子:夜晚你读书吟诗,应能觉到月色凄寒…… 男子:早晨你对镜梳妆,只愁那青丝变白发。你是否也想起我, 想象我在清寒月光下,一样的夜不成寐,吟诗遣怀。
品读意象,揣摩虚词
作者是怎样抒发“相见难时别亦难”,即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云鬓改:青春易老,佳人无期。 月光寒:孤身伴月,冷月无声。 但愁、应觉:我只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去看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李商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三.赏析讨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

2.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