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分析
一、试卷类型及命题指导思想
1.本次考试是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评估,由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全市52所高中共有27130个学生参加了评估考试。
2.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命题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施)》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上)》为依据,“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以学生面对的经济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当前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紧密联系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的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及问题的能力,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和育人功能。命题以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为标准。
二、试卷特点:
1.考查范围:《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7—.12时事
2.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选择题(其中1-10是判断选择,共10分;单项选择11-40,共60分,其中11、12、13题为时事选择题)、非选择题(综合题41、42,共30分)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见下表:
表2:试卷考查知识点分布情况
3.命题原则和特点:
①依据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
本套试卷严格按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最新教材进行命题的,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讨,体现新标准、新教材下的新理念。
②回归生活、贴近学生、联系实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次命题“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力求回归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作为命题的基础,从学生可见、可感、可知的经济生活现象、案例等出发,考查经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③突出时代性,体现思想教育性。如,第12、13、17、20、24、38、39、40、41题等,以今年的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知识运用,使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又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④落实重点,兼顾知识覆盖面。整套试卷既重点考查重点知识又兼顾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都有按学考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师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⑤体现探究性,注重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套试卷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注意体现探究讨论,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比较明显,第41题结合最新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考查“生产与消费”知识的分析,比较突出地注意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⑥试题难中有易,层次分明。命题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既考虑到重点中学的学生水平,又考虑到非重点中学学生的水平,以70分为基线,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拉开差距。其中,选择题大部分比较容易,也有较难题,非选择题注重能力,有一定难度,也有区分度。
三、统计数据
1.选择题共40小题,共70分,(其中1-10判断选择每小题1分,其他选择题每小题2分)。52所学校27130位学生所得的平均分。(见表3)
注:52所学校选择题的平均分为54分。选择题总体难度系数为0.77。
说明:难度系数较大的是第34、38题,平均分分别是0.84、0.68分。
2.非选择题共2题,第41、42题。学生所得平均分和难度系数(见表4)
注:非选择题总平均分为11.71分,总体难度系数为0.39.
3.52所学校平均分及名次情况(见表5)
表5:各校平均分及名次情况
分析:客观题得分60分以上的有40所学校,60分以下的有12所学校。主观题得15分以上的有5所学校,得分在10分以下的有32所学校。有的学校客观题得分高,但主观题得分低;有的学校主观题得分高,却客观题得分不高。总体看,主观题得分较低。
从各校总分看,第一层次平均分达70分以上的有13所学校(其中居于前四位的学校分别是中学78.69分、玉环中学76.86分、一中75.75分、温岭中学75.42分),第二层次平均分在60—69分的有21所学校,第三层次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有18所学校(其中三门县亭旁中学最低为50.05分)。说明层次明显,差距较大。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
52所学校选择题的平均分为54分。选择题总体难度系数为0.77。难度系数较大的是第34、38
题,平均分分别是0.84、0.68分。第34题(以天台中学学生为例)选择A项的人数占3.02%、选B项的人数48.36%、选C项的人数占1.89%、选D项的人数占46.73%。这道题正确答案应选B,学生选D项的比例接近选B项的比例。该题是两两组合题,B与D选项的区别在于①选项“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与②“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的比较,题目设问是关于阶梯水价的制定的理解,阶梯水价的制定不是直接干预性的行政手段而是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利用价值规律的调节)属于经济手段,.学生选错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第38题选择A 项的是48.61%、选择B项的是5.16%、选择C项的是7.3%、选择D项的是38.79%。这道题正确答案应选A。学生误选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区分出“对外投资”与“进出口”的区别,二是没有读懂题意的表达,选了不对应的选项。这说明教学中对重要概念和易混知识点要加强理解和辨别,还要提升对题目信息的解读和提炼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
第40题(10分),52所学校的平均分为3.48分,难度系数为0.348。该题设问是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及同书本知识的理解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热点不知,知识不清,死搬乱套,思维混乱,言不达意。
第41题(1)(8分),52所学校平均分为3.67分,难度系数为0.459。该题的设问是“材料一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考查学生对图表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表达能力。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有:不能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不全面,抓不住问题的方向,不能用政治术语进行概括并有逻辑地表达。
第41题(2)(12分),52所学校平均分为4.57分,难度系数为0.38。该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二,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提出应对人口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对策。该题主要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目主干知识,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完整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