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知识点总结17
内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内科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a65e6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内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知识点1.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脏本身或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2.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则或异常的情况。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4.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控制饮食、锻炼身体、戒烟、减轻压力等多方面的方法。
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点1.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炎症和气道痉挛,常见的症状包括气喘、咳嗽等。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3. 肺炎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三、消化系统相关知识点1.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部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饥饿感、恶心等。
2.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3.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四、内分泌系统相关知识点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见的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等。
2.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种。
常见的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心悸、体重减轻等。
五、血液系统相关知识点1. 贫血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引起的疾病,常见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血液病血液病是指骨髓、淋巴组织和脾脏等造血器官的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六、免疫系统相关知识点1. 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内科学知识总结
![内科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08b1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5.png)
内科学知识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应用于成年人的内部机能和疾病。
内科学包括多个子专业,如心脏病学、肾脏病学、消化病学等等。
下面将对内科学的关键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
一、内科学的基本概念1. 内科学的定义: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科学,主要关注成年人的内部健康和疾病。
2. 内科医生的职责:内科医生负责对成年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进行疾病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内科学的发展:内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疾病的不断演变,内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常见疾病1.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脏和血管的病变。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
COPD是一种导致肺功能受限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出现溃疡性病变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饱胀感等。
4.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炎、尿路结石等。
肾炎是肾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中有血尿、水肿等。
5.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胰岛功能异常。
6.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血液恶性肿瘤等。
贫血是一种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量不足的状态,常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等。
三、内科诊断和治疗1. 内科诊断: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疾病诊断。
此外,内科医生还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如X光、CT、MRI等)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2. 内科治疗:内科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内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可以通过药物来调节患者的内部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预防和健康促进1. 预防疾病:内科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进行疾病的治疗,还要关注疾病的预防。
医学生期末内科总结
![医学生期末内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7884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7.png)
医学生期末内科总结一、内科学概述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内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常见、多发疾病进行防治。
内科疾病占据了医院门诊病人的大部分,因此对内科学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二、内科常见疾病分类及概述1.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促等。
2.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了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血压升高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了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4.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炎、尿毒症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了泌尿系统,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5.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梗死、脑瘤、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了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
三、内科学临床技能1.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可以初步了解病情。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检查病人的外观、皮肤、巩膜、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病情信息,辅助诊断。
3. 辅助检查: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
4. 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防: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复发。
四、内科常见疾病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1.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冬春季节,病情轻重不一。
治疗原则为控制病情、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注意个体化治疗。
2.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严重性不一。
治疗原则为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并注意定期复查。
内科知识点总结
![内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5697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1.png)
内科知识点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
内科医生通常负责诊断和治疗成年人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脏疾病等。
本文将带您了解一些内科医生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患者通常会有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
内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心脏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常规检测需要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分级、相关检查和处理方法。
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功能失调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的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内科医生需要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四、肝炎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包括乙肝、丙肝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肝炎的传播途径、病毒学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五、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脏功能损害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尿少、蛋白尿等症状。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肾脏疾病的病因、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
六、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抗菌治疗原则。
七、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免疫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八、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糖尿病等。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方法。
九、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
内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内科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cb99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b.png)
内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种脏器和系统的结构、功能、病理变化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内科医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这里,我们将对内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内科医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知识点1. 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搏动时对动脉血管壁的压力过高,持续时间较长。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心脏、脑血管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
临床上,高血压病主要通过血压测量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进行治疗。
2.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手术和搭桥手术等治疗方法。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全身循环功能不足。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法。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在心脏搏动的速率、规律、起搏点等方面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心悸、心率不规则、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心脏消融术等治疗方法。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内科的知识点总结
![内科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5bb5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a.png)
内科的知识点总结内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心血管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主要研究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心血管内科学主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功能不全等。
内分泌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主要研究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的疾病。
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内分泌内科学的主要疾病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肥胖症等。
呼吸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是指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
主要指肺部和气道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肺部肿瘤等。
消化内科学消化内科学主要研究消化系统内脏器官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主要指食道、胃、肝、胆囊、胰腺、肠等脏器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道癌、肝硬化等。
肾病内科学肾病内科学主要研究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
风湿免疫内科学风湿免疫内科学主要研究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
传染病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主要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如肺结核、性病、乙型肝炎等。
神经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主要是研究大脑和脊髓的疾病。
包括中风、脑血管疾病、脑炎、癫痫病等。
内分泌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是研究内分泌腺和内分泌激素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临床医学学科。
临床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询问是指医生向患者询问疾病的发病经过、症状、疾病的家族史和个人史等。
病史询问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它是通过问诊患者来了解患者患病的时间和过程、疼痛的性质、及其与事物、时间和人物的关系等。
体格检查是指医生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来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面容、营养状况、体位、行走动作等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实验室检查是医生利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等进行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医学内科知识点总结
![医学内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9869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2.png)
医学内科知识点总结一、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内科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生理学知识: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的生理学知识。
2. 病理生理学:包括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疾病的病理变化等。
3. 诊断学: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诊断,辅助检查的诊断方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4. 治疗学:包括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基本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等。
5. 病例分析:包括临床病例的分析和处理。
二、常见内科疾病1.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出血、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消化道肿瘤、胰腺炎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
5. 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三、诊断和治疗原则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从而进行初步的诊断。
2. 辅助检查的诊断: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
3.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最终诊断和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4. 疾病的治疗原则:具体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预防治疗等。
5. 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综上所述,内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点博大精深,需要内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内科基础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经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内科医生才能更好地对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内科学知识总结
![内科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d590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f.png)
内科学知识总结1. 引言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学科,涉及人体内部器官的各种疾病和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总结一些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
2. 常见疾病2.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高血压是指静脉血压持续升高,易导致心脏和血管受损。
心力衰竭是心脏失去正常泵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和肺炎等。
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呼气困难和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喘息、咳嗽和胸闷。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胸痛。
2.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炎症性肠病(IBD)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和消化不良。
GERD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反酸和呕吐。
IBD是指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导致肠道慢性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部疼痛、腹泻和便血。
2.4 其他常见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内科学还涉及其他常见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指高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多食。
肾脏疾病涉及肾脏的各种疾病,如肾炎、肾衰竭和尿路感染等。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减,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心悸和体重变化。
3. 诊断方法内科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是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和体征等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触诊和视诊等。
3.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生物化学参数来获得诊断信息的方法。
内科的中医知识点总结
![内科的中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a7ba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6.png)
内科的中医知识点总结一、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包括肺系、心系、肝系、脾系、胃系、肾系、小肠系、大肠系、膀胱系等。
其中肺系指的是肺、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相关的疾病;心系指的是心脏、心包等器官的疾病;肝系指的是肝脏相关的疾病;脾系指的是脾脏相关的疾病;胃系指的是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相关的疾病;肾系指的是肾脏相关的疾病;小肠系指的是小肠相关的疾病;大肠系指的是大肠相关的疾病;膀胱系指的是膀胱相关的疾病。
二、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情志病因等。
外感病因指的是外环境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如风寒湿热等;内伤病因指的是人体内部因素导致的疾病,如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情志病因指的是情绪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如喜怒悲忧等。
在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还包括了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变化和代谢过程,以及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内容。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进行诊断;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音、呼吸声、腹音等进行诊断;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疾病过程等进行诊断;切诊是通过把握脉搏的频率、位置、形态、节律等进行诊断。
四诊合参是指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诊断结果。
四、中医内科疾病的鉴别中医内科疾病的鉴别主要包括辨证和辨病两个方面。
辨证是指根据病人的望、闻、问、切的信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诊断的过程;辨病是指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疾病的病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五、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食疗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中药药物调理病人的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是指通过针刺或灸疗等手段,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理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治疗是指通过按摩等手法,调整病人的气血运行,改善病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食疗治疗是指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调理病人的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435b28ff524ccbff1218452.png)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各章节重点知识总结1.慢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诊断标准为慢性咳痰喘,两年或两年以上,持续三个月或以上,排除其他2.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5.气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6.支气管扩张症: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气管壁的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大量浓痰,反复咯血7.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明显咳嗽咳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其病变部位多位于引流良好地上叶支气管。
8.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0.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11.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肺癌:起源于支气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肿瘤首位,且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是肺癌13.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型肺炎为特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型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恩乱和肺纤维化14.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累及的肉芽肿性疾病,主要侵犯肺和淋巴系统,其次是眼和皮肤15.肺栓塞:各种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16.肺动脉高压: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25mmHg17.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1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及心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100个内科知识点总结
![100个内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14b8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a.png)
100个内科知识点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疾病,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内科领域,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下面就来总结一些内科知识点。
1.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输送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主要供氧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肺部等,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各器官间调节体内内环境的主要系统,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亢、甲减等。
5.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输送和免疫系统,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
6. 肾脏疾病肾脏是人体内部的主要排泄系统,负责排除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盐和酸碱平衡,肾脏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
7.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免疫系统,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8.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控制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脑膜炎等。
9.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10. 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疾病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调节系统,包括血栓、出血、血管性侏动病等。
以上就是一些内科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都是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科主治知识点总结
![内科主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7b35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6.png)
内科主治知识点总结内科医生是负责诊断和治疗成年人各种疾病的医生。
内科包括普通内科,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内科,感染内科等各个专科。
它是医学中最广泛的一个科室,确诊疾病的能力与方法按地区,医院,及医生个人的技术及水平存在差异。
内科医生必须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因此他们的培训时间通常很长。
在全科医学中,内科医生需要了解关于疾病的一切,从病因和症状到诊断和治疗。
下面总结了一些内科的主要知识点。
1.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是内科医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对心脏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改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以导致心肌肥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
治疗高血压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钠摄入、减少饮酒及运动。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症状主要为胸闷、气短、心前区钝痛。
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给药,如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手术方法则包括支架植入、绞窄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
心律失常常由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引起。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医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它包括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哮喘病是由气管支气管的反复发作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及呼吸困难。
治疗包括控制哮喘的发作及长期的治疗。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实质感染。
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但对于病毒引起的肺炎则是支持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非可逆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阻肺和肺气肿,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气短。
治疗包括给药、吸氧治疗、康复训练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医生的另一大工作范畴,包括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性疾病。
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抗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等。
最新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43f8c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b.png)
最新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汇总关键信息项:1、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肺炎的分类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2、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治疗策略冠心病的类型与治疗方法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3、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点胃炎的分类与诊断要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治疗方案肝硬化的并发症与治疗措施4、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与治疗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5、血液系统疾病知识点贫血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6、内分泌系统疾病知识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7、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11 呼吸系统疾病111 肺炎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测。
治疗常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咳嗽、发热、乏力等。
诊断依靠病毒检测。
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如止咳、退热等,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症状有咳嗽、发热,多为干咳。
诊断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1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可伴有喘息和胸闷。
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诊断: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FEV1/FVC<70%)等明确诊断。
治疗:戒烟是关键。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
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长期氧疗或无创通气。
113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免疫炎症机制、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等。
内科学重点总结
![内科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e3681a783e0912a3162a4d.png)
内科学名词解释:呼吸系统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以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也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候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以烦人异常扩张。
5.Kartagener综合症:是指因软骨发育不全或弹性纤维不足,导致局部管壁薄弱或弹性较差导致的支气管扩张者,常伴有鼻窦炎以及内脏转为(右位心)。
6.原发综合征:肺结核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既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症。
7.继发性肺结核:是指在原发性结合感染时期留下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
8.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是指在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都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按医嘱规律用药,其实质是医务人员承担规律用要的责任。
9.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液慢性炎症性疾病。
10.肺栓塞:是以各种的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等。
1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一少见病,临床定义为“不能解释或未知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即由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损坏和坏死性动脉炎构成的疾病。
12.Ortners综合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时增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的声音嘶哑。
13.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或功能的改变的疾病。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c782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a.png)
《内科学》重点知识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和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和诊治内部器官的疾病。
它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内科疾病往往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了解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情。
一、生理学基础1. 细胞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理解内科学的基础。
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呼吸、代谢、分泌、运输等。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组成,其分泌的激素调控着人体的生长、代谢、性发育等方面。
掌握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疾病是内科学的关键之一。
二、常见疾病1. 心脏病:心脏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了解心脏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能力至关重要。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医生正确判断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肝炎等。
医生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4.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
掌握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持患者肾脏功能的稳定至关重要。
三、辅助检查和诊断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常用于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水平、炎症指标等方面的情况。
医生需要掌握不同血液指标的正常范围和病理变化,以便进行疾病的评估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来帮助诊断。
3. 生物化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
了解常见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3943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内科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复习内科学的重点包括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常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1.内科学的基础知识:(1)生理学: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了解正常生理过程和变化。
(2)病理学: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病程和病理鉴别诊断等,包括心脏病、肺病、肝病、胃肠病、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等。
(3)药物学: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等,同时了解常见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禁忌症等。
2.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掌握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的基本解读方法,了解心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胸部X光的解读方法,掌握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
(3)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了解肝功能检查和肝脏疾病的诊断方法,掌握常用肝保护药物的使用。
(4)胃肠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等,了解胃镜和结肠镜的操作和结果解读,掌握胃肠道保护剂和抗酸药物的使用。
(5)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了解肾功能检查和尿液检查的结果解读,掌握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6)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了解常用激素的作用机制和用途,掌握胰岛素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原则。
(7)血液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了解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等检查的结果解读,掌握输血和化疗等治疗方法。
3.临床常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1)X光检查:了解不同部位X光的正常解剖和异常表现,掌握胸透和腹部平片的解读方法,了解X线造影和CT检查的适应症。
(2)超声检查:了解不同器官超声的正常解剖和异常表现,掌握心脏超声和腹部超声的基本操作和结果解读方法。
《内科学》归纳总结
![《内科学》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d7223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5.png)
《内科学》归纳总结一、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咳嗽、咳痰数年或数十年+过清音、桶状胸+ X线肺纹理增粗、紊乱。
2.支气管哮喘接触过敏原+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注意没有痰)+肺部广泛哮鸣音+夜间和凌晨加重+自行缓解。
3.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50%~7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杵状指。
4.肺部感染性疾病(1)肺炎链球菌肺炎:胸痛、咳嗽咳痰,可痰中带血或出现特征性铁锈色痰液;(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急性起病,寒战高热,胸痛,咳大量脓性痰,带血丝或呈脓血性,毒血症明显。
(3)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液由血液和黏液混合而呈砖红色胶冻状,为本病的特征。
(4)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慢,主要表现为乏力、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明显,多为发作性干咳,持久的阵发性剧咳为支原体肺炎的典型表现。
(5)病毒性肺炎:症状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可有咳嗽,少痰。
(6)肺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5.肺结核低热、消瘦、盗汗;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约1/3的病人咯血,多数为少量咯血。
抗生素治疗无效。
6.肺血栓栓塞症下肢骨折或妊娠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痛+P2>A2。
7.肺动脉高压20,30岁年轻人+右心衰(双下肢水肺、肝淤血)十P2> A2。
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人+COPD病史+右心衰(双下肢水肿、肝淤血)+P2> A2。
9.胸腔积液限制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实音或浊音+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消失。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诱发)、严重创伤、溺水+顽固性低氧血症+吸氧治疗无效。
11.呼吸衰竭(1)I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
(2)II型呼吸衰竭:PaO2 <60mmHg同时PaCO2> 50mmHg二、心血管系统1.心力衰竭(1)慢性左心衰: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底出现湿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 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3.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5. 慢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6. 肝性脑病(HE):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7•肾病综合征(NS):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变所引起,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诊断标准是:a.尿蛋白大于3.5g/d; b.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c.水肿;d.血脂升高,血尿。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10.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思考题1. 呼吸衰竭有几种类型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a. I型呼衰,即缺氧性呼衰,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 PaC02降低或正常。
(缺氧无C02潴留)b. H型呼衰,即高碳酸性呼衰,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02 >50mmHg。
(缺氧有C02潴留)女口COPD按发病急缓分类:急性呼衰;慢性呼衰按发病机制分类:通气性呼衰和换气性呼衰;或泵衰竭和肺衰竭按病变部位:中枢性外周性2. 诊断早期肺心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 慢性胸肺疾患或/和具有明显肺气肿征,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2. 气急、发绀能除外其它心脏病所致者。
3. 剑突下明显增强的收缩期搏动或三尖瓣区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
4. 肝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性或踝以上水肿伴颈静脉怒张。
5. 静脉压增高。
3. 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严重度分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限制,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U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和爬山,均引起心绞痛。
川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W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4. 急性心肌梗死有几种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室壁膨胀瘤:为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梗塞部位的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
体检可见右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较广泛,可有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
X线检查可见心缘有局部膨出栓塞:如栓子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可产生肺动脉栓塞。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于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
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
其他:肩壁强直等。
5.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收缩压 > 140mmH^(或)舒张压为OmmHg。
分1, 2,3级。
(P247)(收缩压舒张压)轻度(1级)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中度(2 级)160〜179 100〜109;重度(3 级)> 180 > 110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 140 <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
6.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肾性高血压:(1)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导致高血压。
(2)肾动脉狭窄:突然发生明显的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降压药物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妊娠毒血症;血管病变: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颅脑疾病:颅内肿瘤、脑炎、颅脑创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7.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并发症定义: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发病机制: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保护作用破坏。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
胃肠肽的作用药物因素: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等环境因素:吸烟,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
诊断方法: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
确诊 有赖胃镜检查,X 线钡餐。
并发症: 一出血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 的病因二 穿孔 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
发生穿孔后胃肠的内容物漏入腹腔 引起急性腹膜炎。
三幽门梗阻四癌变8. 如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P389)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药物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粘膜药物两大类,主要 有:氢氧化铝、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硫糖铝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以PPI 或/和胶体铋为基础加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或甲硝 唑)的三联治疗方案。
9. 怎样鉴别良、恶性溃疡(掌握)、肿瘤(了解)周围粘膜 柔软、龛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肿引起的密度较低透明带,有 Hampton 线临床表现病史周期性间歇发作 制酸药可缓解腹痛 胃镜检查溃疡形状圆或椭圆形,规则 溃疡边缘呈钻凿样,锐而光整,充血 周围粘膜柔软,皱壁常向溃疡集中 断胃壁蠕动 正常减弱或消失X 线检杳 龛影直径 多v 2.5cm龛影形状 常呈圆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滑龛影位置 胃腔外 恶性溃疡 进行性持续性发展 效果不佳 呈不规则形 凹凸不平,肿瘤状突起,较硬而脆,可糜烂出血 呈癌性浸润、增厚、常见结节状隆起,皱壁中多〉2.5cm 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不整齐 胃腔内(胃溃疡为例)良性溃疡粘膜变厚而不规则、僵硬、皱壁中断,边缘毛糙、龛影无透亮区,无Hampton线。
胃壁蠕动正常减弱或消失10. 门脉高压症有何特征脾大:脾因长期淤血而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200mmH20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三个重要侧支开放: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曲张。
③痔静脉曲张。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11. 肝硬化的病因、侧支循环及合并症病因:很多,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酒精中毒;胆汁淤积;代谢障碍;营养障碍;侧支循环: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200mmH20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临床有三支重要侧支开放: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曲张。
③痔静脉曲张。
合并症:①肝性脑病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多是由于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可因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性胃炎等引起,常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③感染:常见的是原发性腹膜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与腹壁压痛和反跳痛④原发性肝癌:进行性肝肿大,肝区痛甲胎蛋白(AFP)持续性或进行性增高,⑤肝肾综合征:其特点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
⑥肝肺综合征: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症。
⑦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2. 胰腺炎的病理分型及治疗原则病理分型: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一般分两型:急性水肿型,大体见胰腺肿大、水肿、分叶模糊,质脆,病变累计部分或整个胰腺,胰腺周围有少量脂肪坏死;急性坏死型,大体表现为红褐色或灰褐色,有新鲜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
较大范围脂肪坏死灶,散落在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称钙皂斑。
治疗原则:轻症急性胰腺炎:①禁食。
②胃肠减压。
③静脉输液。
④止痛治疗。
⑤抗生素。
⑥抑酸治疗。
重症: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营养支持;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外科治疗(腹腔灌洗;手术)13.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哪些适应症?①T1DM。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③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
④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T2DM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压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14. 甲亢的病因、诊断及所需哪些实验室检查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诊断:①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②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③血清FT4增高、TSH 减低。
实验室检查:一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二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三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四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六碘131摄取率等典型表现: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及眼症15.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修改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诊断标准:一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 11.1mmol/L(200mg/dl)或二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三OGTT 试验中,2h PG水平》11.1mmol/L(200mg/dl)分类:1型糖尿病(T1DM );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6. 蛋白尿发生机制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