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合集下载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的应用(食品添加剂课件)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的应用(食品添加剂课件)
* 其 它 消 泡 剂 : 山 梨 糖 醇 ( sorbitol) , 高 级 脂 肪 酸 类 ( higher fatty acids) , 食 品 用 表 面 活 性 剂 (surfactants),天然油脂类(natural fats and oils)。
4.消泡剂使用标准
名称和代码 乳化硅油(03.001)
三、高岭土
3.高岭土
概述: 白陶土、瓷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铝。 性状 :纯净的高岭土为白色粉末,一般含有杂质,呈灰色
或淡黄色,质软,易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有滑腻感, 并有土味。 毒性: ADI不需要规定。 使用 :高岭土既有助滤、脱色作用,还可作为抗结剂、沉 降剂等,如葡萄糖的澄清。其使用方法同硅藻土。
2.甘油
应用 难溶于水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 等在添加于食品前,可使用甘油作为溶剂。 食用香精,除用乙醇作香精原料的溶剂外,有 时也配合使用甘油,如在有些食用水溶性香 精中约配用5%的甘油。
3.香花溶剂油
本品是馏程约为60~71℃的溶剂汽油。 性状与性能 无色、透明挥发性强的液体。
本品馏程为:初馏点60℃,98%馏出温度不 高于71℃,极易挥发着火。不溶于水,溶 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1.丙二醇
应用 (1)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食品添 加剂中难溶于水的物质,可先用少量丙二醇 将其溶解,然后再添加到食品中去。(2)食用 香精,除使用乙醇作香精原料的溶剂外,有时 也配合使用丙二醇。(3)丙二醇的水溶液不 易冻结,40%的丙二醇水溶液到-20℃仍不冻 结。对食品有抗冻作用。
2.甘油
3.常用抗结剂的特性与使用
(3) 二氧化硅
化学结构:SiO2 使用范围:抗结剂、消泡剂、澄清剂、助
滤剂和载体。 使用标准:蛋粉、奶粉、可可粉、可可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脱色剂
以活性炭为例。 (1)性状 暗黑色,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不溶于水
和有机溶剂,能经受水浸,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失效后可以 再生。
(2)性能 (3)毒性
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吸附剂。 安全。尤其是植物活性炭。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4)规定,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 需限定。如:葡萄糖溶液及味精溶液的精制脱色等。
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如:对于难溶于水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在添加于 食品前,使用甘油作为溶剂。
还可用作水分保持剂、乳化剂。
二、脱皮、脱色剂
1、脱皮剂
有助于果蔬脱皮。使用较多的是——氢氧化钠: (1)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结晶,无臭;工业品为白色不 透明固体,有块状、片状、棒状和粉末状等;易吸湿而潮解, 暴露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逐渐转变为碳酸钠;易溶 于水且放出强热,水溶液呈强碱性;可溶于甘油、乙醇。 (2)性能 呈强碱性,对有机物有腐蚀作用。 (3)毒性 ADI不作限制性规定。但对皮肤有强腐蚀性。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4)规定,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 定。如:用于柑橘、桃去皮。
(2)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CNS:03.002)
❖ Higher Alcohol Fatty Acid Ester Complex ❖ 别名 DSA-5 ❖ 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无腐蚀性,不易燃,不易爆,
不挥发,性质稳定。1%水溶液pH为8~9,相对密度0.78~0.88。 室温下及加热时易流动,-25~-30℃时粘度增大,流动性差。 用作消泡剂安全可靠。 ❖ 使用 消泡剂。 ❖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用于酿造工艺,最 大使用量为1.0g/kg;豆制品工艺用1.6g/kg;制糖工艺及发 酵工艺用3.0g/kg。 ❖ 实际使用参考:本品实际使用量少,消泡效果好。在本标准 范围内使用,消泡率达96%~98%。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1.1食品用加工助剂定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是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范畴。

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对食品本身没有功能作用,而只是因为工艺流程的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物质,如脱模剂、酶制剂等,才能保证食品加工的顺利进行。

1.2使用原则1.2.1加工助剂应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并具有相应的功能,如助滤剂、澄清剂、吸附剂、脱模剂等。

,从而为食品加工技术的顺利进步做出贡献。

在满足工艺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加工助剂的用量。

1.2.2.加工助剂用于保证食品加工的顺利进行。

加工助剂与食品本身无关,不应该在最终食品中起到功能性作用。

有些加工助剂如摄入过量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在制成最终产品前应尽量去除。

一些加工助剂可能含有有害杂质。

如果不能完全清除,应尽可能减少残留量。

例如,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乙醇中含有甲醇、杂醇油等有害杂质。

有必要通过乙醇本身的质量安全指标来控制有害杂质,尽可能降低乙醇在最终食品中的残留量。

1.2.3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加工助剂制定了相应的产品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醇》(gb 30610--2014)等,乙醇作为加工助剂使用对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中的各项质量规格要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42.1食品加工助剂有哪些,如何确定使用范围和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表c.1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共38种;表c.2规定了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共77种;表 c.3规定了食品加工中允许使用的酶,共54种。

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

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

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现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购进的,在产品中依法添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3.责任者:生产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QA检查员。

4.正文:4.1 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4.2 添加剂使用管理责任人制4.2.1 总经理负责签批本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对食品使用负总则,为公司食品添加剂第一责任人。

4.2.2 生产部会同质管部负责食品添加剂选择,制定使用范围和添加量。

4.2.3. 物资部会同质管部对食品添加剂共商进行评价,并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并领导仓库对添加剂的存储管理。

4.2.4 物资部负责添加剂采购与保管,物料部经理为采购与保管第一责任人。

采购时应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并建立供方资质档案。

进货时查验并索取该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有效的检验合格的证明等相关资料。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优先使用有生产资质的生产企业的产品。

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

标签、说明书应当具有《食品安全法》的有关内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中应有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及含量。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与载明的内容不符,不得采购和使用。

4.2.5 物资部下设仓库负责对食品添加剂入库初验与保管,工作时应严格执行《仓储存管理制度》。

4.2.6. 质管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复验,质管部经理为食品添加剂的复验第一责任人。

4. 2.7 生产部及下设生产车间负责执行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实填写《配料记录表》,生产部经理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第一负责人。

食品添加剂及加工助剂的功能分类综述.

食品添加剂及加工助剂的功能分类综述.

食品添加剂及加工助剂的功能分类综述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我国食品添加剂以其功能分为21类,同时还有允许使用、暂时允许使用的香料及推荐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现按类对添加剂及加工助剂分述如下:(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为增强食品中酸味和调整食品中pH或具有缓冲作用的酸、碱、盐类物质总称。

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柠檬酸钾、乳酸、酒石酸等17种,其中柠檬酸为广泛应用的一种酸味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等均可按正常需要用于各类食品。

碳酸钠、碳酸钾可用于面制食品中,盐酸、氢氧化钠属于强酸、强碱性物质,其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只能用作加工助剂,要在食品完成加工前予以中和。

(2)抗结剂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具有防止食品固结、保持食品疏松的作用。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5种,其中亚铁氰化钾在“绿色”标志的食品中禁用,一般食品中其加加入量限为0.01g/kg。

(3)消泡剂在食品发酵工艺、豆类加工或者添加高分子化合物的乳化剂时常产生大量泡沫,加入消泡剂可降低液态表面张力以消除泡沫。

我国允许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等9种。

(4)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含油脂的食品,可阻止和延迟食品氧化过程,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

但抗氧化剂不能改变已经酸败的食品,应在食品尚未发生氧化之前加入。

抗氧化剂包括油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等14种。

(5)漂白剂漂白剂是通过还原等化学作用消耗食品中的氧,破坏、抑制食品氧化酶活性和食品的发色因素,使食品褐变色素褪色或免于褐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硫磺等7种,其中硫磺仅限于蜜饯、干果、干菜、粉丝、食糖的熏蒸。

(6)膨松剂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使制品疏软或松脆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一、目的:
规范了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是用于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安全。

二、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采购、贮存、采购与使用。

三、使用与管理
1、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采购
采购人员必须掌握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使用性能和潜在的危险考虑到采购物品的重要性和危险性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一般由采购部经理负责亲自购买,采购时,应注意其特性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其包装物应有标识并符合国家规定,采购时还要向供货商索取相关的评价资料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入库也须采购部经理本人办理。

2、食品添加剂的贮存
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在入库前由库管员负责对其进行检查和登记检查无误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应单独加锁保管,并粘贴有明显标识,以防误领。

贮存期间应定期检查注意保留其原有标识。

3、食品添加剂的领发
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领取必须限定使用部门和领用人,领取时应根据规定的标准用量填写领料单领料单必须由使用部门第一负责人审核签批后方可领用同时库管员应认真审核领料单内容经审核无误后进行登记和发放。

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使用部门按标准要求使用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每种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使用严禁超过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操作时必须由专人监督检查,并认真记录,由使用人和检查人签字确认。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添加于食品前,可使用丙三醇作为溶剂。 食用香精,除用乙醇作香精原料的溶剂外,
有时也配合使用丙三醇。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6号轻汽油
6号轻汽油是馏程为60~71℃的溶剂汽油。 属于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
用于香花香料和油脂抽提溶剂。安全使用
的关键之一是除尽成品中的残留溶剂。在
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油脂中残留溶剂可在
《食品添加添加剂的品种
类别
品种
氧化剂 双歧乳酸杆菌的增殖因子
水溶性膳食纤维 润滑剂
糖结晶助剂 蛋白澄清剂
调味剂 脱色剂 果蔬脱皮剂 植物油结晶抑制剂 铁钙吸收促进剂
高锰酸钾 异构化乳糖液 半乳甘露聚糖
矿物油 蔗糖聚丙烯醚
固化单宁 咖啡因、氯化钾、辣椒油树脂、乙酸钠
凹凸棒黏土 月桂酸
羟基硬脂精 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10mg/kg以下。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02 助滤剂、吸附剂
助滤剂、吸附剂概述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以帮助过滤为目的的食品添 加剂称为助滤剂。它们具有吸附作用。
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助滤剂及吸附剂有活性炭、硅 藻土和高岭土等。
活性炭 活性炭,分子式为C,相对分子量为
12.01,为黑色细微的粉末。 一般用于蔗糖、葡萄糖、饴糖等的脱色,
也可用于油脂和酒类的脱色、脱臭。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硅藻土 为黄色或浅灰色粉末,多孔而轻,有强吸
水性。 用于淀粉糖浆的脱色以及葡萄酒、啤酒等
的助滤剂。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高岭土
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铝。纯净的高岭土 为白色粉末,一般含有杂质,呈灰色或淡 黄色,质软。

食品添加剂知识考试题(30道判断题)

食品添加剂知识考试题(30道判断题)

食品添加剂知识考试题(30道判断题)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的打“×”,并将答案按题号顺序填入下面表格中,填在其它地方无效。

1. 三聚氰胺是一种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3. 维生素E对于其他的抗氧化剂如BHA、BHT等不具有增效作用。

(×)4. 食品抗氧化剂能阻碍氧化作用,延缓食品氧化酸败开始的时间,如果食品已经开始氧化酸败,应该多添加抗氧化剂才有效。

( ×)5. 吊白块学名为甲醛次硫酸氢钠,虽然工艺效果很好,但在食品中禁止使用。

(√)6. 天然香料的提取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与挥发性溶剂浸提法等,一般将其加工为精油或浸膏的形式。

(√)7. 蔗糖酯系列产品中,一般单酯含量高,亲水性强;二、三酯含量多则亲油性强。

(√)8. 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粘度与pH、温度及浓度等因素有关。

(√)9. 食品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增稠剂高分子发生部分降解,会导致粘度下降。

( √ )10. 凡是从动、植物体和微生物体中提取的色素称为天然色素,常用的如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

它们较为安全,且色泽自然,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

( √ )1.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GB 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不得添加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之外的任何物质。

(√ )2. 我国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也属于GB 2760的内容。

(√ )3. 灭菌乳、发酵乳、大米、小麦粉、动植物油脂、新鲜果蔬不得添加任何香料、香精。

(√ )4. 工业明胶经过严格精炼后,其质量指标达到了食用明胶的要求,是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

(×)5. 在人类长期的饮食习惯中,一直被作为食品的物质,如盐、糖等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目录前言 ?范围 1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带入原则 2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首字母食品添加剂名称页码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 4 a 铵磷脂 4巴西棕榈油蜡 4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4L-半胱氨酸盐酸盐 5苯甲酸及其钠盐 54-苯基苯酚 52-苯基苯酚钠盐 6b 冰结构蛋白 6L-丙氨酸 6丙二醇 6丙二醇脂肪酸酯 6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7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7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7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8赤藓红及其铝色淀 8c 刺梧桐胶 9刺云实胶 9醋酸酯淀粉 9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10单辛酸甘油酯 10淀粉磷酸酯钠 10 d靛蓝及其铝色淀 11丁基羟基茴香醚 1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 12多穗柯棕 12二丁基羟基甲苯 13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13 e2,4-二氯苯氧乙酸 14二氧化硅 14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14 e 二氧化钛 16 二氧化碳 17 番茄红 17 番茄红素,合成, 17 蜂蜡18 f富马酸 18 富马酸一钠 18 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19 甘草抗氧物 19 D-甘露糖醇 19 柑桔黄 20 高锰酸钾 20 谷氨酰胺转氨酶 20 g瓜尔胶 20 硅铝酸钠 20 硅酸钙 21 桂醛 21 果胶 22 海萝胶 22 海藻酸丙二醇酯 22 海藻酸钠 23 核黄素 23 黑豆红 24 黑加仑红 24 红花黄 24 红米红 25 红曲米~红曲红 25h 葫芦巴胶 26 琥珀酸单甘油酯 26 琥珀酸二钠 27 花生衣红 27 滑石粉 27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 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28 黄蜀葵胶 29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29 己二酸 29 4-己基间苯二酚 30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 30 姜黄 30 J姜黄素 31 焦糖色,加氨生产, 31 焦糖色,普通法, 32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33 金樱子棕 34 酒石酸氢钾 35 菊花黄浸膏 35 聚丙烯酸钠 35 聚二甲基硅氧烷 35 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 35 聚甘油脂肪酸酯 36 聚葡萄糖 36 J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 37 聚乙二醇 38 聚乙烯醇 38 决明胶 38 咖啡因 39 卡拉胶 39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39 抗坏血酸钠 39 抗坏血酸钙 39 k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40 可得然胶 40 可可壳色 41 可溶性大豆多糖 41 喹啉黄 42 辣椒橙 42 辣椒红 42 辣椒油树脂 43 蓝锭果红 43 联苯醚,又名二苯谜, 43 亮蓝及其铝色淀 44 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 45 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 45 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45 l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47 磷脂 48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48 硫磺 48 硫酸钙,又名石膏, 49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49 硫酸镁 50 硫酸锌50 氯化钙 50氯化钾 50 氯化镁 50 罗望子多糖胶 51 l萝卜红 51 落葵红 51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52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52 没食子酸丙酯,PG, 52 玫瑰茄红 53 m迷迭香提取物 53 密蒙黄 54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54 纳他霉素 5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55 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 56 n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57 柠檬酸亚锡二钠 57 偶氮甲酰胺 57 o偏酒石酸 57 葡萄皮红 57 p 葡萄糖酸亚铁 58 普鲁兰多糖 58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58 氢化松香甘油酯 58 q 氢氧化钙 59 氢氧化钾 59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59 乳酸 60 乳酸钙 60 乳酸链球菌素 61 r乳酸钠 61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61 乳糖醇 62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62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 62 桑椹红 63 沙蒿胶 63 沙棘黄 64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司盘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司s盘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司盘60,~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 64 ,又名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司盘80,山梨酸及其钾盐 65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66 双乙酸钠 67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67 松香季戊四醇酯 68 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68 s 酸性磷酸铝钠 68 酸枣色 68 羧甲基淀粉钠 69 碳酸钾 69 碳酸镁 69 碳酸钠 69 碳酸氢钾 70 碳酸氢三钠,又名倍半碳酸钠, 70 糖精钠 70 特丁基对苯二酚71 t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71 天然苋菜红 71 田菁胶 72 甜菊糖苷 7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72 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 73 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 73 w 稳定态二氧化氯 73 苋菜红及其铝色淀 74 橡子壳棕 74 硝酸钠~硝酸钾 75 辛~癸酸甘油酯 75x 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76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76 新红及其铝色淀 76 薪草提取物 77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77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钠 77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77 胭脂虫红 78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79 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80 盐酸 81 杨梅红 81 y 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红 81 叶黄素 82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82 液体二氧化碳,煤气化法,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83 乙萘酚 83 乙酸钠 84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84乙氧基喹 84异构化乳糖液 85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85异麦芽酮糖 85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 85硬脂酸钙 86 y硬脂酸钾 86硬脂酸镁 86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 86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87玉米黄 88越橘红 88藻蓝,淡、海水, 88皂荚糖胶 89蔗糖脂肪酸酯 89栀子黄 90栀子蓝 91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91 z 植物炭黑 92仲丁胺 92竹叶抗氧化物 93紫草红 93紫胶,又名虫胶, 94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94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 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167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178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14解读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14解读

三、标准解读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4 带入原则
3.4.1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 食品中:(同时满足) 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
是“14.03蛋白饮料类” 或“14.0饮料类” 。 确定食品类别的归属不要受QS分类的影响,这两个是不同的食品分类 体系,用途不同,而且很多食品的QS分类是采用就近分类原则。因此 不能因为QS分类时属于某个类别,就按照这个类别确定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
三、标准解读
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A.1 A.2 A.3 A.4 A.5 A.6 表A.1 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表A.1 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
功能类别(参见附录D)代码及其在相应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三、标准解读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 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香基--也称为基香剂或主香剂,它是香精主体香的
基础,是香精配方的主体,用量最大。只作为香精的 香气主要组分。
课程目录
C
纲要
ONTENTS
1 2 3 4
基本概念 标准变化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加工助剂的主要区别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加工助剂的主要区别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主要区别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含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三、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四、什么是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简称“加工助剂”,是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五、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原则1.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2.加工助剂一般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3.加工助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

六、举例过氧化氢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在该标准中规定的加工助剂主要用于“淀粉和淀粉糖加工过程中脱硫”,而部分生产加工企业或个体使用“过氧化氢”在鸡爪生产过程中主要起漂白和防腐作用,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和延长产品的储存期,这不符合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定义和使用原则。

同时,国家标准也没有将过氧化氢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

所以,上述使用行为违法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不得使用和添加。

七、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其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从E.1~E.23共23类,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的管理,促进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防止食物中毒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20XX《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前,应当按照GB2760-20XX《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选择,不得滥用。

第四条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各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管理检查员,并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第五条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台帐,做好使用记录,并报县(市)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备案。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时,必须向供货方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合格证明和产品标签。

供货方应建立相应的进货验收制度。

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必须是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

第七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原料等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定期通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前,必须认真学习有关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的卫生标准,并按其中最严格的卫生标准去控制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

第九条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予以处罚。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_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中心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_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中心

二产品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一)、通用名称:通用名称: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英文名称:Vegetable activated carbon (Rice husk activated carbon)(二)、功能分类:食品加工助剂(三)、用量和适用范围:用量:按生产所需适量使用拟使用范围:油脂加工工艺三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一)、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用作油脂加工助剂的必要性1、油脂脱色的必要性脱色是油脂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艺应用初期,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降低油脂中的色素,使油脂更为澄清、美观。

主要的脱色方法是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加工助剂,如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和活性炭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吸附剂在吸附油脂色素的同时,也可以吸附油脂中可能存在的苯并芘、黄曲霉素和过氧化物等食品安全危害因素。

而不同的吸附剂,在吸附各类色素和危害物质的效能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

2、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脱色作用机理2.1 稻壳作为一种天然粮食作物的组成部分,含有80%的碳及20%的硅,其本身具有多孔结构。

在适当的温度及时间控制下燃烧可以消耗掉稻壳中90%的碳成分,保留其本身的多孔结构,使得燃烧产物稻壳灰具有多孔、非晶态的结构,具有很好的吸附、渗透及过滤效果。

以稻壳灰为原料生产加工出来的活性炭具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

稻壳灰及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的显微镜下的形态比较见图1。

稻壳灰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图1 稻壳灰与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显微形态比较2.2稻壳灰与氢氧化钠反应,大部分硅转化为可溶性硅酸盐,剩余的炭和与炭结合紧密的硅形成多孔的炭硅骨架,且骨架表面被碱性基团侵蚀而产生活性的羟基,从而赋予该炭硅骨架颗粒以较强的吸附活性,特别是对于亲羟基的物质,如类胡萝卜素、重金属等。

后续的酸化操作,将附着在炭硅骨架上的游离硅酸根进行缩合反应,形成多孔的水合二氧化硅;该部分硅与硅系列油脂脱色助剂(活性白土、特种硅酸盐等)相似, 同样具备较强的吸附活性;同时,酸化操作将附着在活化的炭硅骨架上的杂质粒子除去,使得羟基活性基团游离出来。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范本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度》范本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制
度》范本
1、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要求从业人员遵守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条例。

2、采购时查验添加剂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查验每批添加剂的检验报告、使用说明等,定期对使用的添加剂生产厂家做出评估,建立进货、使用台
帐并如实记录。

3、使用添加剂必须严格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得擅自加大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不得用于掩盖食品的缺陷(变质、腐败)或粗制滥造欺骗消费者。

不使用不合格上述标准和未列入国家新增品种公示目录的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单一成份不明的复合添加剂,不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4、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要按照其特点的不同,分门别类单独存放,并应设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双人双锁。

5、公开向社会做出食品添加剂使用承诺,严格执行承诺内容,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品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一)、通用名称:通用名称: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英文名称:Vegetable activated carbon (Rice husk activated carbon)(二)、功能分类:食品加工助剂(三)、用量和适用范围:用量:按生产所需适量使用拟使用范围:油脂加工工艺三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一)、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用作油脂加工助剂的必要性1、油脂脱色的必要性脱色是油脂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艺应用初期,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降低油脂中的色素,使油脂更为澄清、美观。

主要的脱色方法是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加工助剂,如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和活性炭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吸附剂在吸附油脂色素的同时,也可以吸附油脂中可能存在的苯并芘、黄曲霉素和过氧化物等食品安全危害因素。

而不同的吸附剂,在吸附各类色素和危害物质的效能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

2、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脱色作用机理2.1 稻壳作为一种天然粮食作物的组成部分,含有80%的碳及20%的硅,其本身具有多孔结构。

在适当的温度及时间控制下燃烧可以消耗掉稻壳中90%的碳成分,保留其本身的多孔结构,使得燃烧产物稻壳灰具有多孔、非晶态的结构,具有很好的吸附、渗透及过滤效果。

以稻壳灰为原料生产加工出来的活性炭具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

稻壳灰及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的显微镜下的形态比较见图1。

稻壳灰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图1 稻壳灰与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显微形态比较2.2稻壳灰与氢氧化钠反应,大部分硅转化为可溶性硅酸盐,剩余的炭和与炭结合紧密的硅形成多孔的炭硅骨架,且骨架表面被碱性基团侵蚀而产生活性的羟基,从而赋予该炭硅骨架颗粒以较强的吸附活性,特别是对于亲羟基的物质,如类胡萝卜素、重金属等。

后续的酸化操作,将附着在炭硅骨架上的游离硅酸根进行缩合反应,形成多孔的水合二氧化硅;该部分硅与硅系列油脂脱色助剂(活性白土、特种硅酸盐等)相似, 同样具备较强的吸附活性;同时,酸化操作将附着在活化的炭硅骨架上的杂质粒子除去,使得羟基活性基团游离出来。

2.3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来源于两个成分:强碱活化的炭及酸化处理的活性硅。

两者的活性吸附基团以羟基为主,吸附容量取决于碱溶操作及酸化处理时产生的颗粒孔隙率及表面活性。

所以,稻壳活性炭实际是一种碳硅多效吸附剂,吸附效果优于单一吸附剂。

(二)、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优越性1.稻壳活性炭吸附色素能力优于木质活性炭目前国内活性炭行业大体有两个分类:一是煤质活性炭,是以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煤为原料生产的,二是植物活性炭,是以木屑、椰壳或果壳等木质材料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加工使用的主要为木质活性炭。

与木质活性炭相比,稻壳活性炭主要是二氧化硅含量较高,通过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对菜籽油的脱色实验表明,各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稻壳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要优于市售木质活性炭。

本实验选取了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20%、30%、40%的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进行脱色率检测,考察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的脱色性能。

实验条件是:60℃时加入活性炭样品,105~110℃之间保持30min。

脱色结束后趁热过滤油样,于52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同时测定未脱色前的油品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见下表1:表1 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脱色性能比较2.稻壳活性炭吸附黄曲霉毒素能力优于木质活性炭随着油脂加工研究的深入,发现吸附剂在吸附油脂色素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油脂中食品安全风险物质的含量,如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

选取稻壳活性炭和市售活性炭进行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实验。

实验用油为花生油,主要实验方法是:油品加热至60℃时加入吸附剂样品,105~110℃之间搅拌保持30min 。

脱色结束后趁热过滤油样,收集油样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见下表2:表2 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吸附黄曲霉毒素的效果,单位(μg/kg )从上表可以看出,稻壳活性炭与木质活性炭均有很好的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且稻壳活性炭与木质活性炭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黄曲霉毒素的效果。

3. 活性炭吸附苯并芘能力优于活性白土和凹凸棒粘土通过在油脂中外源添加苯并芘,对比活性炭、活性白土和凹凸棒粘土等不同吸附剂吸附苯并芘的能力。

实验表明,稻壳活性炭和市售木质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和凹凸棒粘土相比,有更好的吸附苯并芘能力,且稻壳活性炭最好。

如表3:表3 各吸附剂对苯并芘吸附效果的比较,单位(μg/kg )4. 稻壳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混合使用有效脱除色素及苯并芘结合上述实验的结果及生产中的经验,我们将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分别与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按照相同比例混合进行脱色率和吸附苯并芘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4:表4 稻壳活性炭与市售木质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混合进行脱色率和吸附苯并芘的比较实验由上表可以看出,活性白土和凹凸棒粘土在添加稻壳活性炭和市售木质活性炭后,吸附苯并芘的效果增强;活性白土添加稻壳活性炭后,脱色效果与单独使用活性白土相当,添加市售木质活性炭后脱色率降低;凹凸棒粘土添加稻壳活性炭后脱色效果增强,添加市售木质活性炭后脱色率降低。

5、国内文献资料中对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脱色性能的研究5.1 论文《由稻壳灰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应用研究》中对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制备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不仅比木质活性炭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而且对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也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附件1 《由稻壳灰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主要试验结果节选5.2、论文《稻壳灰制取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研究》中探讨了不同的碱液浓度、硫酸浓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脱色剂—稻壳活性炭的脱色能力的影响,并对其脱色性能做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较活性白土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

(附件2 《稻壳灰制取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研究》)论文主要试验结果节选6、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充分利用资源、低碳环保经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活性炭在净化、吸附等工业技术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传统的活性炭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煤、木材和椰壳等原料资源,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活性炭不论生产原料还是生产工艺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将原本难以处置的天然作物充分利用,既缓解了活性炭原料不足的矛盾,同时解决了多年以来稻壳处理的难题,是发展水稻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环保新产品,是我司按照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所做的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成果,获得了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三)、结论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可弥补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在吸附苯并芘上的缺陷,脱色效果基本相当;且有其他文献显示,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在不同的油脂中应用时,脱色效果更好。

稻壳活性炭与木质活性炭相比脱色和脱除黄曲霉毒素效果更佳。

稻壳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凹凸棒粘土混合使用可达到良好的脱色、脱苯并芘效果,并有环境及成本优势。

有作为油脂加工工艺加工助剂的使用必要性。

四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等相关情况说明(一)、拟定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稻壳为原料,经炭化后碱溶酸化加工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

2技术要求2.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2.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A检验方法A.1 警示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

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A.3 鉴别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

A.3.1.2 碘溶液;在100 mL水中溶解14 g碘和36 g碘化钾,加3滴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摇匀。

A.3.2 鉴别步骤称取3.00 g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盛有10 mL盐酸溶液的碘量瓶中,煮沸并保持30 s,冷却到室温,加100 mL碘溶液,塞上瓶塞,强烈振摇30 s。

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 mL,滤液转移到50 mL比色管中至刻度,与参比溶液比对,其颜色不得深于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用移液管移取10 mL碘溶液置于50 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4 油脱色率的测定A.4.1 方法提要取一定质量的中和大豆油,加入一定质量的试样进行脱色,测得脱色后油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的减少值计算,以百分数表示脱色率。

A.4.2 仪器和设备A.4.2.1 分光光度计,配有1 cm 比色皿。

A.4.2.2 恒温磁力搅拌器。

A.4.2.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

A.4.2.4 固定好的温度计套管,温度计0 ℃~150 ℃。

A.4.2.5 烧杯,500 mL 。

A.4.3 试剂和材料A.4.3.1 油样,由精炼油厂中和工段得到的新鲜中和大豆油。

A.4.3.2 中速定性滤纸。

A.4.4 测定步骤称取150±0.01g 中和油于500ml 烧杯中,将已用乳胶管密封固定好的温度计套管套上,将其置于已预热的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边加热边搅拌。

当温度升至60℃时缓慢加入2%的试样,搅拌强度以整个油样呈旋涡状运动为宜,保持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油样中,当温度升至105~110℃之间保持30min 。

脱色结束后,取下烧杯,立即趁热过滤油样,弃去最初的60ml 滤液后收集脱色油。

将上述滤得的澄清油样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20 nm 波长处,测定油样的吸光度(用1 cm 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校正零位)。

同时测定未脱色前的大豆中和油在52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A.4.5 结果计算油脱色率X 1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2)计算:%1001101⨯-=A A A X ································································(A.2)式中:A 0 —未脱色的油样在52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