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意象

合集下载

论纳兰词的意象

论纳兰词的意象

论纳兰词的意象 [文学艺术]2004-12-29纳兰性德的词以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他充满情韵的诗歌世界。

他的词虽承婉约风格,但摆脱了浮艳颓靡的词风,以真纯自然,清新超逸,有如清水芙蓉的风格,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赞誉,确立了他在清初词坛上的巨擘的地位。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它的产生首先有赖于客观的物象,只有当客观物象进入诗人的印象和记忆之后,上升为表象,并通过诗人的构思,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才形成染上诗人主观色彩的意象。

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会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物象,通过巧妙的摄取、组接,形成自己的意象群体,纳兰性德就是如此。

纳兰用来塑造意象的大多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如大自然中的夕阳、月亮、风雨,树中的杨柳、梧桐、枝叶,鸟中的燕、雁,花中的桃、梨、梅、落花,生活用具中的灯、烛等等,但通过融进他的独特的感情,构成了他词的特殊的意象。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的意象。

自古以来,由于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诗经》开始,一直牵动着骚人墨客的情怀,诗人们或用其“知时节”、无声润物表达喜悦的情感,赋予雨的意象以生命的光泽;或用丝雨如愁、潇潇暮雨表达无边的愁绪,赋予其以悲凉无奈的韵味。

因此古典诗词中的雨,经过不同的人融进不同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人们可以从“细雨”中感受其纤柔深长,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也可从“烟雨”中体会到它的迷离,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还可以从雨带来的凄冷,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怅惘的感情。

当然也可以用雨的清润,赞颂它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

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零雨、烟雨、和雨、残雨、归雨、暮雨、暗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萧萧雨、灯前雨、沉香雨、廉纤雨、霏微雨、轻薄雨等等,俯拾即是,出现了近百次。

论纳兰性德词中雨的意象

论纳兰性德词中雨的意象

2010年第2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88期论纳兰性德词中雨的意象茅家雯(南京晓庄学院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1171)摘 要: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

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

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纳兰性德;雨;思乡;怀友;悼亡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04(2010)02-0050-04 纳兰词以哀感顽艳而风行天下,其悲愁的艺术可以说是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境界。

其中冷色调的意象的选取,是其悲愁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纳兰词中“雨”的意象进行定量统计,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期达到对纳兰词伤感心理审美特征的准确把握。

一、纳兰词中雨意象的分类纳兰词中雨的意象可以分为四类: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

(一)思妻之雨纳兰性德由于御前侍卫的身份,所以经常陪康熙皇帝外出巡视,造成他与爱妻卢氏的“离多会少”。

有情人天各一方,却无法相见。

更为遗憾的是卢氏只陪纳兰走了三年的人生之路,就因病去世,令词人伤感不已。

在纳兰妻卢氏生前,纳兰经常外出,途中思念妻子的时候,也就只能用词作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表达自己旅途的孤独和寂寞。

我们来看下面这首《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

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绿腰。

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篇从闺阁中的女子角度写起,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

表面上写自己的爱人思念自己,而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种伤感的离情在借唱《石州曲》时显得更加伤感,可谓气凄怆哀怨,悲愁浓烈,可见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

下片写夜来之孤独寂寞。

前两句以双燕烘衬,暗示人不如燕,燕子尚可双飞双宿而人却是如此空寂无聊,幽凄独处。

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意象群浅论

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意象群浅论

古代文学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意象群浅论李武双【摘 要】纳兰性德,清初第一词人。

以其婉转清丽的语言和凄清真挚的情感独领清代诗坛,他的一生写有许多作品,但以悼亡词的创作数量和成就最高。

本文将围绕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群,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纳兰性德 悼亡词 意象 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第一词人。

[1]一生中写有许多词作,主要有爱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

以其悼亡词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可以说自潘岳开悼亡之风以来,纳兰性德是唯一一位能够与苏轼相媲美的悼亡词人。

王国维先生也曾评价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可见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成就是不可小觑的,古今中外也曾有许多大家分别从他词的风格,写作技巧,审美意象等多个方面研究过他的悼亡作品,在此本文将围绕他词中的意象来浅析他悼亡词的艺术成就。

悼亡词,顾名思义是悼念死去的亲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绿衣》篇,但真正以悼亡词命名的当属西晋的潘岳写给亡妻的《悼亡词》,从此之后,悼亡词专指悼念亡妻的词作,自潘岳开悼亡之先作之后,先后有沈约的《悼亡诗》,孟郊的《悼亡》等,但其中最为著名的还属苏轼的《江城子》。

直到清代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出现,他的悼亡词成为继苏轼之后的集大成者。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并没有声泪俱下的哭诉自己对妻子离去的痛苦,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意象,让读者感觉到他内心源源不绝,潺潺流水般的哀愁。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自然意象群在他的悼亡词中频繁的出现梨花;蔓草;柳;芭蕉;叶;秋莲等植物意象,其中以柳最多,共计出现十次。

“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多重象征,一是象征女性;从柳树的外形来看,它柔柔的垂落在河畔,随风摆动着迷人的舞姿,好像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向我们走来,所以诗人们常用柳树来形容风之卓越的少女。

纳兰词中大量使用这个意象,也是借柳来比做自己的妻子,他认为妻子卢氏是像柳枝一般娇弱柔美,温婉多情。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摘 要]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哀婉凄美,又不失自然真切,这与其词意象的运用紧密相关,纳兰性德善于运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种种平常的事物入词,同时给它们添上独特的情感色彩,使得其悼亡词有一种极动人的力量。

通过对纳兰性德部分悼亡词作的解析,探究其意象在塑造意境、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自然意象;生活意象文艺菲纳兰性德,清康熙年间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

他自幼博学,尤擅为词。

因其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颇有宋代词家晏几道的风韵,被后人称为“清代晏小山”。

在纳兰的词作中,为亡妻所作之悼亡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久远。

一、自然意象最初在《诗经》中,就已经有通过自然之物起兴,表达诗人情感的例子。

自然中的事物、景色无一不是文人们勾勒描绘的对象,在这些物象中,作家们往往寄托深情。

纳兰性德所选取的自然意象,都带有哀婉之情,突出表现的也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1.月:辛苦最怜天上月“月”这一意象在历代的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诗人、词人们常常以此来表达他们羁旅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或借月的圆缺来阐明深刻的人生道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也曾有借月来表达悼亡之情,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不仅是诗歌创作,民间传说也常常将月作为神秘而优美的故事构造对象,人们总对月有着许多的遐想,因而月也成了美丽圣洁的代名词。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月则有了作者自身的寄托,是一种愁绪和一种细腻的缠绵,纳兰对其笔下的月常用“冷”“残”“阴”等带有悲凉色彩的词来形容。

《菩萨蛮》中的“月”正体现了这一说法。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意象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意象

收稿日期: 2007- 02- 24 基金项目: 本 文 系 湖 南 省 科 研 课 题 “纳 兰 性 德 诗 词 研 究 ”阶 段 性 成 果 。 作者简介: 李 晓 明 ( 1964- ) , 男 , 湖 南 衡 阳 人 , 武 汉 大 学 文 艺 学 硕 士 , 湘 南 学 院 副 教 授 。
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 即自然界意象、社会生
活 意 象 、人 类 自 身 意 象 、人 的 创 造 物 意 象 和 人 的 虚 构 物 意 象 [4]。纳 兰性德诗词是一个意象丰富的天地, 本文将依袁先生的意象分 类法着重考察其诗词的自然意象。
(一)自然景观意象
1、日意象 纳 兰 性 德 诗 词 中 ,“ 日 ”意 象(包 括 与“ 日 ”意 象 相 关 的 意 象 )用 得比较多。如:“柳烟丝一把, 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 夕阳无限 山。”( 《菩萨蛮》) 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落日”意象 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笔者初步统计,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 写“夕阳”共 计 90 处“, 斜阳”19 处“, 薄暮、日暮”40 处“, 黄昏”16 处。 在常人眼里, 落日可能是一种无情无性的自然现象, 但当它 进入到词人的视界里, 就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情绪意味, 具 有 了 某 种 生 命 情 调 和 哲 理 意 味 。 如 果 说 白 昼 象 征 着 生 命 、活 动 , 那么落日之 后 的 黑 夜 则 象 征 着 死 亡 、静 止 , 夕 阳 西 下 的 风 景 , 成 了 最 能 触 引 词 人 愁 怀 的 一 个 情 感 源 泉 。 蒋 寅 先 生 说 :“ 夕 阳 作 为 黄昏的象征屡屡为诗人镶嵌在诗中, 无疑体现了一种意识, 一种 不 同 于 盛 唐 的 欣 赏 平 静 、恬 淡 、冷 落 、萧 索 之 美 的 趣 味 。这 与 他 们 缺乏激情, 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是相一致的。”[ 5] 纳兰性德似乎很喜欢把情感表述的时段选择在落日时分或 是夜色里, 而且季节也大多选择在秋冬。多以暮冬落日夕阳、日

试论纳兰词中的荷意象

试论纳兰词中的荷意象

试论纳兰词中的荷意象荷这一个自然物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

納兰性德在秉承这一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其审美意蕴。

荷蕴含着词人独特的情感内涵,或是他相思爱情的情感寄托,或是他对友人的怀念,或是他高雅纯洁的精神写照,又或是他在佛学中寻找出路的寄托,是进一步解读纳兰词和纳兰性德其人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

标签:纳兰;词;荷意象意象是在诗词乃至文学作品中融合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的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有机结合。

作为清词大家,纳兰性德是中国意象文学的继承者。

在众多的意象中,纳兰性德对荷可谓情有独钟。

本文试图解读纳兰性德词作中的荷意象,既有利于我们了解纳兰性德词的整体风貌,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性德性格情感的了解。

一、传统诗词中的荷意象荷,又称荷花、莲、芙蓉、芙蕖等,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荷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

“原型意象是一种记忆的沉淀,一种铭刻,它由无数类似的过程凝聚而成,是精神的产物。

”荷是美的化身,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

它存活于人们的审美观照和集体无意识中,在古代人们的文化心理中积淀下来,成为民族和文化的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

荷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既与美相关联,又与爱情相交通,还与理想相契合,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纳兰词中的荷意象(一)纳兰词中荷意象的情感内涵1、相思爱情的情感寄托纳兰容若,一直都是以经营爱情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以深情为自己词语的载体,以无怨无悔的爱来支撑自己的人生。

纳兰性德为亡妻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诉说内心的哀痛,而象征相思爱情的荷花也就成为了这种深情的寄托。

如《鹊桥仙·七夕》这一首专就丧妻之痛立意,诉说的是生离的痛苦。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天上如此,人间亦如。

当年曾与爱妻共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可如今却物是人非,“佳节只供愁叹”罢了。

论纳兰性德的江南意象_王凝萱

论纳兰性德的江南意象_王凝萱

第28卷第6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No.6 2011年11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Nov.2011论纳兰性德的江南意象*王凝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满人,却在诗词等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大量与江南有关的意象。

透过其诗词以及其他文献,可以看出,纳兰笔下的江南并非真正的江南,而代表着特定的江南意象。

这意象不仅代表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更代表了与其自身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纳兰性德;江南;意象中图分类号:I222.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11)06-0050-04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康熙朝重臣明珠之子。

他自幼聪慧好学,二十二岁考中进士,被授予三等侍卫,不久循迁为一等。

纳兰性德身为满人,但受康熙帝为巩固统治、笼络汉族人心而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文化政策的影响,一直倾心汉家文化,工于填词,以“纳兰词”在清代词坛占有重要地位。

这样一位满族文人,一生生活于帝都,却对遥远的江南有着特殊的眷顾,仅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唯一一次随驾扈从江南途中,便留有《梦江南》、《忆江南》等词作共十一首。

此外,更有四十八首词作,或描写提及江南景物,或与江南文士唱和,共占其词作的16.9%。

①与词相比,纳兰并不长于诗,但仍有《虎阜》、《金陵》、《江南杂诗》等共五十首诗作与江南有关,占其诗作总数的14.2%②。

在其所著《通志堂集》中,仅收有赋五首,其中便有《金山赋》与《灵岩山赋》。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纳兰对江南情有独钟,在文学创作中频繁地使用与江南相关的意象,③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抒发内心的情怀。

那么,纳兰作品中与江南有关的意象是何内涵?驱动他如此频繁地运用江南意象的原因何在?笔者拟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丰富纳兰性德的相关研究。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引言纳兰性德(公元1655年-1685年),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

他以其独特的词风、自由奔放、真挚感人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表达技巧。

1. 自然意象的运用纳兰性德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

他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水风景等自然元素,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读者对于情感主题的共鸣。

例如,在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一词中,他使用了黄河流淌、万里沙滚翻等自然景物来描绘爱情之苦与无奈之感。

2. 对比手法纳兰性德经常使用对比手法来展示复杂多变的人生和世态炎凉。

通过对比,他更加生动地描述了喜怒哀乐之间转换莫测的人情世故。

在《虞美人·听雨》一词中,纳兰性德通过对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感慨。

3. 借物抒情纳兰性德还善于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

他通过将情感投射到花草树木、动物等自然事物上,凸显个体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伤。

例如,在他《采桑子·慈母手中线》一词中,他将慈母的手与天边明月相比,并以此衬托出对母爱的思念之情。

4. 刻画细节纳兰性德在词作中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语言展示人物情感。

他以卓越的笔触刻画出词作中情感主题背后微妙而真实的细节,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在《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一词中,纳兰性德通过描绘行程中所见风景和遇见乡亲好友的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情。

5. 抒发个人心境纳兰性德的词作中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亲身经历和内心情感的质朴。

在《浣溪沙·游蕲艾亭记》一词中,他描述了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并表达了在外漂泊时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结论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情感表达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独特韵味。

通过自然意象、对比手法、借物抒情、刻画细节以及抒发个人心境等技巧,他成功地将复杂纷扰的内心情感转化为美妙动人的文字之间。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精选文档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精选文档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王国维论清代词,谓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同时词学大家况周颐对纳兰词也有很高的评价。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嘉莹老师以新批评的理论重新审视纳兰词,得出了纳兰词具有人之“弱德之美”,在叶嘉莹老师的《荔尾词存·序》中有这么一段话,“清代常州词派之开创者张惠言,在其《词选》一书中就曾提出说,‘词之特质乃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可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晚清的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一书中,也曾提出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因此要想写出真正属于词之特美的作品,那么我们首先所要求的,就应是写词的人要具有一种具含纤柔善感之特质的词人的心性。

”纳兰容若的词中有诸多意象,有很多意象有论文探析讨论了,比如“灯”的意象,“黄昏”的意象。

我也注意到一些,诸如“荷”、“柳”、“絮”、“蝶”,另外,还有一个色彩意象“红”色。

之所以对这些意象敏感,不只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很高,还重要的原因就是上一段文所引得叶嘉莹老师的“弱德”之美的感动、启引和同鸣。

一、荷李商隐的“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②,是描写荷的清淡颜色但馥郁芬芳。

元代何中也赞过荷“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③,给予它“第一花”的美誉。

而宋代的周敦颐更是直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但唐代李颀的“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⑤应是最贴近纳兰容若爱荷的心情,纳兰性德非常钟情于水,所以他也偏爱江南,他将自己的府邸修葺宛如江南别苑,他爱荷,爱其美、爱其清净、爱其质本洁。

在其词集总346首词中,“荷”出现7次,“芙蓉”7次,“莲”1次,而从中不难发现,他描绘到荷的句字总是多几分怜爱,如:《摸鱼儿·午日雨眺》、《浪淘沙·秋思》、《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柔橹拂新荷、荷叶护鸳鸯、芙蓉著秋水,无论姣美还是端正,无论可爱抑或羞涩,字字间流露爱怜,而这种情感在纳兰容若的词的语言间又是持稳而隽永的表达,不张扬、不外露。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2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2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文学院2006级16班吴艳学号:200502631335 摘要:在纳兰词的意象中,“雨”意象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浅析纳兰词中“雨”意象的纤细哀愁、苍凉豪迈和凄婉缠绵,充实了“愁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所收录的348首词作中,“雨”意象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08次。

然而这点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专门分析“雨”意象的学术论文很少。

“雨”意象初创可溯自《诗经》其《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以漫天纷飞的雨雪烘托战士出征归来时的悲切心情。

这一原型意象产生之后,经过不断融合、变异、繁衍出多姿多彩的“雨”意象。

一、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词。

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成为诗人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

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正因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以,古典诗词中的“雨”,不再是一种纯自然的物理现象,而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因而,“雨”这一物象,在与“意”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融入的情思、意趣不同,可以构成意蕴不同的意象,一般说来,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喜雨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最为著名的喜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赋予春雨以人格,它好像知道大地万物的需要,知时而至;又不愿惊扰人们,悄悄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带来新的希望。

诗人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喜雨之情,抒发其喜苍生所喜的博大胸襟。

再如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一句词很有味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另一个角度写雨的可爱。

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

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

纳兰性德《饮水词》意象组群研究一、本文概述《饮水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旨在对《饮水词》中的意象组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揭示纳兰性德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意象手法,以及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构建出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饮水词》中意象的细致梳理和分类,本文将尝试归纳出纳兰性德在词中所运用的主要意象类型,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意象组群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从而深化对纳兰性德词作艺术特色的理解。

本文还将关注纳兰性德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意象组群相结合,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纳兰性德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饮水词》意象组群的研究,深入剖析纳兰性德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为进一步推动纳兰性德研究的深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纳兰性德生平及其文学背景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权臣纳兰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编纂《通志堂经解》《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等重要典籍。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才华横溢,成就斐然,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的文学背景深厚,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深受汉族文人影响。

他的词作中既有传统的汉族诗词风格,又融入了满族的文学特色,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主题广泛,涉及爱情、友情、边塞、山水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描写爱情和离愁别绪的作品最为动人。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人间”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人间”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人间”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无疑是清代词作的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现存340多首,其作品主题丰富多彩,意象多种多样,如“月、雨、花、鸿雁、黄昏、梦”等意象,都蕴藉着词人不同情感。

引言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作家。

王国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誉其词作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在他的词作中,作者借用了很多意象,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卷。

笔者通过阅读,发现“人间”是纳兰性德经常借用的意象之一,在其词作中共出现了18次。

为何词人多次借用“人间”这一意象?这一意象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的词作,总结出词中“人间”意象寄托着词人三个方面的情感。

1、以“人间”寄托身世之感权势名利,仕途亨通是许多文人所汲汲于求的。

而这些,随着纳兰的降生,就已经被赋予了,而同时“纳兰性德似乎生来就背负着人世间的愁与悲”,注定着为身世所累。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官居大学士,是康熙身边的红人。

可谓:声名显赫,权倾朝野。

身为权相之子,如果是别人,肯定会依仗权势,做尽风流荒唐之事,但他是纳兰性德,他“身于长阀,淡于荣利”,有雪花般的清高品质,不想为世俗所折服。

就如:《采桑子·塞上咏雪》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在“人间”这个人类社会,人们经常把牡丹、芍药、海棠等一类争奇斗艳的花,尊称为“富贵花”,以拥有其为荣。

但纳兰性德却与众不同,“不是人间富贵花”,以塞外雪花自比,不似众人慕“世间”的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要如雪花保持清白,不沾染“尘世”中名利权势的爱慕与纠缠,要如雪花的“冷处偏佳”,不随波逐流。

2、以“人间”寄托真挚之谊“然诺重,君须记”,一首《金缕衣》让纳兰性德友情千古流芳。

人若能得一知己,那人生可算是无憾了。

而纳兰性德一生结友无数,也得了许多知心好友。

但也因为“知心”,且“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难合者。

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来看下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一)自然景观意象1、日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日”意象(包括与“日”意象相关的意象)用得比较多。

如: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日”意象所占的比重特别大。

笔者初步统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夕阳”共计90处,“斜阳”19处,“薄暮、日暮”40处,“黄昏”16处。

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长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觇索伦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

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发散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

2、月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月亮意象用得特别多,一共有241处。

月意象中,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残月”用到24处,“寒月”11处,“凉月”8处,“冷月”12处。

纳兰的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他笔下的“月”意象,有写相思的: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有用“月”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的: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更多的是,他直接用“月”抒发悼亡之情: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蝶恋花》3、水意象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水”意象共有170处。

而“雨”意象又在“水”意象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共有107处写到“雨”。

“雨”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愁情感的一个载体。

如: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眭德诗词的审美特质作者:段树发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1期清初杰出词人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腊月十二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精于词道,且诗、文、赋俱佳,留下了卷轶浩繁的著述,而尤以词名世。

选择意象、组合意象的过程,就是在写作构思时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

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他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纳兰性德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在意象选择上有着独特鲜明的审美倾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意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占的比例很高。

纳兰性德是一个“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翩翩浊世佳公子”,追求真景、真情、真性。

王国维评价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他笔下常用的意象有:凄风、苦雨、冷月、落花等。

如:“冷雨凄风打画桥。

”“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

”“一宵冷雨葬名花。

”“宵来凉雨咫庵。

”“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这样的风雨意蕴实际上是深深打上了词人人生体验的烙印。

月亮意象常常和团圆、和平、宁静、安详等意蕴相连,而纳兰词中的月则是:“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月的那种皎洁、明净而又清冷的意味其实正是词人主体生命的内涵。

落花也是词人钟爱的意象,“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落花如梦凄迷。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倚着闲窗数落花。

”……这些落花意象是对美的留恋,是惆怅与无奈,是对命运的感伤。

二是纳兰性德诗词在意象的选择上呈现出低回向下的特点,其情感指向是悲凉、落寞、感伤的。

意象的选择是和词所表现的情感是一致的,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如果作家所感受的情感活动的性质是消极否定的,其情感作用方向是消极向下的,那么最终形成的意象,其力的作用方向也应该是低回向下的。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纳兰性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对纳兰性德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一、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后任职于翰林院,为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回等语言,还涉猎经史、诗词、佛学等多个领域。

二、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而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意象,将之融入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

纳兰性德的诗歌受明代“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响较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性和率真。

同时,他的诗歌也受到清朝“神韵派”的影响,注重表现诗歌的“性灵”和“韵味”,强调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纳兰性德的诗歌既具有明代诗歌的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的特点,又具有清代诗歌的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特点。

三、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纳兰性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饮水词》、《通志堂集》、《侧帽集》、《精选苏墨题词》、《南乡子·柳沟晓发》、《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等。

其中,《饮水词》是纳兰性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饮水词》中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情感真挚而著称于世。

其中,《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该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夜深千帐灯”一句,尤为后人所传诵。

总之,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饮水词》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7 2 ・
中 学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I I l l 誉
“ 宇理识 字" 与 丈言 文教 学
圊 李 成春
文言 文向来 是中学语 文教 学 的重 点 , 然课堂投入大 量的时间与精 力学 习 , 但
却 收效 甚微 , 学生越 来越厌 学 , 教师越 来越难 教 , 师生 同时陷入 文言 文教学 的困境 。细究之 下 , 会发现 存在 双 向的问题 : 于学生而言 , 作为现代 书面 语的 白话文与
写 日月 , 在纳 兰 性德 笔下也很 少展示 出圆满光辉 的气 势, 而总是 以残缺示人 。如 “ 一半残 阳下小楼 。 ” “ 刚剩
秋袅一半 , 拥透 帘残月。 ” “ 一钩残照 , 半帘飞絮 , 总是恼 人时 。 ” “ 乳 莺残 月啼。 ” “ 一样晓风残 月 , 而今触绪添愁 ” 等 。此外象说香 “ 残 香细袅秋情绪。 ” “ 无那残 香半缕恼 多情 ” ; 说灯“ 残灯 落碎花 。 ” “ 香雪被 冷残 灯灭 ” ; 说 梦 “ 奈卷地 西风 , 惊回残 梦 , 几点打窗 雨 。 ” “ 一 种晓寒 残 梦” 等等 。纳 兰性德诗 词意象选 择的审 美倾 向也 表现 了他独 特 的艺 术风格 和 审美价 值追 求 。作 为婉约 词 家, 他 给读者提 供 的主要 是一些 “ 柔性 ” 的美感 , 即“ 哀 感顽艳 ” 的美 感特色 。种种意 象在作者 笔下大都蒙 上 了一层 忧伤的暗影 , 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 , 透露 出悲 凉 伤感 的情 绪 。美的事物常 常被摧残 , 赋 予其悲 剧氛 围。如 “ 平原草枯 ” “ 梨花零落” “ 芳菲寂寥” “ 西风断雁 ” “ 雨剪芭蕉 ” “ 塞烟衰 草” 等等 , 这些意象凄迷低徊 , 令人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精选文档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精选文档

撷纳兰性德词中的部分意象王国维论清代词,谓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同时词学大家况周颐对纳兰词也有很高的评价。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嘉莹老师以新批评的理论重新审视纳兰词,得出了纳兰词具有人之“弱德之美”,在叶嘉莹老师的《荔尾词存·序》中有这么一段话,“清代常州词派之开创者张惠言,在其《词选》一书中就曾提出说,‘词之特质乃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可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晚清的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一书中,也曾提出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因此要想写出真正属于词之特美的作品,那么我们首先所要求的,就应是写词的人要具有一种具含纤柔善感之特质的词人的心性。

”纳兰容若的词中有诸多意象,有很多意象有论文探析讨论了,比如“灯”的意象,“黄昏”的意象。

我也注意到一些,诸如“荷”、“柳”、“絮”、“蝶”,另外,还有一个色彩意象“红”色。

之所以对这些意象敏感,不只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很高,还重要的原因就是上一段文所引得叶嘉莹老师的“弱德”之美的感动、启引和同鸣。

一、荷李商隐的“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②,是描写荷的清淡颜色但馥郁芬芳。

元代何中也赞过荷“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③,给予它“第一花”的美誉。

而宋代的周敦颐更是直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但唐代李颀的“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⑤应是最贴近纳兰容若爱荷的心情,纳兰性德非常钟情于水,所以他也偏爱江南,他将自己的府邸修葺宛如江南别苑,他爱荷,爱其美、爱其清净、爱其质本洁。

在其词集总346首词中,“荷”出现7次,“芙蓉”7次,“莲”1次,而从中不难发现,他描绘到荷的句字总是多几分怜爱,如:《摸鱼儿·午日雨眺》、《浪淘沙·秋思》、《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柔橹拂新荷、荷叶护鸳鸯、芙蓉著秋水,无论姣美还是端正,无论可爱抑或羞涩,字字间流露爱怜,而这种情感在纳兰容若的词的语言间又是持稳而隽永的表达,不张扬、不外露。

论纳兰性德词对_愁雨_意象内涵的充实_鄢嫣

论纳兰性德词对_愁雨_意象内涵的充实_鄢嫣

收稿日期:2006-08-04.作者简介:鄢嫣(1985- ),女,湖南娄底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03级学生。

论纳兰性德词对/愁雨0意象内涵的充实鄢嫣(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0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

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0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0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0意象的内涵。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中图分类号:I2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6)05-0156-05On Bei ng Subst antical i n Content of t he I m ages ofP laintive Rain on Account ofNal an W ordsY A N Yan(Institute of L iterature and N ew s D i sse m i nation ,Central N ation U niversity ,B eiji ng ,100081,Ch i na)Abstrac t :In the d i verse i m ag i ng group of Ch i nese class i ca l poe try ,w ha t is pondered over is the mu ltifar i ous /R ain 0i m ageswh ich have ex ited ra i n ,but a l so p l a i n tive ra i n .O n the basis o f d iscussi ng r i otous and co l or f u l /R a i n 0i m ages ,accord i ng to the ob j ectivness of t he /Ra i n 0,t he con tent enr i ch m ent o f the wond /D epressi on R ain 0i m age is analyzed .K ey word s :N a lan x i ngde ;i m ages ;ra i n自清代中叶以来,学者们对纳兰性德词已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纳兰词意象进行分析的篇章却很少见,专门分析其/雨0意象的篇章更是没有。

纳兰性德友情词意象分析

纳兰性德友情词意象分析

纳兰性德友情词意象分析发表时间:2019-04-22T11:30:00.3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作者:白玉琳[导读] 纳兰性德是清朝词坛享有声誉的大词人。

他的词无论是哀悼亡人还是纪念友情抑或是咏物怀古,寄情自然,都至情至性,抒写本真。

他的友情词尽情地抒发对友人的惜别、思念、关切之情还诉说自己对这世道、这官场的复杂情绪。

分析(西北师范大学)摘要:纳兰性德是清朝词坛享有声誉的大词人。

他的词无论是哀悼亡人还是纪念友情抑或是咏物怀古,寄情自然,都至情至性,抒写本真。

他的友情词尽情地抒发对友人的惜别、思念、关切之情还诉说自己对这世道、这官场的复杂情绪。

分析它的友情词中的意象更助于我们学习他的词作,体会他的情感,靠近他的思想。

关键词:纳兰性德;友情词;意象;真诚纳兰性德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诞生于北京。

本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

字容若,别号楞枷山人。

满洲贵族出身的他,父亲是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有名的权臣,家世显赫。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年少得志,其在22岁即登进士科,授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官,随扈保驾,深得康熙信任。

除却显赫的家世身份他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纳兰性德在他鞍马扈从的岁月里他创作出了多部著作,内容之丰富,创作质量之高无一不让人惊叹。

含婉深沉,自然任性,长愁凄美是他诗词的风格特征。

“纳兰词”自它问世之后就产生了很多版本,原名《侧帽》,后来又改名为《饮水》。

他的创作题材丰富,有爱情篇、塞上篇、友情词、咏物词、咏史词、江南词创作等等,但无论是哪种题材的创作都是以情胜人,以情动人,这是他词作的独特之处。

我统计纳兰性德创作的友情词有40首,在叶嘉莹的《纳兰性德新释辑评》中收集有纳兰性德的42首友情词,我经过认真分析窃以为有40首为很明确的友情词。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纳兰这几十首友情词中的“月”、“风”、“鸿雁”、“酒”等意象及这些意象所具有的特殊内涵来剖析文本感知他的情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意象 “ 月 ”意 象 是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中 最 为 常 见 的 审 美 意 象 之 一 , 古 代诗人常用月亮来抒发各种不同的情感, 如“相思”、“轮回”、“时 光 流 逝 ”等 。 纳兰性德诗词中, 月亮意象用得特别多, 一共有 241 处。月意 象中, 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 “, 残月”用到 24 处“, 寒月”11 处“, 凉月”8 处“, 冷月”12 处。 纳兰的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这其中固然蕴 含着传统的“月”的 意 象 的 审 美 意 趣 , 更 因 为“ 月 ”是 触 发 他 情 思 的直接物象。纳兰笔下的明月, 可以跨越空间的隔绝, 连结起两 地的相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 “离魂何处, 一片月明千里, 两地凄凉多少恨。”( 《忆桃源慢》) 在这里月的情态孤独落寞, 月的色彩凄冷迷离, 很好地表达 了他与妻子分离的悲凉与无奈, 具有深邃绵缈、凄婉悠远的美学 意蕴。纳兰还用月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 “肠断月明红豆蔻, 月似当时, 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落月摇情, 逝者如斯, 在这周而复始永不止息的自然面前, 愈显出人生的短暂, 生命的脆弱, 包含着一种悲怆的生命意识。 更多的是, 他直接用月抒发悼亡之情: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 昔昔都成块。若似月轮终皎 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词人将满怀的情思兴寄于月, 上阕写天上, 围绕梦中亡妻所吟 之诗“衔恨愿为天上月, 年年犹得向郎圆”, 以月的少圆, 写自己爱情 的缺失与孤独, 并由月宫的凄冷联想到爱妻的凄冷, 告诉她如若你 真如天上皎洁的圆月, 那么我不怕月中的寒冷, 为你夜夜送去温暖 。足见其心系亡灵, 须臾不忘。词的下阕写人间, 人间虽然仍是燕依 然、双栖蝶, 但自己却是“愁未歇”, 写尽了妻子去世后, 自己朝朝暮 暮、月月年年的无尽的悲哀, 在月的寒光下, 词人的悲戚伤感落寞之
对其评价非常之高。在清词研究中, 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无疑也是 一个最大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众多的学者、专家更注重的是对纳兰性 德生平、家世、思想、作品题材、艺术风格、作品语言的研究。从意象学 角度来研究纳兰性德的论文只有零星的几篇, 且都不成系统, 可见, 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学术空间。
收稿日期: 2007- 02- 24 基金项目: 本 文 系 湖 南 省 科 研 课 题 “纳 兰 性 德 诗 词 研 究 ”阶 段 性 成 果 。 作者简介: 李 晓 明 ( 1964- ) , 男 , 湖 南 衡 阳 人 , 武 汉 大 学 文 艺 学 硕 士 , 湘 南 学 院 副 教 授 。
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 即自然界意象、社会生
活 意 象 、人 类 自 身 意 象 、人 的 创 造 物 意 象 和 人 的 虚 构 物 意 象 [4]。纳 兰性德诗词是一个意象丰富的天地, 本文将依袁先生的意象分 类法着重考察其诗词的自然意象。
(一)自然景观意象
1、日意象 纳 兰 性 德 诗 词 中 ,“ 日 ”意 象(包 括 与“ 日 ”意 象 相 关 的 意 象 )用 得比较多。如:“柳烟丝一把, 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 夕阳无限 山。”( 《菩萨蛮》) 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落日”意象 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笔者初步统计,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 写“夕阳”共 计 90 处“, 斜阳”19 处“, 薄暮、日暮”40 处“, 黄昏”16 处。 在常人眼里, 落日可能是一种无情无性的自然现象, 但当它 进入到词人的视界里, 就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情绪意味, 具 有 了 某 种 生 命 情 调 和 哲 理 意 味 。 如 果 说 白 昼 象 征 着 生 命 、活 动 , 那么落日之 后 的 黑 夜 则 象 征 着 死 亡 、静 止 , 夕 阳 西 下 的 风 景 , 成 了 最 能 触 引 词 人 愁 怀 的 一 个 情 感 源 泉 。 蒋 寅 先 生 说 :“ 夕 阳 作 为 黄昏的象征屡屡为诗人镶嵌在诗中, 无疑体现了一种意识, 一种 不 同 于 盛 唐 的 欣 赏 平 静 、恬 淡 、冷 落 、萧 索 之 美 的 趣 味 。这 与 他 们 缺乏激情, 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是相一致的。”[ 5] 纳兰性德似乎很喜欢把情感表述的时段选择在落日时分或 是夜色里, 而且季节也大多选择在秋冬。多以暮冬落日夕阳、日
2007 年第 4 期 ( 复总第 66 期)
船山学刊 Chuanshan Journal
No. 4, 2007 ( rest.tot No.66)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意象
李晓明
(武汉大学 文学院 湘南学院教务处,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 将纳兰性德诗词意象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 虚 构
- 162-
暮岁暮等词出现。如: “黄花时节碧云天。夕阳村落解鞍鞘。”( 《浣溪沙·欲寄愁心
朔 雁 边》)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浣溪沙·身向云山
那 畔 行》) 败叶填溪水己冰, 夕阳犹照短长亭。(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
已 冰》) 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 与他长年扈从皇
- 163-
“浣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浅黛, 月茫茫。”( 《遐方怨》) 这是本词的结句, 写梦境, 以轻烟、浅黛、月茫茫等意象的刻 画, 将诗人的一往深情表达得极为细致, 又非常含蓄要眇。 “烟暖雨初收, 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 低头。说 著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 卮酒曾将虢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 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 这 也 是 一 首 写 离 愁 别 恨 的 词 , 以“ 烟 ”意 象 起 , 以“ 烟 ”意 象 止, 尤其是 结 句“ 一 种 烟 波 各 自 愁 ”, 写 出 了 自 身 之 愁 非 同 一 般 , 似乎有更深的隐忧, 含有迁客骚人之旨, 耐人寻味。 “ 霜 ”, 深 秋 季 节 的 特 有 景 象 , 古 人 常 用 这 个 意 象 来 象 征 苍 凉、凄冷。纳兰性德诗词中,“霜”出现 46 处, 常与“薄、冰、严、寒” 等组合, 构成“薄霜、冰霜、霜寒、严霜”等意象。如: “严霜拥絮频惊起, 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 回首西风, 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采 桑 子》) 这 首 词 写 于 什 么 时 候 、什 么 地 点 , 已 难 以 考 证 , 但 从 词 中 所 描写的景象来看, 似作于扈驾巡游途中, 上片全为景语, 写塞上 寒夜, 严霜逼人, 彻夜难眠, 景中透露出无限的凄苦和感伤。 5、白云意象 白云自由不羁, 洁白无瑕, 是隐者品格的象征。南朝时, 陶弘 景隐居在句曲山, 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 答 说“ 山 中 何 所 有?岭 上 多 白 云 ”。 从 此“ 白 云 ”与 隐 者 结 下 了 不 解 之缘。借白云来表达隐逸高洁、遗世独立的诗词, 纳兰性德也写 了不少。例如: “青丝蜀锦护银塘, 谁许延秋报早凉。缥缈蓬山应似此, 不知 何处白云乡。”( 《西苑杂咏和荪友韵》) 荪友即严绳孙, 是纳兰性德至友, 两人唱和的诗词颇多。这 首诗显然表现了诗人厌倦宫廷生活的情绪, 这里的“白云”, 显然 寄 托 了 诗 人 渴 望 无 拘 无 束 、自 由 自 在 生 活 的 理 想 。 再 如 : “结庐倚深谷, 花落长闭关。日出众鸟去, 良久孤云还。”( 《拟 古 四 十 首 之 三 十 二》) “白云本无心, 卷舒南山巅。遥峰如梦中, 孤影相与还。”( 《拟 古 四 十 首 之 二 十 八》) 这些诗句皆闲适恬淡, 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颇有 东篱风味。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虽然他只活了 31 岁, 但是, 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特别是在词的创作方面, 尤为世 人所景仰。当他还在世的时候, 己是“家家争唱饮水词”[2]“, 谁料晓 风残月后, 而今重见柳屯田”[3], 其声名已远播朝野甚至海外。梁启 超赞誉他为“清初第一学人”, 王国维认为他是自北宋以来八百年 间“一人而已”。他的词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 一种优美的感伤, 后人将他和朱彝尊、陈维崧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物意象五个部分, 本文专论其自然意象。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诗词; 自然意象
中图分类号: I109
文献标识码: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编号: 1004- 7387( 2007) 04- 0162- 04
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诗学概念, 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 物 象 的 完 美 结 合 。叶 嘉 莹 先 生 在《迦 陵 谈 诗》中 曾 说 :“ 一 般 来 讲 ,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 对于诗歌方面所最重视的有两点, 第 一是意象(image)的使用……另一点西方文学批 评 理 论 所 重 视 的 则 是 诗 歌 在 谋 篇 方 面 所 表 现 的 章 法 架 构 (structure)以 及 在 用 字 造 句方面所表现的质地纹理(texture)。……从西方文学理论意象使用 这一点来看中国旧诗, 乃是大可一试的欣赏的新角度。”[1]本文写 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借助意象研究的理论成果, 从一个 新的角度对纳兰性德诗词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解读, 从而在 拓展纳兰性德作品的研究视野中,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情历历可见。在纳兰的词里,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 是人生悲 欢离合的演绎, 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被勾出的悲悯情怀和凄凄 哀愁, 已成为纳兰表达聚散离合之情的永恒背景。
3、水意象 在 古 代 诗 词 中 ,“ 水 ”意 象 多 传 达 人 生 苦 短 、命 运 无 常 的 感 伤 与哀愁。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 写 “水”意象共有 170 处 , 而“ 雨 ”意 象 又 在“ 水 ”意 象 中 占 有 极 高 的 比例, 共有 107 处写到“雨”。古典诗词中的雨, 经过不同的人融 进不同的主观感情, 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 人们可以从“细雨”中 感受其纤柔深长, 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 也可从“烟雨”中 体会到它的迷离, 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 还可以从雨带 来的凄冷, 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 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 怅惘的感情。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 爱情悲 欢, 或追忆旧踪残梦, 感叹兴亡, 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 有一 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 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 的一个载体。可以说, 雨, 是纳兰性德心中泪水的外化, 雨水淅淅 沥沥、点点滴滴, 滴穿了纳兰苦闷、忧伤的心灵。如: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 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 杳, 是梦久应醒矣。”(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纳兰性德有过两次婚姻, 他与结发妻卢氏情深意笃, 但天不 悯人, 好景不长, 爱妻早逝, 作者在卢氏辞世三周年的忌日, 也就 是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五月三十日[ 6] , 追念亡妻, 悲 从 中 来 , 严 迪 昌 先 生 说 :“ 此 词 纯 是 一 段 痴 情 裹 缠 、 血 泪 交 溢 的 超 越 时 空 的 内心独白语。……顾贞观曾评纳兰词‘容若词一种凄婉处 , 令人 不忍卒读, ’当指这一类。”[ 7] 纳兰性德在词的起篇, 便借“雨水”意 象构建悲凉、凄冷的氛围, 从而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再如: “总是别时情, 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 数尽厌厌雨。”( 《生 查 子》) 愁人失眠, 最难禁中宵听雨, 在点点滴滴的雨声中辗转反 侧, 回忆别时况味。显然, 这首词也是借雨的氛围, 传达出爱的迷 离 、缱 绻 与 纳 兰 性 德 孤 独 、惆 怅 的 心 境 。 4、风、烟、霜意象 这 些 意 象 多 传 达 哀 怨 、惆 怅 、凄 苦 、苍 凉 等 情 思 。纳 兰 性 德 诗 词中, 这类意象也非常之多。风, 来去无踪, 捉摸不定, 尤其是寒 冷季节, 给人凄冷的感觉, 和诗人哀怨的心绪相符。纳兰诗词中, “风”意象 261 处,“风 ”意 象 中 , 比 较 典 型 的 又 有“ 春 风 、西 风 、东 风 、秋 风 、朔 风 ”等 。 如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 故心人易变!”(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 秋 风 ”已 是 萧 瑟 冷 凄 , 更 添 一“ 悲 ”字 , 深 刻 地 写 出 了 心 如 昨 、人 易 变 的 悲 凉 。 再 如 : “窗前桃蕊娇如倦, 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 离情唱 《石 州》。 ”《菩 萨 蛮》 这首词是从闺阁中女子角度, 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 里孤寂无聊的情态, 亦人亦景, 含双关之意。 “烟”, 袅袅娜娜, 同风有着相似的属性, 纳兰诗词写“烟”104 处, 其中,“轻烟、柳烟、烟波、烟丝”等用得比较多。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