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合集下载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出塞》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出塞【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 、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13]《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

“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

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作者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清代〕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

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高考古诗词鉴赏: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高考古诗词鉴赏: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

“画角”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

“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原作】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此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

6.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几许:多么,何等。

翻译: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古典诗文2011-07-25 09555d56b7b40102dqpw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哀音,凄婉,悲剧意识,原因【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纳兰的词,意境哀婉。

况周颐认为纳兰性德的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谭献评之为“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 顾贞观认为“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据徐釚记载“有以成容若《侧帽词》、顾梁汾《弹指词》寄朝鲜者,朝鲜人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句,惜全首不传。

”从整个纳兰词来看,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的气氛。

有人统计过,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用“愁”字共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其余“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触目皆是。

【欣赏指要】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

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蝶恋花·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前言】《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写的一首词,后收录于《纳兰词》。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翻译】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鉴赏】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幽远深沉,凄婉哀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

因外加彩绘,故名。

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

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

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

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幽远深沉,凄婉哀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

因外加彩绘‎,故名。

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

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

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

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出塞①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②。

画角③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④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①无定据:没有一定。

①画角:古管乐器,有说创自黄帝,有说传自羌族。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

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①青冢:长满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汉王昭君墓,相传当地草多白而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四句的一个概括,而后四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B.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因此而心情愉悦。

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C.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

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

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D.“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读来让善良的心灵非常沉痛。

2.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垞、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注:容若即纳兰性德)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请你赏析结尾“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两句词。

【答案】1.B2.“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采用设问的修辞。

一问一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晖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出塞》原文清代: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鉴赏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蝶恋花·出塞》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文及赏析蝶恋花·出塞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注释①无定据:无定、无准。

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

一作“无定数”。

②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③铁马金戈:谓战争。

《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④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

《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赏析这是一首出塞词。

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

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纳兰作为贴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使者巡查过黑龙江流域一带。

纳兰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极大的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的,但他又不想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因此心里又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赏析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蝶恋花·出塞》鉴赏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蝶恋花·出塞》的译文与鉴赏

《蝶恋花·出塞》的译文与鉴赏

《蝶恋花·出塞》的译文与鉴赏《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

“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

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作者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蝶恋花·出塞》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原文:《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诗意: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鉴赏: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纳兰性德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

②无定据:无定、无准。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6分)答案:(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

(2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3分)(意思对即可)(2)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

(3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

(3分)(意思对即可)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

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注释】: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分析】:词的标题为《出塞》,当是诗人到关外巡察时的作品。

他翘首远望,满目荒凉,于是想到古往今来兴亡盛衰的情景。

他从画角悲鸣,战骑来往的景象中深深感到,谁也不能永久地占住河山,永葆富贵。

每一个王朝,也都是来去匆匆,也象塞外的牧马飘忽,丹枫易老一样。

跟着,他从自己的出塞,联想到汉代昭君出塞的情景,觉得自己空有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慨,但最终也会和王昭君一样,"独留青冢向黄昏"而已。

很清楚,诗人的目光,纵横百里;诗人的思路,上下千年。

其意境悲壮阔大,绝不是那些只惯于吟咏"小桥流水","绣毂雕鞍"的词客所能同日而语。

《蝶恋花·出塞》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及赏析《蝶恋花·出塞》原⽂及赏析 蝶恋花·出塞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 今古河⼭⽆定据,画⾓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荒凉谁可语?西风吹⽼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数?铁马⾦⼽,青冢黄昏路。

⼀往情深深⼏许?深⼭⼣照深秋⾬。

译⽂:古往今来,⼭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地上来来去去。

⽽这其间触⽬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的丹枫。

这⽚⼟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法计数的。

⾦⼽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的⼣照,深秋的⾬。

注释 ①⽆定据:⽆定、⽆准。

意谓⾃古以来,权⼒纷争不⽌,江⼭变化⽆定。

⼀作“⽆定数”。

②从前幽怨应⽆数:⼀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③铁马⾦⼽:谓战争。

《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尊拳,交相于暮夜;⾦⼽铁马,蹂践于明时。

”⾟弃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 ④青冢:⽤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

《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王绮,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称“青冢”。

赏析 这是⼀⾸出塞词。

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

⽆怪乎王国维先⽣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尔! 本词⾸句“今古河⼭⽆定据”便站在⼀个很⾼的⾓度来开篇,⼀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纳兰作为贴⾝⼀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使者巡查过⿊龙江流域⼀带。

纳兰的内⼼实际上是充满了极⼤的报国之⼼和远⼤抱负的,但他⼜不想通过战争和流⾎来实现,因此⼼⾥⼜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出塞》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出塞【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出塞》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出塞【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诗词阅读及答案】蝶恋花出塞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蝶恋花出塞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蝶恋花出塞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出塞【清】纳兰兴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组织人仅供参考: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1.总结全文,指出大意;在讨论开始时,要摆出情绪化的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划线句表达技巧的简要分析。

(4分)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本课题测试的是“欣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诗意欣赏】此词为康熙皇帝荣若所作。

第一句话冲破了空气,对辽阔大地的变化无常进行了诗意的哲学思考,奠定了整首诗深邃有力的风格。

它表达了古代和现代的兴衰感,同情遭受战争灾难的人民的悲剧,与“一将军成才,万骨凋零”一样怀抱。

它是英勇的,就像苏欣一样。

“画一个角落”是诗人走出边疆时看到的场景。

通过拍摄“画一个角落”和“放牧一匹马”的画面,传达了边塞独特的雄伟、紧张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喇叭声大,牧民和马匹频繁往来,巡逻非常困难,心里很难受。

“满眼”两句话,直接写丹凤吹老,无人能言,一片真情,感人。

在前两句话的基础上,气氛又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创作背景】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13]
【作品鉴赏】
《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小令,是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

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

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

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

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从前幽怨应无数。

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
描写而来。

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

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

金戈铁马,代表战争。

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

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

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

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

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而读完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名家评论】
毛泽东:看出兴亡。

吴世昌《词林新词话》:此首通体俱佳。

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

严迪昌《清词史》: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

【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

善骑射,好读书,作词主情致.尤工小令。

词的风格接近李煜,多写离别相思及个人感受,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为《饮水词》。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
(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6分)
(3)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4)简析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分)
【答案】
(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

(2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3分)(意思对即可)
(2)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

(3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

(3分)(意思对即可)
(3)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

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概。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
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

这既是实景,也是历史画面的写照。

(4)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

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