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7公输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点拨及板书:关键性语句的含义。
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自学指导(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温故知新,全班齐读课文。
二、自学新知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揣摩人物语言,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X。
时间预计:导课3分、自学5分、交流10分、展示8分、小结_8_分、巩固6分钟
学习流程
学
习
流
程
学案
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预习:
1、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结果的句子——————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公输》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17 公输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
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
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
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
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我们只了解到他是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
他还有哪些经历?又有怎样的性格呢?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公输》,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简介《墨子》这部书及墨子这个人。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无差别的爱,一视同仁地爱所有人)、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谈到墨家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么除了墨家学派,你还会想到哪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代表作品:《道德经》、《压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代表作品:《韩非子》。
现代我们把这一时期写作的文章称为先秦诸子散文,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公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琢磨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2.在明白得全文的基础上,把握部份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入侵主张,明白得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积存文言语汇,把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入侵思想,明白得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式1.朗诵法。
(讲解:朗诵应作为学日本文的要紧教学手腕。
能够范读、领读、跟读,能够默读、朗诵,能够自读、齐读、分角色读。
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讲解:引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育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讲解: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踊跃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讲解:附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忙学生纠正朗诵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预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试探。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窗们,你们是不是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不是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不是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繁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确信的。
那么,大伙儿又是不是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和勇敢和机智就能够够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如此的情形。
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如此一那么故事。
(板书:“公输”). (讲解:持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试探,转而引导学生试探课文主题,诱发学习爱好。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早预备好的上面有以下语句的小黑板。
指导学生琢磨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疑问语气,有恭顺请教之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17 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课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解决生字生词。
三、人物语言的机智美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3、朗读课文时,仔细体味下面几个句子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1)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4、不是。一个人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课后反思:
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能从中看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能显示他的机智美。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又觉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断绝楚国的攻宋企图的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机智勇敢、镇定自若的特点。
1、对应的双方是: 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公输》(第2课时)教案

第十七课公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体会排比、对比的作用,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体会排比、对比的作用,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回顾型【设计意图:回顾所学,有利于在新课堂中应用。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疏通,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课文主要讲了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经过。
)墨子是怎样说服蛮横的楚王和狡诈的公输盘,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公输盘的劝说艺术。
课堂实录一、温故学生背诵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指导的背诵课文的方法是什么?(生:根据课文的结构来背诵。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背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背诵课文,要求:一人背诵,其他人听并指出错误之处。
二、知新【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采用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也知道墨子的劝说分了三个步骤,下面我们来分析探究墨子的劝说艺术。
1.理清步骤。
教师设疑一:在第一阶段,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激怒了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话,这样,墨子抓住公输盘的这句话开始劝说,一句“宋何罪之有?”就把公输盘至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公输盘又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五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又用“义不杀少而杀众”一针见血的之处公输盘所标榜的“义”具有的欺骗性,让公输盘哑口无言,理屈词穷。
教师设疑二: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理屈词穷,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了楚王身上,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公输》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X,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
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
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X,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
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
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我们只了解到他是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
他还有哪些经历?又有怎样的性格呢?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公输》,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简介《墨子》这部书及墨子这个人。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主X是:兼爱(无差别的爱,一视某某地爱所有人)、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谈到墨家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么除了墨家学派,你还会想到哪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代表作品:《道德经》、《压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代表作品:《韩非子》。
现代我们把这一时期写作的文章称为先秦诸子散文,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X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公输》【教学目标】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品味赏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精选的古今中外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影像资料)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尤其是那些非正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更是无尽的痛苦。
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多媒体显示,强化文言知识)(1)生字。
(2)多音字。
请说(shuō)之长(zhàng)木公输盘(bān)见(xiàn)我于王禽滑(gǔ)厘(3)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解说。
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准备好的下列语句)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公输》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公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一、课前展示1.课前改编《公输》,学生改编形式不限2.抢答题(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明确: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2)“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明确:公输盘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
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3)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明确:墨子没有善罢甘休。
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
二、课堂探究1、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理屈,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明确: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以子矛攻子之盾2.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明确: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
”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明确: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
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4.阅读第17段,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明确: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5.“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6.人物性格特点明确:墨子:机智多谋能言善辩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理屈词穷楚王:虚荣、阴险、狡诈、欺负弱小、野心勃勃7.理清思路三、课堂小结《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阴险狡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17公输教案(第二
课时)新人教版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矗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
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
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
“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
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2)逻辑性强。
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
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
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
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
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
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