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体制及改革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四章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3)保持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度

(3)下放商品经营权 对出口商品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经营 (4)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外贸代理)
“四联合、两公开”
(5)改革外贸计划体制
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范围,扩大市场调节作用
(6)改革外贸财务体制:增盈减亏按比例分成
(7)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7年,外贸专业总公司实行三项
指标(承包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 汇成本和出口盈亏总额)承包经营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指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管理权限
分配、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组织形式、
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特征与评价 (一)改革开放前外贸体制的形成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1949— 1956年)

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 易政策”的规定。
国际贸易学课程组
8
WTO的原则
(1) 非歧视原则 (i)最惠国待遇:一国对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必须相 同;(ii)国民待遇:一国对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 济上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 (2)自由贸易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国际贸易学课程组
10
最惠国待遇的例外:1.边境贸易的例外 2.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 3.普惠制的例外 4.国际条约已有规定的例外
责任制,分别落实到分公司,实行
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
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
口奖励。
2、1988—1990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1)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

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与改革方向

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与改革方向

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与改革方向多边贸易体制是指由多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参与的贸易规则和机构的体系。

自二战结束以来,多边贸易体制一直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化,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贸易体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挑战1.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兴起: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提高了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了严重冲击。

2. 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增多:由于多边贸易谈判的复杂性和进展的缓慢,许多国家转向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

这加剧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分散和碎片化,使全球贸易规则更加复杂。

3. 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贸易规则和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二、改革方向1. 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减少贸易壁垒: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贸易自由化的承诺,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 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建设:多边贸易体制应加强对关键领域的规则建设,特别是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适应全球贸易发展的需求。

3. 加强多边贸易谈判和协商机制:各国应继续在多边框架下进行贸易谈判和协商,促进全球贸易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4. 提高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和包容性:多边贸易体制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各成员国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和发言权。

5. 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与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协调:多边贸易体制应与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协调,避免产生冲突和重复。

6. 加强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贸易体制应加强对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支持,确保争端的公正和有效解决。

总结起来,多边贸易体制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通过加强改革方向的落实,多边贸易体制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需求,实现更加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

88. 贸易政策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

88. 贸易政策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

88. 贸易政策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88、贸易政策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贸易政策的改革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

贸易政策的调整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在全球经济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那么,贸易政策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将继续是重要的改革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提高经济效率,为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意味着各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以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一直在努力降低关税水平和消除非关税壁垒,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签署也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其次,数字贸易将成为贸易政策改革的新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数字贸易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服务、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交易等多个领域。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贸易政策需要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电子支付安全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各国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以保障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同时,国际间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数字贸易的规则和标准,避免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

再者,贸易政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贸易的发展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和市场拓展,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严峻,贸易政策改革将把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考量。

这意味着在贸易活动中,将更加重视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限制和监管,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贸易模式。

同时,贸易政策也将关注劳动权益保护、社会公平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将更加注重产业政策的协同。

为了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贸易政策将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与变革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与变革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与变革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对于中国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和变革几乎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与变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其影响。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是增加外贸收入,以支持国内经济建设。

在这一阶段,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出口、引进外商投资、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1978年颁布的《对外贸易法》,该法规定了委托贸易、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等贸易模式,并放宽了外国投资者的资本进入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外贸易政策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实行更多的市场经济原则,并逐步开放了更多的领域,如金融、服务、农业等。

此外,加入WTO还让中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三、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对外贸易“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自2013年提出的一个大型经济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项目来加强若干经济走廊的贸易和投资联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下,中国可以建立更多贸易伙伴,并在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革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涉及到贸易结构和贸易伙伴。

由于中国经济初步现代化以来对外贸易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也开始着眼于加强贸易伙伴关系和提高贸易结构。

中国开始致力于建立更多的自由贸易区,以促进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在IT、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程充满了变革和进步。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变到跨境贸易,从依赖传统贸易伙伴到拥有更加多样化的贸易伙伴,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完善。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让我国国内贸易流通体制取得了巨大的革新,由之前单纯针对流通行业行业的改革和布局发展到对整个贸易流通领域的体制改革。

本文通过笔者多年商务局的工作经验,结合经济师的职称工作,通过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法制化系统分析,对建设法制化贸易流通体制的深刻思考,提供一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标签: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法制化建设;改革思考在新的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下,我国经济改革体系逐渐发展成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行业现状。

贸易流通实行标准化的行业允许加入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进程,建立平等司法化的贸易营销环境。

在这种新的发展环境下,应该对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深刻认识、准确研究,从而透彻分析出行业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对《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销环境》的认识1.流通行业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改革商贸经济发展到今天,商贸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归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到现如今变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在生产和销售、批发和零售、连锁经营、电商网购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商贸流通行业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获取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关于诚信问题、侵权问题、关键环节不够正规、流通速度趋于迟缓、流通行业自身高度不够、缺乏品牌性建设等问题。

这些突显出来的问题都需要自我剖析和深度反省,为下一步体制改革做好准备。

2.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要求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需要关系到多个行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商贸流通的监管部门、价格管理机构、产品产能检测等相关部门都需要互相联系和沟通。

要对经济体系运行中的资源有效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进行持续性的改革和人力投入,从政府运作出发,把一整套商贸流通系统建立并完善起来。

二、对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进行深刻思考1.完善法制建设推动体制改革首先要推动公平公正的法制营销环境的建设,从主观性的人为主导向规范化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进。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外贸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贸易结构的多样化,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沟通,实现全球贸易治理、经济融合的新发展,这都需要推进外贸体制改革。

二、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1. 外贸政策的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协调、具有影响力的外贸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外贸政策。

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区建设,提高的自由贸易度,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打破障碍,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电子商务交易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以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

3. 外贸创新的推进: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主体。

推进传统产业跨足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4. 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化“单一窗口”、海关通关一体化等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贸易融通和互联互通,提高进口、出口效率和贸易成本降低。

5. 外贸资源的整合:加强多边和双边贸易合作,提高外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增加进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

三、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难点1.市场开放和规制问题:在市场开放与规制的平衡中寻找适合的解决路径是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难点之一。

在外贸领域对竞争国家更加开放,进而促进多边贸易合作,缺乏有力规制将造成贸易具体条件上的不平衡。

2.监管机制的漏洞与滞后:我国外贸监管正面临着资讯不对称、管理不协调、立法水平不现存的问题,导致监管难度增加,存在管理漏洞。

目前,中国的监管立法水平仍属滞后状态。

3.贸易保护主义:世界各国对于主要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

外贸体制改革需要关注诸多的国际经济守信问题,努目注重沟通与配合,防止贸易战导致贸易体制出现不必要的波动。

4.贸易平衡不平衡问题: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实力仍有待加强,并余波西欧美洲主要出口国进口品牌质量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将导致贸易平衡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91

外贸体制的
1.1988-1990年全面推行外贸经营承包责 任制
深化改革 (1988-1993年)
配套措施:放宽外汇管制和出口退税等 2.1991-1993年完善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
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入世之前的外贸 体制改革
①强化经济手段②加强立法手段③改革 行政管理手段
(1994-2001年) 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应,并 在此根底上多出口、多创汇。
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 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从传统的收购制转向效劳型的代理制。
〔四〕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实业化 集团化 国际化
三、 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1.加强商会职能 2.完善社会中介效劳体系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
〔一〕方案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
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 制,中央以指令性方案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 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1978年底外贸公司有 130多家). 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到达平 衡. 〔二〕以行政管理为主。
• 改变外贸方案全部由外贸专业总公司承担的局 面,规定凡经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和企 业,都要承担国家出口方案任务。
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 1987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对所属外贸专业总公 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内容是:出口总 额、出口商品换汇本钱、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 指标,实行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 成,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承 包的方式是:由经贸部发包,外贸专业总公司 总承包后在按公司系统逐级分包到各分公司、 子公司,然后落实到基层。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外贸体制改革旨在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便利化,并提高外贸体制的透明度和效率。

本文将分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并探讨对外贸易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一:贸易便利化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重点是推动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是减少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贸易的便利和高效。

为了实现贸易便利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简化和优化贸易手续,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单一窗口服务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外贸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然而,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也面临着一些难点。

首先,内外部的政务协同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贸易便利化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包括海关、商务、交通等部门。

这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的机制,以便实现政务协同。

其次,贸易便利化还需要解决国内和国际标准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标准存在差异,这给贸易便利化带来一定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重点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重点。

知识产权保护是外贸企业的核心利益之一,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近年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了执法力度,打击了一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执法力度仍然不够强劲,一些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打击。

这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机制,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各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打击知识产权侵权。

难点一: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外贸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难点是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外贸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特别是通过外贸的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转型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外贸体制改革。

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外贸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

外贸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提升贸易竞争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二、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政策1. 优化贸易环境外贸体制改革应着重解决贸易成本高、贸易便利度低等问题。

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推进通关便利化、简化出口退税手续等措施,减少贸易手续的繁琐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力度,以获得更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2. 提升贸易创新能力外贸体制改革应重视提升贸易创新能力,促进贸易结构调整。

中国可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深化国际贸易合作外贸体制改革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形成更加开放的贸易体系。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继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和共同发展。

4. 增强贸易监管能力外贸体制改革应加强监管能力,提高贸易安全水平。

中国可以加大对贸易安全风险的防范力度,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协作,提高贸易监管水平。

此外,还可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增强贸易保护力度。

三、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外贸体制改革对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革可以促进贸易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其次,改革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摘要】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进行着。

本文从引入和两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评价。

在正文中描述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主要内容、效果评价、不足之处以及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看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重视。

【关键词】外贸体制改革、历史回顾、主要内容、效果评价、不足之处、面临挑战、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推动外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体制的改革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外贸活动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外贸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的双重目标。

外贸体制改革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外贸发展方面,更关乎我国经济全面建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大局。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外贸长期稳定增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分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评价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总结改革的意义,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外贸体制提供借鉴和建议,推动我国外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全球贸易体制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规则和机制,它的存在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关系的不断演变,全球贸易体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本文将全面探讨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的重要性、美国对全球贸易体制的冲击、新的贸易模式的出现以及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制的途径。

一、全球贸易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全球贸易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使各国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 扩大国际贸易: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可以消除各种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推动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3. 增强全球经济韧性:全球贸易体制的改革能够增强全球经济的韧性,降低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冲击,提高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二、美国对全球贸易体制的冲击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对全球贸易体制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

1. 单边主义行为:美国政府采取单边主义行为,频繁使用关税工具制裁其他国家,破坏全球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公平。

2. 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采取限制进口和限制外国投资的措施,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平稳运行。

3. 退出国际组织与协定:美国相继退出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定,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对世界贸易组织发起挑战,导致全球贸易体制的不稳定。

三、新的贸易模式的出现为了应对全球贸易体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些新的贸易模式逐渐出现。

1. 区域贸易协定:各国纷纷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加强地区内的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并通过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2. 数字贸易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体制的新模式。

各国积极推动数字贸易合作,加强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互联互通。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与改革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与改革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与改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建议。

一、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由世界贸易组织(WTO)负责管理,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化,为国际贸易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首先,多边贸易体制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来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各成员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逐步取消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创造良好条件。

这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分工和合作。

其次,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确保了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享有平等的待遇,并禁止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如补贴、倾销和知识产权侵权等。

同时,世界贸易组织还设立了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了一种纠纷解决的机制,确保贸易争端得到公正和及时的解决。

最后,多边贸易体制通过技术援助和容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促进全球经济的包容性。

多边贸易体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援助和贸易救济机制,帮助他们克服了发展中的困难和不平等。

这样一来,多边贸易体制确保了全球贸易的平衡和公平性,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建议尽管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和需求,多边贸易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为了提高谈判效率和结果的可预测性,多边贸易体制应加快决策程序和谈判进程。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需要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这导致谈判进程缓慢和成果不明确。

因此,应探讨改革措施,如采用多数决策机制或寻求更广泛的共识,以提高谈判效率和结果的确定性。

其次,多边贸易体制需要更好地应对新兴贸易问题,如数字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由于现有规则无法完全适应新兴贸易形式的特点,因此需要探讨和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多边贸易体制,即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全球化的重要机制。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是全球经济秩序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构建源远流长。

二战后,为了避免再度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混乱局面,国际社会开始构建多边贸易机制。

1947年,由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成立,为战后全球贸易合作打下了基础。

1995年,GATT演化为现今的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最高决策机构。

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国家间贸易争端频发,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全球产业链分工与技术创新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贸易规则难以适应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此外,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调整也对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多边贸易体制必须进行相应改革。

首先,应加强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制,通过加强对话与协商,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

其次,应推动贸易规则与时俱进,适应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可以通过修订贸易规则,引入新的议题,如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

此外,需要加大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

四、展望与总结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是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作,促进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发展的目标。

总之,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公正、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1)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1)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 议,设立(1)进出口管理委员会;(2)外国投资管理委 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有关部门的对外经贸工作。
1982年3月决定把上述两个委员会与外贸部、对外经济 联络部合并,由两委、两部共同组建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 工作的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 .
货运监管的依据是进出口货物许可证和有关批准文件。海关如发现未经 许可的进出口货物,分别给予退货、没收或罚款处理。
查禁走私是指海关对违反国家法令而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的有关物品 (如文物、军火、毒品以及偷逃关税的商品等)进行查证、处理的 一种制度 。(如1994年丹东市的汽车集体走私案)
7、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四)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扩大指导 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五)举办经济特区,搞活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对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 的经贸政策和灵活措施,人们称这两个省为“两个大 特区”。
1979年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陆续开放了14个沿 海港口城市和设立了部分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城市 和地区在对外经贸活动方面都享受较优惠的政策,对 搞活我国的外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承包单位自用。
与上述外贸承包制改革相配套 新推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三项:
(1)适度放宽外汇管制。
(2)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地方、部门和企业(包 括外资企业)均可到外汇调剂市场买卖外汇。
(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外贸商品出
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 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
搞承包制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外贸行业向旧体 制的痼疾“大锅饭”所进行的一次最猛烈的冲

金融危机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金融危机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金融危机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与重构近年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暴露了多边贸易体制的不足之处。

因此,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危机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的增速也急剧下降。

因此,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方面,各国的保护主义情绪高涨,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推行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出现严重失衡。

金融危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即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因此,对多边贸易体制进行改革和重构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重构在金融危机后,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重构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各国应该推动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建立公平的贸易和投资规则,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提高国际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其次,在制度层面上,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重构需要建立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和重构的基础之上。

这就需要各国协同合作,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危机应对预警机制的建设,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形成协调、稳定、可持续的国际金融体系。

此外,还需要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扩大数字贸易的比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合作,同时加强互联网安全保障,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安全可信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三、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除了全球层面的改革和重构,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重构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区域贸易和投资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趋势。

因此,全球应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既可以提高贸易合作的效益,也可以为建立更为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基础。

四、小结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了影响,让多边贸易体制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体制的改革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外贸易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国的外贸形势也在不断的转变中。

而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过于依赖出口,整个对外贸易的结构是以出口为主导,缺乏对进口的重视。

这种出口导向的贸易结构不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难以适应全球经济的演变和调整。

其次,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对外贸易贸易往来频繁,对华恶意做空等非理性操作,更是让贸易安全问题愈发凸显,需要优化完善治理体系,采用更加前沿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应对。

最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的贸易工具和方式,对新兴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探索不足。

这不仅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让中国无法在新兴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针对上述的问题和不足,中国需要通过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出更加具有自主性和核心竞争力的对外贸易体系。

具体而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和目标:一是要建立更加稳健和全面的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质量。

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贸易结构、技术创新等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和升级,打造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贸易体系。

二是要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积极拓展多边贸易渠道和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建立更加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由此构建起完善的全球贸易体系。

三是要深化对外贸易改革,从结构性的层面上进行调整和升级,加快老旧的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拓展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在铁路、网络、航空、卫星等新兴产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贸易战和国际贸易体制改革

贸易战和国际贸易体制改革

贸易战和国际贸易体制改革近年来,贸易战成为国际关系中备受瞩目的话题,其中最突出的即为中美贸易战。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试图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政策限制中国发展。

相应地,中国也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反制措施,形成了一场硝烟四起的贸易战。

怎样看待贸易战?如何推进国际贸易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部分:贸易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贸易战不仅仅是两个国家间的经济战争,更是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的改变。

贸易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国际贸易流量、价格、就业和消费者福利等多个方面。

首先,贸易战对国际贸易流量造成了影响。

贸易战双方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出口订单的减少和进口增加,最终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单方面征收关税后,中国出口订单受到了严重打击,中国市场份额、对外贸易份额受到压缩。

在过去几个月的贸易战中,出口进口数据解读,也确实表现出了相关的追溯影响。

其次,贸易战对国际贸易价格带来变动。

贸易战中,高额关税调高了商品成本,从而使国际贸易价格上升,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高额关税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损害消费者福利。

第三,贸易战对就业和地区产业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贸易战不仅影响出口企业的业务收入,同时也会导致失业率上升、消费力下降,而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在中国的ZTE遭受美国制裁后,中国政府认为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和相关系统被美国压制,从而导致形成关键技术垄断和风险。

第二部分:全球贸易改革的必要性发起贸易战无助于解决贸易不平衡、争端和难题,因为贸易战会让贸易不公现状更剧。

以贸易战解决各种贸易争端,已经不是现代社会最佳的贸易治理方式。

纵观历史,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排除了大量的经济障碍,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而不是强行把一位借口拿来打压别国拿来进行贸易战。

因此,全球贸易改革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全球贸易改革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推进:一是推进全球贸易下行、二是加强多边贸易谈判和积极探索更多双边贸易合作机制、三是加强制度管控、四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五是推广互联网信息国际化等方式,适应新一轮全球贸易变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健康平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市场贸易体制的确立(1992-2000)
中共十四大 (1992)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撤商业部、物资部, 组建国内贸易部 (1993),后将国内 贸易部改组为国家国 内贸易局(1998)
市场建设:生产资料 市场、小商品批发市 场、股票市场、期货 市场、证券市场等
一、什么是贸易体制
(一)基本内涵
1.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如: 国家体制。贸易体制是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2.贸易体制,指国家机关、贸易企业管理 权限划分的制度。它是对市场主体和主体 行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监 督的体系。
3.贸易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贸易体制包括商品贸易组织、贸易渠道和 交易方式方面。
(二)表现形式
贸易体制有三种表现形式 1.国家集权分配的贸易体制 2.完全自由市场的贸易体制 3.间接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贸易体制
二、我国贸易体制沿革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贸易体制(1956-1978)
1.主旨:“发展经济,保障供应”为指导流通的基本方针。在短 缺经济时代,所有的物资和消费品,由国家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 收购、调拨和销售。国有垄断批发体系的存在和运行,就是要保 障社会资源均衡分配。
1.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1)宏观管理体制
侧重于抓好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 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政 策和信息引导。例如,运用价格调控市场,运 用税收调整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运用金融 手段聚集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流向;
2)微观机制 以经济手段管理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如通过直接投资和补贴政策发展市场、稳定市 场等。
2.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体制 1)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
2)加快粮食、棉花、石油等重要商品 流通经营的改革步伐,提高市场化程 度
3)多种途径推进新型流通组织发展, 营造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型流通 组织体系
4)积极促进形成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规范高效的中介服务体制
动的个人或机构, 协调组织内外的矛盾,学会等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自愿原则成 同时制订行规和公约,
立或依法设立的 约束成员行为,实行
集体性组织
自律
以组织拥有的专 降低交易费用,提高 业知识、信息及 市场运作效率 创造的交易工具, 规模化地为市场 交易提供服务的 组织
经纪类组织、咨询类 组织、经济鉴证类组 织(如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公证 和仲裁机构、资产评 估事务所等)等
2.体制的基本特征:国家垄断体制、条块分割。 1)“国有(公有)+计划” 以国营和合作商业为代表的公有制流通企业是商品流通领域的唯
一主体;商品的市场价格受计划的严密控制,形成了国有经济为 主的垄断批发体系。 2)“横向分割+纵向分割”: 部门分割+三个大分割: 五大分割:一是物资,主要经营生产资料;二是商业,主要经营 消费资料;三是粮食,主要经营粮食的统购统销;四是供销,主 要在农村经营物资和消费品的集体经济组织;五是外贸,专门从 事对外商品流通,并由国家专营。 三大分割:内贸与外贸分割、生产资料流通与生活资料流通分割、 城市流通与农村流通分割。
1979年恢复、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放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同时, 对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也进行调整。
(三)从计划经济贸易体制破除到市场经 济贸易体制确立(1984-2000)
1.计划经济贸易体制破除(1984-1991)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 “国家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物价管理权限应适当下放;企业的权、责、利关系要相互结合。 2)调整商业机构,确定不同核算形式,部署商业网点,改革购
销形式。 2.打破“三固定”,实行“三多一少” 1)“三固定”:固定行政供应区域、固定供应对象、固定批发
作价倒扣率。 2)“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
式、少流通环节。 3.搞活流通 放宽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同时对其价格和购销体系进行调整。
(四)贸易体制的完善与内外贸融合: 2001至今
加入WTO,贸易体 制逐渐与国际接轨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 部,组建商务部,同时管理国内外贸易和国际 经济合作(2003),标志着内外贸融合开始。
承诺增加整个经济 和贸易体制透明度, 建立稳定、透明、 可预见的法律体制, 改善投资环境和贸 易环境
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介组织在政府、市 场主体之间起着联系沟通作用。既接受政府调控,又组织市场运行; 既服务市场,又实施行业管理和行业监督,因而可以有效减少市场 调节的不利影响。
分类
含义
功能
举例
社会 中介 组织
中 介 组 市场 织 中介
组织
从事同类经济活 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各种行业协会、商会、
3.体制执行
1)专业管理机构:设物资部、外贸部、
商业部、第二商业部、粮食部、农产品 采购部、水产部、城市服务部、全国供 销合作总社等多个部门,实行专业管理。
2)上下级管理:商品严格按照一、二、 三级流通体系实行单渠道的流通。
(二)改革起步(1978-1984)
1.扩权与机构调整 1)开放部分农副产品市场和对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扩权让利。
第十二章 贸易体制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介绍贸易体制、我国贸易体制改 革的过程和总体目标。
2.阐述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 基本政策方向。
第一节 贸易体制及改革
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如: 国家体制。贸易体制是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节逻辑关系: 贸易体制的内涵 我国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沿革) 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商业企业改革:国有 商业所有制实现形式 多样化、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进行公司制 改造、股份合作制、 国有民营、以及兼并、 联合、破产等,恢复 供销合作社为农民的 流通合作组织等
商业经营主体与业态 多元化:出现了超级 市场、便利店、货仓 式超市、专卖店、邮 购、网上商店等新型 商业业态
效果:95%以上商品价格 放开,不再由国家定价。 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体系 初建框架基本建立
三、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基本内容
(一)现阶段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现阶段我国商品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间接 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 也就是,建立在国家间接宏观调控下商品自 由流通、商业企业自主经营、商品市场畅通 有序高效的贸易体制。
(二)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如《反垄断法》、《期货 交易管理条例》、《外商 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 等
贸易组织体系:形成国有、 集体、个人及私营、外资 多种所有制结构,大型百 货商店、超市、专业店、 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业 态,连锁代理等多种经营 方式共同发展的新型商业 流通格局,提升农村流通 网络和规范商品流通市场。
中共十八大会(2012) 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 费需求长效机制、扩 大国内市场规模和健 全现代市场体系等新 的要求。贸易体制改 革将围绕内外贸一体 化、流通现代化和国 际化进一步深化进行。
流通体制特点:计 划体制与市场体制 的双轨制,重要商 品流通中,既有国 家指令性计划部分, 也有计划外市场调 节部分
商业企业改革:实行 “改、转、租、卖”等 多种改革,商业企业进 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商 业体制改革,促成了以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 有制所有制格局
初步形成了多种经 济成份、多条流通 渠道、多种经营方 式并存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