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评级(IRB法)0539总结
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汇总
五级分类 12级分类
组合评级
预期 损失率
五级评级
两维评级体系
客户评级 AAA级 AA级 A级 BBB级 BB级 B级 CCC级 CC级 C级 D级
贷款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常+ 正常+ 正常正常关注+ 关注+ 关注次级+ 次级+ 次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正常- 关注+ 关注+ 关注+ 关注+ 关注关注- 次级+ 次级+ 次级+ 次级+ 次级次级- 可疑+ 可疑+ 可疑+
目实施。
美国银行风险评级应用
Risk-Based Economic
Limits &
Capital
Authorities基 Allocation经济
于风险管理的Leabharlann 资本分类额和权威部门Risk-Based
Credit Process 信贷过程
Portfolio Optimization 资本投资最优化
银行内部评级系统
理论和基本原理
内部评级法(IRB)
内部评级法即IRB方法 IRB方法根据违约 概率(PD),内部评级是指银行使用自 己的评估系统,对信贷客户进行评级及 对银行风险资产监测的信用管理活动。
一般情况下,其对信贷客户的评级 结果直接用于信贷活动,在本银行内有 效。从国际经验看,只有风险管理水平 高的银行才能使用内部评级。
(2)评级的完备性和完整性。 (3)评级系统和方法的改善。
(4)评级系统的标准。
(5)PD的测算。
(6)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系统。
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控制
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控制随着金融业的日益发展,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用风险指在金融交易、贷款、投资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风险,它是金融业中最为常见和显著的风险之一。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阐述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控制,以帮助金融从业者更好地应对信用风险带来的挑战。
一、信用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之前,需要先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其中定量评估更加科学,实用。
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借助评级模型,将债务人进行划分,评估其信用等级;第二种是基于历史数据对债务人进行概率评估。
在选定评估模型后,需要考虑对数据的获取和样本的选择。
数据来源可以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数据,也可以是外部的数据。
在选择样本时,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此外,在评价债务人时,还需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确定其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评估结果可以通过定期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
二、信用风险的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管和控制,确保各项业务的规范运作。
2、规范现金流管理:对于财务状况脆弱的债务人,金融机构更需要规范其现金流管理,切实防止不良资产的形成和积累。
3、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定期从公司、行业、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财务及市场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科技的应用: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技术的科学化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的效率。
5、实施风险控制:制定适当的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
对高风险的债务人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其借贷范围和利率,降低其信贷风险。
三、对新时代下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随着社会、科技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引言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时履约或无法按约定方式履约而导致的潜在损失。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降低信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保护利益。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通过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可以减少不良贷款和违约风险,保护资产价值,确保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
2. 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通过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强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3. 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声誉: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声誉和客户信任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信用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涵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各个环节。
2. 风险分散原则:通过分散投资和分散债务,降低信用风险的集中度,减少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带来的潜在损失。
3. 客户尽职调查原则: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之前,金融机构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确保与有信用保障的客户进行交易。
4. 风险管理工具原则:金融机构应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信用评级、担保、保险等,以降低信用风险,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选择合适的工具。
5. 风险监测和报告原则: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信用风险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1. 信用评级: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评级,以评估其信用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授信额度和利率。
2. 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要求提供担保物、设置风险准备金等,以降低信用风险。
3. 监测和报告: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报告体系,通过定期审查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为了确定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需要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旧协议中计算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不够精确,而且金融创新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降低了原方法的适用性。
为此,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多种方法以使协议对于信用风险的度量更加精确,其中提出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的主要方法有三个:标准化方法,银行内部评级法(IRB法),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
1.标准法是对1988年协议中处理信用风险方法的修改。
首先是风险权重确定标准的变化。
银行资产按其是否有外部评级以及外部评级机构对资产的评级结果给予一定的风险加权比。
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国家及央行的债权风险不再按是否属0ECD成员国划分,而采用出口信贷机构对外公开的信用等级;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风险,既可以按实际外部评级结果而定,又可按国家信用风险权重提高一档的简便方法处理;对非金融企业债权风险权重,按外部评级结果确定。
在标准法下,长期信用评级适用于长期债权和短期债权,而短期信用评级只能用于短期债权;如果一家机构同时拥有多个外部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则选出两个最高者,若两个基本点最高者级次相同,则使用这一级次的信用等级作参考,若不同,则取次级作参考[20]。
巴塞尔委员会对外部评级提出了操作规定,建议各国监管当局不要允许银行机械地套用外部评级机构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只有当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评估资料的质量和方法感到满意时才去使用,并且银行在评估机制的选择上应保持方法的一致性,而不能拼凑不同机构的评估方法,这是因为不同的外部评级机构所使用的信用分析方法与等级术语不尽相同。
同时要注意所用评级机构的评估体系应与确定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保持一致。
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选择还要注意其评估的客观性、独立性、透明性、可靠性、通用性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性,而且监管当局要注意对上述标准的识别。
其次,风险权重具有了较高的弹性。
银行对其他银行的短期债权享受优惠风险权重,但条件是债权是以本币计值并以本币作为资金来源。
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评级(IRB法)0539总结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大支柱
一、最低资本金要求
1、银行设定最低资本金 2、要求银行将信用风险与评级 联系 —公共评级 —内部评级 3、要求银行把IRB法与实证的 返回检验联系起来,在应用信 用评级时要求具有独立的风险 管理部门与建设风险管理文化
二、监管者对资本充足率的监 督 四条基本原则: 1、银行必须估计与其风险相 对应的清偿能力 2、监管者必须检查银行自己 的估计和资本战略 3、银行应该拥有超过最低资 本金要求的资本 4、当银行资本金水平恶化时 ,监管者应该提早介入
A、原则:结合国情,积极参照 B、基本策略:“两步走”和“双轨制” “两步走”—先执行好《1988资本协议》,按照《商业 银 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到2007年绝大部分商业银 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 “双轨制”—是将来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不搞一刀切。 C、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尽早达到新 资本协议的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应借鉴新资本协议要求 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 D、争取2009年我国有10家左右的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
1、组织体系的建设要符合银行战略发展要求 – 关注风险调整后赢利和股东收益 – 关注价值创造和风险度量 2、在激励机制和工资待遇方面 1)要与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联系,而不是以总利润或者总资产为标准 2)要与特定的风险管理目标联系(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资产组合的信用评级) 3)绩效评价应当是经过风险审计过的(Linked to performance on risk audits) 3、要求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具有所需要技能的职员 4、对所有基层和风险岗位建立问责制(Accountability) 5、力求风险度量和风险-酬劳(risk-reward)关系的最优化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概述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债务人无法按时按约偿还债务或违约时所面临的损失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二、风险评估1. 信用评级:金融机构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对其进行信用评级。
评级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或借助外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结果应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2. 贷款审查:在贷款发放前,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
审查结果应作为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依据。
三、风险监控1. 信用额度控制:金融机构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 监控指标设定: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设定合理的风险监控指标,如逾期率、不良贷款率等,以及相应的预警线和止损线。
3. 监控手段: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债务人的还款情况和信用状况,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四、风险控制1. 多元化风险:金融机构应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业务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的集中度,以防止单一债务人违约对整体业务造成的重大影响。
2. 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如加强抵押物管理、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增加担保等,以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3. 风险转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购买信用保险、利用信用衍生品等方式,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以降低自身承担的信用风险。
五、风险应对1. 风险应急预案:金融机构应制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2. 风险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及时向相关方披露信用风险信息,包括债务人违约情况、风险事件处理情况等,以维护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利益。
六、总结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之一,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客户利益的安全。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考试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指标常被用来衡量风险?A. 夏普比率B. 贝塔系数C. 最大回撤D. 信用评级2. 以下哪种风险管理策略旨在减少非预期损失?A. 风险转移B. 风险分散C. 风险规避D. 风险缓减3. 在金融市场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会增加投资风险?A. 经济增长B. 政治稳定C. 通货膨胀D. 利率变动4. 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工具通常用于对冲策略?A. 期货合约B. 期权合约C. 股票期权D. 债券5.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以下哪个步骤是识别潜在的风险源?A. 数据收集与分析B. 风险评估C. 风险应对6. 在金融市场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会增加投资回报?A. 经济衰退B. 利率上升C. 通货膨胀D. 股市上涨7. 在金融市场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会降低投资风险?A. 经济增长B. 政治不稳定C. 通货膨胀D. 利率变动8.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指标常用于衡量风险?A. 收益率B. 风险敞口C. 杠杆率D. 流动性覆盖率9.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市场风险?A.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投资损失。
B. 由于借款人违约导致的信用风险。
C. 由于利率变动导致的金融产品价值变化。
D. 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跨国公司损益。
10.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工具被广泛用于对冲策略?A. 期货合约B. 期权合约C. 股指期货D. 互换合约11.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是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部分?B. 风险评估C. 风险控制D. 风险转移12.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指标常用于衡量流动性风险?A. 信贷增长率B. 网络安全事件数量C. 流动比率D. 通货膨胀率13.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策略通常与其他策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A. 风险分散B. 风险规避C. 风险转移D. 风险补偿14.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指标常用于衡量信用风险?A. 模型风险B.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C. 市场风险D. 流动性风险15. 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变化,以下哪种情况描述了正的杠杆效应?A. 投资者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空头套期保值,以降低现货市场价格风险。
商业银行高级法
商业银行高级法
商业银行高级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AMA)是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发
布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中提出的一种更为复杂的资本计量方法。
它旨在更准确地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并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更大的风险。
高级法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部评级法(IRB),第二部分是市场风险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 for Measurement of Market Risk,SARM)。
1.内部评级法(IRB):
内部评级法是高级法的第一支柱,它基于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评级系统,来确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级别。
IRB将借款人分为五个级别:AAA、AA、A、BBB和BB,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率。
1.市场风险标准法(SARM):
市场风险标准法是高级法的第二支柱,它基于外部的基准数据和内部的风险参数,来计算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
SARM将市场风险分为四类: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商品风险和外汇风险。
实施高级法需要银行具备强大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以确保准确地计量风险并保持充足的资本。
此外,银行还需要定期接受监管机构的审计和检查,以确保其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能力符合要求。
1。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引言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债务人无法按时或者彻底履行债务义务,导致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降低信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二、风险评估1. 客户信用评级:根据客户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行业背景等因素,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评级结果可分为优良、普通和较差三个等级,用于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2. 债务人违约概率计算:通过建立统计模型,综合考虑债务人的个人信息、行为数据、市场环境等因素,计算债务人的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越高,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越大。
3. 抵押品评估:对债务人提供的抵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可变现能力。
抵押品评估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一旦债务人违约,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处置抵押品来弥补损失。
三、风险监控1. 信用额度管理: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和财务状况,设定不同的信用额度。
定期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客户的借款金额与其还款能力相匹配。
2. 违约预警系统:建立违约预警系统,监测债务人的还款情况和其他相关指标。
一旦债务人浮现还款难点或者违约行为,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金融机构采取相应措施。
3. 信用风险指标监测:设定一系列信用风险指标,如违约率、不良贷款比例等,定期监测和报告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
及时发现和分析风险指标异常,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1. 严格的贷款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贷款审批流程,包括风险评估、抵押品评估、贷款额度确定等环节。
确保惟独符合一定标准的借款人材干获得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 多元化的信用风险分散:通过分散投资组合,将信用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债务人和行业。
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债务人或者行业,降低整体信用风险。
3. 风险对冲工具的使用:利用金融衍生品等风险对冲工具,对冲信用风险的影响。
例如,购买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以减少信用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
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及挑战
■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2期一、内部评级法的特点内部评级法(IRB)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就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而言,它比外部评级下的标准法更灵活科学;它采用二维信用评级体系,即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前者对应违约概率(PD),后者对应违约损失率(LGD),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分为:公司、零售、国家主权、银行、股票5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公司资产又包括普通公司贷款、购入应收账款和专项贷款,专业贷款又分为项目融资、物品融资、商品融资、产生收入的房地产和高波动性商用房地产五类。
零售资产分为住房按揭贷款、循环贷款、其他消费信贷、购入应收款四类。
对零售暴露,银行必须自己估计PD、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
零售资产的初级法和高级法之间没有区别。
IRB根据PD、LGD、EAD以及期限(M)等因素来决定一笔授信的风险权重,它们共同构成风险权重函数的自变量。
IRB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
IRB初级法下,银行只需自行估计PD,其余三个风险因子(LGD、EAD、M)则采用监管当局的估计值;而在高级法下,银行必须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前提下自己估计四个风险因子。
其中公司、主权和银行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如下:资产相关性R=0.12×(1-e(-50×PD))/(1-e-50)+0.24×[1-(1 -e(-50×PD))/(1-e-50)]≈0.12(1+e(-50×PD))期限调整(b)=(0.11852-0.05478×ln(PD))2在没有违约下的资本要求(K)=LGD×N[N-1(PD)×(1 -R)-0.5+(R/(1-R))0.5×N-1(0.999)-PD×LGD]×[1+(M- 2.5)×b(PD)]/(1-1.5b(PD))违约时的资本要求(K)=Max[0,LGD-EL]于是风险加权资产(RWA)=K×12.5×EAD以上PD是平均违约概率,N-1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反函数,N-1(PD)为违约临界值,N[N-1(PD)×(1-R)-0.5+(R/(1-R))0.5×N-1(0.999)为条件违约概率(CPD)转换函数,又称为沃塞克公式(Vasicek,1987),(1-R)-0.5、(R/(1-R))0.5为权重;N-1(0.999)表示经济在0.1%的概率上出现衰退时经济的状态值;当宏观经济衰退程度越严重,借款人的平均PD越高,CPD就越高;LGD×N[N-1(PD)×(1-R)-0.5+(R/(1-R))0.5×N-1(0.999)为风险价值VaR;PD×LGD=EL,VaR-EL=UL。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引言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履行债务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或减少因债务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二、风险评估1.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档案应包括客户信用评级、历史交易记录等信息,以便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2. 信用评级模型:建立信用评级模型,根据客户的信用档案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客户进行评级。
评级模型应综合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历史信用记录等因素,以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3. 风险预警指标:制定风险预警指标,通过监测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
预警指标应具有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监控1. 信用监控系统:建立信用监控系统,通过对客户信用档案和交易记录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2. 风险指标监测:设定一系列风险指标,监测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风险指标可以包括逾期率、违约率、资产负债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外部信息监测:及时获取和监测与客户相关的外部信息,如行业动态、经济环境等。
外部信息的变化可能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及时了解并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前预警和控制风险。
四、风险控制1. 信用额度控制: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水平,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应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因素进行评估,避免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
2. 风险分散:通过分散投资组合,降低信用风险。
将资金分散投向不同的客户、行业和地区,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以减少因特定客户或行业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孙文献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4年第4期孙文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16 号,E-mail: zz-swx@摘要:受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近期各家金融机构存量信贷客户的经营风险凸显,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防控压力随之增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作为评估、计量信用风险的主要工具,只有持续保持敏感度,才能及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内部评级法应用一、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而言,信用风险仍是其所面临的最大、最主要的风险。
信用风险多由个案因素引起,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较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国民经济行业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等市场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缺位、法定代表人信用观念淡薄、低公信力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担保圈对风险的传导及蔓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能力缺失等都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各商业银行通过政策制定,指导和协调各分支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借贷方式选择、信用限额确定到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部分。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实施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支持内部评级法、授信管理、信用风险限额和组合管理。
业务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贷记卡、国际业务等业务系统实现经营活动的电子化管理,同时提供基础的信用风险数据。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非零售客户评级、非零售客户债项评级、零售客户评级、信用风险限额管理、贷款多级分类、授信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度测评、信用风险数据集市、信用风险组合管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和信用风险报表管理等业务系统,对信用风险实施系统化管理(如二、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是指由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人员利用银行内部数据,通过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信用风险内部评等法(IRB)
貳、信用風險內部評等法(簡稱IRB法)一、總論(一)經主管機關核准使用內部評等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以下簡稱IRB法)之銀行,應依據本規定之程序與標準計算各風險成分估計值,以計提信用風險最低適足資本。
(二)前項所述之最低資本,係指在IRB法架構下信用風險之非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es,以下簡稱UL);至於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es,以下簡稱EL)之處理詳述於後續之第六部分。
(三)在IRB法架構下,各類資產之資本計提,應具下述三項要素:1、風險成分:由銀行自行估計或由主管機關提供之風險成分估計值,包括違約機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以下簡稱PD)、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以下簡稱LGD)、違約暴險額(Exposure At Default,以下簡稱EAD),以及有效到期期間(Effective Maturity,以下簡稱M或到期期間)33。
2、風險權數函數:將風險成分轉換為風險性資產,並計提法定資本之計算公式。
3、最低作業要求:銀行採用IRB法衡量特定資產風險成分者,應符合最低作業標準。
(四)本規定未明確說明之其他暴險,銀行就其非預期損失計提資本時,除標準法下規定風險權數為0%之暴險外,所適用之風險權數為100%。
(五)銀行開始採用IRB法之前一年,其適足資本必須分別以IRB法及原計算方式進行試算34。
(六)銀行採用IRB法之初期,須依下列資本底限之規定辦理:1、資本底限:係指以調整因子乘以下列各項計算後之餘額:(1)依其開始採用IRB法前所適用之資本適足率計算規定,所計算出之全部風險性資產總額之8%。
(2)加計第一類資本及第二類資本之扣除額。
(3)扣除依「銀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規定得列入第二類資本之營業準備及備抵呆帳。
2、各年調整因子如下35:(1)採行基礎IRB法者36,其實施第一年之調整因子為95%,第二年之調整因子為90%,第三年之調整因子為80%。
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充分肯定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显然,内部风险评级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技术核心,代表着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的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Foundation IRB Approach)和高级法(Advanced IRB Approach)(IRB--- Internal---Ratings---Based简称IRB法-。
内部评级法提出了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违约敞口(Exposure Against Default)以及年期(Maturity)。
初级法的要求比较简单,银行只需计算违约概率,其余要素只要依照监管机构的参数即可。
高级法相对复杂得多,银行需要自行计算上述4个要求,且受监管机构限制的地方较少。
换言之,在高级法下,银行的自由度增加了,减少了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控手段。
因此,巴塞尔委员会作了对使用高级法的银行有较高的要求外,同时对第二支柱及第三支柱提出加强规范,亦规定银行在使用高级法前要先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
在推行高级评级法前,银行须参考监管机构的要求标准,考虑如何符合监管机构的期望,从而有效推行自己的内部评级法。
一,基本要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实质上是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
换言之,只有具备了内部评级的技术手段和制度体系,银行才有能力运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
所谓内部评级是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02年对经合组织近50个国际性大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有效内部评级体系应包括评级对象、结构、方法、标准和检验等几个主要因素。
信用风险管理评估课件
目录
•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 信用风险评估流程 • 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 信用风险案例分析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01
信用风险定义
01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因 各种原因无法按照合约协议履行 债务或偿还债务,导致债权人或 投资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02
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借款人 或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的不 确定性。
信用风险案例分析
05
案例一:某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评估
总结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评估
VS
详细描述
该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主要信用风险包 括客户违约风险和欺诈风险。通过建立完 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该银行能够有效识别 和评估客户信用状况,降低风险损失。
案例二:某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估
总结词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估
信用风险类型
01
02
03
违约风险
指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履 行债务或偿还债务的风险 ,可能导致债权人或投资 人遭受损失。
市场风险
指因市场价格波动、利率 变动等因素导致的信用风 险,可能影响债权人或投 资人的收益。
操作风险
指因内部管理不善、人为 错误等因素导致的信用风 险,可能影响债权人或投 资人的决策和操作。
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总结词
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是一种预测性评估方法,通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情景进 行模拟和分析,评估借款人在不同风险环境下的信用风险状况。
详细描述
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通过构建多种可能的未来情景,模拟借款人在不同情景下的 表现和反应。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压力测 试和情景分析能够提高金融机构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和管理能力。
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孙文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16号,E-mail:**************摘 要:受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近期各家金融机构存量信贷客户的经营风险凸显,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防控压力随之增大。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作为评估、计量信用风险的主要工具,只有持续保持敏感度,才能及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 内部评级法 应用一、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而言,信用风险仍是其所面临的最大、最主要的风险。
信用风险多由个案因素引起,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较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国民经济行业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等市场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缺位、法定代表人信用观念淡薄、低公信力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担保圈对风险的传导及蔓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能力缺失等都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各商业银行通过政策制定,指导和协调各分支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借贷方式选择、信用限额确定到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部分。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实施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支持内部评级法、授信管理、信用风险限额和组合管理。
业务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贷记卡、国际业务等业务系统实现经营活动的电子化管理,同时提供基础的信用风险数据。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非零售客户评级、非零售客户债项评级、零售客户评级、信用风险限额管理、贷款多级分类、授信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度测评、信用风险数据集市、信用风险组合管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和信用风险报表管理等业务系统,对信用风险实施系统化管理(如图1)。
新巴塞尔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
高级法
公司 主权 银行
银行自己估计 PD,监管部门提供 LGD、 一般资产
EAD 和 M。
专业贷款 包含的 5 种 资产
不能估计 PD 的,采用监管 部门规定的 权重。
能够估计 PD 的,银行 自己估计,监管部门提 供 LGD、EAD 和 M。
银行自己估计 PD、 LGD、EAD 和 M。
住抵押
贷款 零售
(1)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一种融资方法,贷款人主要将单个项目产生的 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和贷款安全性的保障。在项目融资中,贷款人通常只能通过这 些设备产生的货币得到偿还。借款人还款主要依赖项目的现金流和项目资产抵押 品的价值。
(2)物品融资。物品融资指的是收购实物资产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 方式下贷款的偿还依靠已经用来融资、抵押或交给贷款人的特殊资产创造的现金 流。这些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可能是一个或几个与第三方签订的出租或租赁合约。
与标准法不同,IRB 法更强调银行内部对其具体风险特征的评估。IRB 法 与标准法的根本不同表现在,银行对重大风险要素的内部估计值将作为计算资本 的主要参数。IRB 法并不允许银行自己决定计算资本要求的全面内容,巴塞尔委 员会确定了计算资本要求的一系列风险权重函数计算公式,银行需要做的是根据 选择初级法或高级法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数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违约概率、违约 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以银行估计的这些指标值代入委员会提供的风险 权重函数计算公式中,最终得到风险加权资产。这些风险权重函数的计算公式建 立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之上,涉及了大量的数理统计知识以及对风险的量化分 析,与标准法相比,IRB 法在银行的风险有效评估体系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3)商品融资。商品融资是指对储备、存货或在交易所交易应收的商品进 行的结构性短期贷款。商品融资中用商品销售的收益偿还银行贷款,借款人没有 独立的还款能力。商品融资的结构化特征是为了补偿借款人欠佳的资信水平。贷 款的评级反映了其自我清偿的特征以及贷款人组织这笔交易的能力,而不反映借 款人的资信水平。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引言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定义、分类、评估、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定义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借款人、投资者、交易对手以及其他相关方进行业务往来时,由于对方无法或不愿意按时履行合同义务而导致的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或降低信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三、分类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个体风险和集体风险。
个体风险是指与某个特定借款人、投资者或交易对手相关的风险,例如违约风险、违约损失风险等。
集体风险是指与整个信用组合相关的风险,例如系统性风险、行业风险等。
四、评估信用风险评估是对借款人、投资者、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基于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的评估,例如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行业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
定量评估是基于数据和模型进行的评估,例如通过借款人的财务报表、信用评级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五、监测信用风险监测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的过程。
监测方法包括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
内部监测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措施,对借款人、投资者、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
外部监测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等外部数据,对信用环境进行监测。
六、控制信用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的程度。
控制方法包括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管理工具等。
风险分散是通过分散投资组合、分散借款人等方式,降低单一借款人或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风险转移是通过购买信用保险、使用信用担保等方式,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风险管理工具包括衍生品、违约债券等,可以用来对冲信用风险。
七、总结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和有效应对的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定义信用风险、分类信用风险、评估信用风险、监测信用风险和控制信用风险等一系列标准化的步骤,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和客户利益,提高经营效益和风险抵御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研究摘要:2009年3月,中国加入了巴塞尔委员会,成为该组织的新成员。
这是我国银行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将全面参与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将更有效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利益,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进行SWOT分析,对商业银行所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帮助商业银行将自己的资源和必要的行动用在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上,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评级法;SWOT分析;战略作为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另一方面要面临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
除此之外还要以积极的态度来整合银行内部经营体系和架构,提高其盈利和风险管理水平。
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评级法,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其能否适应巴塞尔协议全球监管要求的关键,也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
一、《巴塞尔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方式要求的演变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这是巴塞尔协议的第一版,即旧协议。
该协议的公布原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债务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大损失,以及由于各国银行资本要求不统一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在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方面,旧协议首次提出监管重心以银行风险资产为导向,通过外部评级机构来确定商业银行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计算最低资本要求。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会议:修订框架》,称之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I。
在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方面的主要创新是提出了内部评级法(IRB法),强调要建立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建立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在当时的情况下,IRB法的提出,使银行也可以以自己的内部评级为基础,克服了外部评级机构无法得到更详尽的商业资料的困难,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
《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简称为 《1988巴塞尔协议》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 1988 Basel Capital Accord • 1988年资本协议核心内容,是规定商业银行必须 对信用风险计提8%的资本。 • 该协议已经为100多个国家采用,并写入《有效银 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成为银行资本监管的国际 标准。
赢利
8 0%
120% A 6 0% 4 0% 60% 2 0% 40% 20% 0% -2 0% 0% 20 % 40 % 60% 8 0% 10 0 % 成本 100% 总收入 80% B C
分配的风险资本 (百万)
客户分类
客户数目累计 百分比
要发挥风险/收益框架的作用要有五个方面功能上的要求
1) 有正确地辨识和度量风险的能力 2) 能够有效评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RAROC) 3) 有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评定和控制各业务部门的风险 4) 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与风险控制防范程序 5) 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激励机制和信息交流返馈的机制
和信用风险管理)。新协议的出台,标志着银行监管从资 本主监管向风险监管为主转变。
具体做法: 1、框架范围内允许银行使用内部系统的风险评估 值作计算资本充足率的输入参数(IRB法) 2、针对内部评级,规定了一套详细最低要求,旨 在确保这些内部风险评估的真实准确 3、不指定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和作法的形式或操作 细节
88年的资本协议不足之处
• 88年协议的不足之处 – 粗线条的风险权重不能精确地把资本与银行面临 的风险密切结合在一起 – OECD与非OECD的划分标准明显不合理 – 仅涉及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 起草工作历时6年 1999年6月,修改资本充足率框架的征求意见第一稿。 2001年1月和2003年4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第二和第三稿 • 十国集团的央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已批准新框 架,并将在本国建议实施这一新框架。 • 2004年6月26日正式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网上公布
• 只有在相应提高利差的情况下 ,才发放评级差的贷款 • 关注于 风险/收益 比例 • 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
• 短期行为
3) 有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必须由一个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部门进行监督,并直接 对高层报告 • 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以下作用:
总裁
首席风险官
1、独立性可以保证独立地评定风险, 以 统一的方法与标准审查和防范风险 (checks and balances) 2、对所有风险(信用,市场,操作)应该集中 化(Centralized) 管理,这可以保证风险 间的可比较性,同时避免风险的盲点的 存在
全面风险/收益框架将银行的主要业务流程与其所对应的风 险管理基础(RISK FOUNDATION)联系起来
风险/收益框架应有的功能: 1、保证资本进行了有价值的投资 – 单笔业务要有高的风险调整 后收益 – 多笔业务的组合要具有充分 的风险分散度,从而使非预 期损失(UL)减少 2、使内部和外部人员相信银行具 备合适的风险控制手段 – 已经注意了风险管理中各项 问题 – 收入的波动性限制在已知的 区间内 3、帮助整个机构构建其最优组织 结构
• 集中授信 – 名称/集团 – 行业(sector) – 国家 – 级别 – 期限(tenor) 资产组合 管理 • 管理报告 • 贷款复查 • 提前预警 • 提取准备金与EL
突发事件
周期性的
资产组合 管理
监控
表内信贷资产 • 交易头寸 (Credit On • 清算部门 B/S)
筛选
分析
定价
支付 • 管理步骤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大支柱
一、最低资本金要求
1、银行设定最低资本金 2、要求银行将信用风险与评级 联系 —公共评级 —内部评级 3、要求银行把IRB法与实证的 返回检验联系起来,在应用信 用评级时要求具有独立的风险 管理部门与建设风险管理文化
二、监管者对资本充足率的监 督 四条基本原则: 1、银行必须估计与其风险相 对应的清偿能力 2、监管者必须检查银行自己 的估计和资本战略 3、银行应该拥有超过最低资 本金要求的资本 4、当银行资本金水平恶化时 ,监管者应该提早介入
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部评级法(IRB法)
内部评级法 (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是商业 银行对自己的每一个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评 估并将评估结果转换为对未来潜在损失量的估 计值,以此确定资本的最低要求,并得到银行 监管当局认可的方法。
新协议的主要特点或重大创新 推动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非常强调信用评级
因为市场价格、利率、流动 性的变化而导致的收入的波 动
—大客户 来源于单比大 的头寸违约时 的损失
—重要行业 因为重要行业 下导致的 损失
• 业务种类 • 地区
在已经存在的 资产组合中
2) 能够有效评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为了获得预期收益,就必须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考评,而 以风险调整后的绩效为考核标准是决定性的
信用
市场
业务 部门 1 风险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业务 部门 2 风险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业务 部门 ~ 风险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业务 种类
3、保证风险部门对业务部门有政策权威 – 制定风险政策与风险控制程序 – 贷款额度控制的权威 – 过程稽核
4)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与风险控制和防范程序。在贷款过程的每一步中必须 有设计良好的信贷政策和操作程序来识别、监测和控制风险
1)有正确地辩识和度量风险的能力。 无论风险发生在机构的什么部门都应该采取一致的方法进行度量
风险 收入波动性
总体的经济风 险
信用风险 因为借款人或交易对 手违约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收入波动性
因为处理业务时的错误/疏忽 而导致(例如数量、利润)收入的 波动
风险价值 (value at risk)
• 信贷政策 – 部门 – 产品 – 抵押品 • 信贷人员训练 • 贷款评级
审批 • • • • 审批限额 检查过程 信贷部门独立性 信贷人员的专业化 医院 重点监护 部门 太平间
贷款 清偿
解剖
• 管理报告 • 部门间的划拨 • 监控 • 提取准备金与EL
5) 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激励机制和信息交流返馈机制。对风险以 及风险调整后赢利的关注应该在整个组织的各个层次上得到加强
对1988年资本协议的评价
• 积极方面 – 同当时传统杠杆比率相比 对银行持有流动性高低风险资产无负面影响 将表外业务纳入资本监管 有助于国际间进行比较 – 达到了预计目的 资本大幅度提高,强化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有利于公平竞争;此外,被10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并 成为评估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第二部分、信用风险管理与评级 第三部分、当前在我国推行IRB法的必要性和对策
二、信用风险管理与评级
A) 管理方面的挑战 B) 信用风险度量 C) 借款人评级方法
什么是风险管理?
• 风险: 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混沌或者完全的不可预知 – 我们能应用统计技巧来分析未来收入的变动性 • 风险度量: 应用统计的技巧,按经济的原则对各种业务风险采取一 致的量化方法 • 风险管理: 就是设计出用于应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管理流程和步 骤。但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1、应符合董事会和CEO设定的全机构风险管理政策 • 2、应与银行的收入和赢利目标一致 • 3、应使得风险承担者(交易员、信贷人员)和管理层的利益一致
A、原则:结合国情,积极参照 B、基本策略:“两步走”和“双轨制” “两步走”—先执行好《1988资本协议》,按照《商业 银 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到2007年绝大部分商业银 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 “双轨制”—是将来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不搞一刀切。 C、大型商业银行应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尽早达到新 资本协议的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应借鉴新资本协议要求 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 D、争取2009年我国有10家左右的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
1、组织体系的建设要符合银行战略发展要求 – 关注风险调整后赢利和股东收益 – 关注价值创造和风险度量 2、在激励机制和工资待遇方面 1)要与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联系,而不是以总利润或者总资产为标准 2)要与特定的风险管理目标联系(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资产组合的信用评级) 3)绩效评价应当是经过风险审计过的(Linked to performance on risk audits) 3、要求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具有所需要技能的职员 4、对所有基层和风险岗位建立问责制(Accountability) 5、力求风险度量和风险-酬劳(risk-reward)关系的最优化
一、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是十国集团国家的银行 监管组织,于 1975 年由十国集团国家(比利 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卢森堡、英国、美国、和西班牙)中央银行 行长发起成立,目前其成员国包括比利时、 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 堡、荷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和西 班牙,共计 13 国的中央银行以及银行监管当 局的高级代表。
三、市场纪律 1、提高对资本结构的披露 2、提高对风险度量和管理 实践的披露 3、提高对风险状况的披露 4、提高对资本充足性的披 露